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抗干扰方法

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抗干扰方法

一、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郝菁[1](2018)在《油泵试验台的测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柴油发动机的动力大小、经济性和排放物的含量直接取决于喷油泵性能的好坏,而油泵试验台是柴油发动机生产过程和性能测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因此,喷油泵设计与校正的首要任务是研究与开发出一款高精度、高集成性的喷油泵试验台,该试验台也是获得发动机喷油量、转速和油温等有效参数的重要工具[18]。当前喷油泵试验台的测量系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所测油量误差大、效率低等。为解决喷油泵试验台当前存在的问题,该课题提出了一款智能化测控系统,该系统使用C8051F020单片机完成对各个模块数据的处理和控制。本课题首先完成测控系统总体框架的设计,根据所要检测和控制的各类信号的具体要求,将系统划分为油量测量、转速测量和温度测控三大模块;其次分析各模块的设计原理,根据所需采集信号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完成硬件电路的设计;软件部分的设计围绕着所要实现的油量、转速和温度测量功能依次展开,主要包括:流程图的绘制和相应程序的编写。本课题最终完成的测控系统可实现喷油量、转速和温度的自动化测量和显示,解决了当前试验台测量误差大、效率低和人工参与多等问题。该测控系统喷油量的测试误差在1%左右,符合设计要求;可预设电机转速并在预设转速下稳定运行,电机转速可即时显示;油箱温度测量精度为0.1℃,能够通过风扇和电阻丝将油箱温度控制在要求范围之内,实现温度的控制,达到设计要求。

黄诗江[2](2015)在《试析单片机应用中的抗干扰技术与方法》文中研究指明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抗干扰技术是必须要首先考虑的一项技术问题,该项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单片机应用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本文分析了单片机系统在干扰作用下的受到的不利影响,随后讨论了比较常见的单片机应用系统抗干扰方法和技术,希望能够有效的促进单片机抗干扰技术水平的提升,最终使单片机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得到保证。

师菊香[3](2013)在《单片机系统中软件抗干扰常用的方法》文中提出单片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单片机控制系统常工作于各种存在干扰的环境。本文从软件抗干扰方面进行研究,针对干扰对单片机控制系统产生的影响:数据采集的误差增加,输出控制失误、RAM中的数据被破坏,以及程序"飞走"或陷入死循环,探讨了消除数据采集的干扰误差的方法、确保正常控制状态的方法和程序失常后恢复的方法。总结了软件抗干扰的特点,提出合理使用软件抗干扰的方法。

刘瑜[4](2013)在《试析单片机应用中的抗干扰技术与方法》文中研究指明单片机抗干扰技术是单片机应用系统中需要首先进行考虑的技术问题,它对于单片机应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和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干扰作用对于单片机系统的不利影响情况,对于单片机应用系统中比较常见的集中抗干扰技术与方法进行分析论述,以提高单片机应用中的抗干扰技术水平,保证单片机运行应用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陆亚华,刘海[5](2011)在《短波发射机中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措施》文中指出本文分析了短波发射机电控保护系统和自动调谐系统中现场各种干扰对单片机系统的危害和影响,并阐述了采用硬件和软件抗干扰措施确保单片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方法。

肖恒[6](2008)在《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子墨水显示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电子纸是一种新型的全反射型平板显示器,具有体形轻薄、节能、大视角、可重复写入和可擦除等优点。微胶囊电泳显示是电子纸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利用电泳粒子在电泳液中受电场作用发生电泳迁移来实现显示。本论文对电子纸的研究概况和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然后针对微胶囊电泳显示电子纸进行了研究。在对电子墨水进行理论分析与实验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电子墨水组成成分对其显示性能的影响。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电子墨水的微观形貌,并制作了电子墨水电泳显示器件,测试其显示性能,研究了器件驱动电压和响应时间的影响因素。完成了电子墨水显示系统的设计。在显示系统的硬件设计方面,考虑到数据处理能力、成本以及可靠性等因素,主控制器单片机选择了ATMEL公司的AT89S51,同时考虑电路对功率的要求,采用了大电流、大电压达林顿集成芯片ULN2821来获得驱动电子墨水电泳所需的电压。软件设计采用MCS-51的汇编语言,编程中采用了结构化的模块设计方法,并使用Keil软件对程序进行了调试。显示系统能响应键盘的输入,在显示面板上显示相应的数字或字母。

刘春宝[7](2008)在《基于MCS-51单片机光电编码器细分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光电轴角编码器是一种以高精度计量圆光栅作为检测元件并集光、机、电于一体的数字测角传感器。采用光电转换技术可将机械轴的角位置信息转化成相应的数字代码输出,因而可实现对角度、速度、直线位移和其他机械物理量的测量。光电轴角编码器相对于其它型式的传感器具有精度高、耗能低、无机械磨损、稳定可靠等优点。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光通信以及光电子器件的发展,光电编码器的研制水平进一步提高,新产品不断出现,尤其在欧美、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其产品不仅技术性能好,而且成本较低,品种齐全,处于领先水平。由于光电编码器具有较高精度、高分辨力、低能耗、非接触测量技术处稳定等优点,因而在现代的军事、航天、机器人工业、医学、生物工程等各个领域的精密测量与控制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编码器是数控技术必不可少的核心元件。数控技术首先始于发达国家,它的发展和运用,开创了制造业的新时代,使世界制造业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数控技术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物质手段,它的广泛使用使机械制造业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管理方式带来深刻的变化,它的关联效益和辐射能力更是难以估计。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软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现代的CDA/CAM、FMS、CIMS等,都是建立在数控技术之上。基于MCS-51单片机系统的光电编码器应用于数控机床的伺服控制系统,与传统的光电编码器不同的是,它采用了MCS-51单片机系统,是将MCS-51单片机用于编码器的细分电路,通过软件的细分能提高编码器的分辨率和克服了过去编码器采用电子法等细分电路的缺点。其一:光电轴角编码器结构紧凑,受到码盘直径的影响,码道个数受到了限制。其二:根据不同的分辨率,光电编码器的硬件和机械结构就要不同,给生产实践造成诸多不便。采用MCS51单片机就能克服上诉的缺点,并且采用了对径相加技术在光电式编码器中的应用,降低了对编码器的机械加工、装调及使用环境的要求,并提高了其精度和可靠性。整篇论文介绍了基于MCS-51单片机光电编码器细分系统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提出了在传统光电编码器应用于数控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其系统中受到机械加工、装调和环境温度影响较大的问题,然后通过改进光电接受系统的方法来加以克服。经过实验及仿真表明,该系统能够进行对数控伺服系统实现控制,提高了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

凌铭[8](2006)在《单片机在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系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汽车制动性是汽车主动安全的重要性能之一,汽车制动性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对行车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研究也为制动性能的科研和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指导。所以,研制高精度、高自动化程度的汽车制动性能测控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由汽车制动测试原理以及制动性参量检测的技术指标可知,检测数据准确性、控制可靠性、实时性和抗干扰能力是系统设计的关键。本文在掌握汽车性能检测系统结构和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汽车制动性检测系统的控制逻辑提出了采用单片机为控制器的总体方案,设计了各部分硬件电路,并根据所要实现的功能用C51语言设计了软件。由于检测现场存在各种干扰噪声,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测量精度的要求,分别从硬件和软件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常用的硬件抗干扰措施以及软件数字滤波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经过现场调试和试验,证明本文的汽车制动性能测控系统已实现了设计要求,检测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实际使用要求。

赵焱[9](2004)在《电渣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近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单片机及其外围芯片和由单片机控制的电渣炉系统有了迅猛发展。在电渣熔铸过程中,对熔铸质量、消耗的电能和生产效率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对电极的控制。同时,为了提高冶金自动化水平,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和使得产品在现性好,我们采用单片机控制电渣炉运行。电渣重熔的主要目的是提纯金属,并获得结晶均匀致密的钢锭,从而获得质量很高的合金钢。电渣炉重熔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把用普通方法生产的金属自耗电极插入起精炼作用的熔融渣层,接通电源,则电流由电极通到渣池,在电流通过渣池时放出的热量使电极融化。电极金属液滴降落到渣池底部,形成金属熔池,而金属熔池在水冷金属结晶器中则不断由下向上凝结,从而形成钢锭。电渣重熔是二次精炼技术。按照项目要求,我们研究并设计了电渣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用计算机实现电渣重熔的全程控制。计算机可把炉子的参数、需要熔炼的钢种、钢锭以及实际操作参数全部储存到计算机中去。当准备好电极之后,给与启动命令,重熔、填充等都可以在计算机控制下完成,计算机执行的情况全部在操作屏上显示,必要时可实现人工干预。熔炼完成后,计算机存储熔炼参数,以便日后调阅、修改,并打印熔炼报表,整个熔炼过程几乎实现无人操作。该系统的主要功能:自由设定生产纪录时间;选择结晶器形状(钢锭形状);设定抽锭间隔重量;自动控制冶炼电流、电压的稳定性;故障定位报警;自耗电极自动升降;自动抽锭。本系统是一个以8751单片机为核心,同时配置相应的外围接口电路,应用汇编语言开发的电渣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系统已印制在四块印刷电路板上,从而可以<WP=84>进行电极控制和抽锭控制。 论文共分7章,可总结为四部分。第1部分:总体介绍系统的设计方案。第1章,阐明了电渣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电渣重熔技术的概念、原理及发展史。由于电渣炉单片机控制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单片机应用系统,因此本章对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概念作了详细介绍。第2章,根据系统功能要求,进行总体方案论证。本章主要介绍了系统的设计环境和设计方案以及所用的各个芯片,例如:单片机(8751)、存储器(程序存储器2764及数据存储器6264)、系统的开关量点数(独立式按键、蜂鸣器、工作灯组等)、BCD拨码盘、多路模拟开关(CD4051)、简单I/O接口(74LS373、74LS245、74LS138等)、输入输出通道(打印机、LED显示器、报警器等)、光电隔离器(TLP521-4)、调节电源(1403)、直流电压变换器(7660)、放大器(OP27)等。第2部分:硬件系统的研究和设计。首先介绍硬件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案。其次是电路系统的设计。然后,根据系统功能要求,进行总体设计。电路系统的总体设计分三部分:主板电路设计;键盘板电路设计;显示板电路设计。主板电路设计:该系统分电极控制和抽锭控制两部分,因此主板电路需要两块,电路以87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从而组成一套典型的控制系统。由于8751单片机本身不带A/D、D/A转换器,故在前向通道和后向通道必须配制A/D、D/A转换电路。前向通道配置了一个A/D转换器ICL7135;后向通道配制了一个D/A转换器DAC1210;人机通道配制了TPμp-16A微型打印机。由于本系统比较复杂,单片机内部功能单元如 ROM、RAM、I/O、定时/计数器等容量不能满足系统的要求,这时需要在片外进行扩展,选取适当的芯片,设计相应的电路。系统选用MCS-51系列8751单片机,而片内ROM和RAM不足以满足系统要求,因此,在既考虑尽可能减少芯片数量,又要考虑性能/价格比,故选择2764、6264分别作为ROM和RAM的扩展。前向通道中的模拟信号输入由CD4051多路转换开关8选1来提供,用以输入电流、电压、电子秤的数值。后向通道通过DAC1210输出信号由OP27放大后接在接口插座上输出。此外,在模拟通道的前向通道和后向通道与主电路之间需要接入光电隔离器(TLP521-4),切断单片机与外设之间的公共地线,以防外部干扰信号及地线环路中产生的噪声电信号通过公共地线,进入单片机系统而影响其正常工作。 <WP=85>键盘板电路设计:由于主板电路分电极控制和抽锭控制两部分(即两块主板),因此键盘板电路有两套。键盘板电路包括两套5个独立式按键开关、BCD拨码盘、蜂鸣器、工组灯组等接口电路。其中5个独立式按键开关是操作功能键,具体设置分别为:K1为复位键、K2为开始键、K3为暂停键、K4为停止键、K5为打印键;BCD拨码盘主要控制抽锭重量、打印采样时间、模式选择等。蜂鸣器电路作为报警控制,用来控制意外事件(例如:死机、打印结束等);工作灯组用来显示工作状态,由LED显示。显示板电路设计:根据系统要求,选用5个LED数码显示器。位选码由74LS138的输出来分时控制,段选码由74LS374控制,从而控制某一位数码管显示相应的数字。第3部分:软件系统的研究和设计。由于软件设计是系统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论文中有比较详细的说明。首先,在本部分给出了8751单片机的资源分配图,考虑到8751单片机通过16位地址线分别对外部64K程序存储器或64K数据存储器寻址,程序存储器用8751的信号控制,而数据存储器则用、信号选通,因此,数据存储器和程序存储器的地址可以完全重叠,均为0000H~

阮永林[10](2004)在《主动光学微小位移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下一代太空望远镜的制造技术将远远超出当前镜子制造的工艺技术。这些镜子通常要求非常大,单位面积的质量反而要非常小,并且要求它在低温状态下工作时具有较小的衍射。在传统的镜面设计方法上,大镜子通常由一个玻璃平面刨光成准确的表面,制造镜子的玻璃平面要比较大,且自身要有足够的硬度和稳定性。尽管镜子的重量要求很轻,通常为了能够达到足够的硬度,玻璃被做的厚一些。新一代的太空望远镜要求将镜子的质量做成小于15千克/米2,它的密度相当于不到7毫米厚度,现有的技术难达到这一要求。为了解决上述出现的技术难题,现在已经出现了一种主动的镜子,它采用闭环控制的方法来调整镜子的表面,镜子上面有一层薄壳作为光表面,薄壳和触动器相接触,触动器附在一个硬的轻便的支撑架上。系统通过调节器进行周期性调整镜子的表面形状,这个主动系统能保持光表面准确和稳定。在进行微小位移的调整中,通常采用压电陶瓷微位移器来进行控制。本文首先详细的介绍了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和工作原理。压电效应反映了压电材料的弹形形变和介电性能相互耦合作用关系。当压电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时,在其表面上将产生异性电荷,这种没有电场作用,只有由于形变而产生电荷的现象叫做正压电效应。当给这种压电材料施加一个电场时,这种材料不仅会产生极化,而且还会产生形变,这种由于有电场作用而产生形变的现象被称为逆压电效应或电致伸缩效应。压电陶瓷微位移器是利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或电致伸缩效应制成的。文中接着介绍了压电陶瓷的位移特性、温度特性、迟滞特性、静态特性以及动态特性。随着压电陶瓷微位移技术的发展,各种专用于压电陶瓷微位移机构的驱动电源应运而生。从原理讲,驱动电源可分为电压控制型和电荷控制型两种。电压型驱动电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基于直流变换器原理的开关式驱动电源。开关式驱动电源功率损耗小、效率高、体积小,但电源输出纹波较大,频响范围也较窄;另一种是直流放大电源,该电路的特点是频响范围较宽,然而这与输出精度高又相矛盾。本文在一般直流放大电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压电陶瓷驱动电源。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工作需要驱动电源,工作电压要在-20V~100V之<WP=69>间,所以需要一个功率放大器来进行电压的放大。首先根据输出电路的各项要求计算出功率放大器的各种参数,接着根据这些参数进行功率放大器的选择,最终选择了美国Apex公司的PA45功率放大器,对比了它的各种参数,基本符合本文设计电路的要求,然后分析了它的基本组成原理和工作特性,以及它的典型应用电路。最后以PA45为核心建立了压电陶瓷的驱动电源。在电路的搭建过程中,需要考虑电路中的影响因素。例如电路中的自激现象,要在其输入端加入RC补偿电路;输出端的保护、以及功率放大器的转换速率问题,最后用OrCAD公司的Pspice仿真软件进行其仿真。Pspice仿真软件的功能特别强大,它可以对电路进行直流、瞬态分析、交流分析以及综合的分析等。分析电路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互感、独立电压源,四种受控源、传输线,以及四种最通用的半导体器件:二极管、双极晶体管、结型场效应管和MOS场效应管等。因为设计的功率放大电路输出的电压和电流都是直流的,故本文对电路只进行其直流分析、直流工作点分析、各个元件的灵敏度分析以及小信号直流传输特性分析,分析放大电路的输出是否满足电路的各个要求以及电路误差产生的原因。通过上面设计的功率放大器就可以搭建一个触动器控制电路。它的硬件设计比较成熟。主要的工作有:微机和单片机之间的双向串行通信;单片机和D/A转换器0832之间的电路连接;0832转换器的双极性输出和功率放大电路。由于MCS-51单片机的输入、输出电平为TTL电平,而PC兼容机配置的是RS-232标准串行接口,二者的电气规范不一致,因此要完成PC兼容机与单片机的数据通信,必须进行电平转换。我们选用的是INTERSIL公司的ICL232芯片,它可以很好的解决单片机和微机的电平转换问题。本系统中只有一路D/A转换,故单片机和DAC 0832转换器之间采用单缓冲方式接口。由于单片机的输出电压为0~5V,而由功率放大器PA45构成的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压为-2V~10V,所以在DAC 0832转换器输出端需要接一个双极性输出电路,以满足放大电路的需要。功率放大电路主要由两级放大电路组成,前级的运算放大器是OP07,它主要起降低温漂和控制零点作用。后级电路主要由功率放大器PA45和运算放大器OP07构成,组成一个10倍的放大电路。此外功率放大器需要两个直流电源,分为-25V和+120V,25V的电源有现成的,所以简单的介绍了一下120V电源的原理图。由于本次机构调整的位移要达到亚纳米级,甚至纳米级,所以选用了高精度的光栅干涉仪来测量误差。当整体的硬件控制电路设计完成后,必须配以算法实现它的控制功能。<WP=70>由于薄壳的材料不同,当触动器作用于薄壳上时,它受到的影响会不一样。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薄壳的几种影响函数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并选用其中的一种作为薄壳的影响函数。接着根据镜面机构的特点,建立了影响函数的数学模型,简单的介绍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

二、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油泵试验台的测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状况
        1.2.1 国外发展状况
        1.2.2 国内发展状况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
    2.1 单片机C8051F020 简介
        2.1.1 CIP-51 内核
        2.1.2 片上资源
        2.1.3 中断系统
        2.1.4 定时器/计数器
        2.1.5 模/数转换器
    2.2 主要传感器的选择
        2.2.1 光电传感器类型的选择
        2.2.2 速度传感器的选择
        2.2.3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2.3 硬件部分抗干扰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需求分析
    3.2 设计指标
    3.3 总体设计思路和方案阐述
        3.3.1 喷油量的测量
        3.3.2 转速的测量与控制
        3.3.3 油温的测量与控制
        3.3.4 喷油次数的测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硬件的设计和实现
    4.1 系统硬件设计和实现方案
    4.2 油量检测模块的硬件设计和实现
    4.3 转速测量模块的硬件设计和实现
    4.4 油温测量和控制模块的硬件设计和实现
        4.4.1 温度测量模块
        4.4.2 温度控制模块
    4.5 提前角测量模块的硬件设计和实现
    4.6 数码管显示器和按键模块的硬件设计和实现
    4.7 电压转换部分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实现
    5.1 系统软件设计和实现方案
    5.2 油量检测软件的设计和实现
    5.3 转速测量软件的设计和实现
    5.4 油温测量和控制软件的设计和实现
        5.4.1 温度测量
        5.4.2 油温的自动控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应用分析
    6.1 系统测试
    6.2 功能测试和结果分析
        6.2.1 实物测量操作过程
        6.2.2 温度测量与结果分析
        6.2.3 油量测量与结果分析
        6.2.4 性能对比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试析单片机应用中的抗干扰技术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单片机系统在干扰作用下的受到的影响
2 硬件抗干扰以及软件抗干扰技术
    2.1 常见的硬件抗干扰技术
    2.2 常见的软件抗干扰技术
3 结语

(3)单片机系统中软件抗干扰常用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据采集干扰误差消除的方法
    1. 算数平均滤波法。
    2. 比较取舍滤波法。
    3. 中值滤波法。
    4. 使用一阶递推数字滤波法。
二、确保控制状态正常的方法
    1. 使用多次采样输入信号的方法。
    2. 使用软件冗余技术的方法。
    3. 采用多次对输出口刷新的方法。
三、恢复失控程序的方法
    1. 使用软件陷阱。
    2. 使用时间监视器。
四、小结

(4)试析单片机应用中的抗干扰技术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干扰作用对于单片机系统的影响分析
2 单片机应用中的抗干扰技术与方法分析
    2.1 指令冗余抗干扰技术
    2.2 软件陷阱抗干扰技术
    2.3 单片机应用的待机抗干扰技术
3 结束语

(5)短波发射机中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硬件抗干扰措施
3 软件抗干扰措施
4 结束语

(6)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子墨水显示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数字显示技术
        1.1.1 液晶显示技术
        1.1.2 等离子显示技术
        1.1.3 有机电致发光技术
    1.2 电子纸简介
        1.2.1 电子纸的优点
        1.2.2 电子纸显示的应用领域
        1.2.3 电子纸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单片机简介
        1.3.1 单片机发展概况
        1.3.2 单片机的优势和应用
        1.3.3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方法
    1.4 电子设计自动化和Protel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理论
    2.1 电子纸显示原理及主要技术
    2.2 电泳和电泳图像显示技术
    2.3 微胶囊技术
        2.3.1 微胶囊技术概述
        2.3.2 微胶囊技术分类及介绍
    2.4 微胶囊电泳显示技术和电子墨水
    2.5 电子纸的驱动方式
    2.6 MCS-51 系列单片机
第三章 电子墨水显示性能研究和显示器件制作
    3.1 微胶囊表面形貌观测
    3.2 电子墨水组成成分对显示性能的影响
    3.3 ITO 玻璃和透明电极
    3.4 电子墨水显示器件制作
    3.5 电泳粒子响应时间及驱动电压的研究
第四章 电子墨水显示系统硬件设计
    4.1 系统设计要求
    4.2 系统硬件的步骤及设计原则
    4.3 系统总体方案
    4.4 单片机芯片选择
    4.5 硬件具体设计方案
        4.5.1 电源获得方案
        4.5.2 单片机振荡电路和复位电路
        4.5.3 键盘设置方案
        4.5.4 电泳驱动电压获得方案
    4.6 系统硬件电路抗干扰设计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编程语言的选择
    5.2 软件设计原则
    5.3 程序的模块化划分
    5.4 各子模块设计
        5.4.1 显示及刷新模块
        5.4.2 键盘识别模块
        5.4.3 延时模块
    5.5 程序调试与编译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7)基于MCS-51单片机光电编码器细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发展光电编码器的意义
        1.1.1 现代数控技术的定义
        1.1.2 发展现代数控技术的意义
        1.1.3 我国发展现代数控制造业的必要性
    1.2 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1.3 基于 MCS-51 光电轴角编码器应用在数控系统中主要技术问题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4.1 设计光电轴角编码器的电子线路
        1.4.2 设计细分电路
        1.4.3 对编码器进行数字量相加的修正
第二章 硬件系统的设计
    2.1 硬件系统构成
    2.2 编码器器件的选择
        2.2.1 发光元件 KCL203HL
        2.2.2 接受器 PN—9IHP—SH
        2.2.3 比较放大器 OP37
        2.2.4 A/D 转换器 AD7864—Ⅰ
        2.2.5 MCS—51 单片机
        2.2.6 AM26LS31
    2.3 信号放大与整形电路
    2.4 硬件抗干扰设计
        2.4.1 单片机硬件子系统人环境特性
        2.4.2 单片机系统硬件可靠性设计的途径
        2.4.3 硬件可靠性设计
        2.4.3.1 提高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2.4.3.2 选用高可靠的元器件
        2.4.3.3 针对人环境特性采取的可靠性措施
第三章 编码器的软件设计
    3.1 软件设计
    3.2 实例分析
        3.2.1 四细分与辨向计数原理
        3.2.2 软件编程方法
    3.3 软件的抗干扰
        3.3.1 单片机系统软件可靠性设计的途径
        3.3.2 软件可靠性设计
        3.3.3 针对人环境特性采取的可靠性措施
    3.4 结束语
第四章 编码器对径相加技术对系统的修正
    4.1 对径读数相加
    4.2 对径模拟量相加
    4.3 对径数字量相加
    4.4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8)单片机在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系统
        1.2.1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系统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1.2.2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系统开发的意义
    1.3 单片机的发展及应用
        1.3.1 单片机的发展概况
        1.3.2 单片机在信号处理中的作用和优势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系统的设计
    2.1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系统结构和原理及方案
        2.1.1 汽车检测线简介
        2.1.2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系统项目及技术要求
        2.1.3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系统的组成
        2.1.4 制动试验台结构及工作原理
        2.1.5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系统的总体方案
    2.2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2.3 输入模块设计
        2.3.1 力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2.3.2 隔离放大环节
        2.3.3 速度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2.4 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2.4.1 A/D 转换接口设计
    2.5 上位机与单片机通信接口设计
        2.5.1 相互通道接口选择原则
        2.5.2 相互通道接口设计
    2.6 汽车制动性测控系统软件设计
        2.6.1 开发语言简介
        2.6.2 检测系统主控程序设计
        2.6.3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抗干扰设计
    3.1 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的主要干扰源
    3.2 硬件系统可靠性设计
    3.3 硬件系统抗干扰技术
    3.4 干扰信号的排除与抑制
    3.5 软件系统抗干扰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4.1 软件可靠性设计和抗干扰技术
    4.2 数字滤波方法研究
        4.2.1 算术平均值原理
        4.2.2 中值滤波算法
        4.2.3 复合滤波算法
        4.2.4 低通数字滤波器
    4.3 曲线拟合
        4.3.1 最小二乘准则
        4.3.2 一元线性回归
        4.3.3 因变量具有误差时线性回归方程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汽车制动性数据分析及实验
    5.1 汽车制动过程分析
    5.2 检测要求与检测数据采集的关系
    5.3 制动试验台采样频率的确定
    5.4 试验数据分析
        5.4.1 制动试验台的检定
        5.4.2 制动试验台数据处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9)电渣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电渣炉及电渣重熔技术概述
    1.2 项目的目的及意义
    1.3 单片机控制系统概述
    1.4 项目研究与设计的工作步骤
    1.5 工作内容与本文组织安排
第2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案
    2.1 系统分析
        2.1.1 系统功能
        2.1.2 系统设计环境
    2.2 系统设计方案
        2.2.1 单片机
        2.2.2 存储器
        2.2.3 系统中开关量点数
        2.2.4 模拟量通道
        2.2.5 BCD拨码盘
        2.2.6 多路模拟开关
        2.2.7 简单I/O接口
        2.2.8 输出、输入通道
        2.2.9 键盘、显示器接口
        2.2.10 光电隔离器
        2.2.11 直流电压变换器
        2.2.12 放大器
第3章 硬件系统研究与设计
    3.1 硬件系统设计原则
    3.2 硬件系统设计方案
    3.3 主板电路设计
        3.3.1 8751单片机
        3.3.2 程序存储器扩展电路
        3.3.3 数据存储器扩展电路
        3.3.4 显示器和键盘板的译码与驱动电路
        3.3.5 A/D及 D/A译码与驱动电路
        3.3.6 ICL7135 A/D转换电路
        3.3.7 D/A转换电路
        3.3.8 模拟信号输入电路
        3.3.9 微型打印机接口电路
        3.3.10 主板电路整体结构
    3.4 键盘板电路设计
        3.4.1 键盘电路
        3.4.2 BCD拨码盘接口电路
        3.4.3 电压分级调整及工作灯组电路
        3.4.4 蜂鸣器与报警系统电路
        3.4.5 键盘板整体结构
    3.5 显示板电路设计
第4章 软件系统研究与设计
    4.1 软件系统的设计原则
    4.2 单片机资源分配
        4.2.1 8751单片机资源分配
        4.2.2 系统外部地址分配
        4.2.3 系统内部地址分配
    4.3 软件系统设计
        4.3.1 控制单元程序设计
        4.3.2 初始化程序设计
        4.3.3 A/D转换程序设计
        4.3.4 D/A转换程序设计
        4.3.5 电压范围判断子程序
        4.3.6 电压调整子程序
        4.3.7 变频调整
        4.3.8 打印程序设计
        4.3.9 键盘程序设计
        4.3.10 显示器程序设计
第5章 系统测试
    5.1 系统的使用环境
    5.2 系统的使用说明
        5.2.1 硬件使用说明
        5.2.2 软件使用说明
        5.2.3 系统故障调试说明
第6章 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
    6.1 概述
    6.2 系统工作环境及干扰源
    6.3 系统采用的硬件抗干扰措施
    6.4 系统采用的软件抗干扰措施
第7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10)主动光学微小位移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 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镜面机构的设计
    1.3 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微位移器及其驱动电路设计
    2.1 引言
    2.2 压电陶瓷的原理与特性
        2.2.1 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及工作原理
        2.2.2 压电陶瓷的位移特性
        2.2.3 压电陶瓷的温度特性
        2.2.4 压电陶瓷的迟滞特性
        2.2.5 压电陶瓷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2.3 现有驱动电路的分析及局限性
        2.3.1 压电驱动电源的类型
        2.3.2 原理分析
        2.3.3 串联调整稳压电路
        2.3.4 放电回路
    2.4 功率放大器的选择
    2.5 新型驱动电路的设计
    2.6 Pspice的仿真电路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触动器控制电路设计
    3.1 引言
    3.2 单片机概述
        3.2.1 MCS-51单片机硬件结构的特点
        3.2.2 MCS-51单片机的复位状态及复位电路的设计
    3.3 8位D/A转换器的接口设计
        3.3.1 DAC 0832的应用特性
        3.3.2 DAC 0832与8031单片机的接口设计
        3.3.3 DAC0830系列的调节和双极性输出
    3.4 可调精密电源的研究
    3.5 上位机与单片机控制器通信接口
        3.5.1 相互信道接口选择原则
        3.5.2 相互信道接口设计
    3.6 高精度的光栅干涉仪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触动器影响函数模型建立及控制算法研究
    4.1 触动器影响函数的模型选择
    4.2 高斯影响函数对触动单元面形控制误差分析
    4.3 标量卡尔曼预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控制电路的软件设计
    5.1 引言
    5.2 应用系统的软件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四、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油泵试验台的测控系统设计[D]. 郝菁. 东南大学, 2018(03)
  • [2]试析单片机应用中的抗干扰技术与方法[J]. 黄诗江. 通讯世界, 2015(03)
  • [3]单片机系统中软件抗干扰常用的方法[J]. 师菊香.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3(12)
  • [4]试析单片机应用中的抗干扰技术与方法[J]. 刘瑜.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01)
  • [5]短波发射机中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措施[J]. 陆亚华,刘海. 广播电视信息, 2011(02)
  • [6]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子墨水显示系统的设计[D]. 肖恒. 天津大学, 2008(09)
  • [7]基于MCS-51单片机光电编码器细分系统的研究[D]. 刘春宝. 吉林大学, 2008(10)
  • [8]单片机在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系统中的应用[D]. 凌铭. 吉林大学, 2006(10)
  • [9]电渣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D]. 赵焱. 吉林大学, 2004(02)
  • [10]主动光学微小位移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 阮永林. 吉林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抗干扰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