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砌体新规范的一些认识

对砌体新规范的一些认识

一、对砌体新规范的几点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张曌[1](2021)在《新型外包锚固式节点钢结构加层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文中指出既有建筑加层改造中,钢结构因其特有的多种优势被广泛应用,但由此形成的混合结构存在明显的竖向质量、刚度突变问题,上下结构连接节点对加层部分约束较小,存在明显的鞭梢效应,混合结构整体协同抗震性能差。对此,本文将课题组提出的新型外包锚固式节点应用于钢结构加层混合结构中,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该结构在单向荷载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验证新型外包锚固式节点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利用ABAQUS软件建立新型外包锚固式节点有限元模型,分析该节点在往复循环荷载作用下的传力路径、破坏机理等,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的节点破坏现象与试验基本一致,均呈梁端塑性铰破坏,荷载-位移曲线吻合度较好,各特征点的荷载值和剩余刚度误差均小于10%,在合理范围内,有限元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2)验证传统植筋节点钢结构加层混合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建立传统植筋节点混合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的破坏特征和试验基本一致,均为混合铰破坏,最终均因一层柱脚塑性铰的形成导致结构失去承载力,在各特征点的荷载值和正、负向刚度退化率误差均小于10%,塑性铰形成顺序也基本吻合,有限元模型具有一定的精度,可以用于后续研究。(3)采用新型外包锚固式节点的混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采用上述正确的有限元建模方法,建立新型外包锚固式节点混合结构模型,对该结构进行单向加载和水平循环加载,研究其非线性受力性能,并与传统植筋节点混合结构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两榀试件均表现为混合铰破坏机制,最终因一层中柱柱底塑性铰导致结构破坏;新型外包锚固式节点混合结构破坏时二层混合节点梁端塑性铰有所外移,有效保护了节点核心区不受破坏,下部混凝土框架的塑性应变较大,钢柱应力明显减小,该结构的初始刚度、承载力、耗能能力和抗倒塌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加层结构处的刚度突变和顶层的“鞭梢效应”程度更小,结构的整体协同工作性能更好,更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要求。(4)相关参数对新型外包锚固式节点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规律研究。通过改变上下结构质量比、刚度比参数进行扩展分析,结果表明:①增大上下质量比,对混合结构“薄弱层”位置基本无影响,但可小幅度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质量比越大,整体刚度退化越快,最终剩余刚度越小,结构承载力越低;质量比大于0.333时,混合结构顶层“鞭梢效应”程度明显减小,整体变形更加协调,但在未对下部结构进行加固的前提下,结构出现塑性铰后,混合结构破坏速度加快,承载力下降迅速,且形成的柱端塑性铰较多,混合结构整体抗震性能下降。②和H型钢柱混合结构相比,上部钢柱采用平面外稳定性能更好的箱型钢柱混合结构的滞回曲线更饱满,承载力、整体刚度、延性和耗能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结构整体侧向变形更加协调,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增设支撑方式增大了上部刚度,明显减小了顶层的“鞭梢效应”程度,混合结构的承载力、整体刚度、剩余刚度、延性、耗能能力有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改变了结构内力分布规律,使“薄弱层”位置下移,对下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有较大的不利影响,没有达到改善混合结构整体协同工作性能的目的。

李焘[2](2019)在《端帮压煤井工开采下工作面矿压规律及边坡稳定性研究》文中指出露天矿开采必然会留下大量无法采出的端帮压煤,井工开采是回收端帮压煤有效方法之一。端帮压煤井工开采工作面覆岩运动规律不同于传统井工开采,其覆岩运动会引起露天矿边坡坍塌、滑移、地表塌陷等灾害事故。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与手段,对端帮压煤井工开采工作面覆岩运动结构形态、矿压规律及端帮坡体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建立了端帮压煤井工开采覆岩变形与运动分析的Winkler弹性地基梁力学模型,分析得到了覆岩顶板变形及破断规律,给出了顶板初次破断距和周期破断距的估算方法,并分析得到了顶板弹模、煤层厚度等参数对覆岩矿压显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顶板的初次破断距、周期破断距会随着煤层厚度的增加而缩短,随着顶板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增加;顶板的周期破断距会随着破断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小。(2)建立了端帮压煤井工开采覆岩及坡体稳定性分析的数值模型,分析得到了工作面推进距离对覆岩变形与运动、坡体位移分布、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规律,确定了端帮压煤井工开采停采线的位置。(3)分析了端帮角、软弱夹层赋存深度、软弱夹层厚度与软弱夹层力学性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边坡倾角变大、软弱夹层赋存深度的增加、软弱夹层厚度与软弱夹层岩性的减弱均会使坡体水平位移增大,边坡安全系数降低,并且会影响边坡临界滑面位置与形态。论文成果可为端帮压煤井工开采工作面设计及坡体稳定性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赵文哲,温增平,徐超,陈波[3](2018)在《楼层侧向刚度比对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砌体结构的震害现象表明楼层侧向刚度不均匀分布是造成其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开展楼层侧向刚度变化对结构易损性的影响分析。以3层和6层砌体结构为例,采用等效多自由度层间剪切模型,基于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定量研究了竖向刚度不规则性对砌体结构易损性的影响。以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地震反应参数,借助增量动力分析及回归拟合方法,建立了基于峰值加速度的结构易损性曲线。通过改变楼层的侧向刚度值来模拟薄弱层,研究了楼层刚度变化对结构不同破坏状态超越概率的影响。通过改变底层与二层的侧向刚度比,分析了底部刚度突变对结构不同破坏状态超越概率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与规则结构相比,当刚度突变位于结构底层时,在地震作用下结构易损性相对较高;随着底层与二层的侧向刚度比从0.5增大至1.2,结构易损性逐渐降低。当刚度比为1.5时,结构薄弱层由底层转移至二层,结构整体易损性增加;当底层与二层侧向刚度比小于1时,结构倒塌易损性要显着高于规则结构。

伍雁华[4](2018)在《基于大空间结构体的建筑设计与建造研究 ——以工业化模式设计和建造的孔家村为民服务中心A栋与江宁试验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家以建筑工业化作为建筑工业的发展方向,其技术条件、人才储备和政策配套并不齐全,造成各地推行建筑工业化遇到的问题各种各样。本文采用一种适宜建筑工业化的通用建筑设计方法,指导大空间结构体的建筑设计和建造,并且以框式轻型钢结构大空间结构体和刚性钢筋笼大空间结构体为例进行研究。试验并验证了这种建筑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先进性。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分通过国内外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背景和趋势研究,确定我们研究选题的意义并提出一种工业化设计和建造模式下的大空间结构体建筑设计和建造方法。第二章介绍了新型建筑学指导下的“构件法”建筑设计方法,即大空间结构体的设计与建造逻辑,通过框式轻型钢结构大空间结构体和刚性钢筋笼大空间结构体两种类型的案例,介绍了“构件法”的运用。第三章到第五章,分别介绍了框式轻型钢结构大空间结构体的设计案例,从建筑设计、计算分析及研究、建造与性能保障研究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框式轻型钢结构大空间结构体的建筑设计与建造研究过程。第六章为刚性钢筋笼大空间结构体的设计与建造流程,通过对研究重点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攻关,梳理并解决了刚性钢筋笼大空间结构体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江宁试验房的实施落地打下基础。第七章为结论和下一步研究展望。

董晶[5](2016)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预制轻混凝土墙板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约束墙板结构体系是一种新型建筑结构体系,由多块预制轻混凝土墙板通过板侧燕尾槽内的竖缝砂浆粘接形成墙片,墙片由周边混凝土预制构造柱和现浇圈梁进行约束,形成承重的约束墙体结构。该结构体系适用于新农村建设及城市拆迁安置等低层建筑,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有利于建筑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预制轻混凝土墙板采用地模挤压工艺生产,生产成本低效率高,主要材料有水泥、陶粒、矿渣、粉煤灰和建筑垃圾等,能实现循环经济。预制轻混凝土墙板作为约束墙板结构体系中的承重构件,兼具承重和维护双重功能,因此需要对竖向荷载下预制轻混凝土墙板的受力性能进行研究。本文通过试验与数值仿真的研究方法,对墙板在竖向轴心荷载和偏心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极限承载能力等力学性能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为约束墙板结构体系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的研究工作及主要成果有:(1)通过试验对预制轻混凝土墙板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参考相关规范给出了墙板标准抗压试块的选取方法。试验测定墙板标准试块抗压强度为6Mpa,弹性模量为4300Mpa,弹性模量约为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20%,泊松比为0.17。在开孔试块单轴受压试验基础上,拟合出墙板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结合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方程,推导出墙板材料单轴受压本构方程。(2)对四组不同高厚比的墙板进行竖向轴心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抗压试验,研究了墙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变形性能、极限承载能力等受力性能。在轴心均布荷载下,墙板端部首先出现裂缝,此时荷载值一般为极限荷载值的85%90%;随着高厚比的增加,墙板侧向挠度增加,当试件高厚比小于14时,试件破坏形态主要是受压劈裂破坏,当高厚比大于17.5时,试件发生平面外失稳破坏,随着高厚比的增加,墙板极限承载力下降。(3)对灌芯墙板和不灌芯墙板进行偏心线荷载的抗压试验,对局部灌芯墙板进行偏心集中荷载抗压试验,研究灌芯对墙板承载力的影响。试验表明:偏心线荷载下全部孔洞灌芯墙板的承载力有很明显的提高,灌芯后墙板的承载力为未灌芯的1.7倍;局部灌芯墙板的承载能力未出现明显的提高,墙板加载处局部灌芯对试件承载力影响很小,建议工程中扩大灌芯区域,以提高其局部承载力。(4)对偏心线荷载作用下的墙板进行抗压试验,在偏心线荷载作用下,墙板发生局部受压破坏,破坏大都在墙板加载端处,试件的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均较低,没有出现平面外失稳破坏;在偏心集中荷载作用下,试件破坏形态为局部受压破坏,当偏心距较小时,试件的破坏形态表现为劈裂破坏,当试件偏心距较大时,破坏表现为墙板与垫块接触处的挤压破坏。(5)利用ABAQUS软件研究墙板标准抗压强度与材料抗压强度的关系。运用第一强度理论,得出墙板材料抗压强度约为墙板标准抗压强度的1.94倍;运用屈曲分析方式建立了竖向荷载下墙板计算模型,采用非线性屈曲分析弧长法(riks算法),模拟墙板的平面外失稳情况,数值分析得出的轴向位移、跨中挠度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极限承载力误差在5%以内,表明本文提出的数值仿真模型能较好的模拟实际墙板的受力情况。(6)在试验结果和数值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墙板在轴心均布荷载下竖向承载力计算公式,得出轴心抗压影响系数与墙板高厚比的关系;根据试验研究得出墙板在集中力作用下试件局部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提出了约束墙板结构的构造措施,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建议。

杨钻[6](2013)在《高强微生物砂浆机理与工作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微生物灌浆加固劣化砌体结构是在不适合使用石灰、水泥和环氧树脂等传统灌浆材料情况下,在被加固空腔内,原位填充颗粒,使其作为加固材料的骨架,并通过注入微生物和胶凝溶液的方法,在填充颗粒孔隙内诱导生成碳酸钙,胶凝颗粒,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微生物砂浆体。本研究主要通过沙柱灌浆模型实验,系统地研究了影响形成微生物砂浆强度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微生物加固简化模型、现场灌浆实验和理论模拟分析,找到了制备高强度微生物砂浆的方法,并第一次对各强度等级微生物砂浆的材料、力学性能进行系统、全面的测试与分析,为微生物灌浆技术应用于高质量砖石砌体文物建筑加固,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和理论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贡献如下:首先通过对巴氏芽孢八叠球菌野生株的亚硝基胍诱变、筛选,得到该菌株的诱变株,使其增殖能力和产脲酶能力相对野生株均有所提高,且不同批次菌液脲酶活性离散性较小,可以稳定遗传诱变后的特性。同时,从土壤中分离得到耐受高尿素浓度、高钙离子浓度的产脲酶菌株,其中的UR49D在脲酶活性和单体酶活性方面与巴氏芽孢八叠球菌野生株具有可比性,且原位酶活性保持能力较高。其次,通过沙柱实验优化填充颗粒粒径、菌株类型、胶凝液浓度、灌浆次数等可控灌浆参数,有效控制形成微生物砂浆的单轴抗压强度,并成功得到单轴抗压强度在2MPa到55MPa不同强度的微生物砂浆样品。接着,通过对这些微生物砂浆的单轴抗压、劈裂抗拉、循环荷载抗压、单压疲劳等力学性能测试,以及其材料胶凝矿物晶体结构和孔径分布的分析,表明这种新型材料相对同等单轴抗压强度的水泥-石灰混合砂浆而言,具有更高的劈裂抗拉强度,较好的延性和耐久性好,是一种较理想的原位加固劣化砌体结构灌浆新材料。此外,通过简化加固模型实验和现场试验研究,可以发现微细裂缝的微生物灌浆还有一定困难,而缺失修复和空鼓填充加固相对容易实施;室外施工时,还应注意避免冬季低温施工,以确保微生物活动不受低温环境影响。最后,通过适当简化,可以对相对复杂的颗粒体系微生物砂浆形成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并可以实现对沙柱微生物灌浆过程中碳酸钙生成量、尿素浓度、孔隙率等参数变化情况的一维有限元程序模拟,为微生物灌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陈宇,冯英华[7](2009)在《汶川大地震对我国建筑设计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前言在汶川大地震中,近7万人死亡、1万多人失踪、500多万间房屋倒塌,2000多万间房屋损坏,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大家无不为此感到痛心,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惨痛的教训,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作为一个从事结构设计工作者,我倍感责任重大,肩上担子的沉重。

杨琳[8](2009)在《回弹法、剪切法测砂浆强度的研究及测强曲线绘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砂浆强度现场检测的研究,涌现出数十种现场检测砂浆强度的方法。通过对部分国内砌筑砂浆检测的研究比较,发现目前国内的研究只是停留在单个或者少数检测方法的单独研究,没有进行过多种方法之间的比较研究并建立各种检测方法之间的规律。实践证明,单独使用以上各方法中的一种,不能解决科学合理与减少影响之间的矛盾。因此有必要对砂浆强度现场检测不同方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养护龄期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研究已十分成熟,但是养护龄期对砂浆强度的影响研究并不完善。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通过试验制作试件,分别按照相关规范和规程采用回弹法、砂浆片剪切法、标准养护试验法和同条件养护试验法检测砂浆的强度值,分析龄期对砂浆强度的影响并得出砂浆强度发展与龄期的关系曲线,并以标准试验值为基准,其他检测方法所得值均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得出各检测方法之间的关系和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以5种函数形式分别对不同的检测方法所得的测试数据进行回归计算,分别给出各检测方法的天津市的测强曲线和测强计算公式。并分析误差。

徐生[9](2007)在《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砌体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混凝土多孔砖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新型墙体材料,在我国已大力推广应用,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但单一材料的混凝土多孔砖很难满足国家提出的节能要求,故本文提出了一种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是一种集承重、保温、装饰等功能于一体的混凝土多孔砖,这种新型墙体材料可以很好的与国家墙改工作有机结合,推动墙体材料改革的发展,具有更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使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能更好的推广应用,本文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对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及其砌体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中包括单砖抗压、抗折强度和砌体抗压强度、抗剪强度试验研究。提出了双向抗折对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的必要性;通过对试验数据处理分析,得出α、k1、k5参数值,为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抗压、抗剪设计提供依据。2.对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构件轴心受压、偏心受压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中对轴心受压只做验证性研究,指出该类砖轴心受压构件可依现行规范进行设计;对构件偏心受压承载力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其破坏的机理。对于偏心受压构件主要有三种破坏形式:a)达到一定承载力时,由于构件中某些块体的强度破坏而引起构件的破坏,也可称为强度破坏;b)由于构件形成薄板后失稳破坏,也可称为局部失稳破坏;c)由于附加偏心距的作用而引起的整体失稳破坏。在考虑了这三种破坏形态后,本文提出了计算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构件偏心受压的承载力计算公式3.37式。3.对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构件进行了一般墙段中部局部均匀受压、一般墙段边缘局部均匀受压、一般墙段端部局部均匀受压等三种形态的局部均匀受压试验研究。从力的扩散和“套箍”作用两个方面分析了三种形态局部受压的工作机理。对试验数据回归分析处理,给出了此类砖构件的局部均匀受压强度提高系数。4.运用ANSYS软件热分析模块,对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墙体的简化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将模拟结果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计算值和测定出的墙体传热系数相比较,指出本文简化的模型及假设是符合实际的。在最后给出了适合夏热冬冷地区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墙体做法的推荐方案。

吴琛,刘兴远[10](2007)在《砌体结构设计及验收规范有关问题讨论》文中研究表明根据砌体结构工程实践中反映出的问题,对现行GB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中的术语、强制性条文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结合一些具体条目对术语的完整性、强制性条文的准确性、便于操作性以及一些涉及经验公式的强制性条文的合理性提出了一些见解,对今后相关规范修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对砌体新规范的几点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砌体新规范的几点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外包锚固式节点钢结构加层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新型外包锚固式节点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验证
    2.1 试件介绍
    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1 材料的本构关系
        2.2.2 单元类型
        2.2.3 分析步
        2.2.4 相互作用
        2.2.5 边界条件与加载制度
        2.2.6 网格划分
        2.2.7 破坏准则
    2.3 有限元模型的受力性能分析
    2.4 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研究
        2.4.1 破坏形态对比分析
        2.4.2 滞回曲线分析
        2.4.3 骨架曲线对比分析
        2.4.4 刚度退化曲线对比
    2.5 本章小结
3 传统植筋节点混合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验证
    3.1 模型的几何尺寸及各项参数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1 材料性能数据
        3.2.2 分析步的设置
        3.2.3 相互作用
        3.2.4 边界条件和加载制度
        3.2.5 网格划分
        3.2.6 破坏准则
    3.3 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
        3.3.1 破坏现象对比分析
        3.3.2 滞回曲线对比分析
        3.3.3 骨架曲线对比分析
        3.3.4 刚度退化曲线对比分析
        3.3.5 塑性铰形成顺序对比
    3.4 本章小结
4 新型外包锚固式节点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4.1 试件设计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 单向荷载作用下抗震性能分析
        4.3.1 荷载-位移曲线对比分析
        4.3.2 破坏形态对比分析
    4.4 循环荷载作用下抗震性能分析
        4.4.1 应力、应变分析
        4.4.2 滞回曲线对比分析
        4.4.3 骨架曲线对比分析
        4.4.4 刚度退化曲线对比分析
        4.4.5 层间位移角对比分析
        4.4.6 塑性铰形成顺序对比分析
        4.4.7 破坏形态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相关参数对混合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
    5.1 “5+2”模型的建立
        5.1.1 试件原型介绍
        5.1.2 试件设计
        5.1.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2 上下结构质量比的影响
        5.2.1 单向加载计算结果对比
        5.2.2 循环往复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果对比
        5.2.3 工程建议
    5.3 上下结构刚度比的影响
        5.3.1 单向加载计算结果对比
        5.3.2 循环往复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果对比
        5.3.3 工程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端帮压煤井工开采下工作面矿压规律及边坡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2 端帮压煤井工开采顶板变形及矿压规律分析
    2.1 试验矿区地质条件
    2.2 端帮压煤井工开采工作面顶板力学模型
    2.3 工作面顶板岩层变形的力学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端帮压煤井工开采顶板变形及破断特征
    3.1 数值计算模型及方案
    3.2 煤层厚度对顶板变形及破断规律的影响
    3.3 顶板岩性对顶板变形及破断规律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端帮压煤井工开采坡体稳定性及影响因素
    4.1 数值计算模型及方案
    4.2 工作面推进距离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
    4.3 坡角对坡体安全性的影响
    4.4 软弱夹层厚度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
    4.5 软弱夹层赋存深度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
    4.6 软弱夹层岩性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大空间结构体的建筑设计与建造研究 ——以工业化模式设计和建造的孔家村为民服务中心A栋与江宁试验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历程与背景
        1.1.2 国外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
        1.1.3 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1.2 研究范围界定
        1.2.1 建筑工业化
        1.2.2 大空间结构体
        1.2.3 框式轻型钢结构
        1.2.4 刚性钢筋笼
        1.2.5 本文案例简介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意义
        1.3.4 创新点
    1.4 课题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框架
第2章 大空间结构体的设计与建造方法
    2.1 建筑工业化背景下的建筑设计与建造方法
        2.1.1 传统项目设计与建筑工业化背景下的建筑设计
        2.1.2 建筑工业化的建筑设计与建造方法
        2.1.3 基于库的构件法建筑设计方法
    2.2 建筑工业化背景下大空间结构体的建筑设计和建造方法
        2.2.1 框式轻型钢结构大空间结构体的构件分类及设计方法
        2.2.2 刚性钢筋笼大空间结构体的构件分类及其设计方法
    2.3 建筑工业化背景下的建筑设计与建造过程关键技术
        2.3.1 预制装配式建筑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2.3.2 框式轻型钢结构大空间结构体研发关键技术
        2.3.3 刚性钢筋笼大空间结构体研发关键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框式轻型钢结构大空间结构体的建筑设计——以孔家村为民服务中心A栋为例
    3.1 轻钢结构大空间结构体的建筑设计
        3.1.1 轻型钢结构大空间结构体的建筑设计
        3.1.2 框式轻型钢结构建筑设计的研究成果
    3.2 基地概况
        3.2.1 村落背景
        3.2.2 基地概况
        3.2.3 项目概况
        3.2.4 气候及景观条件分析
    3.3 方案设计
        3.3.1 总图与平面
        3.3.2 平面与功能分析
        3.3.3 大空间结构体的建筑设计
        3.3.4 大空间的利用与二次设计
        3.3.5 建筑形体与文化融合
    3.4 “构件法”在孔家村为民服务中心A栋建筑方案设计中的运用
        3.4.1 孔家村为民服务中心A栋建筑构件基本单元
        3.4.2 轻型钢结构房屋建筑产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框式轻型钢结构大空间结构体的结构计算分析及其研究——以孔家村为民服务中心A栋为例
    4.1 框式轻型钢结构大空间结构体
        4.1.1 钢结构构件的分类预组装与集成建筑类型
        4.1.2 框式结构体研发历程及其特点
    4.2 框式轻钢结构大空间结构体建筑的结构体系
        4.2.1 平面管桁架结构的计算假定
        4.2.2 荷载和工况
        4.2.3 计算模型的建立
        4.2.4 结构静力分析结果
        4.2.5 结构动力分析主要结果
        4.2.6 框式轻型钢结构大空间结构体钢框架结构计算结果(详附录A)
        4.2.7 框式轻型钢结构大空间结构体钢框架结构计算总信息(详附录B)
    4.3 框式轻型钢结构大空间结构体建筑的节点计算及其研究
        4.3.1 主要构架及节点验算
        4.3.2 屋盖节点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框式轻型钢结构大空间结构体建筑的建造和性能研究——以孔家村为民服务中心A栋为例..
    5.1 框构体的构件分类与制作
        5.1.1 构件的分类
        5.1.2 构件加工及其搬运
        5.1.3 楼面板构造及其制作
    5.2 框式轻型钢结构大空间结构体结构构件安装、连接和性能研究
        5.2.1 一榀屋架(中间屋架)构件与节点连接研究
        5.2.2 一榀屋架(端桁架)构件与节点连接研究
        5.2.3 楼面板构件与节点连接研究
    5.3 框式轻型钢结构大空间结构体的外墙建造及其性能研究
        5.3.1 外墙板构造、外墙板与结构体的连接节点
        5.3.2 外墙板气密性研究
    5.4 框式轻型钢结构大空间结构体可移动建筑的综合性能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刚性钢筋笼大空间结构体的建筑设计与建造研究——以江宁试验房为例
    6.1 刚性钢筋笼结构体的优势及其适用性
    6.2 刚性钢筋笼大空间结构体的建筑设计
        6.2.1 基于刚性钢筋笼结构体的建筑设计原理
        6.2.2 基于刚性钢筋笼大空间结构体的建筑设计
        6.2.3 基于刚性钢筋笼大空间结构体的结构设计
    6.3 刚性钢筋笼大空间结构体的建造过程模拟及其研究
        6.3.1 构件的拆分和组装
        6.3.2 装配方式与装配工序
    6.4 刚性钢筋笼大空间结构体的关键技术研究
        6.4.1 装配式预制密肋空心双向板设计研究
        6.4.2 装配式预制刚性钢筋笼梁柱节点研究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7.2.1 低能耗框式轻型钢结构大空间结构体房屋系统的发展与展望
        7.2.2 装配式刚性钢筋笼大空间结构体房屋系统的发展与展望
        7.2.3 构件法建筑设计方法的发展与展望
附录 A 框式轻型钢结构大空间结构体钢框架结构计算结果
附录 B 框式轻型钢结构大空间结构体钢框架结构计算总信息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致谢
作者简介

(5)竖向荷载作用下预制轻混凝土墙板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新型预制墙板的研究现状
    1.4 预制墙板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预制轻混凝土墙板物理力学指标测定
    2.1 试验概述
    2.2 预制轻混凝土墙板的制备
    2.3 预制轻混凝土墙板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2.4 预制轻混凝土墙板标准试块的受压应力-应变曲线
    2.5 本章小结
3 轴心荷载作用下墙板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3.1 试验概述
    3.2 加载方式与测试内容
    3.3 试验现象
    3.4 试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偏心荷载作用下墙板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4.1 试验概述
    4.2 加载方式与测试内容
    4.3 试验现象
    4.4 试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竖向荷载作用下墙板的力学性能数值仿真
    5.1 ABAQUS软件介绍
    5.2 轻混凝土墙板材料本构定义
    5.3 墙板数值仿真分析模型的建立
    5.4 轴心均布荷载下墙板数值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竖向荷载作用下预制轻混凝土墙板承载力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
    6.1 预制轻混凝土墙板竖向承载力计算公式
    6.2 预制轻混凝土墙板局部抗压计算公式
    6.3 工程应用建议和构造措施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工作和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高强微生物砂浆机理与工作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砖石砌体结构病害
        1.1.1 地震作用
        1.1.2 风化作用
    1.2 砖石砌体古建筑的加固保护
        1.2.1 传统加固技术
        1.2.2 常用的化学灌浆材料
    1.3 微生物成矿学研究进展
        1.3.1 产脲酶细菌诱导生成碳酸钙
        1.3.2 其他能诱导成矿的微生物代谢过程
    1.4 砖石砌体微生物灌浆技术
        1.4.1 砖石砌体结构微生物灌浆体系
        1.4.2 砖石砌体结构加固对微生物灌浆的特殊要求
    1.5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微生物的培养与优化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微生物菌种材料
        2.2.2 各种培养基材料
        2.2.3 巴氏芽孢八叠球菌的诱变方法
        2.2.4 土壤中产脲酶细菌分离、筛选与纯培养方法
        2.2.5 菌液中微生物的生长密度和脲酶活性的检测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巴氏芽孢八叠球菌的活化与培养
        2.3.2 巴氏芽孢八叠球菌的诱变、筛选
        2.3.3 土壤中分离的产脲酶微生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影响微生物砂浆强度沙柱胶凝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模型灌浆实验方法
        3.2.3 力学测试与材料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菌株的对微生物砂浆强度的影响
        3.3.2 填充颗粒粒径对微生物砂浆强度的影响
        3.3.3 原位补充培养液对微生物砂浆强度的影响
        3.3.4 材料微观形貌与 MICP 矿物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强度微生物砂浆的制备与测试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高强微生物灌浆方法
        4.2.3 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4.2.4 材料物理性能分析方法
    4.3 微生物砂浆的力学性能分析
        4.3.1 微生物砂浆的高强机理
        4.3.2 单轴抗压强度和巴西劈裂抗拉强度
        4.3.3 单轴抗压疲劳强度
        4.3.4 重复荷载抗压实验
    4.4 微生物砂浆的材料性能分析
        4.4.1 材料孔隙性能分析
        4.4.2 材料微观形貌与矿物晶体结构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砖石砌体结构加固模型及现场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砖石砌体结构加固模型
        5.2.1 V 裂缝模型实验及讨论
        5.2.2 石砌体模型实验及讨论
        5.2.3 立方块空鼓模型实验及讨论
    5.3 微生物灌浆现场实验
        5.3.1 西体石柱裂缝灌浆及讨论
        5.3.2 西体石栏缺失灌浆修复及讨论
        5.3.3 布达拉宫马基康外墙空鼓加固及原位灌浆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颗粒体系中微生物砂浆形成过程一维有限元建模
    6.1 引言
    6.2 颗粒体系中微生物成因碳酸钙机理
    6.3 颗粒体系中微生物成因碳酸钙沉积过程建模
        6.3.1 尿素水解速率
        6.3.2 碳酸钙结晶的类型和析出速率
        6.3.3 孔隙率、渗流微分方程
        6.3.4 颗粒体系微生物灌浆有限元建模
    6.4 模拟结果与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论
    7.2 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汶川大地震对我国建筑设计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选址的重要性
2.结构选型
3.抗震构件的布置及延性设计
4.构造措施
结束语

(8)回弹法、剪切法测砂浆强度的研究及测强曲线绘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意义
        1.1.1 目前砌筑砂浆强度检测的主要问题
        1.1.2 我国砌筑结构检测方法的发展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发展趋势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试验设计及试验准备
    2.1 试验设计
    2.2 试验材料配合比和各材料用量计算
        2.2.1 水泥砂浆配合比和材料用量计算
        2.2.2 混合砂浆配合比和材料用量计算
    2.3 准备试验
        2.3.1 砂筛分试验
        2.3.2 砂含泥量试验
        2.3.3 砂含水率试验
        2.3.4 砂浆试块抗压强度试验
        2.3.5 砌体模型的制作
第三章 本试验所用砌筑砂浆现场检测方法
    3.1 回弹法
        3.1.1 一般规定
        3.1.2 测试设备的技术指标
        3.1.3 试验步骤
        3.1.4 数据分析
    3.2 砂浆片剪切法
        3.2.1 一般规定
        3.2.2 测试设备的技术指标
        3.2.3 试验步骤
        3.2.4 数据分析
第四章 数据分析与处理
    4.1 数据分析原理
        4.1.1 试验过程中异常数据的舍弃
        4.1.2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4.1.3 一元非线性回归分析
    4.2 试验结果及结果分析
        4.2.1 养护条件对砂浆强度的影响
        4.2.2 龄期与砂浆强度关系曲线分析
        4.2.3 不同检测方法测强曲线的建立
        4.2.4 两种砂浆强度快检方法之间关系比较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砌体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1.4 我国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的研制存在的问题
    1.5 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力学及热工性能研究现状
        1.5.1 砌体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1.5.2 砌体热工性能研究现状
    1.6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及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2.1 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抗压强度
    2.2 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抗折强度
    2.3 砂浆抗压强度
    2.4 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抗压强度
        2.4.1 试验设计及试验方法
        2.4.2 试件破坏特征描述
        2.4.3 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抗压强度计算公式
        2.4.4 试验结果
    2.5 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沿通缝抗剪强度试验
        2.5.1 试件的制作及试验方法
        2.5.2 试件破坏特征描述
        2.5.3 试验结果
        2.5.4 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抗剪强度计算公式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构件受压承载力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
    3.1 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构件轴心受压
        3.1.1 基本理论
        3.1.2 轴心受压承载力试验
        3.1.3 构件轴心受压试验现象及分析
    3.2 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构件偏心受压
        3.2.1 基本理论
        3.2.2 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构件偏心受压承载力试验
        3.2.3 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构件偏心受压承载力理论分析
        3.2.4 各公式计算值比较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构件局部均匀受压承载力试验研究
    4.1 局部受压承载力研究基本理论
    4.2 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构件局部受压试验
        4.2.1 局部受压的分类
        4.2.2 局部受压构件的制作
        4.2.3 试验过程及控制
        4.2.4 试验现象及分析
        4.2.5 试验结果
    4.3 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构件局部均匀受压工作机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热工性能数值分析及试验研究
    5.1 求解导热问题的一般方法
        5.1.1 分析求解的方法
        5.1.2 数值求解的方法
        5.1.3 模拟的方法
        5.1.4 图解法
    5.2 ANSYS热分析基本原理
        5.2.1 基本传热方式
        5.2.2 热分析分类
        5.2.3 边界条件、初始条件
    5.3 模型简化处理分析及边界条件确定
    5.4 建立模型求解及计算结果
    5.5 热工试验研究
        5.5.1 测定墙体传热系数试验设备
        5.5.2 试验步骤
        5.5.3 试验结果
    5.6 有限元计算值、按规范计算值与试验值比较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目录)

(10)砌体结构设计及验收规范有关问题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 关于砌体结构有关问题的讨论
    2.1 关于术语问题
    2.2 关于强制性条文的几点认识
        2.2.1 强制性条文涉及的问题应该是准确的无异议的
        2.2.2 强制性条文应该是便于操作的
        2.2.3 计算公式作为强制性条文值得商榷
    2.3 关于规范中的其他问题讨论
3 结 语

四、对砌体新规范的几点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外包锚固式节点钢结构加层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D]. 张曌.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端帮压煤井工开采下工作面矿压规律及边坡稳定性研究[D]. 李焘.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3]楼层侧向刚度比对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影响分析[J]. 赵文哲,温增平,徐超,陈波. 震灾防御技术, 2018(04)
  • [4]基于大空间结构体的建筑设计与建造研究 ——以工业化模式设计和建造的孔家村为民服务中心A栋与江宁试验房为例[D]. 伍雁华. 东南大学, 2018(05)
  • [5]竖向荷载作用下预制轻混凝土墙板力学性能研究[D]. 董晶. 中国矿业大学, 2016(02)
  • [6]高强微生物砂浆机理与工作性能研究[D]. 杨钻. 清华大学, 2013(07)
  • [7]汶川大地震对我国建筑设计的启示[J]. 陈宇,冯英华. 今日科苑, 2009(16)
  • [8]回弹法、剪切法测砂浆强度的研究及测强曲线绘制[D]. 杨琳. 天津大学, 2009(S2)
  • [9]节能型多功能混凝土多孔砖砌体试验研究[D]. 徐生. 长沙理工大学, 2007(12)
  • [10]砌体结构设计及验收规范有关问题讨论[J]. 吴琛,刘兴远.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7(04)

标签:;  ;  ;  ;  ;  

对砌体新规范的一些认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