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膜下子宫切除术15例临床观察

浆膜下子宫切除术15例临床观察

一、15例浆膜下子宫切除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茹[1](2021)在《微波消融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至2020年就诊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妇科因子宫肌瘤要求保留子宫行手术治疗患者80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微波消融组(40例)和肌瘤剔除术组(40例)。采用SPSS22.0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留置导尿时间、住院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患者疼痛评分(VAS评分)、子宫肌瘤症状评分(UFS评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子宫肌瘤体积变化、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值(Hb)的差异性。结果1.手术时间:微波消融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肌瘤剔除术组(P<0.05)。2.术中出血量:微波消融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肌瘤剔除术组(P<0.05)。3.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肌瘤剔除术组(P<0.05)。4.留置导尿时间:微波消融组患者留置导尿时间明显短于肌瘤剔除术组(P<0.05)。5.住院时间:微波消融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肌瘤剔除术组(P<0.05)。6.术中、术后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邻近脏器损伤,发生率均为0%;微波消融组与肌瘤剔除术组患者术后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37%,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低于肌瘤剔除术组(χ2=9.308,P<0.05)。7.VAS评分: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2小时、4小时、6小时、48小时VAS评分逐渐下降(P<0.05),术后10天VAS评分降至0分。肌瘤剔除术组患者术后2小时、4小时、6小时、48小时、10天、20天VAS评分逐渐下降(P<0.05),术后30天VAS评分降至0分。两组患者术后2小时、4小时、6小时、48小时、10天、20天组间比较,微波消融组VAS评分低于肌瘤剔除术组(P<0.05)。术后30天组间比较,微波消融组VAS评分与肌瘤剔除术组相同(P>0.05)。8.子宫肌瘤临床症状评分(UFS评分):与术前相比,术后3月、6月、12月,两组患者组内比较UFS评分逐渐下降(P<0.05)。术后3月组间比较,UF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月组间比较,微波消融组UFS评分高于肌瘤剔除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组间比较,UF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9.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与术前相比,术后3月、6月、12月,两组患者组内比较QOL评分逐渐上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月、6月、12月组间比较,QO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10.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子宫肌瘤体积:子宫黏膜下肌瘤体积在术后1月、3月、6月及12月后与术前相比逐渐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肌壁间肌瘤体积在术后1月、3月、6月及12月后与术前相比逐渐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浆膜下肌瘤体积在术后1月、3月、6月及12月后与术前相比逐渐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月3种类型子宫肌瘤消融有效率:效果非常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00,P>0.05),效果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00,P>0.05),治疗有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00,P>0.05)。3种类型子宫肌瘤术后消融总体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术后1月、3月、6月、12月,两组患者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痛经、压迫症状、贫血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消融组与肌瘤剔除术组中贫血患者术后1月、3月、6月血红蛋白值显着升高,于术后12月均升至正常值范围。结论1、微波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近期疗效确切,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相当。2、微波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疼痛程度优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3、微波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性好。

刘毓杰[2](2020)在《丹黄祛瘀方治疗子宫瘢痕憩室致气虚血瘀型经期延长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丹黄祛瘀方联合葆宫止血颗粒对子宫瘢痕憩室致气虚血瘀型经期延长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的行经天数、证候积分、憩室的变化等指标,探讨丹黄祛瘀方治疗子宫瘢痕憩室致经期延长的作用机制,丰富本病“多虚多瘀”的病机内涵,为本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方法:收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治疗组运用中药丹黄祛瘀方联合中成药葆宫止血颗粒治疗,对照组仅运用中成药葆宫止血颗粒治疗,治疗时长均为3个月经周期,分别观察治疗前、用药3个周期和停药3个周期后的疗效指标。结果:(1)经过统计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和疗前各项指标对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在减少行经天数、减少中医证候积分、缩小憩室矢状轴深度和缩小憩室容积方面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增加憩室外缘距浆膜层厚度方面均无明显效果(P>0.05)。(3)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总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憩室疗效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丹黄祛瘀方能减少患者行经天数,减少中医证候积分,缩小憩室矢状轴深度,缩小子宫瘢痕憩室容积,但在改变憩室外缘距浆膜层厚度方面无优势。

李媛[3](2020)在《宫腔镜术中联合曼月乐治疗异常子宫出血185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患者宫腔镜术中联合曼月乐(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治疗的效果、不良反应、脱环率等,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妇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5年间经宫腔镜手术治疗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共计2194例;其中185例术中同时放置曼月乐节育环,电话随访至2019年6月,共随访138例,失访47例。分析整理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宫腔镜术中联合曼月乐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以40-49岁妇女居多(占60.0%),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规则子宫出血(占70.8%)和月经过多(占51.4%),多为轻度至中度贫血(占89.7%),约有一半(占51.3%)的女性彩超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增厚,且以子宫前位为主(占63.8%),宫腔长度以7-9cm为主(占77.6%),单病因多为子宫内膜息肉(占51.0%)和排卵障碍性子宫出血(占30.1%)。2.宫腔镜术中联合曼月乐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术后主诉主要为乳房胀痛(占26.8%)及下腹和(或)盆腔坠胀不适(占29.7%)(考虑与围绝经期患者卵巢激素失调等相关)。3.宫腔镜术中联合曼月乐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不同上环年限及不同病因上的分布有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的患者较其他年龄的患者更易出现下腹和(或)盆腔坠胀不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宫腔镜术中联合曼月乐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在比较不同年限、不同年龄、不同孕产次、不同病因、有无痛经、不同子宫位置、不同宫腔长度方面脱环率有无差异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月经过多者曼月乐脱落率高于术前非月经过多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宫腔镜术中联合曼月乐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以术后闭经、经血减少、月经稀发为治疗有效,有效率达89.9%。58例痛经患者,术后痛经缓解者48例,痛经缓解率为82.8%。6.宫腔镜术中联合曼月乐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上环后4-5年患者的闭经率达75.0%,但与上环不足4年的患者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不同病因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效果有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宫腔镜术中联合曼月乐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术后痛经缓解率在不同上环年限及不同病因上的分布有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宫腔镜术中联合曼月乐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仅有1例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患者出现疾病复发,宫腔镜术中联合曼月乐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复发率为0.72%。结论:1.宫腔镜术中联合曼月乐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有效率高,痛经缓解率高,脱环率及疾病复发率低。2.宫腔镜术中联合曼月乐对不同病因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均显着,尤其适用于子宫内膜息肉及排卵障碍性子宫出血。3.宫腔镜术中即刻放置“曼月乐”,可校正宫腔内“曼月乐”位置,避免了再次宫腔操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杨丽[4](2020)在《加减温冲汤治疗子宫腺肌病虚寒型痛经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加减温冲汤对子宫腺肌病虚寒型痛经的疼痛症状及中医证候的改善、子宫体积变化情况,探讨加减温冲汤治疗子宫腺肌病虚寒型痛经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A125、IL-6、IL-8、IGF-I水平变化,了解它们与子宫腺肌病以及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课题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诊断为子宫腺肌病虚寒型痛经并符合纳入标准、不在排除标准内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非经期早晚口服加减温冲汤;对照组非经期早晚口服散结镇痛胶囊,一天3次,每次4粒。两组均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分别在服药前和服药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患者血清CA125、IL-6、IL-8、IGF-I水平、VAS积分、痛经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子宫体积和安全性指标。结果:(1)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的痛经积分、VA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痛经积分、VA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在痛经疗效方面相比,加减温冲汤组总有效率为88.89%,散结镇痛胶囊组总有效率为69.23%,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方面相比,加减温冲汤组总有效率为88.89%,散结镇痛胶囊组总有效率为69.23%,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组内比较,加减温冲汤组子宫体积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结镇痛胶囊组子宫体积较治疗前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在子宫体积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组内比较,加减温冲汤组血清CA125、IL-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减温冲汤组血清IL-6、IGF-I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结镇痛胶囊组血清CA125、IGF-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结镇痛胶囊组血清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在血清CA125、IL-8水平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血清IL-6、IGF-I水平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温冲汤能明显改善子宫腺肌病虚寒型痛经患者的疼痛症状、中医证候,缩小子宫体积,且降低血清IL-8、CA125水平。在研究中发现治疗前血清IL-6在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中升高不明显,治疗后降低也不明显,提示血清IL-6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与治疗上作用有限,血清IGF-I水平在治疗前较高,提示其与子宫腺肌病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加减温冲汤在降低血清IGF-I水平方面作用有限。通过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血清IL-6、IL-8、IGF-I、CA125水平与疼痛程度均无相关性。在3个月的治疗中,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古方今用,可为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虚寒型痛经提供新思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侯政瑶[5](2019)在《宫颈肌瘤临床资料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宫颈肌瘤患者在不同手术治疗方式下的治疗效果优劣,比较分析手术治疗效果与肌瘤大小关系以及影响手术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8年3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宫颈肌瘤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20例,分为保留子宫治疗组和切除子宫治疗组。保留子宫治疗组共71例,其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36例,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21例,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TCRM)14例。切除子宫治疗组共49例,其中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LTH)21例,腹式子宫全切除术(TAH)28例。根据肌瘤直径、有无保留子宫,匹配组别分别进行比较,分析其一般临床资料与围术期资料特点。结果:当子宫颈肌瘤直径小于等于5cm,采用TCRM和LM治疗时,TCRM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LM组,较LM具有更大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子宫颈肌瘤直径大于5cm,采用TAM和LM进行治疗时,TAM组的手术时间短于LM组,而LM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均优于TAM组,LM组患者预后更容易恢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较大直径宫颈肌瘤时,LM的中转开腹率偏高,此时TAM的优势更大。当宫颈肌瘤患者进行子宫切除治疗时,LTH的治疗效果优于TAH,且LTH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优于TA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不同术式治疗宫颈肌瘤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肌瘤直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和手术并发症发生几率等多种因素。作为妇产科临床医生,把握不同术式的临床前沿进展,严格掌握着几种术式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合理的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生理状况选择传统手术或者微创手术,往往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也能使我们的治疗更加精准化,患者的预后结果更好。

徐波,蒲元芳[6](2018)在《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患者进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对乙组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进行手术的用时、术毕至肛门排气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更短,其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效果显着,可明显缩短其治疗的时间,且安全性高。

钟月圆(Chung yueh yuan)[7](2017)在《基于因子分析子宫腺肌病主要证候要素调查及活血消症方调控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疼痛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讨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与临床多信息因素的相互关系,为本病的诊断辨证依据提供参考。2.通过中医药干预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调控,探求活血消症方对子宫腺肌病痛经神经生长因子和其受体的调节机制,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实验及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编制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流行病学调查表,建立数据库,应用证型分析病患诊治史,生活史及带下月经史的背景资料,同时以因子分析子宫腺肌病说明本次调查的中医证候要素的主要临床特征信息。2.以Wistar雌性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将子宫内膜与肌层缝合的外科手术诱导法,复制子宫腺肌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疾病模型组、米非司酮组、活血消症方低、中、高剂量组,平均每组10只,另设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各10只。观察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NGF和TrkA的表达。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子宫腺肌病患者199例,所纳入病人高发年龄段26-45岁占79.5%;其证型以气虚血瘀证最多,占40.2%,其次是气滞血瘀证占24.6%,第三位是寒凝血瘀证占18.1%;有月经不调史、中医诊治史、妇科疾病史者在各证型均值都有显着差异,有西医治疗史在各证型未有差异,有妇科手术史在热灼血瘀证、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之均值有显着差异,有母姊痛经史在痰瘀互结证、热灼血瘀证、寒凝血瘀证、肾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之均值有显着差异;喜冷饮在热灼血瘀证、气滞血瘀证之均值有显着差异,经期洗头在热灼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阴虚血瘀证之均值有显着差异;经期剧烈运动在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热灼血瘀证、阴虚血瘀证之均值有显着差异;性情烦躁易怒在各证型之均值高于非性情急躁者;性情乐观者在各证型之均值低于性情非乐观者;工作或生活压力大者在各证型之均值均高于无工作或生活压力不大者;组间比较,痛经程度重者在气虚血瘀证之均值显着高于痛经程度轻者;组间比较,不同月经量在各证型未有差异;经血黏稠者在各证型之均值均显着高于经血正常者;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经血夹带血块者,在热灼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阴虚血瘀证四组中大血块组之均值均大于小血块组和无血块组;寒凝血瘀证之均值则为大血块组和小血块组高于无血块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带下量各组间之均值均未达显着差异;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痰瘀互结证、阴虚血瘀证上带下质地黏稠组之均值显着高于正常者;子宫腺肌病患者脉象以细脉(27.86%)、弦脉(25.00%)、沉脉(22.66%)比例最高,细脉分布以气虚血瘀证最高(49.53%),其次寒凝血瘀证(20.56%),弦脉以气滞血瘀证最高(36.46%),其次气虚血瘀证(32.29%),沉脉以气虚血瘀证最高(35.63%),其次为气滞血瘀证(25.29%)、寒凝血瘀证(22.99%)相近;因子分析影响力较大的的因子共七组公因子,以第一因子涵盖乏力、气短、少气懒言,神疲易倦等四个症状,因子解释方差为24.463%,四个证候要素分析为气虚,第二个因子包含五心烦热、性欲减退、潮热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小腹灼热等六个症状,因子解释方差为7.560%,六个症状证候要素分析为肾阴虚,其他因子解释量低,影响力小。2.七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NGF之均值差异达显着水准;七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TrkA之均值差异达显着水准;NGF和TrkA相互决定比例约56.9%,显示二者关联性高,二者为正相关。结论:1.气虚血瘀证为子宫腺肌病最常见证型,气虚为最主要证候要素,其次为气滞血瘀证及寒凝血瘀证。因此,气虚血瘀证和气滞血瘀证及寒凝血瘀证将是今后子宫腺肌病痛经诊治的研究关注重点。2.NGF及其受体是导致子宫腺肌病痛经的机理之一,通过活血消症方调节NGF及其受体的失衡状态,改善及抑制痛经进展。

张华伟[8](2017)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是一种严重影响育龄期妇女身心健康的妇科良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疼痛和不孕。腹腔镜手术因其在诊断、治疗上的独特优势,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对DIE的手术治疗。但尚无标准化的手术治疗方案。本文通过随访15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DIE患者,以初步探讨DIE的手术决策、围手术期管理及术后长期管理,为今后DIE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收集2011年1月到2015年12月就诊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和济南市中心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DIE的患者共15例。疾病分期按照1997年美国生殖医学学会(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ASRM)修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患者术前、治疗后疼痛量化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收集15例患者年龄、体重指数、生育情况、术前检查结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随访术后1年内的药物治疗、症状改善及复发等情况。用SPSS软件(IBM Statistics SPSS 20.0)对数据资料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15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独立完成,无术中主要并发症及中转开腹发生。术中行ASRM分期:III期(6/15)、IV期(9/15)。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18±96)ml(n=15,20ml400ml),平均手术时间为(168.9±42)min(n=15,97min273min),平均住院天数(6.0±1.7)d(n=15,4d11d)。术后常规病理诊断均有DIE。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6.1±15.0)月。15例患者中有12例术后应用GnRHa药物治疗3-4个周期,药物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后的VAS评分分别为(0.8±0.9)分、(1.3±0.9)分、(1.6±1.3)分。另外3例未行药物治疗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后的VAS平均分别为(1.0±1.7)分、(2.5±2.3)分、(2.5±2.3)分。12例患者药物治疗后3、6、12月疼痛均得到明显改善(7.4±3.6 VS 0.8±0.9,7.4±3.6 VS1.3±0.9,7.4±3.6 VS1.6±1.3,P=0.001),但各组间却没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手术组因病例数少,数据不充分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但其症状均得到较好改善。1例单纯手术者术后半年后再次出现痛经,疼痛程度约为术前1/2;1例手术+GnRHa 4周期治疗者在随访1年时出现子宫腺肌病复发。余患者术后辅助检查和妇科检查均未见明显DIE复发迹象。结论1.腹腔镜手术可以安全、有效地切除子宫骶骨韧带、直肠子宫陷凹、阴道直肠隔等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病灶。2.对年轻DIE患者行根治性病灶切除术联合术后GnRHa治疗能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控制疾病复发。

唐雪华[9](2016)在《Ⅱ型黏膜下肌瘤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Ⅱ型黏膜下肌瘤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宫腔镜下电切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及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术式特点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为不同特点的Ⅱ型黏膜下肌瘤术式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8例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在26岁至55岁之间,平均年龄42.80岁。其中宫腔镜组有37例,腹腔镜组有48例,开腹组有43例,收集各个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包括术前症状及辅助检查、围手术期指标等,并随访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肌瘤残留与复发、术后妊娠情况等。结果:经宫腔镜下电切术者37例,直径在3.0cm至3.9cm之间者15例,直径在4.0-4.9cm者13例,直径在5.0cm及其以上者9例;行腹腔镜下肌瘤切除术者48例,直径在3.0c至3.9cm之间者14例,直径在4.0-4.9cm者16例,直径在5.Ocm及其以上者18例。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者43例,肌瘤直径在3.0cm至3.9cm之间者12例,直径在4.0-4.9cm者14例,直径在5.0cm及其以上者17例。宫腔镜组中,肌瘤直径≧5cm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液体吸收量均大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及开腹组中,不同体积肌瘤的围手术期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同一体积肌瘤进行不同手术方式的比较,直径为3.0cm至3.9cm之间组的肌瘤宫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腹腔镜组(P<0.001;P<0.05;P<0.01;P< 0.01);直径为4.0cm至4.9cm之间组的肌瘤中,宫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少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住院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直径≥5.0cm组的肌瘤中,宫腔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与腹腔镜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排气时间少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术后症状无改善比例、术后肌瘤残留或复发比例、二次手术比例、足月妊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例中患者术后妊娠无子宫破裂等重大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发生。对以Ⅱ型黏膜下肌瘤为主的多发性肌瘤的术式比较中,开腹组的肌瘤残留率及复发率低于宫腔镜组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Ⅱ型黏膜下肌瘤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少,无腹壁切口等优越性,目前仍是治疗首选。2、对于直径较大的Ⅱ型黏膜下肌瘤(≥5cm),宫腔镜手术的优势不再明显,反而导致水中毒、子宫穿孔、出血、感染等手术风险增加,此时可考虑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3、对于以Ⅱ型黏膜下肌瘤为主的多发性肌瘤,为了减少复发率和残留率,可选择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但开腹手术也有诸如创伤大、术后恢复慢、腹壁切口不美观等不足,故应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和要求,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保证Ⅱ型黏膜下肌瘤的治疗效果。

张力敏[10](2015)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术中出血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术中出血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适应证及不同部位、大小的肌瘤对术中出血的影响。结果:直径≥5cm的肌瘤患者,其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肌瘤直径<5cm者,差异显着,P<0.05;单发肌壁间瘤患者的患者其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大于浆膜下肌瘤,差异显着,P<0.05。结论:位肌壁间的子宫肌瘤和直径≥5cm的肌瘤,其手术出血量多、时间长,手术过程中应加强注意。

二、15例浆膜下子宫切除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5例浆膜下子宫切除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微波消融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子宫肌瘤治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2)丹黄祛瘀方治疗子宫瘢痕憩室致气虚血瘀型经期延长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内容
    4. 疗效判定
        4.1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4.2 瘢痕憩室疗效判定标准
        4.3 临床总疗效判定标准
    5. 统计方法
    6. 研究结果
        6.1 一般情况比较
        6.2 两组治疗前行经天数、中医证候积分、憩室矢状轴深度比较
        6.3 两组治疗前憩室外缘距浆膜层厚度、憩室容积比较
        6.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行经天数变化情况
        6.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
        6.6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憩室矢状轴深度变化情况
        6.7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憩室外缘距浆膜层厚度变化情况
        6.8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憩室容积变化情况
        6.9 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6.10 治疗后憩室疗效分析
        6.11 治疗后临床总疗效分析
    7.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中医对CSD致经期延长病机和治法的认识
        1.1 中医对CSD致经期延长病机认识
        1.2 导师对CSD致经期延长病机及治法认识
    2. 方药分析和现代药理研究
        2.1 组方依据及方义分析
        2.2 各药现代药理研究
        2.3 葆宫止血颗粒的治疗作用和机制分析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年龄、剖宫产次数、距末次剖宫产时间分析
        3.2 行经天数
        3.3 中医证候积分
        3.4 憩室矢状轴深度
        3.5 憩室外缘距浆膜层厚度
        3.6 憩室容积
        3.7 疗效分析
        3.8 安全性分析
    4. 作用机制探讨
        4.1 促进子宫收缩,减少憩室积血
        4.2 抑菌抗炎
        4.3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修复创面,促进憩室愈合
    5. 课题特色、不足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瘢痕憩室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3)宫腔镜术中联合曼月乐治疗异常子宫出血18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异常子宫出血的分类
    1.2 异常子宫出血9类病因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1.2.1 AUB-P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1.2.2 AUB-A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1.2.3 AUB-L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1.2.4 AUB-M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1.2.5 AUB-C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1.2.6 AUB-O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1.2.7 AUB-E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1.2.8 AUB-I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1.2.9 AUB-N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1.3 宫腔镜手术联合“曼月乐”(LNG-IUS)治疗异常子宫出血
        1.3.1 宫腔镜手术诊治异常子宫出血临床进展
        1.3.2 曼月乐(LNG-IUS)临床应用进展
        1.3.3 宫腔镜手术联合曼月乐治疗异常子宫出血临床研究进展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2194 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
        3.1.1 年龄分布特点
        3.1.2 病因分布
        3.1.3 临床表现
        3.1.4 患者贫血程度
        3.1.5 患者子宫内膜厚度
    3.2 185 例宫腔镜术中联合曼月乐治疗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临床特点
        3.2.1 185例宫腔镜术中联合曼月乐治疗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一般资料
        3.2.2 术后随访
第4章 讨论
    4.1 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病年龄及病因分布情况
    4.2 宫腔镜术中联合曼月乐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术后不良反应
    4.3 宫腔镜术中联合曼月乐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术后曼月乐下移及脱落情况分析
    4.4 宫腔镜术中联合曼月乐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优势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加减温冲汤治疗子宫腺肌病虚寒型痛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于子宫腺肌病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中医治疗
    2. 西医学对于子宫腺肌病的认识
        2.1 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
        2.2 临床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痛经评分标准
        2.4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分组
        3.2 治疗方案
        3.3 临床观测指标
        3.4 疗效判定标准
        3.5 统计学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比较
        4.2 临床疗效比较
    5.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论依据
        1.1 治疗现状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原则
    2. 加减温冲汤的组成功效及药理研究
        2.1 方药组成分析
        2.2 现代药理研究
    3. CA125与子宫腺肌病的关系
    4. 数据结果分析
        4.1 主观指标和疗效分析
        4.2 客观指标分析
    5. 结论
    6. 创新点
    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宫颈肌瘤临床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分组
    2 观察指标
    3 手术方式
        3.1 术前准备
        3.2 手术方法
        3.2.1 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3.2.2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3.2.3 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3.2.4 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
        3.2.5 腹式子宫全切术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 腹腔镜I组与宫腔镜组围术期资料比较
    3 腹腔镜II组与腹式组围术期资料比较
    4 腹腔镜子宫全切与腹式子宫全切围术期比较
    5 手术泌尿系统损伤及中转开腹对比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6)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7)基于因子分析子宫腺肌病主要证候要素调查及活血消症方调控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疼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现代医学对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现况
        (一) 子宫腺肌病疼痛机制研究现况
        (二) 子宫腺肌病生长因子发病机制研究现况
        (三) 子宫腺肌病凋亡和自噬发病机制研究现况
        (四) 子宫腺肌病免疫发病机制研究现况
    二、现代医学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研究现况
        (一) 药物治疗
        (二) 手术治疗
    三、中医学对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现况
        (一) 瘀血内阻
        (二) 肾虚血瘀
        (三) 瘀热互结
        (四) 痰瘀互结
        (五) 湿热瘀互结
        (六) 气滞血瘀
        (七) 气虚血瘀
        (八) 寒凝血瘀
        (九) 寒热错杂
        (十) 肝脾肾及气血津液功能失调
    四、中医学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研究现况
        (一) 瘀血内阻病机的治疗
        (二) 肾虚血瘀病机的治疗
        (三) 瘀热互结病机的治疗
        (四) 痰瘀互结病机的治疗
        (五) 湿热瘀互结病机的治疗
        (六) 气滞血瘀病机的治疗
        (七) 气虚血瘀病机的治疗
        (八) 寒凝血瘀病机的治疗
        (九) 寒热错杂病机的治疗
        (十) 肝脾肾及气血津液功能失调病机的治疗
    五、子宫腺肌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一) 手术诱导
        (二) 药物诱导
    六、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调查步骤
        (六) 数据采集整理及统计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一) 病例来源
        (二) 一般资料
        (三) 子宫腺肌病的证型分布情况
        (四) 子宫腺肌病证型与诊治史的差异性分析
        (五) 子宫腺肌病证型与生活方式差异性分析
        (六) 痛经程度、月经量、经血质地、血块、带下量、带下质地与子宫腺肌病各证型单因素方差分析
        (七) 脉象与子宫腺肌病证型交叉表
        (八) 痛经总积分与子宫腺肌病证型积差(pearson)相关分析
        (九) 子宫腺肌病证候要素因子分析
    三、讨论
        (一) 子宫腺肌病患者发病年龄分析
        (二) 子宫腺肌病患者月经量及痛经年数分析
        (三) 诊治史与了宫腺肌病证型分析
        (四) 生活方式与子宫腺肌病证型分析
        (五) 痛经程度,月经量、质地,是否夹血块、带下量、质地与子宫腺肌病证型分析
        (六) 脉证交叉与子宫腺肌病证型分析
        (七) 痛经总积分与子宫腺肌病证型分析
        (八) 子宫腺肌病常见证型分析
        (九) 探索性因子分析子宫腺肌病证候要素
第三部分 活血消症方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
        二、实验环境
        三、主要药品及器械
        四、主要仪器设备
        五、实验步骤
        (一) 动情周期检测
        (二) 动物模型建立
        (三) 动物及分组
        (四) 取材方法
        (五) 制备与检测
        六、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造模结果
        (一) 子宫腺肌病大鼠模型建立情况
        (二) 行为学观察
        (三) 组织形态学观察
        (四) 各组间子宫重量及子宫系数比较
        二、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NGF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及统计分析
        三、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TrkA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及统计分析
        四、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内膜组织中NGF和TrkA的相关分析
    讨论
        一、外科手术诱导法建立子宫腺肌病模型的沿革
        二、NGF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三、TrkA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四、NGF与TrkA在子宫腺肌病中表达的相关性
        五、活血消症方对子宫腺肌病疼痛机制的影响
        (一)对NGF的调控
        (二) 对TrkA的调控
        (三) 活血消症方治疗子宫腺肌病组方思路
        (四) 活血消症方方药分析
        (五) 活血消症方方药现代药理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8)腹腔镜手术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Ⅱ型黏膜下肌瘤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 前言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结论
(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术中出血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大小的肌瘤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关系
    2.2 不同位置肌瘤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关系
3 讨论

四、15例浆膜下子宫切除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微波消融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D]. 李亚茹.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2]丹黄祛瘀方治疗子宫瘢痕憩室致气虚血瘀型经期延长的临床观察[D]. 刘毓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宫腔镜术中联合曼月乐治疗异常子宫出血185例临床分析[D]. 李媛. 吉林大学, 2020(08)
  • [4]加减温冲汤治疗子宫腺肌病虚寒型痛经的临床研究[D]. 杨丽.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宫颈肌瘤临床资料分析[D]. 侯政瑶. 青岛大学, 2019(02)
  • [6]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疗效观察[J]. 徐波,蒲元芳. 当代医药论丛, 2018(14)
  • [7]基于因子分析子宫腺肌病主要证候要素调查及活血消症方调控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疼痛机制研究[D]. 钟月圆(Chung yueh yuan).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1)
  • [8]腹腔镜手术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D]. 张华伟. 泰山医学院, 2017(06)
  • [9]Ⅱ型黏膜下肌瘤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比较[D]. 唐雪华. 南京大学, 2016(10)
  • [10]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术中出血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张力敏. 黑龙江医药, 2015(04)

标签:;  ;  ;  ;  ;  

浆膜下子宫切除术15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