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膜下等径动脉破裂致上消化道大出血3例报告

黏膜下等径动脉破裂致上消化道大出血3例报告

一、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致上消化道大出血3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邓梨平[1](2011)在《血管造影栓塞术和胃镜在Dieulafoy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价血管造影栓塞术和胃镜在Dieulafoy病变的诊治中的价值和优劣性。方法以我院2003年至2010年收治的55例Dieulafoy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10例,年龄54.2±10.4岁。全部病例于治疗前进行评价。无胃镜诊治的禁忌症者,先行胃镜检查;胃镜确诊者采用胃镜下肾上腺素注射止血法。有胃镜诊治禁忌症者或胃镜不能确诊者行血管造影检查,血管造影检查确诊者直接行血管栓塞术。对胃镜下治疗后再发出血者行血管栓塞术,对1次血管栓塞术后再发出血者亦再行血管栓塞术。对两种检查及治疗方法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诊断结果通过胃镜检查或/和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Dieulafoy病55例,其中92.7%(51/55)行胃镜检查,胃镜诊断符合率90.2%(46/51)。76.4%(42/55)行血管造影,造影诊断符合率83.3%(35/42)。经卡方检验,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结果2.1胃镜下治疗(46例):胃镜诊断符合Dieulafoy病46例均行胃镜下治疗,成功止血率为17.4%(8/46),止血失败率为82.6%(38/46),其中死亡2例,转外科手术3例,其余33例行血管造影栓塞治疗。胃镜下治疗术后第1天出血13.0%(6/46),第2天出血32.6%(15/46),第3天以后出血37.0%(17/46)。胃镜下注射止血治疗暂时止血率高,再发出血率亦高,再出血高峰在第2-3天。2.2血管栓塞术(42例):本组血管栓塞治疗42例,其中胃镜下治疗后再发出血33例,胃镜诊治禁忌症者4例,胃镜检查阴性者5例。血管栓塞止血成功率为95.0%(40/42),止血失败率为5.0%(2/42),其中死亡1例,转外科手术1例。2.3两组治疗结果比较:胃镜下治疗成功止血率为17.4%(8/46),血管栓塞止血成功率为95.0%(40/42),经卡方检验,两种治疗方法止血成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血管造影和胃镜对Dieulafoy病诊断符合率无明显差异。2.血管栓塞术对Dieulafoy病的止血疗效优于胃镜下注射止血。

洪钟亮,江明友,卢国春,潘奇华[2](2008)在《Dieulafoy病诊治报告》文中指出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Dieu- lafoy病)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一种少见病因,自1995年4月以来本院经急诊内镜诊断、手术证实该病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年龄在36~79岁。患者平素体健,无上

刘健,王成文[3](2008)在《9例Dieulafoy病的诊治报告及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2月至2007年10月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450例,对其中检出的9例Dieulafoy病病例的临床特征、内镜下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ieulafoy病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9例Dieulafoy病中,病灶位于胃底5例,胃体3例,十二指肠球部1例,其中8例均于胃镜下可直接见破裂血管,有2例可见喷射状出血。病灶直径2mm1例,直径2.5~10mm4例。1例于内镜下行病灶粘膜下局部注射肾上腺素;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6例,其中2例加局部喷纤维蛋白封闭剂,1例因再出血需手术治疗。结论Dieulafoy病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而重要的病因,该病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通过内镜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取得好的疗效。

刘德良[4](2008)在《经内镜皮圈套扎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变出血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与目的Dieulafoy病变是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原因,可危及患者生命。内镜下皮圈套扎(EBL)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EBL的应用范围在逐渐扩大,已成为内镜治疗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的一种选择。本研究旨在评价EBL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变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对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变的临床与内镜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将37例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变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内镜下皮圈扎(EBL组,n=21)或硬化剂注射治疗(EIS组,n=16)。EBL组采用多连发套扎设备,通过负压抽吸,使Dieulafoy病变及其周围组织吸入套扎帽内,然后释放弹力皮圈进行套扎止血。EIS组选用5%鱼肝油酸钠或1%乙氧硬化醇,绕Dieulafoy病变周围或正对出血点进行注射止血。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与内镜特点,并对EBL组与EIS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临床特点本组37例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变出血患者中,男30例,女7例,男女比为4.3:1。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52.7岁。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者占45.9%(17/37),长期服用小剂量阿斯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有不同程度饮酒史者占37.8%(14/37)。临床上以突发性、间歇发作的呕血、黑便为主要特点,其中表现为呕血伴黑便者占75.7%(28/37),单纯呕血者占16.2%(6/37),单纯黑便或便血者占8.1%(3/37);伴有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为37.8%(14/36)。2.发病部位37例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变出血患者中,23例病灶位于胃,9例位于胃肠吻合口,4例位于十二指肠,1例位于食管,分别占62.2%、24.3%、10.8%及2.7%。其中位于胃食管连接处以下6cm范围内占51.4%(19/37),位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空肠吻合口占24.3%(9/37)。提示Dieulafoy病变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是胃食管连接处以下6cm范围内,其次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空肠吻合口。3.内镜特征Dieulafoy病变呈孤立性圆形或椭圆形粘膜缺损者占89.2%(33/37),其大小介于2~3mm之间,边界清晰,周围无明显的炎症改变,粘膜缺损的中央可见突出的小动脉,或于裸露血管上可有血痂、渗血或见搏动性出血;病灶呈现为孤立性小圆锥状息肉样病变者占5.4%(2/37);病灶呈现为来源于正常粘膜的动脉喷射性出血者占2.7%(1/37);病灶呈现为正常粘膜中可见新鲜的点状血凝块附着占2.7%(1/37)。4.内镜诊断的结果37例Dieulafoy病变中,病灶形态典型、达到内镜诊断标准者35例。病灶不典型、呈圆锥状息肉样改变者2例,采用硬化剂注射针对病变进行诊断性穿刺而确诊,并得以及时进行内镜治疗。5.EBL组与EIS组的内镜治疗结果EBL组平均每例使用1个皮圈(范用1~2个),EIS组平均每例使用3.9ml硬化剂(范用3.0~5.0ml);EBL组的套扎组织在内镜治疗后3~7天内脱落,局部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溃疡,其直径明显小于EIS组[(8.3±1.0)mm比(13.8±3.2)mm,P<0.005];EBL组早期止血率、远期止血率和转外科手术率均与EIS组相似(分别为95.2%比87.5)%,100%比87.5%,0比12.5%;均P>0.05),但再出血率显着低于EIS组(4.8%比37.5%,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比较,均差异无显着性(分别为4.8%比6.3%,0比0;均P>0.05)。结论1.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变是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之一,以男性居多,发病年龄跨度大,多见于50岁以上。2.腐蚀性药物、饮酒及患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病可能为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变的易患或加重因素。3.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变临床上以突发性、间歇发作的呕血、黑便为主要特点,常伴有失血性休克。4.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变可分在胃、胃空肠吻合口,十二指肠及食管。除了好发于胃食管连接处以下6cm区域外,也好发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胃空肠吻合口。Dieulafoy病变可能是一个既可先天形成,又可后天获得的疾病。5.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变的内镜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内镜表现为孤立性圆形或椭圆形粘膜缺损,其大小介于2~3mm之间,边界清晰,周围无明显的炎症改变,粘膜缺损的中央可见突出的小动脉,或于裸露血管上可有血痂、渗血或见搏动性出血。6.在缺少其它有效诊断手段的情况下,在做好内镜治疗准备的同时,对病灶不典型者进行诊断性穿刺是诊断Dieulafoy病变的一个简易方法,有助于患者得以及时治疗,消除再出血。7.EBL治疗Dieulafoy病变出血操作简单,止血效果与EIS相似,但再出血率较EIS明显降低。因此EBL是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变出血的理想方法。

肖茂林,唐喜玉,梁明,王晓晖,许奎,何新英[5](2006)在《Dieulafoy病合并消化道出血3例临床诊治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探讨Dieulafoy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例Dieulafoy病合并消化道的诊治经过。结果:3例通过胃镜明确诊断,2例通过手术治疗后证实Dieulafoy病。结论:胃镜是该病的主要诊断方法。内镜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是该病根本治疗方法。

严永祥,刘立新,李海良,周士军[6](2003)在《Dieulafoy病8例》文中指出

周宁,刘合琴[7](2001)在《Dieulafoy病》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东兴[8](2001)在《胃Dieulafoy病7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

米九成,马兴刚[9](2001)在《胃恒径动脉破裂致上消化道大出血》文中提出

俞毅君,周卸来,徐德征[10](2000)在《Dieulafoy病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提高对Dieulafoy病的早期诊断率及探讨对其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1 984年 1月至 1 999年 6月收治的 8例Dieulafoy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占同期上消化道大出血的 1 .9% ( 8/4 2 1 )。胃镜确诊 3例 ,手术探查确诊 5例。胃镜局部注射硬化剂止血 2例 ,其中 1例 6h后再次出血中转手术。手术治疗7例 ,行破裂血管缝扎术 3例 ,胃局部楔形切除术 3例 ,近端胃部分切除术 1例。 8例中 7例治愈 ,1例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为 1 2 .5% ( 1 /8)。结论 :掌握Dieulafoy病的特点 ,提高早期诊断率和及时手术处理非常重要。术式以胃局部楔形切除和破裂血管缝扎术较为实用。

二、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致上消化道大出血3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致上消化道大出血3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血管造影栓塞术和胃镜在Dieulafoy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仪器设备与材料
    3. 方法
结果
    1. 诊断结果
    2. 治疗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1 Dieulafoy 病变胃镜诊治图像(图 1 .)
    2 Dieulafoy 病变介入诊治图像(病例一:图 2 .-图 3.)
    3 Dieulafoy 病变介入诊治图像(病例二:图 4.-图 7.)
    4 Dieulafoy 病变介入诊治图像(病例三:图 8.-图 10.)
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Dieulafoy病诊治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胃镜检查与治疗:
2 讨论
    2.1 病因与发病机制:
    2.2 内镜检查:
    2.3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2.4 治疗:

(3)9例Dieulafoy病的诊治报告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胃镜诊断:
    1.3 诊断标准
2 结 果
    2.1 临床资料
    2.2 病灶大小及部位
    2.3 治疗
3讨 论

(4)经内镜皮圈套扎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变出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主要器械与药物
    1.3 治疗方法
    1.4 疗效判断与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结果
    2.1 主要的临床与内镜特点
    2.2 EBL组与EIS组治疗结果的比较
    2.3 EBL组与EIS组内镜治疗后局部粘膜改变及比较
    2.4 EBL组与EIS组并发症及预后的比较
第三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学习期间的主要业绩

(6)Dieulafoy病8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1.2 内镜检查
    1.3 内镜介入治疗
    1.4 手术治疗
2 讨论

(7)Dieulafoy病(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部位
2 发病机理和病理表现
3 临床表现
4 纤维胃镜检查
5 Dieulafoy病的治疗
    5.1 经内镜下治疗
    5.2 手术治疗

(10)Dieulafoy病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
    1.3 治疗及预后
2 讨论
    2.1 Dieulafoy病的发病情况和特点
    2.2 诊断
    2.3 治疗

四、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致上消化道大出血3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血管造影栓塞术和胃镜在Dieulafoy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D]. 邓梨平. 南华大学, 2011(03)
  • [2]Dieulafoy病诊治报告[J]. 洪钟亮,江明友,卢国春,潘奇华. 浙江创伤外科, 2008(06)
  • [3]9例Dieulafoy病的诊治报告及文献复习[J]. 刘健,王成文. 罕少疾病杂志, 2008(04)
  • [4]经内镜皮圈套扎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变出血的临床研究[D]. 刘德良. 中南大学, 2008(12)
  • [5]Dieulafoy病合并消化道出血3例临床诊治体会[J]. 肖茂林,唐喜玉,梁明,王晓晖,许奎,何新英.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6(02)
  • [6]Dieulafoy病8例[J]. 严永祥,刘立新,李海良,周士军. 罕少疾病杂志, 2003(01)
  • [7]Dieulafoy病[J]. 周宁,刘合琴. 中国内镜杂志, 2001(06)
  • [8]胃Dieulafoy病7例报告[J]. 张东兴.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05)
  • [9]胃恒径动脉破裂致上消化道大出血[J]. 米九成,马兴刚. 现代医药卫生, 2001(05)
  • [10]Dieulafoy病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J]. 俞毅君,周卸来,徐德征. 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03)

标签:;  ;  ;  ;  ;  

黏膜下等径动脉破裂致上消化道大出血3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