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砌体结构局压计算的分析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高智[1](2021)在《砌体结构局部受压计算问题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由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在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上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文章通过具体结构例题的计算,给出《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中各个公式计算参数的合理取值,并建议在梁端增设梁垫,以此来提高砌体结构局压能力。
曾鹏[2](2019)在《再生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墙体局部受压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对城镇化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天然砂石被过度开采,与此同时产生了大量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而这些建筑垃圾中的废弃混凝土在进行粉碎、筛分、清洗与分级后,选取合适的比例与级配混合重新制成再生骨料,替换掉部分或全部砂石等天然骨料,再混合水泥、水或部分天然骨料搅拌而成可得到再生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本身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材料,本课题组将再生混凝土技术与原有普通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砌体结构相结合,提出了利用再生混凝土制备横孔空心砌块,这种砌块具有可实现装配式墙体建造和工程造价低的特点。近年来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已成为研究的重点,但国内外学者主要对再生混凝土竖孔砌块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再生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及其墙体方面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为充分发挥再生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墙体的工程价值,本文开展了8片砌体墙在中部、端部以及角部三个位置下的局部均匀受压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对再生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砌体进行了抗压强度试验,得到了再生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与破坏特征,并将再生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砌体抗压强度试验值与规范公式计算值进行对比。(2)对8片砌体墙进行了在中部、端部及角部三个位置下的局部均匀受压试验研究,得到了试验试件在局部均匀荷载作用下的开裂荷载、破坏荷载、破坏特征及试验现象等,分析了高厚比及局压面积的不同对墙体局部受压承载力的影响。(3)根据已有的砌体墙局部受压承载力规范计算公式计算承载力,并将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对规范公式的拟合修正,提出了适用于再生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墙体局部受压承载力的建议计算公式,本文工作解决了再生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墙体局部受压计算问题。
陈伟,曾鹏,张明亮,吴方伯,周绪红,张卓[3](2018)在《新型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砌体局部受压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15个新型横孔空心砌块砌体中部均匀局部受压试验、12个端部均匀局部受压试验以及6个角部均匀局部受压试验研究,得到了新型横孔空心砌块砌体在均匀局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横竖向变形规律、初裂荷载、破坏荷载及局压工作机理等。根据这三种位置的局压开裂荷载与破坏荷载,分别回归出了局压开裂强度系数与局部受压强度提高系数,并通过归一化处理后提出了新型横孔空心砌块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统一公式。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得到了砌体应力应变曲线,并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进一步说明了该砌体的局部受压工作机理。
崔兆彦[4](2015)在《自保温暗骨架承重墙局部受压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墙体改革的深入进行,实心粘土砖逐渐退出建材市场。混凝土空心砌块因易于就地取材、造价低廉、节能利废等优点得到重视,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被广泛采用,砌块砌体结构将是相当一段时期内村镇建设的主要结构形式。但现有规范关于局部受压承载能力的规定是基于实心粘土砖建立的,而在多排孔节能砌块广泛应用及村镇建筑中普遍设置大开间、大开洞的发展背景下,对新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局部受压承载能力开展研究具有显着的时代性和必要性。本文采用试验研究、理论推导及数值模拟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对节能承重砌块砌体局部受压试验的受力机制、破坏形态、力的扩散作用以及多因素耦合下梁端墙体承载能力的变化规律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完善自保温暗骨架承重墙结构体系。首先,通过节能承重砌块砌体抗压强度试验,揭示了砌块砌体抗压受力机制和破坏规律,结合规范给定的抗压承载能力计算公式和试验实测结果,对灌芯砌体和非灌芯砌体的抗压强度计算公式做出说明,以满足工程要求。其次,通过开展节能承重砌块砌体局部均匀受压试验研究,揭示了砌块砌体局压破坏三阶段和破坏形态,结合破坏过程和节能承重砌块自身构造特征,从应力分布传递作用、力的扩散机制等方面,解释了墙体边缘处砌体局部受压时的工作机理;根据试验实测数据,得出局部受压砌体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借助局部受压承载力提高系数的模型,回归拟合得到计算公式,与规范中系数0.35相比,拟合公式采用0.2,可作为安全系数指导工程应用,绘制了局部受压位置和非局部受压位置的荷载-应变关系曲线,由变形结果和应变规律分析,得出节能承重砌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点和规律。此外,由于节能承重砌块为多排孔砌块,内部孔洞不连续,内置的保温材料-秸秆压缩块能增大水平灰缝的面积,起到很好的连接作用,对于局部抗压强度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但对于结构可靠度较高的实际工程,局部受压位置孔洞仍需要全部灌实,以保证工程安全。最后,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梁端墙体局部非均匀受压开展研究,揭示有无梁端约束、不同芯柱间距及不同楼层荷载对墙体承载能力的变化规律及应力扩散的影响。通过多模型应力云图分析,梁端周围墙体边缘接触位置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应力应变的最大值也出现这一区域,随着墙体深度的增加逐渐扩散消弱,直至趋于平稳,应力位移传递过程中符合力的扩散模型,先沿弧向传递后向下扩散。上部传递应力主要由芯柱承担,故加密芯柱间距可以有效承担上部传递应力,显着提高墙体的承载能力。此外,通过有限元分析,结合砌体均匀受压破坏规律和砌块自身特点,梁上部传下应力因“内拱卸载”而对墙体局部受压强度的提高作用,在梁端局压强度计算时,可不考虑其有利影响。
孔秋[5](2013)在《带砼构件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力学及热工性能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新型建筑材料行业的发展以及我国建筑节能政策进一步推广,对墙体保温隔热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加气混凝土是目前我国外墙材料中唯一一种能够满足建筑节能65%设计要求的单一墙体材料。加气混凝土由于其优越的保温隔热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与外层墙体、屋面和楼层保温材料,同时加气混凝土材料也可以应用于低层结构建筑的承重墙体,但是在提高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承载力方面的研究还不多,将加气混凝土材料应用于承重墙体受到了限制。本文在已有强度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基础上结合有限元软件主要针对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的受压承载力、局部受压承载力以及加气混凝土砌块组合墙体热桥处理方面做了以下研究:(1)通过合理的考虑砂浆以及灰缝厚度进行加气混凝砌块墙体受压承载力模拟试验研究得出了专用砂浆、灰缝厚度、构造柱间距对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受压承载力的影响,薄灰缝专用砂浆对提高加气混凝凝土砌块墙体的轴心受压承载力有一定影响,对其偏心受压承载力提高更为明显,考虑施工方便与经济性构造柱宜每隔1.2-1.8米设置。(2)通过对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进行中部和端部的局部受压承载力模拟试验得出了该种墙体局部受压的破坏形态与局部受压面积相关,然后分别回归了中心局部受压和端部局压的墙体局部受压提高系数,并提出相关提高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局部受压能力的措施。(3)通过对加气混凝土砌块组合墙体热桥部位进行热学和力学分析,提出了有效降低圈梁、过梁、构造柱等部位热桥效应的措施,并推导了采用保温砌块外包方式保温砌块与钢筋混凝土的厚度关系,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复合过梁、复合构造柱对下部加气混凝土砌块承载力的影响。
贺可可[6](2012)在《新型横孔空心砌块砌体局部受压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文中指出随着粘土砖的禁止使用,混凝土砌块的迅速发展,传统竖孔砌块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传统砌块仍存在“热、裂、渗”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集保温、隔热、抗裂、抗渗、方便布管、轻质、环保、干砌、抗震等优点于一体的新型横孔空心砌块。课题组前期对砌体基本力学性能和抗震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对新型横孔空心砌块砌体局部受压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通过中部、端部及角部三种位置的均匀局部受压试验研究得到了新型横孔空心砌块砌体在均匀局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横竖向变形规律、初裂荷载、破坏荷载及局压工作机理等。根据这三种位置的局压开裂荷载与破坏荷载,分别回归出了局压开裂强度系数与局部受压强度提高系数,并通过归一化处理后提出了新型横孔空心砌块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统一公式。其次,通过加垫梁和现浇带砌体试件的中部均匀局部受压试验,研究加垫梁措施和现浇带措施对改善局部受压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垫梁大大提高砌体局压承载力;现浇带对开裂荷载有所提高,一般在局部承压位置以下一二皮砌块位置设置现浇带能较好改善局部承压性能。本文还对带有构造柱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进行了理论推导,得到了理论计算公式,研究表明构造柱措施能较大提高局压承载力。最后,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中部、端部局压位置试验试件足尺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得到了砌体的应力分布、裂缝分布、局压强度及应力应变曲线,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进一步说明了该砌体的局部受压工作机理。
杨卫忠,王博[7](2011)在《砌体局部受压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典型砌体局部受压时主应力和Mises应力分别沿截面宽度和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最大主拉应力位置与已有试验结果大致吻合;应力云图可清晰地反映砌体局压时的应力扩散作用,主要应力扩散范围约为一倍的局压范围的边长;最大Mises应力值可反映不同局压位置对局压强度的影响,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砌体局压的受力机理,为下一步修订规范提供参考。
李启鑫,翟希梅[8](2010)在《构造柱与混凝土砌体组合墙受压承载力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利用ANSYS有限元程序的优越性,了解了各项参数(构造柱间距、砌块砌体弹性模量、构造柱内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层高)对荷载分配关系及墙体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其次通过对墙体全过程的加载模拟计算,分析了荷载在构造柱与砌块砌体间的分配关系的变化;最后对构造柱解决局压问题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了解设置构造柱砌块墙体在局压状态下的工作性能及承载能力,并同非设柱情况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混凝土构造柱对改善砌块墙体局压的贡献。
辛宇,王英,郑文忠[9](2008)在《砌体与混凝土局压承载力统一计算方法》文中研究表明为实现砌体与混凝土局压承载力计算的协调与统一,通过对已有试验数据的分析,应用Matlab语言编程对二者局压强度提高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调整,并提出砌体局压计算底面积与混凝土局压计算底面积相协调的计算方法,实现了二者局压强度提高系数计算公式的统一,同时实现了网状配筋砌体局压承载力计算公式与配置间接钢筋的混凝土局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协调与统一.
张玉芬,赵均海[10](2008)在《横向配筋砖砌体局压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8组不同配筋率及砂浆强度的网状配筋砖砌体试件的中部局压试验,分析了砌体的裂缝开展情况、破坏形态及横向钢筋与砂浆两者的协同工作性能;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砌体试件局压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分离式模型,分别用Solid45和Solid65单元模拟砖块和砂浆,并运用不同的破坏准则对砌体内部应力进行了模拟计算,并与试验结果对比。提出横向配筋砖砌体中部局压承载力公式。
二、砌体结构局压计算的分析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砌体结构局压计算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再生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墙体局部受压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再生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1.2.1 国外再生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1.2.2 国内再生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1.3 国内外砌体局部受压的研究进展 |
1.3.1 国外砌体局部受压的研究进展 |
1.3.2 国内砌体局部受压的研究进展 |
1.4 本文的研究背景 |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墙体局部受压试验研究 |
2.1 引言 |
2.2 试验概况 |
2.2.1 试验目的 |
2.2.2 材料力学性能试验 |
2.2.3 局部均匀受压试件的设计和制作 |
2.3 试验内容 |
2.3.1 试验装置 |
2.3.2 试验准备 |
2.3.3 加载制度及试验流程 |
2.3.4 观测内容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墙体局部受压试验结果与分析 |
3.1 试验结果 |
3.2 局部受压承载力影响因素 |
3.2.1 高厚比 |
3.2.2 局压面积A_l |
3.3 破坏过程与破坏形态 |
3.4 墙体竖向变形与平面外位移 |
3.4.1 中部局压变形规律及荷载位移曲线 |
3.4.2 端部局压变形规律及荷载位移曲线 |
3.4.3 角部局压变形规律及荷载位移曲线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
4.1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 |
4.2 中部局部均匀受压承载力建议计算公式 |
4.3 端部局部均匀受压承载力建议计算公式 |
4.4 角部局部均匀受压承载力建议计算公式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3)新型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砌体局部受压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试验过程 |
1.1 试验设计和制作 |
1.2 破坏过程 |
1.2.1 中部均匀局部受压 |
1.2.2 端部均匀局部受压 |
1.2.3 角部均匀局部受压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1 局压强度提高系数模式 |
(1) 局压强度提高系数模式1 |
(2) 局压强度提高系数模式2 |
2.2 局压承载力计算建议公式 |
2.3 横竖向变形和荷载应变曲线 |
2.3.1 中部局压横竖向变形规律及荷载应变曲线 |
2.3.2 端部局压横竖向变形规律及荷载应变曲线 |
2.3.3 角部局压横竖向变形规律及荷载应变曲线 |
3 有限元分析 |
3.1 模型建立 |
3.2 砌体局部受压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对比分析 |
3.2.1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对比分析 |
4 结论 |
(4)自保温暗骨架承重墙局部受压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砌体结构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
1.2.1 砌体结构发展简史 |
1.3 新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的研发及优化 |
1.3.1 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发展 |
1.3.2 节能承重系列砌块的研发、优化 |
1.4 国内外砌体局部受压的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5 自保温暗骨架承重墙结构体系介绍 |
1.6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方法 |
1.6.3 研究的创新点 |
2 节能承重砌块砌体局部均匀受压的试验研究 |
2.1 试件的材料性能和试验设计 |
2.1.1 节能承重砌块的基本力学性能 |
2.2 试验装置与测点布置 |
2.2.1 试验装置 |
2.2.2 测点布置 |
2.2.3 加载制度及试验步骤 |
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2.3.1 破坏过程与破坏形态 |
2.4 本章小结 |
3 节能承重砌块砌体局部均匀受压计算及作用机理的分析 |
3.1 砌体局部均匀受压工作机理分析 |
3.2 砌体局部均匀受压承载能力的计算 |
3.2.1 影响砌体局部受压承载能力的因素 |
3.2.2 局部受压相关公式模型 |
3.2.3 局部受压强度提高系数 |
3.3 砌体竖向变形和荷载应变曲线 |
3.4 本章小结 |
4 自保温暗骨架承重墙梁下非均匀受压有限元分析 |
4.1 砌块墙体梁下非均匀受压基础理论分析 |
4.2 砌块墙体梁下受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4.2.1 模型参数 |
4.2.2 材料本构关系与单元选取 |
4.2.3 收敛性分析 |
4.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4.3.1 有无梁端约束砌块墙体分析 |
4.3.2 不同楼层荷载作用墙体分析 |
4.3.3 不同芯柱间距影响分析 |
4.3.4 局部非均匀受压工作机理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成果 |
5.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致谢 |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情况 |
9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
(5)带砼构件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力学及热工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砌体结构全截面受压承载力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1.3 砌块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的研究现状 |
1.4 建筑热桥节点处理研究现状 |
1.5 加气混凝土应用和研究存在的问题 |
1.6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带砼构件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受压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
2.1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有限元模型和基本假定 |
2.1.1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有限元模型 |
2.1.2 基本假定 |
2.2 材料本构关系 |
2.2.1 加气混凝土砌块单轴受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
2.2.2 砂浆本构关系 |
2.2.3 混凝土单轴受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曲线 |
2.2.4 钢筋应力-应变关系 |
2.3 破坏准则、裂缝模拟以及收敛准则 |
2.3.1 破坏准则 |
2.3.2 裂缝模拟 |
2.3.3 收敛准则 |
2.4 有限元模型、材料参数和加载 |
2.4.1 试件设计 |
2.4.2 材料参数 |
2.4.3 加载 |
2.5 计算及结果分析 |
2.5.1 基本的破坏形态 |
2.5.2 应力、应变及变形 |
2.5.3 墙体的承载力分析 |
2.6 墙体的延性对比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带砼构件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局部受压承载力分析 |
3.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和加气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中局部受压计算 |
3.1.1 砌体局部受压的受力分析 |
3.1.2 局部受压计算原理和方法 |
3.1.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和加气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中局部受压计算 |
3.2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局部受压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
3.2.1 试件设计 |
3.2.2 材料参数和基本假定 |
3.2.3 结果与分析 |
3.3 改善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局部受压性能研究 |
3.3.1 加刚性垫块措施 |
3.3.2 加垫梁措施 |
3.3.3 其他措施及建议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带砼构件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热桥部位处理与力学分析 |
4.1 圈梁处热桥节点处理 |
4.1.1 圈梁热桥节点传热分析 |
4.1.2 圈梁处热桥保温材料的选取和施工流程 |
4.2 过梁热桥节点处理 |
4.2.1 过梁热桥处传热分析 |
4.2.2 过梁处热桥保温材料的选取和施工过程 |
4.3 构造柱热桥节点处理构造 |
4.3.1 构造柱热桥节点传热分析 |
4.3.2 构造柱处保温材料的选取和施工流程 |
4.4 复合圈梁力学分析 |
4.4.1 复合圈梁结构的计算模型 |
4.4.2 复合圈梁结构加气混凝土砌块厚度与钢筋混凝土的厚度的关系确定 |
4.5 带复合过梁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的力学分析和有限元模拟 |
4.5.1 模型参数 |
4.5.2 破坏过程描述 |
4.5.3 应力分析 |
4.5.4 应变分析 |
4.5.5 承载力分析 |
4.6 带复合构造柱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的力学分析和有限元模拟 |
4.6.1 模型参数 |
4.6.2 破坏过程描述 |
4.6.3 应力分析 |
4.6.4 应变分析 |
4.6.5 承载力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
(6)新型横孔空心砌块砌体局部受压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的发展与应用 |
1.2.1 国外砌块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
1.2.2 国内砌块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
1.3 国内外砌体局部承压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新型横孔空心砌块砌体的优越性 |
1.5 新型横孔空心砌体砌体前期研究成果简介 |
1.5.1 前期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总结 |
1.5.2 砌块标准化、定型化成果介绍 |
1.5.3 新型横孔空心砌块应用情况简介 |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1.6.1 研究目的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砌体局部受压试验研究 |
2.1 引言 |
2.2 试验概况 |
2.2.1 试验目的 |
2.2.2 材料力学性能试验 |
2.2.3 砌体抗压强度试验 |
2.2.4 试验设计和制作 |
2.3 试验内容 |
2.3.1 试验装置及准备工作 |
2.3.2 试验加载方案及试验步骤 |
2.3.3 试验数据的采集和观测内容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局部受压试验结果与分析 |
3.1 均匀局部受压破坏过程与破坏形态 |
3.2 砌体均匀局部受压时工作机理 |
3.3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
3.3.1 影响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因素 |
3.3.2 局部受压强度提高系数模式 |
3.3.3 中部均匀局部受压强度提高系数 |
3.3.4 端部均匀局部受压强度提高系数 |
3.3.5 角部均匀局部受压强度提高系数 |
3.3.6 局部受压承载力建议计算公式 |
3.4 横竖向变形和荷载应变曲线 |
3.4.1 中部局压横竖向变形规律及荷载应变曲线 |
3.4.2 端部局压横竖向变形规律及荷载应变曲线 |
3.4.3 角部局压横竖向变形规律及荷载应变曲线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改善砌体局部受压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加垫梁措施 |
4.2.1 垫梁下砌体局部受压强度试验结果 |
4.2.2 垫梁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分析 |
4.2.3 垫梁下砌体局部受压性能评述 |
4.3 现浇混凝土措施 |
4.3.1 带有现浇混凝土砌体局部受压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
4.3.2 带有现浇混凝土砌体局部受压性能评价 |
4.4 构造柱措施 |
4.4.1 局压荷载作用下的构造柱与砌体相互作用理论推导 |
4.4.2 带构造柱砌体局部受压性能评价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砌体局部受压有限元分析 |
5.1 引言 |
5.2 砌体局部受压有限元模型建立 |
5.2.1 基本假定 |
5.2.2 砌体三维有限元模型 |
5.2.3 单元类型选取 |
5.2.4 材料参数及本构关系 |
5.2.5 破坏准则 |
5.2.6 网格划分及求解策略 |
5.3 砌体局部受压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对比分析 |
5.3.1 砌体局部受压应力云图分析 |
5.3.2 砌体局部受压裂缝开展图分析 |
5.3.3 砌体局部受压变形图分析 |
5.3.4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对比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砌体与混凝土局压承载力统一计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混凝土局压承载力计算式的调整 |
2 砌体局压承载力计算式的调整 |
3 砌体与混凝土β的统一 |
4 砌体与混凝土局压承载力计算式的统一 |
5 结 论 |
(10)横向配筋砖砌体局压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局压试验 |
2.1 试件制作及参数 |
2.2 加载制度及测量 |
2.3 破坏过程及裂缝情况 |
2.4 钢筋应力分析 |
3 有限元模拟分析 |
3.1 基本假定[4, 5] |
3.2 材料参数的确定及破坏准则 |
3.3 模型建立及加载 |
3.4 局压作用机理 |
4 局压承载力的计算 |
4.1 结果对比 |
4.2 局压承载力公式 |
5 结论 |
四、砌体结构局压计算的分析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砌体结构局部受压计算问题分析[J]. 高智. 工程技术研究, 2021(02)
- [2]再生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墙体局部受压试验研究[D]. 曾鹏.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6)
- [3]新型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砌体局部受压性能研究[J]. 陈伟,曾鹏,张明亮,吴方伯,周绪红,张卓.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8(06)
- [4]自保温暗骨架承重墙局部受压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D]. 崔兆彦. 山东农业大学, 2015(04)
- [5]带砼构件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力学及热工性能分析[D]. 孔秋. 长沙理工大学, 2013(S2)
- [6]新型横孔空心砌块砌体局部受压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 贺可可. 湖南大学, 2012(02)
- [7]砌体局部受压有限元分析[J]. 杨卫忠,王博.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1(05)
- [8]构造柱与混凝土砌体组合墙受压承载力试验研究[A]. 李启鑫,翟希梅. 新型砌体结构体系与墙体材料(下册)——配筋砌块砌体研究成果汇编, 2010
- [9]砌体与混凝土局压承载力统一计算方法[J]. 辛宇,王英,郑文忠.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8(08)
- [10]横向配筋砖砌体局压性能研究[J]. 张玉芬,赵均海. 建筑结构, 2008(05)
标签:加气混凝土论文; 构造柱论文; 承载力论文; 再生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