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实施企业化管理的思考

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实施企业化管理的思考

一、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程格[1](2021)在《安徽省一本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用户满意度调查研究》文中指出

陈思[2](2020)在《我国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以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为主要内容的行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我国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政府公权力的退出使得某些社会领域出现公共服务空白,为以社会组织为代表的多元主体提供了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现实基础。改革的稳步推进为社会组织的成长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社会发展也对建立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国社会科学类社团是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其发展及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事关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大局。在这一背景下,社科类社团如何找准定位,在科学分析评价自身生存与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有效提升自身公共服务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社科类社团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访谈、问卷调查、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的系统解析,构建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的评价体系,并以湖北省社科类社团为研究样本,采用实证方法评价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研究提出提升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首先,分析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的相关基础理论,对新公共服务理论、治理理论、市场/政府失灵理论等重要基础理论进行阐述,分析这些理论对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评价带来的借鉴作用。研究我国社科类社团及其公共服务实践,分析社科类社团历史沿革、发展概况及基本特征,深入阐述社科类社团参与公共服务的动力机制,分析其实施效果,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研究科类社团参与公共服务的价值作用。其次,通过对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实践经验进行提炼,构建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结构的“五维双层”分析框架,即从科学研究、文化传播、价值引导、政策协调以及学术评估五个维度解析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的核心能力,并对每个维度的内容进行分析,在每个维度上提出公共服务能力的亚结构,其中:科学研究能力包含凝聚人才能力、协调资源能力、创新理论能力,文化传播能力涵盖文化传承能力、社科普及能力、扩大交流能力,价值引导能力细分为价值创造能力、价值传递能力、价值践行能力,政策协同能力包括政策吸纳能力和政策传导能力。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的评价体系。基于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的属性识别,从资源管理、公众导向、胜任水平、服务效能四个维度评价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在内的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相应建立评价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的因子分析模型。为了全面揭示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的评价效果,还研究了影响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的前因变量,并建立了测度前因变量影响效果的SUR模型。然后,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设计相关问卷并搜集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引用SUR模型检验了前因变量对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的影响效果。最后,从路径设计、治理建议以及保障措施三个层面提出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相关对策建议:一是加强组织引导,明确社团自身定位;不断促进社会参与,整合多方资源;同时始终坚持社团使命目标,从提升社会效益意识入手,明确社团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路径。二是不断完善社团评价体系,促进多元主体监督,并不断规范内部管理,形成有效的内部制约,以及增强队伍建设,促进人才专业化。三是从政府层面致力于健全相关法律体系,促进社团建设与监督有法可依,同时不断丰富资金支持、提升社会地位,增强社会认同度,以实现社科类社团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理论探索,希望能够丰富社团治理经验,提高社科类社团的影响力和行动力,并建立科学的、符合现实需求的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丰富和发展社科类社会组织能力定量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为繁荣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温演驰[3](2020)在《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特有的组织类型,自形成设立以来就以实现公益为其根本宗旨,主要承担为社会提供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的职能。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产物,是计划经济时代政府运用国有或公共资源提供服务职能的重要形式。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资源配置不合理、政事不分等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尝试进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但因客观经济基础薄弱以及主观思路不清晰,改革几陷于停顿。直至2011年,国家进一步明确思路开始大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原有事业单位分为公益一类与公益二类,并创新引入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将事业单位改革推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我国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由于其具备一定的市场资源配置属性,因此也成为天然的改革试验地。法人治理结构源于西方企业管理理论,却对西方的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性质属性相类似的非营利组织、高校、公立医院等产生深远影响。在这个意义上,我国将法人治理结构引入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有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可行性。我国也的确在广东、上海、浙江、重庆等地进行了先期的试点探索,取得一定成效。然而,随着试点改革不断深入,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相关问题也逐步显现,例如外部宏观政策法律法规的缺失、思想与认识准备不足、模式生搬硬套、相关支持政策不完善,内部配套制度缺失、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党组织作用不明确等,严重掣肘事业单位进一步深化改革。本文总结回顾了我国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历程,并以深圳市为例,通过理论、相关试点案例分析以及实证研究,剖析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构建过程中的问题,借鉴域外经验,提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以期为全国各地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提供理论及经验参考。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八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问题、目的、意义,研究的思路、方法、创新点及不足,着重论述了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第二章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理论及概念进行概述,并追踪理论溯源,为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阐述并分析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产生背景、探索历程以及各省市试点改革情况,总结揭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成效及面临的问题;第四章以深圳市为例进行案例研究,分别介绍了深圳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环境背景、部分典型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试点探索情况,并通过对深圳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问卷调查以及南方科技大学与深圳大学的比较访谈,分析总结当前深圳市试点改革的成效及面临的瓶颈;第五章以深圳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为对象,从实证角度论证影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因素,其中研究表明“政策落实不达预期、理事会成员作用不明显、公众参与途径不够多元”是制约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推进的关键问题;第六章研究了日本、美国、新加坡公益组织的治理情况,总结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域外经验,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参考;第七章从目标、原则、内外部措施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其中外部措施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优化产权投资制度设计、创新人事财政配套制度、构建完善监督评价体系;内部措施包括明确理事会成员配备、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多元主体共治运行体系、界定党组织与理事会权力关系;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并展望今后研究方向。

郭翊正[4](2020)在《图情专硕“工作室”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事业迄今已发展近十年,期间取得了丰富成就,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对图情专硕教育改革的讨论从未停息。为丰富图书情报专硕人才培养理论,解决现有图情专硕人才培养模式产生的问题,在图情专硕教育中引入“工作室”模式,特对现有“工作室”模式基本理论与目前实践情况做研究,并对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现状做分析,结合文献调研和访谈等研究方法,说明在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中开展“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表明,“工作室”模式能够迅速培养大量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的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培养单位、专业教师和专业学生方面均存在问题,改革讨论又大多仅在现有的培养框架下进行探讨和研究,对新的培养模式讨论浅尝辄止,无法解决在图情专硕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较为根本性与全局性的问题。将“工作室”引入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因此重点提出在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中构建“文化机构+工作室”、“企业+工作室”的“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对这两种模式的构建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该模式在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策略,以为相关培养与合作单位引入“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建议和参考。

文立杰[5](2019)在《胡北省贫困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综合评价》文中提出

刘瑶[6](2019)在《高校图书馆智慧转型中的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高校图书馆肩负着为读者服务的重要使命,是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图书馆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为读者的科学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然而,伴随着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高校图书馆的许多功能被新技术和新设备所取代,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广泛和方便,无需再进入图书馆,就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资源。因此,传统高校图书馆的开发管理运作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智慧图书馆,”的概念解决了传统高校图书馆目前存在的危机,为传统高校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指明了道路。国内外图书馆对这一概念都纷纷效仿,针对各自馆情,结合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特点更新管理理念,从管理的各个角度进行转型和提升,发展出一条符合自己馆情特点的智慧图书馆道路,满足读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从而成为读者心目中最权威、最方便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机构。因此,在即将到来的智慧图书馆时代的背景下探讨我国传统高校图书馆转型中的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本论文基于智慧图书馆的特征和要求,对高校传统图书馆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进的策略和路径,试图为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依据。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对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和特点进行阐述,并结合传统高校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特点,分析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第三部分以实证调查结果为基础,并结合国内学者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传统高校图书馆目前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成因。第四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机制、技术,服务,空间,馆员五个方面提出了高校由传统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的方法和策略,较为详尽地阐述了每个策略的具体内容。

马浚锋[7](2019)在《基于发展性视角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研究》文中认为自十八大以来,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从资助投入等一系列顶层设计配套开始着手,紧接着在各高校全面落实的基础上,学生资助导向转为促使受资助学生成长成才,资助工作中心向发展型学生资助转变;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体系也正式进入构筑发展性学生资助的新时期。那么,什么是发展性学生资助?高校作为发展性学生资助的实施主体,如何全方位搭建自身的资助体系,明确什么的资助目标,如何统筹资助组织机构,转变传统路径探索全新的学生资助模式,筹措学生资助资源以及对学生资助的管理评价等,这是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工作重心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过程中需要厘定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也是研究者今后工作中必须关注的研究领域、重点。论文通过对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体系问题研究的历史溯源和演进流变的梳理,明晰了发展性学生资助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推手”以及一流大学建设需要发展性学生资助体系的配套。在参照各类高校(重点为”双一流”高校)的学生资助体系,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在学生资助上的前沿做法后,论文结合我国当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价值追求和大学生的发展成长需求,创造性地以双因素(激励—保健)理论提出了实现资助对象和资助体系发展为目标的高校发展性学生资助理念,并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系统地从四个维度构建了契合这一理念的学生资助管理体系,同时对这一高校自身的学生资助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探讨分析。论文结合深度访谈和案例分析,发现当前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包括:“单向度”的学生资助目标,不健全的组织结构,路径依赖下引起的重经济资助轻成长支持,覆盖面及力度不够,学生成长支持项目和资助对象单一的资助模式,学生资助成本压力陡增及财务状况不佳下资助资金保障机制不完善,考评与调控的缺失等。最后,研究围绕发展性学生资助目标和组织机构,学生资助模式与路径,学生资助资源保障机制以及学生资助体系管理工作考评与调控这四个方面展开深入的论述,为高校发展性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出些许思考和建议,如建立协调统一的组织机构、摆脱路径依赖、资金保障机制的完善等。

徐晖,罗钧[8](2019)在《改革开放40年来江苏省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略述》文中研究指明江苏省高校图书馆是江苏省高等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江苏省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共经历了4个阶段,每个阶段均具有鲜明的特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事业发展、制度建设、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服务创新、图书馆联盟建设等方面都取得重要的成果,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为江苏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国高校图书馆事业做出了贡献。

汤云[9](2018)在《公共产品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 ——以南航图书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与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点;之后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相关概念及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了阐述;而后,介绍了美国、日本和韩国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并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基本状况、特点和服务模式,从服务对象、方式、程度和人才四个方面对比了中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不同,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再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的采集,根据用户服务需求的几个方面进行问题的设计。问卷包括被调查用户基本特征(年龄、学历、职业)、服务内容需求、态度等方面的内容。然后,邀请高校图书馆老师及个别用户进行深度的讨论,请求他们为问卷修改提出意见。问卷分为四个部分,采用不记名的问卷方式进行填写,为提出公共产品理论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策略做铺垫;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之上,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按照政府、学校和图书馆三个层面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具体内容包括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应遵循的原则、方式、收费标准和开展社会化服务的运行保障机制。

杨婷[10](2012)在《高校图书馆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下半叶,随着社会信息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研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行各业的科研情报意识日益增强,科研竞争情报理论和方法被引入科研及相关领域,成为科研工作乃至国家、组织、个人综合实力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和长期战略资产。高校是国家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校引入科研竞争情报理论和方法,并由高校图书馆提供科研竞争情报服务,对于提升高校的科研竞争力及综合实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鉴于以上背景,对高校图书馆科研竞争情报的服务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讨论。本文的主体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第1-2章):科研竞争情报及其服务的基本问题讨论。首先讨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继而对本文的研究主题——科研竞争情报及其服务的基本问题展开讨论,包括:科研竞争情报的概念及其内涵;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内涵、特征及作用;开展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意义、原则和指导思想等。第二部分(第3-5章):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意义及现状分析。首先从探讨高校科研活动的内容和特点入手,探讨了高校科研活动引入科研竞争情报的意义,并进一步从理论角度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科研竞争情报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和优势条件。其次以昆明理工大学科研人员为调查对象,从高校科研竞争情报用户的客观需求角度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意义。最后基于以上认识,对已具备教育部查新资格的78所高校图书馆网站进行了调研,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第6-8章):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基本思路、方法和实现方案。首先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基本思路;其次从服务的业务方法、技术路线、管理方式三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基本方法进行了探讨;最后以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对高校图书馆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实现方案进行了讨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统计分析、案例研究、归纳总结、建立模型等基本方法,对科研竞争情报及服务的基本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梳理,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和建议方案,对于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思考、方法借鉴和经验参照意义。

二、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 治理理论
    2.3 市场/政府失灵理论
    2.4 理论述评与运用
3 我国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实践与价值分析
    3.1 社科类社团规模与构成
    3.2 社科类社团发展历程
    3.3 社科类社团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动力机制
    3.4 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的效能分析
    3.5 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的价值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我国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的系统解析
    4.1 科学研究能力
    4.2 文化传播能力
    4.3 价值引导能力
    4.4 政策协同能力
    4.5 学术评定能力
    4.6 本章小结
5 我国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的评价
    5.1 评价的属性识别
    5.2 评价维度
    5.3 评价指标体系
    5.4 评价的前因变量
    5.5 评价模型
    5.6 本章小结
6 我国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评价的实证分析
    6.1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6.2 描述性统计分析
    6.3 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评价
    6.4 基于SUR模型的前因变量评价
    6.5 本章小结
7 我国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对策
    7.1 完善社科类社团发展路径规划
    7.2 加强社科类社团内部治理能力
    7.3 构建社科类社团外部保障体系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
    8.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科研成果
附录2:调查问卷

(3)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要求
        1.1.2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探索内在需求
        1.1.3 事业单位自身建设发展客观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问题、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框架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事业单位
        2.1.2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2.1.3 法人治理结构
    2.2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
        2.2.1 理事会的内涵与运行
        2.2.2 管理层的权责与构成
        2.2.3 监事会的职能与设置
    2.3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
        2.3.1 共同治理理论
        2.3.2 委托—代理理论
        2.3.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4 新公共服务理论
    2.4 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4.1 必要性的生成逻辑:明确定位、共办共治、激发活力
        2.4.2 可行性的生成逻辑:理论可行、政府支持、试点有效
第3章 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探索历程与现状
    3.1 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提出的背景
        3.1.1 我国法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3.1.2 事业单位法人地位确立过程
        3.1.3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规范与完善
    3.2 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探索历程
        3.2.1 制度创新探索
        3.2.2 借鉴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结构探索
        3.2.3 全国各地试点经验探索
    3.3 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成效
        3.3.1 促进厘清政事关系
        3.3.2 探索创新治理模式
        3.3.3 推进整合各方资源
        3.3.4 促进坚守党管干部
    3.4 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面临的问题
        3.4.1 外部层面:法规财政保障不足,利益群体潜在抵触
        3.4.2 内部层面:制度机制运行紊乱,自主管理沦为形式
第4章 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案例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4.1 深圳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法规政策环境
        4.1.1 具有法制保障优势
        4.1.2 具有先行示范优势
        4.1.3 具有人力保障优势
        4.1.4 具有财政保障优势
        4.1.5 实行“三不定”政策
    4.2 深圳市部分典型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情况
        4.2.1 管委会模式: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4.2.2 理事会模式:深港产学研基地、南方科技大学
        4.2.3 董事会模式: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4.3 深圳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情况调查分析
        4.3.1 调查对象
        4.3.2 调查问卷设计及实施过程
        4.3.3 调查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4.3.4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4.4 南方科技大学与深圳大学访谈调查分析
        4.4.1 访谈对象
        4.4.2 访谈设计
        4.4.3 访谈记录
        4.4.4 访谈结论
    4.5 深圳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成效
        4.5.1 自主管理权限逐步增大
        4.5.2 分权制衡架构逐渐完善
        4.5.3 多元主体共治成效初显
        4.5.4 联合监管体系日趋成熟
    4.6 深圳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推进的瓶颈
        4.6.1 外部瓶颈:法规制度仍不完善,潜在约束制约自主管理
        4.6.2 内部瓶颈:运行体系仍不健全,党组织作用未充分发挥
第5章 深圳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假设
        5.1.1 治理架构完整性
        5.1.2 治理环境差异性
        5.1.3 治理因素多样性
    5.2 调查设计
        5.2.1 总体构思
        5.2.2 样本统计
    5.3 调查问卷分析
        5.3.1 政策支持下的全面推广
        5.3.2 经验学习下的探索推进
        5.3.3 地区实践下的改革尝试
    5.4 统计数据分析
        5.4.1 变量测量
        5.4.2 因子分析
        5.4.3 认知程度及交叉分析
    5.5 调查实证结论
        5.5.1 政策落实效果未达预期
        5.5.2 理事会成员作用不明显
        5.5.3 公众参与途径不够多元
第6章 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域外经验
    6.1 日本公益机构法人治理经验
        6.1.1 日本社会公益组织特点
        6.1.2 日本社会公益组织治理
    6.2 美国公益机构法人治理经验
        6.2.1 美国公立高校董事会特点
        6.2.2 美国非营利组织法人治理
    6.3 新加坡公益机构法人治理经验
        6.3.1 新加坡公益法定机构特点
        6.3.2 新加坡公益法定机构治理
    6.4 经验总结
        6.4.1 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6.4.2 利益各方广泛参与决策
        6.4.3 强化公益组织独立地位
        6.4.4 探索多样法人治理模式
第7章 完善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
    7.1 明确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价值目标
        7.1.1 强化法人地位
        7.1.2 维护运作秩序
        7.1.3 保障运行效益
        7.1.4 坚守公益使命
    7.2 确立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基本原则
        7.2.1 权责法定原则
        7.2.2 权责明确原则
        7.2.3 协调运转原则
        7.2.4 各方制衡原则
    7.3 构建完善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外部措施
        7.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7.3.2 优化产权投资制度设计
        7.3.3 创新人事财政配套制度
        7.3.4 构建完善监督评价体系
    7.4 构建完善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内部措施
        7.4.1 明确法人治理结构理事配备
        7.4.2 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监督
        7.4.3 建立多元主体共治运行体系
        7.4.4 界定党组织理事会权力关系
第8章 论文总结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
后记

(4)图情专硕“工作室”人才培养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概况
        1.2.2 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性
2 图情专硕“工作室”人才培养概述
    2.1 “工作室”概况
        2.1.1 “工作室”的起源与历史
        2.1.2 “工作室”的特点与导向
    2.2 “工作室”常规教学模式简介
        2.2.1 教学模式理论基础
        2.2.2 课内工作室模式
        2.2.3 第二课堂工作室模式
        2.2.4 图情领域联合培养模式应用现状
    2.3 图情专硕“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2.3.1 我国图情专硕人才培养现状
        2.3.2 我国图情专硕人才培养问题
        2.3.3 我国图情专硕人才需求现状及“工作室”改革需求
3 图情专硕“工作室”人才培养实证调研
    3.1 实证调研开展
        3.1.1 访谈调研目的
        3.1.2 设计访谈提纲
        3.1.3 确定访谈对象
        3.1.4 实施访谈调研
        3.1.5 访谈调研结果
    3.2 图情专硕“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认可的实证分析
        3.2.1 政策指导与推进
        3.2.2 业务与发展需求
        3.2.3 资源互补与共享
    3.3 图情专硕“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主要障碍分析
        3.3.1 观念理念障碍
        3.3.2 体制机制障碍
        3.3.3 适用范围障碍
    3.4 图情专硕“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前景评价分析
        3.4.1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3.4.2 提高人才就业适应
        3.4.3 解决人才供需问题
        3.4.4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3.5 图情专硕“工作室”人才培养主要模式提出
        3.5.1 “文化机构+工作室”——高校与各类型图书馆及有关事业单位合作工作室模式
        3.5.2 “企业+工作室”——高校与企业合作工作室模式
        3.5.3 其他类型工作室——高校与校内相关专业学科院系和与图情社会机构合作工作室模式
4 图情专硕“文化机构+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分析
    4.1 “文化机构+工作室”人才培养理念
        4.1.1 目标、理念与建设
        4.1.2 成员选拔与退出条件
    4.2 “文化机构+工作室”人才培养资源建设
        4.2.1 师资条件与配备
        4.2.2 课程设计
        4.2.3 设施设备
    4.3 “文化机构+工作室”人才培养配套管理制度
        4.3.1 “文化机构+工作室”建设方案
        4.3.2 “文化机构+工作室”合作协议书
        4.3.3 “文化机构+工作室”规章制度
    4.4 “文化机构+工作室”人才培养成效考评
        4.4.1 “文化机构+工作室”整体考评策略
        4.4.2 “文化机构+工作室”导师考评策略
        4.4.3 “文化机构+工作室”成员考评策略
        4.4.4 “文化机构+工作室”合作单位考评策略
        4.4.5 “文化机构+工作室”考评结果运用
    4.5 “文化机构+工作室”人才培养运行框架
5 图情专硕“企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分析
    5.1 “企业+工作室”人才培养理念
        5.1.1 目标、理念与建设
        5.1.2 成员选拔与退出条件
    5.2 “企业+工作室”人才培养资源建设
        5.2.1 师资配备
        5.2.2 课程设计
        5.2.3 设施设备
    5.3 “企业+工作室”人才培养配套管理制度
        5.3.1 “企业+工作室”建设方案
        5.3.2 “企业+工作室”合作协议书
        5.3.3 “企业+工作室”规章制度
    5.4 “企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成效考评
        5.4.1 “企业+工作室”整体考评策略
        5.4.2 “企业+工作室”导师考评策略
        5.4.3 “企业+工作室”成员考评策略
        5.4.4 “企业+工作室”合作企业考评策略
        5.4.5 “企业+工作室”考评结果运用
    5.5 “企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方案框架
6 图情专硕“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策略
    6.1 国家政策支持发展
    6.2 培养单位重视构建
    6.3 合作单位推动合作
    6.4 优化发展路径与模式
        6.4.1 发展路径
        6.4.2 其他模式
7 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
致谢
个人简历

(6)高校图书馆智慧转型中的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研究价值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图书馆管理问题的研究基础
    2.1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2.2 智慧图书馆的特点
        2.2.1 高度智能化
        2.2.2 高速的无线网络
        2.2.3 泛在化服务
        2.2.4 低碳环保
    2.3 高校传统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的差异
        2.3.1 馆藏资源建设方面纸媒与虚拟数字资源之间的差异
        2.3.2 纯劳动力与自助化设备之间的差异
        2.3.3 基础设施方面简单与智能之间的差异
        2.3.4 空间建设方面功能与审美之间的差异
        2.3.5 馆员素养方面低水平与高素质之间的差异
        2.3.6 服务方面被动与主动之间的差异
第3章 高校图书馆智慧转型中的管理问题与成因
    3.1 管理机制僵化
        3.1.1 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
        3.1.2 人员结构不合理
    3.2 技术力量发展滞后
    3.3 服务意识淡化
        3.3.1 欠缺主动服务意识
        3.3.2 服务手段落后
    3.4 图书馆传统空间难以适应智慧转型期改革要求
        3.4.1 空间结构功能单一
        3.4.2 空间环境无法满足人性化要求
    3.5 馆员素质跟不上图书馆智慧转型发展要求
        3.5.1 对图书馆馆员技能培训重视不够
        3.5.2 馆员个人素养还有待提高
第4章 完善高校图书馆智慧转型中管理问题的策略
    4.1 变革管理机制
        4.1.1 创新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
        4.1.2 重视高校图书馆发展战略规划
        4.1.3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用户关系管理
    4.2 调整技术管理方法与手段
        4.2.1 优化管理硬件设施
        4.2.2 重视调控软件设施
    4.3 优化服务管理
        4.3.1 提升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内容
        4.3.2 创新服务手段
    4.4 重视空间构建服务
        4.4.1 对空间环境的全面提升
        4.4.2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
    4.5 人力提升馆员素质
        4.5.1 创新晋升机制激发年轻团队活力
        4.5.2 重视进行业务培训
        4.5.3 引入专业学科馆员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词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基于发展性视角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论
    1.1 研究问题的缘起
        1.1.1 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生资助:以资源投入为切入点
        1.1.2 我国一流大学完善学生资助的迫切性
    1.2 研究意义与价值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价值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5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历史追溯与时代转换:高校学生资助问题研究70年
    2.1 免费高等教育时代
    2.2 “高资助低收费”到“高资助高收费”高等教育时代
    2.3 高校学生资助研究的相关争议
    2.4 有关高校学生资助问题研究的反思
    2.5 当前研究的特点与问题
    2.6 时代转换:发展性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第3章 发展性学生资助的内涵与特征
    3.1 当前学生资助体系的特点
        3.1.1 国家层面
        3.1.2 高校层面
        3.1.3 小结: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发展性视角的缺失
    3.2 什么是发展性学生资助——基于双因素保健激励理论新解
        3.2.1 几个误区辨正
        3.2.2 发展性理念下的学生资助内涵与特征
        3.2.3 发展性视角下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新方向
    3.3 “学生资助体系”的理论依据及框定
        3.3.1 理论依据
        3.3.2 “学生资助体系”框定
第4章 现状与解读:国内高校的学生资助体系
    4.1 资助目标与组织结构
        4.1.1 “单向度”的学生资助目标
        4.1.2 “贫”“优”为导向的学生资助原则
        4.1.3 不健全的组织结构
    4.2 资助模式与路径
        4.2.1 从高校学生资助项目看资助模式与路径
        4.2.2 学生眼中的高校资助模式与路径:一个深度访谈
        4.2.3 当前学生资助模式下的路径依赖
    4.3 资助资金保障机制
        4.3.1 我国高校的财务状况
        4.3.2 不断增长的学生资助成本
        4.3.3 高校发展性学生资助体系需要开拓资助资源
    4.4 资助工作考评与调控
        4.4.1 考评与调控工作不合理指向
        4.4.2 考评与调控缺失
第5章 比较与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资助体系
    5.1 基于学生发展的资助目标与组织机构
        5.1.1 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学生资助目标
        5.1.2 相互独立且协调的学生资助组织机构
    5.2 资助模式与路径
        5.2.1 一个访谈
        5.2.2 一些案例
        5.2.3 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性学生资助模式路径
    5.3 资助资金与保障
        5.3.1 完善的社会捐赠系统
        5.3.2 大学基金会运营能力强
    5.4 考评与调控的参与
第6章 高校发展性学生资助体系构建
    6.1 资助目标与组织
        6.1.1 树立发展性学生资助目标
        6.1.2 按“需”为导向的学生资助原则
        6.1.3 健全且独立的学生资助组织机构
    6.2 资助模式及路径转型
        6.2.1 模式构建
        6.2.2 路径转型
    6.3 资助资金与保障机制
        6.3.1 拓宽学生资助资源筹措渠道:以西湖大学为例
        6.3.2 资助资金保值增值
        6.3.3 学生资助资金与保障机制的构建
    6.4 考评与调控管理系统
        6.4.1 考评与调控的价值
        6.4.2 考评与调控管理系统的目标与内容
研究结论与展望
附录1 发展性学生资助体系访谈提纲
附录2 访谈方法与对象
附录3 圣安德鲁斯大学“25条”学生成长规划
附录4 圣安德鲁斯大学学生资助体系考评与调控案例
附录5 西湖大学筹资案例
表附录1 一些评价机构、学者眼中的世界一流大学
表附录2 42所“双一流”高校学生资助目标与组织情况
表附录3 11所“双一流”高校的学生资助目标
表附录4 部分“双一流”高校学生资助项目
表附录5 2018年中国高校人均科技经费排名前50高校
表附录6 部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评评分指标、依据及材料来源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8)改革开放40年来江苏省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略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与缘起
    1.1 历史背景与缘起
    1.2 40年发展的历史分期
        1.2.1 恢复转型时期 (1978~1985年)
        1.2.2 稳定调整时期 (1986~1997年)
        1.2.3 快速跨越时期 (1998~2014年)
        1.2.4 再起步时期 (2015年至今)
2 恢复转型时期 (1978~1985年)
    2.1 以组织建设为抓手, 全面贯彻落实《条例》
    2.2 坚持改革开放, 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转型
    2.3 以人才培养为抓手, 为未来发展培养队伍
    2.4 以技术应用为抓手, 提升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水平
3 稳定调整时期 (1986~1997年)
    3.1 认真履行职责, 确保高等教育的文献保障需求
    3.2 以改革促进管理上台阶, 夯实发展基础
    3.3 以创新提升服务, 应对发展瓶颈
    3.4 以整体化建设为引导, 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型
4 快速跨越时期 (1998~2014年)
    4.1 以平台建设促进共建、共知、共享
    4.2 以共知、共享两大服务为抓手, 提升服务效益
    4.3 以资源建设推动向数字化服务的转型
    4.4 以制度创新推进全省高校图书馆的整体化建设
    4.5 面向未来的数字图书馆建设队伍的培养
5 再起步时期 (2015年至今)
    5.1 抓好联盟顶层设计, 把握底线思维再起步
    5.2 在自我扬弃中促进图书馆服务, 回归以用户为中心的本质
    5.3 以智慧图书馆为抓手, 重塑江苏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形象
6 历史的回顾与经验的总结
    6.1 历史的回顾
    6.2 经验的总结

(9)公共产品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 ——以南航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研究理论基础
    2.1 公共产品理论概述
        2.1.1 公共产品的概念
        2.1.2 准公共产品的概念
    2.2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概述
        2.2.1 社会化的概念界定
        2.2.2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概念界定
        2.2.3 社会管理理论
    2.3 高校图书馆产品属性分析
        2.3.1 高校图书馆消费分析
        2.3.2 高校图书馆职能分析
    2.4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属性比较
        2.4.1 管理体制差异
        2.4.2 资源建设差异
        2.4.3 服务内容差异
        2.4.4 基础条件差异
        2.4.5 人才队伍差异
第三章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分析
    3.1 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
        3.1.1 美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
        3.1.2 日本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
        3.1.3 韩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
    3.2 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现状
        3.2.1 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基本状况
        3.2.2 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特点
        3.2.3 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
    3.3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对比研究
        3.3.1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对比
        3.3.2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服务程度对比
        3.3.3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对比
        3.3.4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服务人才对比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需求分析—以南航图书馆为例
    4.1 南航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需求调查
        4.1.1 问卷设计与调研
        4.1.2 样本信度分析
        4.1.3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用户需求统计与分析
    4.2 南航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
        4.2.1 社会公众信息日益增长
        4.2.2 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供求失衡
        4.2.3 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4.2.4 南航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4.3 南航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可行性
        4.3.1 国家的政策支持开展社会服务
        4.3.2 学校的办学理念支撑开展社会化服务
        4.3.3 南航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具备的优势
    4.4 南航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现状及问题
        4.4.1 南航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现状
        4.4.2 南航图书馆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优化对策
    5.1 从政府层面,建立健全高校社会化服务体系
        5.1.1 建立健全高校社会化服务政策法规体系
        5.1.2 建立健全监督评估体系
        5.1.3 制定奖惩激励制度
        5.1.4 增加高校图书馆的财政经费
    5.2 从学校层面,促进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和建设
        5.2.1 大力倡导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
        5.2.2 高校与地方合作,拓展服务空间
        5.2.3 增加图书馆采购经费,加强文献资源建设
    5.3 从图书馆层面,转变服务意识及创新服务方式
        5.3.1 转变社会化服务意识,引进奖惩激励机制
        5.3.2 提高馆员的能力培养,发展多种服务模式
        5.3.3 制定明确的对外开放规章制度,吸引更多的外校读者
        5.3.4 拓展社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加强社会化服务质量
        5.3.5 针对师生和社会人员,实行区别化的管理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高校图书馆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表索引
图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现状
    1.2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本文的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科研竞争情报及科研竞争情报服务概述
    2.1 竞争情报
    2.2 科研竞争情报
        2.2.1 科研竞争情报概述
        2.2.2 科研竞争情报的特征
        2.2.3 科研竞争情报的作用
    2.3 科研竞争情报服务
        2.3.1 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含义
        2.3.2 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内容
        2.3.3 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实现要求
第3章 高校科研活动与高校图书馆的科研竞争情报服务
    3.1 高校的科研活动
    3.2 高校科研活动引入竞争情报的意义
    3.3 高校图书馆在科研竞争情报服务中的作用
    3.4 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优势
        3.4.1 职能与技能优势
        3.4.2 人才优势
        3.4.3 信息源优势
        3.4.4 技术优势
        3.4.5 信誉及低成本优势
第4章 高校图书馆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用户需求分析
    4.1 高校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用户需求调查
        4.1.1 调查设计
        4.1.2 调查数据统计
    4.2 科研人员对科研竞争情报的认知和态度
        4.2.1 科研人员对科研竞争情报的认知
        4.2.2 科研人员对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态度
    4.3 科研人员的科研竞争情报服务需求分析
        4.3.1 科研人员对科研竞争情报的需求
        4.3.2 科研人员对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需求
    4.4 高校图书馆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用户认同分析
第5章 高校图书馆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现状
    5.1 基本状况调查
    5.2 基本现状分析
        5.2.1 服务项目分析
        5.2.2 服务程度分析
        5.2.3 服务模式分析
        5.2.4 服务手段分析
    5.3 主要问题分析
        5.3.1 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特点不突出
        5.3.2 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基本条件建设不足
        5.3.3 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组织管理力度不够
第6章 高校图书馆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基本思路
    6.1 以提升高校科研竞争力为服务目的
    6.2 以满足高校科研竞争需求为服务导向
    6.3 以生成和提供科研竞争情报产品为服务内容
    6.4 以专业化的科技情报工作技能为服务基础
    6.5 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服务手段
    6.6 以合法获取和利用相关信息为服务原则
    6.7 以科学的组织管理为服务保障
第7章 高校图书馆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基本方法
    7.1 高校图书馆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业务方法
        7.1.1 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业务流程
        7.1.2 科研竞争情报的生成方法
        7.1.3 科研竞争情报的提供方法
    7.2 高校图书馆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技术路线
        7.2.1 主要技术模块
        7.2.2 服务集成系统构建
    7.3 高校图书馆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管理方式
        7.3.1 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组织管理方式
        7.3.2 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人才管理方式
        7.3.3 科研竞争情报服务质量的管理方式
第8章 高校图书馆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实现方案——以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为探讨案例
    8.1 昆明理工大学科研竞争情报需求分析
        8.1.1 科研状况基本信息
        8.1.2 科研竞争情报需求分析
    8.2 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科研服务能力分析
        8.2.1 基本服务能力分析
        8.2.2 科研竞争情报服务能力分析
    8.3 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基本设想
        8.3.1 指导思想
        8.3.2 基本思路
    8.4 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科研竞争情报服务方式设计
        8.4.1 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系统建设
        8.4.2 科研竞争情报服务提供方式
    8.5 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科研竞争情报服务保障
        8.5.1 资源保障
        8.5.2 技术保障
        8.5.3 组织保障
        8.5.4 管理保障
    8.6 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的预期效益
        8.6.1 对本校科研能力和竞争力的效益
        8.6.2 对本校科研管理活动的效益
        8.6.3 对个人科研能力的效益
        8.6.4 对高校图书馆的效益
        8.6.5 对其他高校和图书馆的效益
第9章 结束语
    9.1 本文的主要观点
    9.2 本文的收获
    9.3 研究的不足
    9.4 努力的方向
附录
    附录1:科研竞争情报需求问卷调查(高校科研情报用户使用)
    附录2:科研竞争情报用户需求调查问卷回复统计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徽省一本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用户满意度调查研究[D]. 程格. 安徽大学, 2021
  • [2]我国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评价研究[D]. 陈思.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3]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优化研究[D]. 温演驰. 吉林大学, 2020(08)
  • [4]图情专硕“工作室”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 郭翊正.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5]胡北省贫困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综合评价[D]. 文立杰. 华中师范大学, 2019
  • [6]高校图书馆智慧转型中的管理问题研究[D]. 刘瑶. 山东大学, 2019(09)
  • [7]基于发展性视角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研究[D]. 马浚锋. 云南大学, 2019(03)
  • [8]改革开放40年来江苏省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略述[J]. 徐晖,罗钧. 图书馆学研究, 2019(04)
  • [9]公共产品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 ——以南航图书馆为例[D]. 汤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2)
  • [10]高校图书馆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研究[D]. 杨婷. 云南大学, 2012(12)

标签:;  ;  ;  ;  ;  

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实施企业化管理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