PLC输出振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PLC输出振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PLC输出出现振荡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云龙[1](2021)在《采用改进自抗扰对连续反应器优化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连续反应器是化工、食品等工业部门的重要生产设备,连续反应器的温度是确保工业生产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并且反应器的温度会对工业生产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产生直接影响。针对化学生产过程中,连续反应器的温度具有大惯性,和非线性等特性,提出了改进型自抗扰控制,从而实现了对非线性和大滞后系统的优化控制。由于自抗扰控制对非线性系统的不确定性等干扰抑制效果较好,并且对系统的稳定性控制精度也较高,因此对连续反应器温度能很好控制。但分析其原理,发现仍存有不足,即对调节参数精确度要求较高以及抗干扰时间受迭代次数影响。故通过改进跟踪微分器的可调参数、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输入和对控制结构优化,得到改进型的自抗扰控制模型,以此来克服自抗扰的缺点。本文采用西门子PCS7过程控制系统,来完成硬件组态和网络连接。并使用西门子PCS7的SCL语言对控制器模块进行编写,和cfc编程语言对控制系统进行组态,从而实施对连续反应器温度的控制,以此来验证改进自抗扰控制算法的实现。首先在过程控制实训系统上,对连续系统的温度进行实验,采用改进自抗扰控制与Smith预估PID补偿系统的抗干扰横向对比,Smith预估PID补偿使用最优的一组数据,反应器温度始终波动,但改进自抗扰最优超调量接近0,同时两者的收敛速度基本相同,和自抗扰控制器纵向对比,改进自抗扰的抗干扰时间不受迭代次数的影响,减弱对参数精确高的要求。然后为验证改进自抗扰控制的鲁棒性,对连续反应器温度采用了 Smith预估PID补偿控制,自抗扰控制、以及改进自抗扰控制三种方法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改进自抗扰控制方法不仅使系统的稳定性更强,而且能够增加自抗扰的能力,取得更好的控制效果。因此,改进自抗扰控制不仅改善了自抗扰的性能,还加强了对受控对象的外部扰动变化的鲁棒性。图30表4参71

华秋浩[2](2021)在《基于模糊PID的气幕式围油栏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港口燃油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港口溢油事件频繁发生。溢油事故对海洋环境与沿岸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鉴于船舶溢油突发性强,危害大的特点,溢油应急显得格外重要。现有的气幕式围油栏作为溢油应急围控的重要装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船舶进出港口时,无法自动调整气幕管道的高度以便船舶能顺利通行;(2)实际海况复杂多变,无法根据实时围油效果的变化动态调整气幕管道等参数;(3)未总结出控制围油效果的理论公式或者经验,无法为下一步的围油工作提供优化指导。针对上述不足,本文根据气幕围油过程的控制系统的要求,设计了以FX5U PLC为核心控制器的气幕式围油栏自动控制系统。针对传统气幕式围油栏存在的不足,制定了总体的设计方法,以气幕围油距离为控制目标,研究了模糊PID算法在气幕管道淹没深度控制上的应用。整个气幕围油装置结合自动控制系统,为围油过程提供了高效的方法。为了实现围油距离的精准性及稳定性,本文首先分析了气幕式围油栏的发展现状,针对围油距离提出基于模糊PID算法优化围油栏淹没深度与围油距离自动控制的方法,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优化控制参数。其次,针对气幕围油过程中的围油距离,分别进行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的研究。与常规PID控制对比,模糊PID超调量小,更早达到稳定期,鲁棒性强,在平稳区都没有明显的振荡现象。最后,基于OPC通讯协议,建立MATLAB与PLC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传送通信结构,MATLAB作为OPC客户端。MATLAB/Simulink从OPC Read端口读取围油距离S,与设定值作对比,计算得出误差以及误差的变化率。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值作为控制量,经过OPC Write模块传送给PLC控制系统,控制下位机PLC,完成操作流程。整个数据采集到最后的控制过程是闭环的,且大部分过程可实现自动化,对提高海上防污染水平及气幕式围油栏的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秦常贵[3](2020)在《PLC故障检修与实例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FX2N-48MR机型为例,在全面介绍PLC故障及故障检修流程和检修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故障实例详细讲解了PLC故障的具体检修过程,并深入探析了故障产生的根本原因,即很大程度上都是人为错误造成的。注重PLC的硬件接线和程序设计,可以有效避免绝大部分的PLC故障;掌握PLC故障的检修流程与方法,有利于快速提高PLC故障维修技能;熟悉PLC故障产生的根本原因,有利于减少PLC故障的出现。

刘国强[4](2020)在《深度水处理系统自动控制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科技在不断的进步,促使自动控制水平及生产工艺在不断向前发展,同时也推动着工业生产能力及效率在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水的生产利用也不在局限于简单的过滤,而是越来越追求处理后的水质情况、生产效率及自控程度,深度水处理系统的自动控制也也收到越来越多企业和技术人员的热爱与研究。在深度水处理系统方面,如何实现无人值守、自我检测运行参数与状态、自动调整生产运行模式、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稳定生产运行,这些是很多人所追求的目标,PLC自动控制系统便成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种很好的工具。人们越来越热衷于控制程序的研究,不断的应用于先进的在线监测仪表及电动阀门、变频器等电控设备,不断朝着目标前行,使得自动控制越来越智能化、自动化。但是,目前的自动控制系统在智能化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不能像人的思维那样思考与执行,还需要借助大数据和更加完美的程序才能去不断完善,因此深度水处理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去共同推进。近几年,随着自动控制设备及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各行各业对自动控制能力追求也越来越高,自动控制系统的建立也为人们带来了举足轻重的效益,人们对于创新也越来越重视,对深度水处理过程全自动控制系统的不断优化与升级也逐渐变成了现代工业生产的一个重点研究的方向,全自动控制系统、智慧控制系统已成为该领域的一种潮流,原有的单台设备控制模式正在逐渐向整个生产系统的智慧控制模式转变着。就当今国际形式而言,世界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及水资源的利用,在国家的政策引领下衍生出水深度处理技术、污水处理利用及水资源管理,同时,引领着水的深度处理技术、水资源管理水平、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等方面得到了大跨步式的发展,在管理领域更加注重过程管控,深度水处理工艺也越来越复杂、处理效果越来越好,从而带动深度水处理自控控制系统的不断发展提升。自动控制设备在智能化方面的不断提升,也带动着深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越来越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

王攀磊[5](2020)在《合金粉末喷涂轴类工件表面处理过程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为了提高工件表面耐磨损、抗腐蚀、耐高温、抗氧化等性能,延长工件的使用寿命,合金粉末喷涂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件表面处理过程中。本文以某合金粉末有限公司的轴类工件合金粉末喷涂生产加工自动生产线为研究背景,研究设计自动生产线从自动上料、工件预热、工件表面打磨,合金粉末表面喷涂、合金粉末重熔、自动下料及自动抓取与传送等生产加工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采用“PLC+触摸屏”的系统结构,实现了轴类工件合金粉末喷涂自动生产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与可视化监控,提高了轴类工件合金粉末喷涂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及市场竞争能力。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原生产过程的仔细分析,针对目前人工生产效率低、生产质量不高等问题,研究了基于PLC与触摸屏的自动生产系统。基于自动生产过程中精确定位的重要性,重点研究伺服定位控制理论和方法,通过分析绝对定位控制和相对定位控制,对工件在整个生产线上的移动路径进行了规划,设计伺服定位控制系统,完成生产线中伺服电机驱动机构的精确定位控制。(2)通过对生产线工艺介绍和各工位控制要点的分析,对表面处理过程控制系统的硬件进行总体分析与设计,并重点设计预热、重熔温度控制系统、上粉喷涂控制系统、自动抓取及传送控制系统以及变频调速控制系统,解决了轴类工件在上料、预热、打磨、合金粉末喷涂重熔以及下料工位的关键控制问题,实现了本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生产与智能化管理。软件设计触摸屏人机交互界面满足了可视化操作,实时监控各个工位的生产状况,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设置各工位参数,满足控制要求。(3)进行现场安装设备、接线等工作,成功组装一条完整生产线。现场对程序进行联机调试,发现并解决程序设计问题。通过生产试运行的过程,发现在以后实际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比较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优化了控制系统软硬件结构。最终结果表明:合金粉末喷涂轴类工件表面处理过程控制系统运行可靠、性能稳定,基本实现了预定目标和生产要求。

石成成[6](2020)在《伺服系统内嵌式运动控制型PLC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在,越来越多的制造生产业应用到伺服系统,比如数控机床、航空航天以及机器人等精密高端领域,因此伺服系统成为衡量我国高端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传统交流伺服系统中,控制器和驱动器通过通讯来实现数据交互,存在交互时间长、实时性差、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降低了伺服控制效率。为了解决传统伺服系统的缺陷,内嵌式PLC伺服驱动器凭借其开发简单、高性能、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应运而生。同时,伺服系统中普遍存在机械谐振问题,在伺服刀架系统中,为保证刀架的稳定运行,系统谐振的优化迫在眉睫。本文课题首先通过伺服电机的数学建模,结合二惯量模型,搭建伺服刀架系统仿真模型,依据控制原理对伺服刀架系统进行谐振现象分析,并设计双T型陷波滤波器对刀架谐振进行优化。其次,基于PLCopen的运动控制标准,通过对运动控制功能块的全面研究,完成运动控制算法固件库。以遵从IEC61131-3标准的eCLR内核为基础,实现内嵌式PLC内核开发。再以开源的操作系统核和通讯协议栈为底层架构基础,实现内嵌式PLC的任务调度和网络通迅。最后,通过一种滑动滤波加减速控制算法的实现,结合运动控制算法固件库,完成内嵌式PLC的运动控制功能。最终,通过eCLR内核的二次开发,结合操作系统核和通讯协议栈,再基于运动控制固件库,实现驱动器的内嵌式运动控制型PLC系统。基于双T型陷波滤波器,结合实现的运动控制型驱动器,完成伺服刀架实验,并验证了谐振抑制的有效性、加减速算法的平滑性和内嵌式PLC的实用性、先进性。

周永刚[7](2020)在《发射场桥式吊车定位防摆控制及监测诊断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发射场桥式吊车控制系统的核心设备主要采用进口产品。虽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但是在信息安全、产品升级维护、核心技术掌握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件表明,在工业控制领域我们必须走自主发展的道路,以避免出现核心技术封锁、关键信息泄露、工控设备遭遇远程破坏等情况发生。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航天发射场地面设施设备开展了大量自主可控方面的研究,对桥式吊车进行自主可控研究属于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本文针对目前桥式吊车控制效率低、精度差、负载摆动难以控制的现状,根据建立的桥式吊车动力学模型,设计了一种双环PID控制方法,分别对运行机构的位移和负载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通过调节电动机的输出达到提高吊车定位精度和抑制负载摆动的目的。针对吊车时变性的特点,采用了模糊控制的方法对PID参数进行实时整定,并对不同位移、吊重、绳长参数下的模糊整定PID定位防摆控制系统进行了Simulink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接着对桥式吊车控制系统进行方案设计,系统采用工控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变频器的变频调速控制方案。工控机作为人机交互接口将初始参数传给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PLC执行相应的定位防摆控制程序并将控制信号输出给变频器,变频器按照相应信号对电动机进行速度调节,传感器将位移和摆角信息反馈给PLC,在设计时保留了吊车的手动控制功能。同时对系统的硬件进行分析选型,使之满足自主可控及系统性能的要求,并采用Profibus-DP总线进行硬件组网;对系统软件进行了设计,并对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的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根据设计方案,在某型吊车上进行实物联调,并进行了分组验证。为提高桥式吊车的安全性,设计了吊车监测预警及故障诊断系统,采用传感器对桥式吊车的相关运行参数进行监测,将参数处理后送给预警模块及故障诊断模块进行预警及诊断。先对监测预警部分进行了方案设计、传感器选型,建立了吊车的预警机制,并对运行监测软件的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及预警处置单元、监测数据及曲线显示单元进行了设计。然后根据运行监测参数,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设计了桥式吊车故障分析诊断模块。将运行监测参数和故障树底事件进行关联,使参数异常与故障模式对应起来,实现部分故障的在线诊断处置。并采用发射场历史运行数据对故障诊断模块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证明设计的诊断模块可以对预设故障进行定位及应急处置。

郭佳明[8](2020)在《中压绝缘件间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无梯度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压绝缘件是电力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决定着电气设备的寿命与绝缘性能。因此,中压绝缘件的质量控制是中压绝缘件的关键生产过程。在中压绝缘件生产过程中,诸多生产工艺参数(如:熔体温度、保压压力、保压时间等)影响着中压绝缘件的最终质量,因此,为提高其产品质量,需要确定其最优的工艺参数。在工业现场,试凑法、实验设计法是两种传统的确定产品最优工艺参数的方法,然而这两种方法试验成本高且效率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中压绝缘件产品质量,本文结合知识指引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无梯度优化的产品质量控制方法。基于上述优化方法,形成了一种系统性的绝缘件质量控制架构:1.针对中压绝缘件间歇生产过程工艺参数采集问题,设计了一种以无线采集现场产品生产工艺参数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收集了产品生产工艺参数以此来为后文目标绝缘件代理模型搭建提供数据支持。2.针对中压绝缘件间歇生产过程非线性强,且不适用于梯度优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无梯度的优化方法。3.针对无梯度优化方法中的并行摄动随机逼近优化方法,结合知识指引机制,本文利用历史迭代点、梯度近似等历史信息,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改进方法,并通过测试函数验证了改进优化方法相比传统优化方法迭代次数更少、性能更优的特点。4.针对无梯度优化方法中的单纯形优化方法,结合知识指引机制,本文利用优化过程中最大点、重心点等历史信息,提出了一种新的单纯形改进方法,并通过测试函数进验证了改进优化方法相比传统优化方法迭代次数更少、性能更优的特点。5.利用无线采集方法采集到的产品生产工艺参数,搭建目标绝缘子3D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通过Moldflow进行目标绝缘子仿真并将仿真数据用于BP神经网络生成绝缘子代理模型,在此模型上验证了改进无梯度优化方法质量控制的效率更好。6.基于Moldflow,以目标绝缘子3D模型仿真的方式,进一步验证了相比传统无梯度优化方法,改进无梯度优化方法对于目标绝缘子质量控制的优化成本更低,效果更好。最后通过总结分析,提出了中压绝缘件间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无梯度优化方法改进方向的展望。

杨骏[9](2020)在《某石化瓦斯回收装置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对生产安全及环境保护要求日趋严格,同时石油化工行业对自身节能减排等方面也有充分的考虑,瓦斯回收装置成为石油化工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瓦斯回收装置收集的瓦斯气含硫量高,将无法直接用于加热炉燃烧。而且,加热炉烟气安装的烟气分析仪直接与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在线联网,如若发现烟气硫含量超标将进行严肃处理。因此,我们需先将瓦斯气进行脱硫处理再加以利用。同时,瓦斯气脱硫效果差将直接影响加热炉烟气的检查。瓦斯回收装置控制系统中的火炬装置能够在炼油装置出现突发情况时进行瓦斯气的燃烧,降低环境污染,保护上游装置的安全运行。因此,瓦斯回收装置控制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就显得格外重要。本论文主要以某石化企业瓦斯回收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研究分析了瓦斯回收装置的工艺流程,明确了整体控制思路。2.根据控制需求构建了瓦斯回收控制系统,并从控制系统的全面规划、硬件配置、软件组态编程和数据传输几方面探讨了AB在瓦斯回收装置控制系统的应用,并在以上过程的基础上,具体解释了基于AB PLC控制的瓦斯回收系统的实现。同时,通过OPC技术实现了过程数据的采集,确保了系统通讯的实时有效。3.对瓦斯回收装置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情况进行了优化,保证了瓦斯回收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瓦斯回收装置控制系统经过设计后系统操作系统更加简单、便捷,系统运行更加平稳。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构建基于PLC的脱硫塔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并重点对控制器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最终实现了基于PLC的锅炉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研究结果表明:瓦斯回收控制系统升级采用最优的控制系统选型和最佳的设备配备,通过对系统的升级,使得改造后的系统在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工艺控制的准确性和系统数据传输运行稳定性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以后其他类似系统升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杨哲[10](2020)在《低压电力干线载波通信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防爆电气环境下使用无线通信会带来一些隐患,因此电力线载波通信是最理想的通信方式。基于低压电力网的电力载波通信技术,能有效地将各生产厂家的自动化防爆电气设备进行联网,是实现通过电力载波通信系统平台对各种防爆电器设备进行管理、监控和安全防范的基础。电力线信道特性包括噪声特性、阻抗特性和衰减特性,三者兼顾是实现低压电力线可靠通信的前提。从配电变压器到车间的低压干线长度较长(几百米以上),会造成信号的衰减,同时车间内一些大功率设备的使用会带来严重的噪声干扰。这些问题是建立载波通信的难点,也是本文重点要解决的。论文主要完成以下内容:首先,设计了电力线信道噪声特性、衰减特性、阻抗特性的测量方法,运用电磁场仿真工具和实际测量相结合的办法,精确获取了四芯电力线的单位长度参数,建立了低压干线的四芯线缆模型,并通过实际测量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其次,对实验室环境和工业环境下低压电力线信道特性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500k Hz以上频率作为通信频段能兼顾噪声、阻抗和衰减的影响。根据此结论,本文运用多载波和混频等多种技术设计了载波通信样机,并进行了实地测试。现场的通信测试结果证明了样机有很好的通信效果,能实现20kbps以上的通信速率。最后,运用短时傅里叶变换以及循环谱分析方法对信道的噪声特性进行分析,针对噪声呈现出来的相关性和周期性,运用自适应滤波方法对噪声进行了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滤波效果。

二、PLC输出出现振荡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LC输出出现振荡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论文提纲范文)

(1)采用改进自抗扰对连续反应器优化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连续反应器控制算法的现状
        1.2.2 自抗扰控制技术的应用
    1.3 自抗扰技术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2 连续工程反应器模型及其仿真平台
    2.1 连续工程反应系统
        2.1.1 工艺流程要求
        2.1.2 连续工程反应系统的主要设备功能
    2.2. 系统开车流程
    2.3 控制系统的投运
    2.4 仿真平台
        2.4.1 工程环境
        2.4.2 SIMATIC PCS7与SMPT-1000的连接关系
    2.5 连续反应器温度控制
    2.6 本章小结
3 改进自抗扰算法的温度控制及仿真
    3.1 自抗扰控制的产生
    3.2 自抗扰控制
        3.2.1 自抗扰控制原理概论
        3.2.2 自抗扰原理的实现
        3.2.3 自抗扰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3.3 改进自抗扰控制
        3.3.1 改进自抗扰控制概论
        3.3.2 改进自抗扰原理的实现
    3.4 改进自抗扰实验仿真及分析
        3.4.1 改进自抗扰仿真及分析
        3.4.2 改进自抗扰控制参数变化仿真及分析
    3.5 改进自抗扰参数整定增益规则
    3.6 本章小结
4 改进自抗扰控制器鲁棒性验证
    4.1 控制系统的鲁棒性
    4.2 鲁棒性分析和设计方法
    4.3 改变模型参数的鲁棒性验证
    4.4 本章总结
5 Smith预估PID补偿控制对比改进自抗扰控制
    5.1 Smith预估PID补偿控制概论
        5.1.1 Smith预估控制的提出
        5.1.2 Smith预估控制原理
        5.1.3 PID控制
        5.1.4 Smith预估PID补偿控制
    5.2 Smith预估PID补偿控制原理的实现
    5.3 Smith预估PID补偿控制对比改进自抗扰控制的仿真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主要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基于模糊PID的气幕式围油栏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气幕应用研究现状
        1.2.2 控制系统发展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研究内容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气幕式围油栏控制系统构成与方案设计
    2.1 气幕式围油栏系统结构
    2.2 气幕式围油栏方案设计
        2.2.1 气幕围油控制方案设计
        2.2.2 气幕围油通信方案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气幕围油控制算法研究及仿真
    3.1 控制模型建立
    3.2 PID控制设计
        3.2.1 PID控制简介
        3.2.2 PID控制系统仿真
    3.3 模糊控制设计
        3.3.1 模糊控制技术概论
        3.3.2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3.3.3 模糊PID控制系统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糊PID控制在气幕式围油栏中的应用
    4.1 PLC通讯结构搭建
        4.1.1 现场总线技术
        4.1.2 PLC与PC通讯
    4.2 MATLAB与 Kepware OPC server的 OPC通信
        4.2.1 基于OPC通讯的系统结构
        4.2.2 Kepserver Ex简介
    4.3 OPC通信配置
        4.3.1 OPC服务器配置
        4.3.2 OPC客户机配置
        4.3.3 基于OPC通信的模糊PID控制
    4.4 流速恒定水池试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PLC故障检修与实例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PLC内装印制电路板
2 FX2N-48MR机型PLC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
3 PLC故障检修流程与方法
    3.1 检修前的准备
    3.2 检修原则及流程
    3.3 检修方法
        (1) 直观法。
        (2) 对比法。
        (3) 替换法。
        (4) 系统自诊断法。
4 PLC故障实例探析
    4.1 电源板故障
        (1) 故障描述:
        (2) 故障检修:
        (3) 故障探析:
    4.2 输出电路故障
        (1) 故障描述:
        (2) 故障检修:
        (3) 故障探析:
5 结语

(4)深度水处理系统自动控制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深度水处理自动控制技术现状研究
        1.2.1 深度水处理自动控制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比较
        1.2.2 国内外深度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分析
    1.3 课题选择和研究价值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深度水处理系统介绍
    2.1 深度水处理工艺流程介绍
    2.2 机械加速澄清池原理及运行要求
    2.3 过滤器原理及运行要求
        2.3.1 一次过滤
        2.3.2 二次过滤
        2.3.3 活性炭过滤
    2.4 综合泵站工艺及运行要求
第三章 深度水处理系统恒压供水控制
    3.1 水泵扬程特性
    3.2 管道管阻特性
    3.3 恒压供水系统控制原理
    3.4 变频器工作原理
    3.5 PID控制原理
        3.5.1 比例调节
        3.5.2 积分调节
        3.5.3 微分调节
第四章 深度水处理自控系统设计
    4.1 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指导思想
    4.2 深度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结构设计
    4.3 深度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
        4.3.1 电气设备控制
        4.3.2 自动控制方式
        4.3.3 上位机控制系统
        4.3.3.1 数据采集
        4.3.3.2 实时监控
        4.3.3.3 动态仿真
        4.3.3.4 联锁、报警
        4.3.3.5 报表打印输出
        4.3.3.6 手动控制
        4.3.3.7 安全保护
第五章 深度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的实现
    5.1 在线仪表、电动设备的控制实现
        5.1.1 电动阀门
        5.1.1.1 电动阀门介绍及工作原理
        5.1.1.2 电动阀门控制原理
        5.1.2 电导仪(TSD)
        5.1.2.1 电导仪(TSD)工作原理
        5.1.2.2 电导仪(TSD)实时监测实现
        5.1.3 余氯仪
        5.1.3.1 余氯分析仪工作原理
        5.1.3.2 余氯分析仪实时监测实现
        5.1.4 变频器控制的实现
    5.2 PLC硬件选型及配置
        5.2.1 PLC硬件组态
        5.2.2 PLC程序实现
        5.2.3 PLC程序的梯形图编辑
    5.3 工控机WinCC组态
        5.3.1 Win CC Explorer监控系统的实现
        5.3.1.1 创建项目
        5.3.1.2 内部变量和过程变量的创建
        5.3.2 WinCC监控系统组态
        5.3.2.1 澄清站WinCC画面
        5.3.2.2 过滤间WinCC画面
        5.3.2.3 综合泵站WinCC画面
        5.3.2.4 脱盐站WinCC画面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合金粉末喷涂轴类工件表面处理过程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1.2.1 工件表面处理研究现状
        1.2.2 自动化生产系统研究现状
        1.2.3 伺服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伺服定位控制技术的研究
    2.1 伺服控制系统概述
        2.1.1 伺服系统的定义
        2.1.2 伺服系统的组成
    2.2 伺服控制原理
        2.2.1 伺服驱动器
        2.2.2 伺服电机三环原理
        2.2.3 伺服驱动器参数调整方法
        2.2.4 伺服控制系统的控制模式分类
    2.3 定位控制方法
        2.3.1 确定移动量与移动速度
        2.3.2 计算电机转动圈数和转动速度
        2.3.3 计算输入脉冲数与输入脉冲频率
    2.4 生产过程路径控制方法
        2.4.1 传送系统路径分析
        2.4.2 伺服电机绝对定位控制
        2.4.3 伺服电机相对定位控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自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生产线工艺介绍
    3.2 控制要点分析
        3.2.1 自动上料工位
        3.2.2 工件预热工位
        3.2.3 工件打磨工位
        3.2.4 上粉工位
        3.2.5 重熔工位
        3.2.6 下料工位
        3.2.7 自动抓取及传送系统
    3.3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3.1 控制系统总体硬件设计
        3.3.2 预热、重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3.3.3 上粉喷涂控制系统设计
        3.3.4 自动抓取及传送控制系统设计
        3.3.5 变频调速控制系统设计
    3.4 控制器设计及硬件控制电路的实现
        3.4.1 主控制器(PLC)设计
        3.4.2 PLC扩展电路设计
        3.4.3 伺服驱动控制电路设计
        3.4.4 变频器控制电路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系统控制程序设计
        4.1.1 控制软件介绍及设计方法
    4.2 主要控制模块程序设计
        4.2.1 预热、重熔工位工作流程
        4.2.2 喷涂工位工作流程
        4.2.3 输送工位工作流程
        4.2.4 控制程序设计
    4.3 控制系统监控程序设计
        4.3.1 监控软件介绍
        4.3.2 监控界面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控制系统调试运行结果分析
    5.1 现场安装
    5.2 联机调试
    5.3 运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喷涂模块控制程序
附录B 各工位定位控制程序

(6)伺服系统内嵌式运动控制型PLC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伺服驱动系统概述
        1.2.1 传统伺服驱动系统
        1.2.2 内嵌式PLC伺服驱动系统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内嵌式PLC伺服驱动系统的国内外现状
        1.3.2 伺服系统中谐振问题的国内外现状
    1.4 本文主要工作
2 二惯量系统与加减速控制算法建模
    2.1 伺服电机建模
    2.2 二惯量模型
    2.3 加减速控制算法
        2.3.1 直线加减速控制算法
        2.3.2 S型加减速控制算法
        2.3.3 其他加减速控制算法
3 内嵌式运动控制型PLC的实现
    3.1 驱动器硬件总体
    3.2 通讯系统的实现
        3.2.1 LwIP简介
        3.2.2 LwIP移植
    3.3 运动控制核的实现
    3.4 PLC内核和 FreeRTOS 系统的实现
        3.4.1 ProConOS eCLR开发
        3.4.2 FreeRTOS移植
4 伺服刀架实验的实现
    4.1 伺服刀架系统谐振优化
        4.1.1 刀架谐振分析
        4.1.2 双T型陷波滤波器设计
    4.2 梯形加减速控制算法实现
    4.3 基于滑动滤波的S型加减速控制算法实现
    4.4 实验验证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发射场桥式吊车定位防摆控制及监测诊断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章节安排
第2章 桥式吊车定位防摆控制
    2.1 桥式吊车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2 桥式吊车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2.2.1 拉格朗日方程介绍
        2.2.2 桥式吊车的动力学模型
        2.2.3 系统开环仿真
    2.3 基于PID控制的定位防摆方法
    2.4 基于模糊规则的PID参数整定
        2.4.1 输入输出变量的选取和模糊化
        2.4.2 桥式吊车模糊PID防摆控制系统Simulink仿真
        2.4.3 仿真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控制系统设计实现
    3.1 桥式吊车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3.2 组网方案及网络结构
    3.3 硬件系统组成
    3.4 软件系统设计
    3.5验证实验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桥式吊车运行监测及预警模块
    4.1 监测预警模块方案设计
    4.2 状态监控传感器选择
        4.2.1 起吊重量传感器选型
        4.2.2 起升高度、速度和运行机构位置检测传感器选型
        4.2.3 起升电机的轴承温度和振动传感器选型
    4.3 安全预警模块
        4.3.1 运行监测参数的弱化处理
        4.3.2 运行监测参数综合分析
    4.4 运行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4.5 监测预警模块验证试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故障诊断模块
    5.1 故障树分析方法
    5.2 桥式吊车常见故障分析
        5.2.1 小车运行机构故障
        5.2.2 大车运行机构故障
        5.2.3 起升机构故障
        5.2.4 桥式吊车常见电气故障
    5.3 桥式吊车故障树建立与分析
        5.3.1 建立桥式吊车故障树
        5.3.2 依据建立故障树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5.4 故障树底事件与运行监测参数关联
        5.4.1 故障树底事件与参数关联
        5.4.2 对参数进行识别
    5.5 故障诊断流程
    5.6 故障诊断模块验证试验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中压绝缘件间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无梯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中压绝缘件间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
        1.2.2 无梯度优化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APG加工成型过程和质量控制介绍
    2.1 APG加工成型过程介绍
        2.1.1 APG结构
        2.1.2 APG生产过程介绍
        2.1.3 APG过程控制
    2.2 中压绝缘件APG生产质量控制
        2.2.1 产品重量控制
        2.2.2 产品翘曲控制
    2.3 基于改进无梯度优化的质量控制方法
    2.4 小结
第三章 中压绝缘件间歇生产过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3.1 中压绝缘件间歇生产过程数据采集系统的整体框架
        3.1.1 APG数据采集系统的框架
        3.1.2 烘箱数据采集系统的整体框架
        3.1.3 数据监控系统
    3.2 中压绝缘件间歇生产工艺参数的处理与分析
        3.2.1 工艺参数的采集分类、处理
        3.2.1.1 APG工艺参数的分类
        3.2.1.2 烘箱工艺参数的采集分类
        3.2.2 数据采集系统实现
        3.2.3 采集数据的存储、处理
    3.3 中压绝缘件间歇生产实际测试
        3.3.1 设备安装调试
        3.3.2 现场测试
        3.3.3 异常数据处理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知识指引型的改进型无梯度算法研究
    4.1 知识指引型优化的基本思想及其融合实现机制
        4.1.1 基本思想
        4.1.2 融合实现机制
    4.2 基于知识指引的改进型SPSA算法研究
        4.2.1 知识指引型改进型SPSA算法原理
        4.2.1.1 传统SPSA算法
        4.2.1.2 知识指引型SPSA算法的优化思想
        4.2.2 知识指引型SPSA的实现机制及其相应改进算法
        4.2.2.1 基于相邻迭代点历史信息的改进型SPSA
        4.2.2.2 基于历史梯度近似的改进型SPSA
        4.2.2.3 基于混合型的改进型SPSA
        4.2.3 知识指引改进型SPSA算法的性能测试
    4.3 知识指引型单纯形搜索算法研究
        4.3.1 知识指引型单纯形搜索算法原理
        4.3.1.1 传统单纯形算法
        4.3.1.2 知识指引型单纯形搜索算法的优化思想
        4.3.2 知识指引型单纯形搜索的实现机制及其相应改进算法
        4.3.3 知识指引改进型单纯形搜索算法的性能测试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改进无梯度算法的中压绝缘件质量控制
    5.1 基于Moldflow的中压绝缘件建模与仿真
        5.1.1 仿真对象说明
        5.1.2 Moldflow仿真
        5.1.3 绝缘件代理模型搭建
        5.1.3.1 BP神经网络
        5.1.3.2 代理模型的搭建
    5.2 基于代理模型的改进无梯度优化算法测试
        5.2.1 基于代理模型的改进型SPSA性能测试
        5.2.2 基于代理模型的改进型单纯形性能测试
        5.2.3 噪声干扰下改进型无梯度优化性能测试
    5.3 基于虚拟绝缘件仿真的改进无梯度优化算法质量控制
        5.3.1 基于虚拟绝缘件的改进型SPSA中压绝缘件质量控制
        5.3.2 基于虚拟绝缘件的改进型单纯形中压绝缘件质量控制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某石化瓦斯回收装置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PLC控制系统发展历史
    1.3 瓦斯回收工艺及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4 PID和模糊控制研究现状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瓦斯回收工艺概述
    2.1 瓦斯回收装置简介
    2.2 气柜系统工艺流程及重要参数
        2.2.1 气柜系统工艺流程
        2.2.2 装置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2.2.3 工艺控制参数
        2.2.4 气柜系统的正常运行流程
    2.3 火炬系统操作规程
        2.3.1 火炬系统概况
        2.3.2 火炬工艺流程简述
        2.3.3 火炬系统工艺控制指标
        2.3.4 火炬点火系统操作法
    2.4 本章小节
3 瓦斯回收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3.1 控制系统现状和存在问题
        3.1.1 瓦斯回收装置控制系统现状
        3.1.2 瓦斯回收装置控制系统更新的必须性
    3.2 升级改造的原则和方案的确定
        3.2.1 升级改造的原则和要求
        3.2.2 确定方案
    3.3 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平台设计
        3.3.1 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设计
        3.3.2 控制系统的软件平台设计
    3.4 典型控制回路的编程
        3.4.1 联锁点火控制
        3.4.2 压缩机连锁控制
    3.5 人机界面的开发利用
        3.5.1 控制系统人机界面开发利用的一般性规范
        3.5.2 人机界面功能架构
    3.6 本章小结
4 过程数据采集
    4.1 瓦斯回收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的应用需求
    4.2 解决方案
    4.3 OPC技术
        4.3.1 OPC概述
        4.3.2 OPC服务器
        4.3.3 OPC技术的应用
    4.4 过程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实现
    4.5 本章小结
5 PID控制性能优化
    5.1 PID控制基本理论
    5.2 PID模糊控制理论
    5.3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
    5.4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设计
        5.4.1 模糊PID控制策略
        5.4.2 模糊PID控制设计
        5.4.3 模糊自适应PID在 PLC中的实现
    5.5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低压电力干线载波通信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信道特性测量设计与信道建模
    2.1 噪声特性测量设计
    2.2 衰减特性测量设计
    2.3 阻抗特性测量设计
    2.4 四芯线缆的传输模型
        2.4.1 建模方法
        2.4.2 模型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通信方案设计
    3.1 信道特性测量结果分析
        3.1.1 噪声特性测量结果分析
        3.1.2 衰减特性测量结果分析
        3.1.3 阻抗特性测量结果分析
        3.1.4 总结
    3.2 样机设计
    3.3 通信效果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噪声分析与抑制
    4.1 循环谱分析
    4.2 噪声特性分析
        4.2.1 相-零噪声的循环谱分析
        4.2.2 相-相噪声的循环谱分析
        4.2.3 总结
    4.3 噪声的相关性分析
    4.4 自适应滤波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四、PLC输出出现振荡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采用改进自抗扰对连续反应器优化与实现[D]. 王云龙.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2)
  • [2]基于模糊PID的气幕式围油栏控制系统研究[D]. 华秋浩. 浙江海洋大学, 2021(02)
  • [3]PLC故障检修与实例探析[J]. 秦常贵.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20(04)
  • [4]深度水处理系统自动控制的研究与应用[D]. 刘国强.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1)
  • [5]合金粉末喷涂轴类工件表面处理过程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D]. 王攀磊.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6]伺服系统内嵌式运动控制型PLC的研究[D]. 石成成.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7]发射场桥式吊车定位防摆控制及监测诊断系统[D]. 周永刚. 吉林大学, 2020(08)
  • [8]中压绝缘件间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无梯度优化研究[D]. 郭佳明. 厦门理工学院, 2020(01)
  • [9]某石化瓦斯回收装置控制系统设计[D]. 杨骏.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10]低压电力干线载波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 杨哲. 华北电力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PLC输出振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