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政治工作部署

2004年政治工作部署

一、部署二○○四年政治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赵富[1](2020)在《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号文件的农村基层党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改革的大幕从农村拉开。1982年中央发布了第一个涉农一号文件,此后连续多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系列指导农村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央一号文件内容丰富,涉及到农村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基层治理、党的建设等多个方面,为农村改革的稳健推进提供权威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整体改革的推进中居于领导地位。中央一号文件反复强调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系统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本课题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加强自身建设,领导推进农村深化改革的情形,探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般规律,寻求现实启示。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研究边界的阐述,以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与创新点。第二部分在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农村基层党建问题,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号文件的基本情况,整理了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探析了中央一号文件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内在联系以及论述了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总体要求。第三部分为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基层党建的要求与部署,以改革开放初期、新世纪以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三个时间段分析该阶段基层党建新要求的产生背景以及不同时期中央一号文件党建要求的主要内容。第四部分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党建要求的举措,分别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分析农村基层党组织具体落实举措。第五部分为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中央一号文件党建要求的落实,分析在自我建设、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基层治理中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农村基层党组织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党建要求在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

张驰[2](2019)在《从四渡赤水战役中学习运用领导智慧》文中研究指明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革军委")指挥的长征中一场典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化被动为主动的战役,堪称党史军史"神奇篇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在学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发挥本土研究优势,认为战役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导智慧,即实事求是是根本、创新精神是关键、群众路线是基础、纪律建设是保证,为新时代领导干部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要求汲取历史强大精神力量、指导工作提供现实参考。

陈楚[3](2018)在《江苏通海如泰地区红十四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土地革命时期,红十四军作为江苏境内唯一列入中央红军序列的正规军,在党中央和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下,与苏南、苏北地区革命武装互相配合,,在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地区挥戈跃马,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革命游击战,创立了以如皋地区为中心的通海如泰游击区,英勇地战斗在长江北岸、黄海之滨。这场紧靠国民党统治中心、地跨八县的工农革命运动和革命游击运动,虽然遭遇了失败,但鼓舞了大江南北的革命斗志,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联系,为其后开辟根据地的斗争创造了条件,同时培养了一大批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杰出贡献的革命英才。本文以红十四军在江苏通海如泰地区的活动为主线,将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二十世纪初江苏通海如泰地区的社会环境。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江苏通海如泰地区早期各县党支部、中共县委的建立,及其在白色恐怖之下开展的反“清党”斗争与工农运动,具体分析当地党组织遭遇挫折后的恢复与发展情况,并介绍党组织恢复之后,作为红十四军武装与组织基础的如皋工农红军、南通东乡游击小队等工农武装的正式建立及活动的开展。第三部分,首先主要叙述红十四军的正式建立及其军队建设与整编情况;其次具体分析江苏省委、通海特委制定的武装斗争策略,并介绍红十四军代表性武装战斗与取得的成果,以及在开展武装斗争的同时所进行的分田、建政的尝试;最后介绍红十四军在三方势力进攻之下被迫解散。第四部分是结语部分,以土地革命时期红十四军在江苏通海如泰地区的革命活动为基础,分析红十四军革命斗争的经验与教训。

李同文[4](2017)在《戒毒人员后续照管平台项目的计划与推广实施控制》文中研究表明受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影响,中国的毒品问题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持续发展蔓延,禁毒戒毒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有证据表明,80%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解除戒毒后3个月内选择复吸,这其中又有80%的戒毒人员复吸是在离开戒毒所3天内。所以,发动组织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禁毒戒毒工作不容忽视,建立并推广戒毒人员后续照管平台项目已经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亟需研究的课题。本文对作者所负责的戒毒人员后续照管平台项目的计划和外包开发后的推广(即从平台试运行到正式运行阶段)实施控制进行了研究。最初,对当前社会综合治理项目管理及相关领域的成熟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其次,结合国内外部分地区,特别是山东省戒毒人员后续照管的现状,明确了戒毒人员后续照管平台项目的定位、需求、范围、内容、流程和团队配置,根据以上要求制定了项目的进度、资源和质量计划,并将项目交由网络科技公司承包建设;进而,确定了项目的实施控制机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项目的范围、进度、资源、质量和沟通控制方法。通过对戒毒人员后续照管平台项目进行项目计划、服务外包与实施控制,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果和科学性,对促进其他省市及全国戒毒人员后续照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对戒毒人员成功融入社会和司法行政机关运用信息化提升履职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董大伟[5](2017)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演进研究(1978-2016)》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所称的非公有制经济,界定为我国的个体私营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发展已经走过了将近四十年的历程。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成分,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仍有发展的必要。抚今追昔,以史为鉴,系统梳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演进历程,对于今后完善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抛开同类题目开篇即纵论原典理论的范式,秉持以史带论的写作风格,分阶段进行实证论述,最后加以总结,理论从历史而出。虽然每一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所处背景复杂多因,但本文为抓主线叙事,不再赘述前人之思,主要从经济背景入手,探看中共每一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最重要动因,展示各项经济政策的演进与成效,并在分析各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阶层特征的基础上,梳理分析相应的统战政策,从而使文章更加饱满,也为最后的逻辑总结铺设了较为全面的历史基础。本文可分三大部分、九个篇章:第一部分为绪论,独立成篇。主要论述文章的选题初衷与基本价值,界定与说明正文所涉及的重要复杂概念,回顾前人成果,确立本文创新的着力点。第二部分为正文,从第一章到第七章,论述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演进历程。第一章题目为“在探索中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1978-1988)”。在具体叙述中分成两阶段,一是“改革开放之初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1978-1984)”,二是“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1984-1988)”。第二章题目为“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波动与调整(1988-1992)”。主要论述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波动以及党初步调整相关政策的过程,并分析了这一时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基本特征与待解问题。第三章题目为“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稳定与发展(1992-1997)”。主要论述南方谈话与十四大的非公有制经济有关理论及十四大后的政策发展,分析在政策作用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走上正轨以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基本特征,然后论述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政策。第四章题目为“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实现历史性突破(1997-2002)”。主要论述十五大至十六大期间中共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后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具体政策的历程,在党的政策推动下非公有制经济取得的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此阶段的特征,以及该阶段党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统战政策。第五章题目为“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巩固与深化(2002-2007)”。主要论述十六大到十七大期间中共巩固与深化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及政策的宏观历史过程,在此基础上阐述党的政策支持下非公有制经济取得的新发展以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特征,最后阐述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第六章题目为“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稳步推进(2007-2012)”。主要论述十七大到十八大之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及具体政策的新发展,得益于党的政策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大环境下不仅逆势增长,而且为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亮眼表现作出突出贡献,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此期间有了新特征,党对他们的统战政策也有条不紊地推进。第七章题目为“十八大以来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新进展(2012-2016)”。主要论述十八大及之后党的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和具体政策,在党的政策推动下非公有制经济取得的新进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出现的新变化,以及这一阶段党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统战工作发展。在第二部分,由于历史原因,第一章和第二章的结构与后面几章并不相同,正因如此,更可直观感受到1992年在非公有制经济及其政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第三部分就是结语章“基于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演进历程的一些思考”,为史后之论。本章的论述完全是基于前面几章内容自然而出,既是总结,也是提升。主要论述三个问题:一是非公有制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动力系统;二是非公有制经济终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特殊组成部分;三是有关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建议。

罗建华[6](2017)在《毛泽东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思想研究》文中指出毛泽东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教育思想、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西方教育思潮以及同时代中国教育家的思想四个维度的理论资源共同作用下生成。因此,从理论渊源层面加以深入探讨能够从一个侧面呈现出毛泽东思想渊源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对毛泽东研究所应当具备的某种跨学科知识与背景提出新的要求。而从实践层面加以审视,它又是由中国自古以来的民族成分的复杂性和少数民族存在状态的特殊性,尤其是受教育的方式与水平特殊性以及近代以来整个中华民族所共同面临的救亡图存命题等几个方面交织而成的宏观社会历史背景所催生的。尽管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与措施随着时代主题的更易而失去其自身的价值,但深藏于其中的根本方法论与本真的精神则是永不过时的,它们仍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当今社会主义中国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理论与实践方方面面。毛泽东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思想雏形是在革命运动中建构与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在长征途中革命队伍多次经过少数民族地区,中共开始真正遭遇了民族问题与矛盾,促使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人对少数民族特殊性以及对加强少数民族教育、引导以培育出能够链接中共与少数民族群众的干部的必要性加以积极思考与探索。在纷飞的战火之中,毛泽东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终极目标是要通过少数民族干部这一中介与少数民族群众进行对话与互动,使其充分认识到革命形势和社会发展之潮流动向,进而激发潜藏在少数民族群众当中的革命力量,壮大中共的革命队伍以夺取革命的最终胜利。无论是教育对象的选择、教育内容的选定,还是教育形式与路径的不断尝试和最终成型,都是围绕着这一教育目标进行的。这一时期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比较简单,识字教育和通识教育占了很大的比重,教育终极目标极为明确且较为单一,其政治维度也较为突出。而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继续在实践中对少数民族干部教育思想加以探索,深化和完善这一理论体系。由于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极为深刻的转变,中华民族肩负的主要任务从革命转变为建设。于是,各种类型的教育运作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体系与革命年月天壤之别。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的形式逐渐成熟,各种教育机构规模逐渐扩大并走入正轨。而且,在确保少数民族干部政治路线正确的前提下,对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才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因为此时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目标与旨归已是增进各民族团结、互助、互进和共同发展。之所以要不断回溯与讨论毛泽东,是因为他不仅是20世纪中国闪耀的政治明星和思想导师,也是当今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基于当前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以及各种民族问题的现状,对毛泽东少数民族干部教育思想进行多维度地当代重思,便是探讨毛泽东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思想与实践的最终归宿。在对毛泽东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思想的巨大贡献加以肯定以及对暗含于其中的超越性维度加以深刻透视与总结的前提下,又对毛泽东少数民族干部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几个维度加以反思,尤其是对其实践失误的历史及其背后的根源作出分析基础之上深掘在毛泽东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思想之中又深刻地超越了它自身的内容即当代出场路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理论与实践皆以民族特性作为重要参照,重视少数民族语言学习与使用在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完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制度以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强化少数民族干部教育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反腐倡廉建设的互动。

高伟[7](2016)在《萧山农民政治参与研究(1949-1978)》文中研究说明1949年5月,萧山解放。为了顺利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激发农民政治参与的热情,构建起农民对新生政权以及各项政策的政治认同,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广泛且深入的教育宣传活动。通过冬学、民校、读报组、会议、农村业余剧团等形式,在扫盲的同时,对农民灌输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及中共所主张的道德观念和意识形态,以求得农民对中共政权以及各项政策的最大限度的认可,从而成为中共各项政策的拥护者和践行者。在强有力的教育和动员之下,农民通过参加党组织及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参加政治集会、参与解放初期的选举及各项政治运动等方式,积极参与政治,农民翻了身,党和政府也获得了农民的衷心爱戴,国家和农村社会实现了良性互动。土地改革完成后不久,国家便发起了农业合作化运动,这是农村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在大规模的组转社之前,从总体上看,不管贫农还是中农收入都有增加,生产生活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农民通过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群众组织、参加互助组、合作社等方式,服从国家制度安排,配合和支持农业合作化政策。随着大规模的组转社特别是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干部强迫命令、对入社农民的生产资料处理不当,产权转让不合理、对农民劳动时间控制过死,劳动过分紧张、对困难户缺乏照顾乃至打击,特别是农民收入减少甚至因收过头粮造成农民生存危机,萧山县出现了抵制行为,农民通过砍伐林木、宰杀牲畜、殴打干部、集体上访、大规模退社等行为表达自己的不满。为平息农民的不满,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萧山县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就民主办社、计酬方式、生产管理、财务制度等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国家和农村社会进入相互调整时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时期,在极富诱惑力的宣传鼓动及政策压力之下,一向保守且留恋个体经济的农民,迸发出了极大的奔向共产主义的热情,似懂非懂的他们狂热的参与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积极参与积肥、大办公共食堂、大炼钢铁、除“四害”等等,但共产风、浮夸风、干部瞎指挥风、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特别是其后的大饥荒,沉重的打击了农民的热情,冷静下来的农民,面对生存的压力,以自己的方式或明或暗的开始了抵制,推动国家政策进行了多次局部的调整。从1949年5月萧山解放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萧山农村社会经历了急剧的变革,各级党组织和新生人民政权的建立,新的农村权威形成,社会结构的重建,土地改革、合作化、“大跃进”、“人民公社”等一轮又一轮的群众运动,把一向分散的远离政治的小农卷入到政治洪流当中,国家权力、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意识形态渗透到农村社会的各个角落。广大农民以服从性的参与方式保证了国家农村政策的贯彻和执行,这种服从有些是出于真心支持与拥护,有些则是由于无力和无奈。这一时期,虽然服从是农民公开或者显性政治参与的主流,但农民在强大的国家权力面前并非毫无还手之力。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农民或以显性或以隐性政治参与的方式,反抗或抵制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变迁。农民抵制的并非国家政权、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针对对象主要是具体的农村政策和部分有问题的农村干部,主要目标是争取更多的经济收入。随着党和政府农村政策的调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很快表现出了对农村改革政策的拥护和支持,农民也深刻感受到了党对农民意愿的尊重,认识到了没有党的领导和推动,就不会有农村改革政策的出台,从而表现出了对党和政府的衷心拥护,国家和农村社会再次进入了良性互动时期。

单永新[8](2015)在《我国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四战四平研究》文中认为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围绕着战略要地四平,国共双方展开了四次作战,总作战时间长达63天的,史称“四战四平”。国共双方全力争夺,攻守进退,互有胜负,大量投入精兵良将。这场几经曲折的战役历史性地成为国共双方在东北,乃至在全国的决战的关键。东北民主联军在整个四战四平战役中,以总计伤亡4万余人的代价共歼灭国民党军6万8千余人,最终掌控了攻取东北的战略要冲——四平。四战四平是东北战场影响全局的四次大的战役战斗行动。国共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斗争时间之长,战斗惨烈的程度,除了辽沈战役,是东北战场上其他战役所无可比拟的。纵观整个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解放东北既是影响整个战争局势进程的关键,同时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走向胜利的开端。四战四平是关系国共双方的命运,关系东北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历史的发展方向的一次重大战役。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以及美国为主的外部力量都对它极为关注。为此,美国总统派特使斡旋,并在美国国务院白皮书《美国与中国关系》中对此作过评论。毛泽东在1946年4月27日提出“化四平街为马德里”的口号,把四平与被誉为“英雄主义和抵抗的象征”的马德里相提并论,充分体现出四平保卫战的战略地位。四战四平以其激烈无比的战况与所展现出的英勇悲壮的英雄精神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详细梳理四次作战的前期准备、战斗经过及战役地位作用,总结归纳四战四平的战略意义与历史价值,兼之国共两党对四战四平的评价,旨在尽力还原战役全貌,系统研究四平战役的战况及其在整个东北战争中的战略地位,探究解放战争中经典战役的当代价值。

周振[9](2014)在《抗大干部教育的教学经验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干部教育的教学经验为研究对象。本文主要采用了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1)抗大的创建背景。(2)抗大的发展历程。本文认为抗大经历了艰苦初创、扩大发展、流动办学和整顿规范四个发展时期。(3)抗大干部教育的教学经验。本文认为抗大干部教育的教学经验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其中,抗大干部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学习和灵活运用持久抗战的战略战术。抗大干部教育极具特色的教学原则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教学原则;少而精的教学原则;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抗大干部教育的主要课程是:政治课程、军事课程和文化课程。抗大干部教育极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实验式教学等。此外,抗大干部教育在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形成了极具时代特色的丰富经验。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1)在剧烈的革命和战争环境之下,抗大干部教育形成和积累了极具鲜明时代特征、军事特征和历史特征的教学经验。(2)从历史考察和历史经验总结的角度而言,抗大干部教育的教学经验不仅体系完备、内容丰富,而且方法和效果也十分显着。(3)抗大为中国民族革命和民资解放战争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这是抗大干部教育之教学经验历史价值的有力证明。(4)抗大干部教育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为当今我国干部教育和成人教育提供重要的历史资源和历史借鉴,这是研究和扬弃抗大干部教育教学经验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本文对抗大干部教育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与同类主题或相似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相比较,本文在文献资料的占有特别是第一手文献的收集和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时间、精力和自身研究能力有限,许多问题特别是在总结和分析抗大干部教育教学经验的系统特征和相关经验教训等方面还不够深入。

刘源泉[10](2013)在《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形态多样的民族文化,并与汉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活力和影响力,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可以说,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然是各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非常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在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指示、宣言、决议等历史文献中,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几代中央领导人的报告、论着和讲话中,在党领导下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法规文件中,都包含有大量关于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并在实践中得到了贯彻落实,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真正保护者和发展者,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没有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就没有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繁荣的今天。因此,开展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和实践的研究,系统梳理各个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少数民族文化政策主要内容,总结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发展的基本经验,探索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由绪论和正文五章构成:绪论,阐述了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论述了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介绍了论文结构和创新之处,界定了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政策两个核心概念。第一章,重点论述了文化的概念和特征,阐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并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现象进行了分类,归纳了它的特点。最后,从增强凝聚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等方面,阐述了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意义。第二章,主要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背景、内容和特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根据各个阶段不同的任务,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体系,对于团结和教育各族人民同仇敌忾,提高少数民族的思想觉悟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第三章,主要阐述新中国前30年党和国家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背景、内容和特点。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扬了民主革命时期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优良传统,将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内容,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扶持和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开展,维护和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权益。但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党和国家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出现了一些失误,特别“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民族文化政策被彻底抛弃,少数民族文化工作遭受了惨痛浩劫。可以说,新中国前30年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艰辛的探索为新时期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第四章,主要阐述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背景、内容和特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予以特别重视。不仅恢复了少数民族文化工作机构,重申了过去正确的少数民族文化纲领政策,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下,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少数民族文化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加速少数民族文化政策与法规体系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举世瞩目的成就表明,改革开放新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政策最好的、最成功的时期。第五章,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发展的经验,即坚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坚持与时俱进,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制度创新,完善政策制定、运行与监督机制;坚持抓主要矛盾,集中精力解决带普遍性的问题;坚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加快少数民族文化政策法制化的步伐、健全和完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机制、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科学有序地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等角度,阐述了完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对策与思考。

二、部署二○○四年政治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部署二○○四年政治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号文件的农村基层党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相关范畴和研究边界
        (一)中央一号文件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
        (三)本文研究中不同时期的边界
    四、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农村基层党建问题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号文件概述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号文件的基本情况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号文件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中央一号文件与农村基层党建的内在联系
        一、中央一号文件是指导“三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领导力量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是中央一号文件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基层党建的总体要求
        一、围绕党的农村中心工作设计党建内容
        二、针对农村基层党建薄弱环节确定党建重点
        三、提升农村基层党建水平促进农村改革发展
第二章 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基层党建的要求与部署
    第一节 改革开放初期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基层党建的要求(1982-1986)
        一、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村基层党建的要求
        二、农村基层党建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基层党建的新要求(2004-2012)
        一、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村基层党建的新部署
        二、农村基层党建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十八大以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村基层党建的新任务(2013-2020)
        一、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村基层党建的新任务
        二、农村基层党建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党建要求的举措
    第一节 立足思想建设理顺工作思路
        一、加强思想建设树牢党建责任意识
        二、深化学习动力明确党建工作思路
    第二节 强化组织建设提升战斗力
        一、加强支部建设发挥堡垒作用
        二、扩大组织覆盖创新工作方式
        三、优化干部队伍提升党建质量
    第三节 严抓作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
        一、利用多种手段加强党风党纪党性建设
        二、铸牢服务理念转变工作作风
    第四节 推进制度建设细化党建考核要求
        一、推进党建工作责任制
        二、构建科学化党建考核体系
第四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党建要求取得成效与经验
    第一节 农村基层党建呈现新面貌
        一、政治建设不断强化
        二、思想建设常态化推进
        三、组织建设高质量发展
        四、作风建设不断深入
        五、制度建设日益完善
    第二节 农村深化改革取得新成就
        一、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改革不断完善
        二、农村市场经济建设逐渐完备
        三、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加消费结构明显改善
        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
    第三节 推进“三农”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党建的基本经验
        一、立足夯实党的全面领导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围绕农村中心工作确定党建工作重点
        三、结合农村实际找准基层党建着力点
        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党建形式和手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2)从四渡赤水战役中学习运用领导智慧(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事求是是根本
    (一)一渡赤水
    (二)二渡赤水
    (三)三渡赤水
    (四)四渡赤水
二、创新精神是关键
三、群众路线是基础
四、纪律建设是保证

(3)江苏通海如泰地区红十四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创新与不足
一、潜流涌动:红十四军开展革命斗争的社会环境
    (一) 通海如泰地区阶级矛盾严重
    (二) 通海如泰地区人民的觉醒与进步团体的诞生
二、风生水起:通海如泰地区早期党组织的建立与活动
    (一) 通海如泰地区早期党组织的建立
    (二) 党组织领导下的反“清党”斗争与工农运动
    (三) 党组织的恢复与工农武装的发展
三、惊涛拍岸:红十四军的建立以及革命活动过程
    (一) 红十四军的建立
    (二) 红十四军革命武装运动的开展
    (三) 红十四军分田、建政的尝试
    (四) 红十四军革命斗争的失败
四、奔腾不息:红十四军革命斗争的经验与教训
    (一) 红十四军革命斗争的成功经验
    (二) 红十四军革命斗争的历史教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戒毒人员后续照管平台项目的计划与推广实施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项目管理理论概述
    2.1 项目及项目管理的概念
        2.1.1 项目
        2.1.2 项目管理
    2.2 项目管理的内容及要素
        2.2.1 项目管理的内容
        2.2.2 项目管理的要素
    2.3 项目管理适用的基本条件和范围
    2.4 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
第三章 戒毒人员后续照管平台项目计划
    3.1 项目需求分析
        3.1.1 项目需求调查与数据分析
        3.1.2 项目需求规划
        3.1.3 项目总体功能目标
    3.2 项目范围与分解
        3.2.1 项目范围定义
        3.2.2 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3.3 项目团队与人力资源配置
    3.4 项目整体计划
        3.4.1 项目进度计划
        3.4.2 项目资源使用计划
        3.4.3 项目质量计划
第四章 戒毒人员后续照管平台项目的推广实施控制
    4.1 项目推广实施控制机制
    4.2 项目推广范围控制
    4.3 项目推广进度控制
    4.4 项目推广资源控制
    4.5 项目推广质量控制
    4.6 项目推广沟通管理
        4.6.1 项目推广沟通方式与渠道
        4.6.2 项目推广沟通控制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演进研究(1978-201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选题意义
    二、概念界定及说明
        (一) 非公有制经济
        (二)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三) 对概念处理的说明
    三、研究现状
        (一) 总体概况
        (二) 基本观点
        (三) 研究的不足
    四、创新点、难点与研究方法
        (一) 创新点
        (二) 难点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在探索中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1978-1988)
    第一节 改革开放之初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1978-1984)
        一、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问题
        二、城乡改革起步与个体经济萌芽
        三、支持个体户发展的基本政策
        四、个体户发展面临的主客观问题
    第二节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1984-1988)
        一、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党的个体经济政策
        二、个体户发展的基本情况
        三、党对个体户政治整合的继续探索
        四、推进个体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突出问题与相关应对
第二章 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波动与调整(1988-1992)
    第一节 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波动
        一、治理整顿的背景
        二、政治风波前治理整顿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
        三、政治风波后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收紧从严
        四、政治风波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政治上处境困难
    第二节 初步调整非公有制经济政策
        一、延续并稳定基本理论判断
        二、调整经济政策
        三、调整政治政策
    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基本特征与待解问题
        一、在经济上,非合理高收入和非健康高消费特征明显
        二、在政治上,参政意识提升,参政目的单一,参政实践无序
        三、在心理上,积极与消极并存,自卑与忧虑为主
第三章 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稳定与发展(1992-1997)
    第一节 深化改革开放,稳定非公有制经济政策
        一、南方谈话与十四大提供新机遇
        二、十四大后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
    第二节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入正轨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贡献
        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阶层特征
    第三节 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走上正轨
        一、丰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的制度性安排
        二、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调查研究,加强积极分子队伍建设
        三、重视并吸纳工商联调研意见,为制定相关政策奠定基础
        四、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系统化
第四章 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实现历史性突破(1997-2002)
    第一节 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基本经济制度
        一、背景:新的争论与挑战
        二、十五大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基本经济制度
        三、落实十五大非公有制经济新理论的具体政策
    第二节 非公有制经济新变化
        一、新的发展特点
        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阶层特征
    第三节 党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统战政策
        一、党的执政理论系统阐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身份
        二、拓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制度性参政议政渠道
        三、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
        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上日程
第五章 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巩固与深化(2002-2007)
    第一节 巩固与深化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及政策
        一、基本背景
        二、十六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的新发展
        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大政方针
    第二节 非公有制经济的非稳定增长及社会贡献持续提升
        一、非公有制经济相关数据变化
        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阶层特征
    第三节 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理论
        二、在原有渠道内创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制度性政治参与
        三、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渠道更加广泛
        四、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第六章 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稳步推进(2007-2012)
    第一节 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
        一、基本背景
        二、党的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和政策
    第二节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一、非公有制经济数量增长及经济贡献
        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阶层特征
    第三节 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
        一、新形势下关于工商联工作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理论发展
        二、平稳推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制度内政治安排
        三、思想政治工作稳中有进
第七章 十八大以来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新进展(2012-2016)
    第一节 十八大以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新理论和新政策
        一、十八大前非公有制经济面临的基本形势与问题
        二、十八大以来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理论
        三、十八大以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
    第二节 十八大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非公有制经济平稳发展
        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阶层特点
    第三节 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政策
        一、统战理论新发展
        二、丰富多彩、持续深入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
        三、光彩事业新发展
        四、先进表彰活动新发展
        五、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政议政
        六、开辟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新局面
结语 基于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演进历程的一些思考
    一、非公有制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动力系统
    二、非公有制经济终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特殊组成部分
    三、有关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6)毛泽东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与缘由
    二、国内外学者关于毛泽东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思想的研究综述
    三、几个相关概念的界定
    四、论文的基本内容与研究思路
    五、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毛泽东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思想生成背景考察
    第一节 广博理论渊源: “多维”思想理论资源荡涤
        一、雏形的建构: 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理论的吸纳与借鉴
        二、改造与重组: 西方教育思潮和同时代教育家思想激荡
        三、根本参照系: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干部教育思想整合
    第二节 社会历史背景考察: 宏观与微观双重透视
        一、侵略与反抗: 近代以来的民族矛盾凸显
        二、“多元一体”: 民族内部矛盾多重交织
        三、民族间交流缺失: 长期处于相对隔离和半封闭状态
        四、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常年缺失的根本原因: 教育资源的匮乏
第二章 毛泽东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思想在革命运动中建构与发展
    第一节 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的对象选择与责任赋予
        一、注重年龄结构: 选择少数民族有志青年作为培养对象
        二、顺应民众意愿: 选择少数民族“领袖”作为教育对象
        三、选择较高起点: 挑选有基础知识储备的少数民族人士
        四、实行自愿原则: 选取愿意与中共合作的少数民族人士
    第二节 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的基本内容选择与设定
        一、基础奠定: 识字教育与通识教育
        二、理论提升: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三、政治引导: 我党的方针政策教育
        四、服务革命: 军事教育与革命实践
    第三节 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形式的最初尝试与教育基地建设
        一、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基地雏形与半独立教育形态: 党校与军校的民族部
        二、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的独立形态与专业性教育机构建成: 民族学校
        三、非常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形式: 广泛宣传、异地受训与短期培训
        四、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实践教学基本范式: 参与革命运动和机关部门任职
    第四节 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的具体目标与价值宏旨
        一、直接目标: 为少数民族民族聚居地区培养管理人才
        二、基础目的: 解决民族矛盾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问题
        三、首要宏旨: 壮大中共革命队伍以夺取革命最终胜利
第三章 毛泽东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革新与深化
    第一节 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的基本内容设定
        一、民族间交流与对话工具的打造与生成: 语言文字教育
        二、少数民族干部价值观与世界观塑造的根本路径: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三、少数民族干部科学民族观建构的必经途径: 国家的民族政策教育
        四、与民族问题的复杂性与易变性相适应的教育内容: 时事政治教育
        五、反对少数民族干部“外行指挥内行”: 接受优质专业技术教育
    第二节 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的“硬件”支撑和多样形式
        一、专业教育基地: 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学校的建立与演化
        二、组织支援力量: 革命军队的壮大与民族党组织的成立
        三、实践教育场域: 在协同与合作中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四、异域观摩学习: 派遣少数民族干部到异地参观研究
    第三节 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的考核标准: 政治路线与工作能力双重考量
        一、政治思想路线: 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的基本指标和底线
        二、专业技术能力: 少数民族干群“鱼水关系”建构的实践机制
        三、管理艺术才能: 教育落脚点和解决民族问题的能力保障机制
    第四节 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目标体系与价值指归
        一、彰显少数民族干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体性
        二、突出少数民族干部的非替代性中介作用
        三、为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四、解决民族问题: 消除歧视、趋向团结与共同发展
第四章 毛泽东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思想与实践当代重思
    第一节 回溯与透视: 毛泽东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思想重大贡献
        一、少数民族人才生产: 为中华民族培育了大批高水平的少数民族干部
        二、科学社会关系建构: 建立了少数民族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互信关系
        三、革命队伍人员补给: 动员了大量少数民族干部及群众参与革命运动
        四、社会治理方案生成: 为推进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照系
    第二节 重释与反思: 毛泽东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思想与实践特质
        一、毛泽东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原则: 因材施教指导下的具体原则展开
        二、毛泽东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的主要方法与根本技巧
        三、毛泽东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思想超越性维度透视
        四、毛泽东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实践失误及其根源考释
    第三节 回归与超越: 毛泽东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思想当代出场路径
        一、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理论与实践皆以民族特性作为重要参照
        二、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在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三、完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制度以确保政策连续性和相对稳定
        四、以科学的干群关系思想替换陈旧僵化的“官民关系”观念
        五、强化少数民族干部教育与少数民族地区反腐倡廉建设互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
后记

(7)萧山农民政治参与研究(1949-197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样本、相关概念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样本
        (二)相关概念
        (三)研究方法
    四、资料来源和结构安排
        (一)资料来源
        (二)结构安排
第一章 教化与革命解放初期萧山农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节 革命视角下农民政治参与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农村教育和农民政治认同的构建
        一、萧山解放和新政权的建立
        二、农村教育与农民政治认同
    第三节 解放初期萧山农民的政治参与行为
        一、参加党组织及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
        二、参加政治集会
        三、参加解放初期的选举
        四、参加解放初期的政治运动
    小结
第二章 顺从和抵制合作化时期萧山农民的参与行为
    第一节 萧山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情况
        一、互助组的试点及普及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快速发展及其整顿
        三、农业合作运动高潮的到来及合作化的基本完成
    第二节 政治动员与农民顺从
        一、中共领导下的农村政治动员
        二、动员下的政治参与
    第三节 合作化时期的农民抵制与政策调整
        一、通过报纸等媒介抵制干部的错误行为
        二、采用消极怠工、宰杀牲畜、砍伐林木、破坏农具、铺张浪费等抵制方式
        三、上访请愿、威胁殴打干部、退组、退社
        四、抵制后的政策调整
    小结
第三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时期萧山农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节 参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参加“大跃进”运动
        二、参加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二节 参加“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运动
        一、参加“四清”运动
        二、“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农民的参与行为
    小结
第四章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农民政治参与
    一、农民政治参与形式的演进
    二、国家和农村社会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我国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四战四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一)基础史料
        (二)相关研究着述及论文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创新与不足
        (一)论文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四战四平背景概述
    一、东北与四平的战略地位
        (一)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二)交通便利,工业发达
        (三)战略要地,意义重大
    二、抗战胜利后的四平形势分析
        (一)匪患猖獗,社会动荡
        (二)经济凋敝,民不聊生
    三、蒋介石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谋划独占东北
        (一)国民党视东北为“生命之所系”
        (二)国民党争夺东北的前期部署
    四、中共重视东北,科学制定战略
        (一)中共战略制定及前期部署
        (二)转换策略,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第二章 一战四平:四平接收战
    一、战前态势及国共双方军事准备
        (一)一战四平前的国共态势
        (二)一战四平的酝酿与准备
    二、一战四平的经过及其意义
        (一)一战四平的经过
        (二)一战四平的结果及其意义
    三、四平人民政权的重建
        (一)中共临时四平市委和市民主政府的重建
        (二)努力做好保卫四平的准备
第三章 二战四平:四平保卫战
    一、四平保卫战的由来及国共决策对比
        (一)国共双方军事争夺日益激烈
        (二)东北停战谈判忽明忽暗,艰难进行
        (三)国共双方兵力部署及参战部队
    二、四平外围阻击战
        (一)铁岭、昌图间的运动防御战
        (二)兴隆岭阻击战
        (三)大洼、金山堡战斗
    三、四平城鏖战
        (一)保卫战前国共双方军事态势
        (二)城区血战,激烈争夺
        (三)战事僵持,固守待援
        (四)战斗复炽,主动转移
        (五)隔江对峙局面的形成
    四、四平保卫战的历史评说
        (一)评价四平保卫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四平保卫战的地位与作用
第四章 三战四平:四平攻坚战
    一、四平保卫战后的战争形势分析
        (一)四平保卫战后的基本形势
        (二)三战四平前的国共军事态势
    二、困难重重的四平攻坚战
        (一)国民党四平守军兵力部署
        (二)国民党四平守军防御工事设施及火力配备
        (三)东北民主联军攻城部队作战部署
        (四)战斗经过
    三、四平攻坚战的重要意义
        (一)四平攻坚战的历史意义
        (二)四平攻坚战的宝贵经验
        (三)四平攻坚战失利的教训
第五章 四战四平:四平解放战
    一、胜利曙光前的四平形势
        (一)土地改革掀起高潮
        (二)东北民主联军发动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
    二、四平解放战中的国共较量
        (一)国共双方兵力部署
        (二)四平解放战斗经过
        (三)解放四平的重大意义
    三、四平最后的解放
        (一)各级党政组织相继建立
        (二)稳定社会秩序,繁荣经济,支援辽沈决战
第六章 国共双方四平战役胜败原因分析
    一、共产党四平战役胜利原因分析
        (一)重视东北战略地位,灵活调整战略方针
        (二)进行清剿土匪斗争,安全稳固后方基地
        (三)积极发展军备生产,充分保证军队供给
    二、国民党四平战役失利原因分析
        (一)军事方面:战略摇摆不定,错失时机
        (二)政治方面:党内矛盾重重,配合不力
        (三)根本原因:政府腐败糜烂,失去民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9)抗大干部教育的教学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本土化成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研究略显不足
        1.1.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加强干部教育研究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历史研究法
        1.5.3 理论研究法
    1.6 文献综述
        1.6.1 关于抗大教员和学员对抗大日常教学生活的回忆研究
        1.6.2 关于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与抗大发展的研究
        1.6.3 关于抗大办学经验的总结研究
        1.6.4 关于抗大办学经验对当前我国教育的启示研究
2 概念界定
    2.1 抗大
    2.2 干部
    2.3 干部教育
    2.4 教学经验
3 抗大创建背景与发展历程
    3.1 抗大创建的背景
        3.1.1 抗大创建的时代背景
        3.1.2 抗大的创建与中国共产党发展的需要
        3.1.3 抗大的创建与毛泽东
    3.2 抗大的发展历程
        3.2.1 艰苦初创阶段(1936 年 6 月——1937 年 8 月)
        3.2.2 扩大发展阶段(1937 年 8 月—1938 年 12 月)
        3.2.3 挺进敌后、流动办校阶段(1939 年 1 月—1940 年 12 月)
        3.2.4 整顿规范阶段(1941 年 1 月—1945 年 8 月)
4 抗大干部教育的教学经验
    4.1 抗大干部教育的教学目标
        4.1.1 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4.1.2 培养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4.1.3 学习和灵活运用持久抗战的战略战术
    4.2 抗大干部教育主要教学原则
        4.2.1 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4.2.2 少而精
        4.2.3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3 抗大干部教育主要教学方法
        4.3.1 启发式教学法
        4.3.2 研究式教学法
        4.3.3 实验式教学法
    4.4 抗大干部教育主要教学内容
        4.4.1 根据抗战需要及各期学员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4.4.2 重视校本课程的编写
    4.5 抗大干部教育的教学管理与师资队伍建设
        4.5.1 抗大干部教育的教学管理
        4.5.2 抗大干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5 抗大干部教育教学经验对我国当前干部教育的启示
    5.1 明确干部教育教学目标
    5.2 理论联系实际与少而精的教学原则是干部教育取得成功的法宝
    5.3 创新干部教育的教育模式,发挥干部学员的学习主动性
    5.4 科学设置干部教育内容,增强干部教育的实效性
    5.5 加强干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10)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现状
        (二) 研究方法
    三、论文结构与创新之处
        (一) 论文结构
        (二) 创新之处
    四、有关概念的界定
        (一) 少数民族文化
        (二) 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第一章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概述
    一、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
        (一) 文化的概念与一般特征
        (二) 中国少数民族与民族文化
        (三) 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重大贡献
    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现象分类及特点
        (一)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现象分类
        (二)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现象的特点
    三、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一)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二) 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 中国共产党早期少数民族文化政策提出的背景
        (二) 中国共产党早期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主要内容
        (三) 中国共产党早期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特点
    二、红军长征至抗日战争前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 红军长征至抗日战争前少数民族文化政策提出的背景
        (二) 红军长征至抗日战争前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主要内容
        (三) 红军长征至抗日战争前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特点
    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 抗日战争时期少数民族文化政策提出的背景
        (二) 抗日战争时期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主要内容
        (三) 抗日战争时期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特点
    四、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 解放战争时期少数民族文化政策提出的背景
        (二) 解放战争时期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主要内容
        (三) 解放战争时期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特点
第三章 新中国前30年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 建国初期少数民族文化政策提出的背景
        (二) 建国初期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主要内容
        (三) 建国初期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特点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少数民族文化政策提出的背景
        (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主要内容
        (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特点
    三、“文化大革命”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 “文化大革命”至改革开放前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提出
        (二) “文化大革命”至改革开放前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概述
        (三) “文化大革命”至改革开放前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教训
第四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 改革开放初期少数民族文化政策提出的背景
        (二) 改革开放初期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主要内容
        (三) 改革开放初期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特点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少数民族文化政策提出的背景
        (二)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主要内容
        (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特点
    三、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 新世纪新阶段少数民族文化政策提出的背景
        (二) 新世纪新阶段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主要内容
        (三) 新世纪新阶段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特点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存在问题的若干思考
    一、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发展的历史经验
        (一)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民族和地区特点
        (二) 坚持与时俱进,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 坚持制度创新,完善政策制定、运行与监督机制
        (四) 坚持抓主要矛盾,集中精力解决带普遍性的问题
        (五) 坚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现阶段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少数民族文化法制建设的力度亟待加强
        (二)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政策尚不完备
        (三) 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扶持政策仍需完善
        (四) 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政策内容单一
        (五) 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教育政策有待丰富
    三、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几点思考
        (一) 加快少数民族文化政策法制化的步伐
        (二) 健全和完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机制
        (三) 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
        (四) 科学、有序地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资源
        (五) 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后记

四、部署二○○四年政治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号文件的农村基层党建研究[D]. 赵富. 三峡大学, 2020(06)
  • [2]从四渡赤水战役中学习运用领导智慧[J]. 张驰. 巴蜀史志, 2019(05)
  • [3]江苏通海如泰地区红十四军研究[D]. 陈楚. 扬州大学, 2018(12)
  • [4]戒毒人员后续照管平台项目的计划与推广实施控制[D]. 李同文. 青岛大学, 2017(02)
  • [5]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演进研究(1978-2016)[D]. 董大伟. 中共中央党校, 2017(06)
  • [6]毛泽东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思想研究[D]. 罗建华. 南京大学, 2017(01)
  • [7]萧山农民政治参与研究(1949-1978)[D]. 高伟.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6)
  • [8]我国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四战四平研究[D]. 单永新. 东北师范大学, 2015(06)
  • [9]抗大干部教育的教学经验研究[D]. 周振. 四川师范大学, 2014(01)
  • [10]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研究[D]. 刘源泉. 华中师范大学, 2013(12)

标签:;  ;  ;  ;  

2004年政治工作部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