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练习的答案

课外练习的答案

一、上期课外练习解答(论文文献综述)

王一孛[1](2020)在《《中泰通》杂志在泰汉语教学辅助作用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泰通》是面向泰国本土的汉语学习者发行的汉语学习电子杂志,全刊的特色为汉泰双语编撰,并均标注有拼音。本文以《中泰通》杂志为研究对象,主要对其创刊理念、编排内容进行分析,并以其内容结合教学实践过程来检验其对于泰国课堂上汉语教学的辅助作用。通过对《中泰通》杂志“语言通、文化通、时事通”的办刊理念与其刊物内容的分析,从文化导入、语言技能、交际沟通三个方面讨论了该刊物在汉语教学的辅助应用的可行性。并进行了教学设计,在实践中检验其辅助教学的具体应用。通过研究可证,《中泰通》杂志具有在泰国汉语课堂教学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但其辅助教学的效果受到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教师的能力素质影响,需要教师充分把握具体的教学要素,灵活使用,才能更好地使用该杂志作为教辅材料来帮助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陈涵[2](2019)在《思维可视化提升高一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相比于初中物理,高中物理的情景更加抽象、处理问题时对推理和判断以及数学运算的要求更高,所以高一年级,多数学生刚接触到物理学科就会感到学习困难,这些困难集中体现在物理的解题上。如果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时间一长学生便会觉得物理难学而容易失去信心。所以,高中初始阶段最紧要的工作就是让学生消除对高中物理问题的畏惧情绪,在知识和方法的学习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笔者认为,解题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生思考活动的参与,但是由于思考过程的不可视,可以引入“思维可视化”这一手段,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显性化,这样教师才能提供有效指导,使的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升。本研究主要运用了查阅文献、调查等方法,通过其理论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思维可视化应用于提升物理解题能力的科学性进行了讨论,分析了高一阶段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具体的困难,以及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笔者以所在学校所任教班级为研究对象,从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一学年的实际教学工作出发以教学实际案例为主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对思维可视化提升高一阶段学生的物理解题思维能力作了一定的实践研究。本研究主要立足于思维可视化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研究教学实践中使用的效果。通过一些实际数据,笔者发现思维可视化工具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物理解题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着良好的效果。并在最后对研究的不足与课题未来的展望做出了说明。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通过综述相关研究,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并界定了相关的概念及内容。第二部分,基于笔者班级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调查报告以及实际情况分析,得出高一阶段学习中会遇到的困难,以及高一学生解题困难的原因。第三部分,通过理论分析,阐述思维可视化应用于提升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的科学性以及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策略。第四部分,依照分析的策略,列举了一些课堂教学案例以及其他案例来说明思维可视化在高一学生物理解题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第五部分:通过一些调查、考试数据等的反馈等教学效果,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该研究的成效与不足。

祝溧[3](2019)在《农村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教育事业的深入,社会对教育、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且随着高中学生的入学人数不断增多,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逐步凸显,致使传统班级授课制显现出多种问题。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中,一些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缺乏学习的资源,而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又不能较好获取现有的教育资源。如果在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统一进度、统一教学要求,将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逐渐降低。分层教学方式则适应了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实际的学习、接受能力等方面的情况,面向全体的学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本研究主要对农村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进行设计与实践研究分析。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等内容,明确了本文的研究主题;并介绍了相关的研究方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第二章阐述了本文的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第三章对A中学实施数学分层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及分析,找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提出了对农村高中数学教学的若干思考;接着在第五章针对调查情况提出了农村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优化策略;第六章对如何实施分层教学进行阐述并以函数单调性为例,阐述了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情况。最后一章则是对本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展望。通过对农村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设计与实践进行分析,可更好把握分层教学的方法,发挥出分层教学的作用,以期为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提供参考,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吴应鹏[4](2019)在《初中生数学编题的探索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学为主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施“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策略。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在原有课程标准的“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上特别补充指出:“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研究者认为,让学生参与数学编题活动可以有力促进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因此,本论文做了有关初中生数学编题的探索与研究。本课题以教育学、数学学科教学等理论为指导进行研究,采取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初中数学教师和初中生,开展指导学生编题的实验探索与研究,在实验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出:如何有效指导学生编题以及在指导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等。本研究的实验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实验对照的方法,得出如下结论:1.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与学生对参与数学编题有一定的兴趣,虽然一些教师偶有指导学生从事数学编题活动,但尚未全面、正式地实施,教师尚未系统地指导学生进行编题,学生对于数学编题的相关知识以及方法基本上处于一知半解状态。2.通过文献查阅、教学实践,借鉴数学推理的常见方式,研究者总结出教师指导学生编题的大致方法有:演绎编拟法、合情编拟法和综合性编题。3.在同一任课教师,男女性别比例大致相同,班主任管理水平相当的条件下,用SPSS软件分析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历次的学业成绩后,发现学生参与数学编题活动能提高学业成绩,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受诸多因素限制,在研究的过程中还有部分问题没有解决,如:学生参与数学编题提升数学综合能力,该如何进行量化测量?对于思维层次弱的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引导?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研究者将在今后的从教生涯中继续探索与研究。

李珏欣[5](2018)在《初中生物与其他学科交叉教学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近几年,学科交叉研究已成为教育界、科学界等众多领域讨论的热门话题。从目前来看,虽然我国有些地区例如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出现了科学等综合学科,但大多数地区的教学仍以分科教学为主。虽然分科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地获取学科系统知识,但分科教学容易忽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内容的传授,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横向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掌握知识零碎,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学科交叉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多元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解科学的本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进行“学科交叉”的研究,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具有深厚的意义。通过对文献的检索、阅读与分析,发现当前对学科交叉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主要集中在研究高等教育,关于初中生物学科交叉教学的研究可以说是处于真空状态。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本次研究以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为研究载体,从知识点、能力培养、实验方法三个层面出发,梳理出初中生物与其他学科交叉点,以丰富的学科交叉点体现学科交叉的必要性。本研究以列表的方式分别梳理出四册教材中生物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医学的交叉点,通过知识交叉点的梳理,发现初中生物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极其丰富,与人文科学的交叉点共有92个,与自然科学的交叉点共有124个,与医学的交叉点共有19个,尤其是与物理、化学的交叉十分密切,与物理的交叉点42个,与化学的交叉点50个,那么在学生没有相关知识前概念的前提下,如何进行学科交叉教学,是本研究的重点。在梳理出交叉点后,从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实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三个方面入手,选择典型案例并深入分析研究,探索出学科交叉教学的途径,即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作为学科交叉教学的主阵地,以开展综合性实验作为学科交叉教学的第二课堂,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作为学科交叉教学的拓展应用。最终通过问卷调查和纸笔测试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结果发现学科交叉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学科交叉的认识,认同教师进行学科交叉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通过本次研究,摸索出初中生物与其他学科交叉教学的途径,帮助教师掌握苏教版四册教材中的学科交叉点,从而在教学中能够把生物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讲授,以此加强学科间的沟通,促进知识的迁移、扩展和转化。

李建佼[6](2018)在《关于新物理教师的有效教学探讨—初中力学部分》文中指出初中物理力学部分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它不仅培养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它还在一定程度上为高中学习做下铺垫。想要突破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的重难点,帮助中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在物理学科上更上一层楼,教师们势必要找到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当前,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又由于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求学人数越来越多,这对我们的教育事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学生需要读书,学校需要教师,新教师正是教育事业中一股新鲜的血液。新教师在高等院校经过四年甚至更久的学习才步入他们理想的工作岗位。他们携带着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技术,这在力学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与此同时,新教师也存在着不足。他们对中学物理知识重难点的理解不到位,对学生课堂行为把控度不高,对教学环境不熟悉等。因此,对新教师在初中力学中进行有效教学探讨势在必行。本论文第一部分先分析了研究此课题的背景,并采用文献研究法了解了国内外关于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对有效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对新教师给出了界定。本论文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新教师当前的处境,包括新教师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本论文第三部分界定了有效教学的概念,然后对有效教学评价标准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还对初中生学习力学的心理进行了研究。这可以帮助其他学者更清晰的认识有效教学。本文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初中力学的相关知识,并分析了力学知识的重难点,在期末考试以及中考中所占的比重。本论文第五部分通过编制和发放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现状调查(学生卷)对成都市新都区大丰初级中学的学生进行了了解,对回收问卷进行详细地统计和分析,为新教师找到有效教学方法做下铺垫。本人还发放了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现状调查(教师卷)对成都市新都区物理教师进行了了解。通过真实的数据,可以帮助本人清楚了解当前的教学现状,更能帮助本人找到新教师在初中物理力学中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本论文第六部分结合前面的研究与调查问卷中的数据,提出了新教师在初中物理力学中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这是该论文的核心之处。为其他学者更深层次的研究做下铺垫。本论文第七部分主要阐述的是新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有效教学的策略与老教师的课堂教学成果进行比照,证明了有效教学策略的可行性。

王成[7](2012)在《中级汉语综合课词汇练习的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练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它主要表现在:第一、诊断作用,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知道哪些知识会了,哪些知识还不会。第二、反馈作用,教师通过练习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词汇练习是对外汉语练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词汇练习对对外汉语教学以及学生学习词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共分五部分。第一章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在第二章、第三章,笔者从练习的题型和题量的角度,对各套教材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对比分析,从中发现了一些特点,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第四章是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涉及练习的形式、内容是否有意思,是否多样化,学生是否喜欢,练习量是否合适以及练习的有效性方面。笔者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对词汇练习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做了分析,指出了现有题型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第五章对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词汇练习设计提出了建议,并总结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郑素萍[8](2010)在《高中化学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习具有反思性,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它是化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水平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反思性学习,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学习,通俗地说,就是学习者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的学习活动(why,what,how)。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的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学习特征的反向思考,是学习者学会学习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反思性学习具有探究性、主体性、进展性、创新性四个基本特征。反思学习能力是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反思学习能力对学生的终生学习起重要作用。当代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最薄弱的正是反思性学习这一环节。通过对乐清市虹桥中学的高一高二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的化学反思性学习能力普遍较弱。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学生普遍缺乏自觉反思的意识;教师对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不够重视。学生的反思学习能力需要教师有意识的指导与培养。通过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反思训练实验,发现学生的反思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进步显着。这说明,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验中,所采用的训练策略是有效的。本文以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建构主义和元认知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师生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将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相结合。通过对反思性学习理论基础、反思性学习的涵义及意义以及国内外的反思性学习理论的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高中化学开展反思性学习的培养和研究,寻求一些行之有效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课题主要讨论了以下四个部分: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反思性学习涵义、特征和过程;采用自编的《高中学生化学反思性学习能力调查问卷》分析了高中学生化学反思性学习的能力发展情况;采用实验研究法分析了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发展状况。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总结出了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六个方面的教学策略:激发并强化高中学生化学反思性学习意识;建立反思日记,增强学生的反思毅力;通过小组讨论机制,建立互动的反思关系;结合学科特色,促进学生进行反思;开放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反思;实行学生自我评价活动,提高反思能力。通过对高中化学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初步研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其教学策略可以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但是由于论文研究的时间短,一些问题如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采取什么方式学习更有效等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

方碧贞[9](2010)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与课堂学习的整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摘要游离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研究性学习”不是真正的“研究性学习”,缺欠“研究性学习”理念的课堂学习也不是有效的课堂学习!二者的有机整合才应该是数学学科教育所追求的!本文的研究以素质教育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为价值取向;以通过转变学习方式进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探究研究性学习方式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联结点,寻求在高中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渗透、整合研究性学习方式的途径,据此重构课堂,实现由应试教育下的“被动接受式教育”全方位的向素质教育下的“研究性学习”转轨.对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的整合,本文搜集大量文献资料并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同时,笔者结合自己与几位教师的教学经验,依托案例研究,探求了三种重构课堂模式.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还进行教育实验论证,对大量数据统计分析后得出结论:将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整合,重构课堂是有效且可行的;这种整合将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都得到发展.

雷庆[10](2009)在《利用低成本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文中提出创新是时代的主题,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很差。为了全面了解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我们开展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实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实验仪器缺乏,自制教具很少:学生实验很少开展,学生实践能力很差;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创新意识不足;教师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没有运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开发低成本的物理实验资源和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首要任务。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发现国外物理实验具有取材日常化、生活化和简单化的特点。结合顶岗实习的教学实践和广大教师的实践经验,我们总结出低成本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途径:日常用品、废旧物品、儿童玩具、人体体验等。在顶岗实习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基于低成本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激趣导学、设疑引问、动手探究、发散求异等。为了研究低成本物理实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程度,我们进行了教学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为期一学期的等组实验研究,我们发现:(1)低成本物理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2)低成本物理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显着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独特性等思维品质;(3)低成本物理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一学期的低成本物理实验教学,实验班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冒险性、意志力和理想等创新人格均明显高于对照班。因此,低成本物理实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上期课外练习解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期课外练习解答(论文提纲范文)

(1)《中泰通》杂志在泰汉语教学辅助作用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现状
        0.2.1 对外汉语教材及泰国汉语教材及教辅资料研究
        0.2.2 对泰国华文报刊杂志及其对汉语教学辅助应用的研究
    0.3 研究目的和意义
    0.4 研究方法
1 《中泰通》电子杂志现状
    1.1 《中泰通》的创刊背景、发行渠道与办刊理念
    1.2 《中泰通》刊物栏目设计
    1.3 《中泰通》杂志的内容具体分析
        1.3.1 语言通栏目和内容分析
        1.3.2 文化通栏目和内容分析
        1.3.3 时事通栏目和内容分析
    1.4 小结
2 《中泰通》杂志在汉语教学中的辅助教学要素分析
    2.1 《中泰通》杂志在文化教学上的辅助作用分析
    2.2 《中泰通》杂志在语言技能上的辅助作用分析
    2.3 《中泰通》对促成交际能力发展的辅助作用分析
    2.4 《中泰通》杂志在实际教学中具体运用分析
    2.5 小结
3 对《中泰通》杂志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设计
    3.1 教学设计依据
    3.2 具体教学设计
    3.3 教学设计效果预设
    3.4 教学设计评价与实践反馈
4 对教学实践结果的反思与总结
    4.1 刊物自身因素分析
    4.2 教学环境因素具体分析
    4.3 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在泰实习教学大纲
附录二 《中泰通》“好书推荐”栏目具体书目表
附录三 《中泰通》2019 年过刊目录
附录四 《中泰通》第一期“开车”话题材料
致谢

(2)思维可视化提升高一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的研究
        1.2.2 国内的研究
    1.3 研究意义
2 相关概念以及研究内容
    2.1 相关概念
        2.1.1 思维可视化
        2.1.2 高一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
        2.1.3 思考与参与
    2.2 研究内容及其方法
3 调查与分析
    3.1 对高一新生初中物理学习情况的调查
    3.2 高一各阶段产生的困难分析
        3.2.1 初高中衔接阶段
        3.2.2 动力学知识学习阶段
        3.2.3 对能量的认识和处理力学综合问题的阶段
    3.3 困难产生的原因
        3.3.1 内容的差异性导致的学习习惯问题
        3.3.2 缺乏相应的科学思维和物理观念
4 理论基础以及对策
    4.1 研究的理论基础
        4.1.1 建构主义学习观
        4.1.2 顿悟说
        4.1.3 发现学习
        4.1.4 元认知理论
    4.2 采取的对策
        4.2.1 注重对情景的理解和知识的构建
        4.2.2 培养主动思考和总结反思的习惯
5 应用案例
    5.1 教学案例
        5.1.1 体验思维流程的教学
        5.1.2 对思维过程的思考
    5.2 部分辅助学习的图示
        5.2.1 解题的辅助图示
        5.2.2 理解概念的图示
6 总结与展望
    6.1 效果总结
        6.1.1 研究成果
        6.1.2 研究不足
    6.2 研究的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个人成果
致谢

(3)农村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相关理论
        2.1.1 分层教学概念
        2.1.2 分层教学的模式
        2.1.3 高中数学课程的特征
        2.1.4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2.2 相关理论
        2.2.1 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含义
        2.2.3 学习理论
        2.2.4 多元智能理论
        2.2.5 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
        2.2.6 数学现实理论
第三章 A中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3.1 A中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现状调查
        3.1.1 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调查
        3.1.2 对教师进行访谈及分析
    3.2 A中学数学分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3.2.1 分层标准缺乏客观性
        3.2.2 分层教学动态管理不足
        3.2.3 缺乏一定教学设计理论的支持
第四章 农村高中数学教学的若干思考
    4.1 实施分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4.1.1 数学分层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
        4.1.2 班级管理问题
        4.1.3 教学具体实施面临困难
        4.1.4 学生和家长思想层面的问题
        4.1.5 学生心理层面的问题
    4.2 实施分层教学中思考和探索的相关问题
        4.2.1 盲目分层的问题
        4.2.2 教师教学素质层面的问题
        4.2.3 辅助教学工具的应用问题
    4.3 实施分层教学的误区
第五章 农村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优化策略
    5.1 把握好学生分层的原则
    5.2 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的分层
        5.2.1 设立明确目标
        5.2.2 把握难易程度
    5.3 做好课堂教学过程的分层设计
        5.3.1 导入阶段
        5.3.2 提问阶段
        5.3.3 讲解阶段
        5.3.4 练习阶段
        5.3.5 辅导阶段
    5.4 优化学生学习评价层面的分层
        5.4.1 分层教学过程评价
        5.4.2 分层教学阶段评价
        5.4.3 分层教学个别评价
第六章 农村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6.1 针对学生的分层方法
        6.1.1 按考试成绩分层
        6.1.2 按学习兴趣分层
        6.1.3 依据学生课堂学习能力分层
    6.2 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6.2.1 学生分层
        6.2.2 教学目标分层
        6.2.3 课堂教学实施分层
        6.2.4 作业、练习分层
        6.2.5 分层辅导
        6.2.6 分层评价
    6.3 分层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6.3.1 学生学习成绩分析
        6.3.2 学生学习兴趣分析
        6.3.3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初中生数学编题的探索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1 选题背景
    2 研究意义
    3 研究目的
    4 研究的问题
    5 研究方法
    6 实验方法
    7 可行性分析
        7.1 理论基础
        7.2 实践基础
二 研究综述与问题提出
    1 国内外关于学生参与数学编题的研究综述
        1.1 国外学生参与数学编题的研究现状
        1.2 国内学生参与数学编题的研究现状
    2 问题提出
        2.1 概念界定
        2.2 学生编题应该遵循的原则
三 初中生数学编题意识与能力的现状调查
    1 调查目的
    2 调查对象
    3 调查过程
        3.1 教师问卷调查与结果
        3.2 学生问卷调查与结果
        3.3 学生编题样本分析
        3.4 调查结果综合分析
四 初中生数学编题的实施与探索
    1 实验班数学编题的实施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实验班学生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2.2 历次阶段性测试简析
        2.3 历次阶段性测试综合分析
五 研究思考与教学建议
    1 引导学生编题的组织策略与建议
        1.1 “单体”编题与“群体”编题的调控
        1.2 “整体”引导与“分层”引导的结合
        1.3 “独题”编拟与“群题”编拟的引导
        1.4 “编题”评价与“解题”评价的融合
    2 初中生数学编题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2.1 演绎编拟法
        2.2 合情编拟法
        2.3 综合性编题
六 问题与展望
    1 存在的问题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B 学生调查问卷(前测)
    附录C 学生调查问卷(后测)
    附录D 学生编题活动活动记录表(其中一例)
    附录E 学生自编限时练第一套(七上一、二单元)
    附录F 学生自编限时练第二套(七上3.1~4.3 章节)
    附录G 学生模仿自编期末数学试卷(七上)
    附录H 温州二中七上第一二单元测试
    附录I 温州二中七上第三单元及4.1~4.3 测试
    附录J 温州二中七上期中测试
    附录K 温州二中七上第五单元测试
    附录L 温州市七上期末测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初中生物与其他学科交叉教学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加强学科交叉研究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1.1.2 加强学科交叉研究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1.1.3 加强学科交叉研究是生物学科自身的要求
    1.2 研究的必要性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学科交叉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2.1 学科交叉相关概念界定
        2.1.1 学科
        2.1.2 跨学科与学科交叉
        2.1.3 学科交叉教学
    2.2 学科交叉理论依据
        2.2.1 教育学依据
        2.2.2 心理学依据
第3章 初中生物与其他学科交叉教学内容的研究及调查
    3.1 初中生物与其他学科交叉教学的调查研究
        3.1.1 教师开展学科交叉教学的调查结果分析
        3.1.2 初中学生对学科交叉的认识的调查结果分析
    3.2 初中生物与其他学科交叉内容的分析
        3.2.1 初中生物与人文科学知识点上的交叉内容的分析
        3.2.2 初中生物与自然科学知识点上的交叉内容的分析
        3.2.3 初中生物与医学知识点上的交叉内容的分析
        3.2.4 初中生物与其他学科能力培养上的交叉内容的分析
        3.2.5 初中生物与其他学科实验方法上的交叉内容的分析
第4章 初中生物与其他学科交叉教学的途径探索
    4.1 以课堂教学作为学科交叉教学的主阵地
        4.1.1 利用学科交叉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1.2 利用科学发展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4.1.3 利用学科间知识迁移,解释生物现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1.4 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处理学生尚未学习过的学科交叉点
    4.2 以开展综合性实验作为学科交叉教学的第二课堂
        4.2.1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综合性实验
        4.2.2 从身边寻找有价值的综合性实验
    4.3 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作为学科交叉教学的拓展应用
        4.3.1 解释教材内的生活现象
        4.3.2 解释教材外的生活现象
第5章 初中生物与其他学科交叉教学的典型案例研究
    5.1 从课堂教学出发进行学科交叉教学的案例研究
        5.1.1 典型案例之一:《远离烟酒》
        5.1.2 典型案例之一《远离烟酒》案例分析
    5.2 从开展综合性实验出发进行学科交叉教学的案例研究
        5.2.1 典型案例之二:《食物的消化》
        5.2.2 典型案例之二《食物的消化》案例分析
    5.3 从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出发进行学科交叉教学的案例研究
        5.3.1 典型案例之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5.3.2 典型案例之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案例分析
第6章 结果与分析
    6.1 问卷调查结果
    6.2 纸笔测试结果
    6.3 结果分析
第7章 结论
    7.1 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6)关于新物理教师的有效教学探讨—初中力学部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
    1.2 关于新教师的界定
    1.3 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3.1 研究的过程
        1.3.2 研究的方法
2 当前新教师的处境分析
    2.1 新教师的优势
    2.2 新教师的劣势
        2.2.1 知识水平
        2.2.2 师生关系
        2.2.3 同事关系
        2.2.4 家长关系
        2.2.5 在学校所处的地位
3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
    3.1 有效教学的定义
    3.2 有效教学的理论依据
        3.2.1 初中生学习力学的心理特征
        3.2.2 各心理学派的理论
    3.3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3.4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评判标准
    3.5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发展性
4 初中力学知识
    4.1 初中力学知识框架
    4.2 初中物理教重难点分析
        4.2.1 初二下册期末测试
        4.2.2 中考测试
5 在初中力学中教师的有效教学调查分析
    5.1 设置调查问卷的目的和意义
    5.2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5.2.1 调查问卷针对的群体
        5.2.2 调查方法
        5.2.3 调查内容
    5.3 调查结果及分析
        5.3.1 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现状调查(学生卷)的数据统计及分析
        5.3.2 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现状调查(教师卷)的数据统计及分析
6 在初中力学中新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6.1 教学准备策略有效性
        6.1.1 知识点的把握
        6.1.2 教学设计的制定
    6.2 教学实施策略有效性
        6.2.1 随机应变,灵活引入课题
        6.2.2 以情优教,与学生和谐相处
        6.2.3 因材施教,切勿以自我为中心
    6.3 教学激励策略有效性
    6.4 评价策略有效性
7 在初中力学中新教师的有效教学实施
    7.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定
    7.2 案例陈述
        7.2.1 案例一:在流体中运动教学设计
        7.2.2 案例二:压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7.3 案例分析
    7.4 数据分析
8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中级汉语综合课词汇练习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对象
    1.5 研究方法
2 中级汉语综合课词汇练习形式的考察
    2.1 题型
    2.2 共有题型
        2.2.1 朗读
        2.2.2 填空
        2.2.3 用指定词语完成句子
    2.3 个别题型
        2.3.1 画线连词
        2.3.2 辨字组词
        2.3.3 解释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2.3.4 参考语素的注释和例句,理解新词语并选择填空
    2.4 根据词汇的特点设置的题型
        2.4.1 词语搭配
        2.4.2 近义词、反义词
        2.4.3 成语
    2.5 词汇练习的题目指令、题号与内容
        2.5.1 题目指令
        2.5.2 题号
        2.5.3 题目内容
3 中级汉语综合课词汇练习题量的考察
    3.1 关于题量考察标准的说明
    3.2 中级汉语综合课练习占教材的总比例
    3.3 中级汉语综合课词汇练习占全部练习的比例
    3.4 按照词汇练习的分类来划分,各部分所占比例
4 关于中级汉语综合课词汇练习效果的调查
    4.1 关于调查情况的说明
        4.1.1 调查的原因
        4.1.2 调查的对象
        4.1.3 调查的内容
        4.1.4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4.2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4.2.1 对问卷第一部分的探讨
        4.2.2 对问卷第二部分的探讨
5 中级汉语综合课词汇练习的改进建议
    5.1 关于题型设计的建议
        5.1.1 应该要区分课堂练习与课外练习
        5.1.2 词汇练习的设计应多结合词汇的特点
        5.1.3 词汇练习与语境结合
        5.1.4 题型的内容与编排
        5.1.5 题型的有效性
        5.1.6 题型的其他方面
    5.2 关于题量设计的建议
        5.2.1 对于教材编者方面的建议
        5.2.2 对于教师方面的建议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8)高中化学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2 反思性学习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意义
    1.3 国内外有关反思性学习研究的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工作
第二章 培养学生化学反思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2.1 反思性学习的涵义、特征和过程
        2.1.1 反思性学习的涵义
        2.1.2 反思性学习的特征
        2.1.3 反思性学习的过程
    2.2 反思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元认知学习理论
    2.3 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涵义
    2.4 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原则与类型
        2.4.1 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原则
        2.4.2 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类型
第三章 高中学生化学反思性学习的能力发展情况调查
    3.1 调查的目的
    3.2 调查的对象、材料与方法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3.1 高中化学反思性学习能力总体状况调查分析
        3.3.2 不同化学学习成绩的高中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及其差异性调查分析
        3.3.3 不同年级的高中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及其显着差异性调查分析
        3.3.4 不同性别的高中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及其显着差异性调查分析
        3.3.5 综合分析
第四章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实验研究
    4.1 实验设计
        4.1.1 实验目的
        4.1.2 实验对象
        4.1.3 实验过程设计
    4.2 实验的实施过程
        4.2.1 实验前分析
        4.2.2 实验过程具体操作
        4.2.2.1 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4.2.2.2 教会学生对解题过程的反思
        4.2.2.3 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反思激情
        4.2.2.4 指导学生写好化学学习日记
        4.2.2.5 建立学生化学学习档案
        4.2.3 实验后测试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化学反思性学习能力及其显着差异性分析
        4.3.2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化学考试成绩及其显着差异性分析
        4.3.3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其他方面的比较分析
第五章 培养高中学生化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5.1 激发并强化高中学生化学反思性学习意识
    5.2 建立反思日记,增强学生的反思毅力
    5.3 通过小组讨论机制,建立互动的反思关系
    5.4 结合学科特色,促进学生进行反思
    5.5 开放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反思
        5.5.1 开放课堂,创设情境,激发反思欲望
        5.5.2 善于质疑、引导反思
        5.5.3 适时点拨,引导反思的方向
    5.6 实行学生自我评价活动,提高反思能力
        5.6.1 利用课前预习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反思
        5.6.2 利用课后日记的促使学生进行反思
        5.6.3 课后改变日常作业形式促使学生进行反思
第六章 结束语
    6.1 初步结论
    6.2 教学建议
    6.3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1 高中学生化学反思性学习能力调查问卷1
附表2 高中学生化学反思性学习能力调查问卷2
附表3 虹桥中学化学期——考试反思表
附录4:课堂反思记录卡
附录5:学生的章节反思记录

(9)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与课堂学习的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相关界定
    1.1 研究
    1.2 研究性学习
    1.3 数学研究性学习
    1.4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异同
    1.5 数学课堂学习的再认识
第二章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其与高中数学课堂结合的意义和理论依据
    2.1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2.2 高中数学课堂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2.3 高中数学课堂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 研究性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3.1 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
    3.2 国内研究性学习的发展
    3.3 对研究性学习现状的思考
第四章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内容设置的基本原则
    4.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4.2 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
    4.3 数与形相结合的原则
    4.4 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4.5 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4.6 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
    4.7 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章 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及一般步骤
    5.1 模式一:创设问题情景——教师全程指导——学生操作体验——合作得出结论
    5.2 模式二:学生发现问题——教师择机指导——建立数学模型——自主解释拓展
    5.3 模式三:教师创设情景——学生自主研究——合作探索结论——交流反思总结
第六章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的几点建议
    6.1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6.2 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几点建议
第七章 案例
    7.1 模式一案例
    7.2 模式二案例
    7.3 模式三案例
第八章 "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整合"的教育实验研究设计
    8.1 实验目的
    8.2 实验对象
    8.3 实验程序
    8.4 实验结果及分析
    8.5 结论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成果综述
    9.2 展望未来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利用低成本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1.2 物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1.1.3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低成本物理实验的研究
        2.1.1 低成本物理实验的概念
        2.1.2 低成本物理实验的特点
        2.1.3 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地位
        2.1.4 国内外低成本物理实验的教学概况
    2.2 关于创新能力的研究
        2.2.1 创新能力的概念
        2.2.2 创新能力的层次
        2.2.3 创新能力的测验
        2.2.4 国内外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概况
3 基于低成本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研究
    3.1 低成本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研究
        3.1.1 利用生活用品开展低成本物理实验
        3.1.2 利用废旧物品开展低成本物理实验
        3.1.3 利用人体体验开展低成本物理实验
        3.1.4 利用魔术杂技开展低成本物理实验
        3.1.5 利用儿童玩具开展低成本物理实验
    3.2 基于低成本物理实验的教学策略研究
        3.2.1 激趣导学策略
        3.2.2 设疑引问策略
        3.2.3 动手探究策略
        3.2.4 发散求异策略
    3.3 基于低成本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实验研究
        3.3.1 实验时间
        3.3.2 实验对象
        3.3.3 实验过程
        3.3.4 实验检验
        3.3.5 实验结论
4 研究结论与反思
    4.1 结论
    4.2 反思
附录1 学生创新能力的调查问卷
附录2 利用日常物品开展的低成本物理实验
附录3 对照班浮力教案
附录4 创新思维测试(前测)
附录5 创新思维测试(后测)
附录6 创新人格测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四、上期课外练习解答(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泰通》杂志在泰汉语教学辅助作用应用研究[D]. 王一孛. 广西大学, 2020(07)
  • [2]思维可视化提升高一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应用研究[D]. 陈涵.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3]农村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 祝溧.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4]初中生数学编题的探索与研究[D]. 吴应鹏. 温州大学, 2019(01)
  • [5]初中生物与其他学科交叉教学的应用研究[D]. 李珏欣.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6]关于新物理教师的有效教学探讨—初中力学部分[D]. 李建佼. 四川师范大学, 2018(12)
  • [7]中级汉语综合课词汇练习的考察[D]. 王成.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0)
  • [8]高中化学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 郑素萍. 延边大学, 2010(03)
  • [9]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与课堂学习的整合研究[D]. 方碧贞. 福建师范大学, 2010(03)
  • [10]利用低成本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D]. 雷庆. 西南大学, 2009(10)

标签:;  ;  ;  ;  ;  

课外练习的答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