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化院HAT-096甲苯歧化催化剂工业试验成功

上海石化院HAT-096甲苯歧化催化剂工业试验成功

一、上海石化院HAT-096甲苯歧化催化剂工业试验成功(论文文献综述)

王玉冰[1](2019)在《新型甲苯歧化催化剂HAT-300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为充分利用甲苯和重芳烃资源,提高C8芳烃产量,中国石化某炼化公司采用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的新型催化剂HAT-300,在现有甲苯歧化及烷基转移装置上,不改动关键设备,仅改造部分塔的内构件、泵、管线等,实现了装置扩能改造。扩能改造后的运转结果表明,HAT-300型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高,对更高空速、更低氢烃比工况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原料中低价值的重质芳烃含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保持优良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陈鑫[2](2017)在《车用汽油质量升级背景下的芳烃资源优化建议》文中提出车用汽油质量升级至ⅥA后,芳烃体积分数降低,将有5%的芳烃组分被挤出汽油池,在不改变现有芳烃装置规模的前提下,提出优化芳烃资源的建议:通过苯乙烯抽提装置回收裂解汽油中苯乙烯组分,提高加氢汽油抽提装置产裂解二甲苯品质,将资源用于对二甲苯生产;为弥补使用裂解二甲苯后,原料的对二甲苯贡献率略降低的问题,建议使用HAT-300等新型歧化催化剂,提升萘前碳十重组分的加工能力,增产二甲苯;为解决重组分多加工后,重芳烃外售价格低的问题,建议新建重芳烃处理装置,实现效益最大化。

蒋优军[3](2015)在《HAT-099甲苯歧化及烷基转移催化剂的工业应用》文中指出介绍了新型歧化催化剂HAT-099在歧化装置的工业应用情况。工业运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强化了烷基转移反应,可以处理重芳烃含量较高的原料,并保持较优转化率和选择性,降低对二甲苯生产成本的要求。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便进一步充分发挥该催化剂处理C10A的能力。

辛勤,林励吾[4](2013)在《中国催化三十年进展:理论和技术的创新》文中指出中国的催化科学与技术始于20世纪初, 经过先辈的努力使其经历了发展初期和稳定发展阶段, 在历史上由于人为因素的严重破坏使其处于停滞并失去了宝贵的十余年大好发展时机. 20世纪80年代, 中国催化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在这一历史时期, 迅速恢复和建立了以中科院、高校和产业部门研究院组成的三个方面军的研究队伍. 开展了以形式动力学为主要方法和手段的研究, 基础研究方面提炼出新催化材料、新催化表征方法和新催化反应为主要研究方向. 表面科学、纳米科学的出现大大促进和深化了催化的基础探索, 催化正从艺术走向科学……. 在应用催化研究方面, 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合国家重大需求, 在煤、石油、天然气优化利用, 先进材料, 环境, 人类健康等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前的中国已成为催化大国并正在走向催化强国.

崔小明[5](2012)在《我国对二甲苯生产技术现状及市场分析(上)》文中研究说明对二甲苯(PX)是重要的芳烃产品之一,是二甲苯中用量最大的产品。它主要用于制备对苯二甲酸(PTA)以及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进而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对二甲苯还可用作溶剂以及作为医药、香料、油墨等的生产原料,用途十分广泛。

王丽娟[6](2012)在《主要石油化工催化剂的研发进展》文中提出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石化公司及科研机构在主要石油化工催化剂领域的研究开发现状,包括乙烯/丙烯催化剂、苯乙烯催化剂、甲苯歧化及烷基转移催化剂、环氧乙烷催化剂、丙烯腈催化剂;分析了绿色催化工艺、新原料替代路线以及新型催化材料的开发应用等当前石油化工催化剂领域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提出注重发展绿色工艺及原料替代过程催化剂、提高催化剂生产过程技术水平,从而提升我国催化剂产业的竞争力。

袁芳[7](2010)在《芳烃联合装置系统能量集成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芳烃主要指苯、甲苯和二甲苯,是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随着经济发展,国内外特别是国内对芳烃的需求量不断攀升。而作为芳烃生产的主要单元——芳烃联合装置(包括重整原料预处理、催化重整、芳烃抽提、芳烃分离、歧化/烷基转移、对二甲苯分离、二甲苯异构化等7个单元),由于其加热、反应、分馏单元众多,流程复杂,其能耗较高,成为芳烃工艺和技术发展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虽然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大都局限于单个设备或局部单元,总体优化和集成不够,因此研究结果局限性较大,芳烃生产能耗没有明显降低。本文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以夹点技术和流程模拟技术为手段,打破装置内部单元局限,对现有典型芳烃联合装置进行了大系统用能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新的芳烃联合装置大系统能量集成策略。首先是以夹点技术为理论基础,分析和确定精馏塔在过程系统中的合理布置,并以此研究结果为基础,进行了芳烃联合装置精馏过程的系统能量集成优化,以达到充分降低芳烃联合装置的冷、热公用工程消耗的目的;同时论文对热泵原理在芳烃精馏塔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将本文的研究结果具体应用于某石化厂年产65×104t/a对二甲苯的芳烃联合装置,在对歧化单元、苯-甲苯分馏单元、二甲苯分馏单元、吸附分离单元和异构化单元进行火用分析和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具体节能措施:①将甲苯塔的操作压力由0.375MPag提高到0.5MPag,从而将甲苯塔顶油气供给苯塔塔底再沸器做热源和成品塔塔底再沸器做热源。成品塔再沸器热源从现有的全部由二甲苯塔顶油气供给优化为一部分由二甲苯塔顶油气供给,另一部分由甲苯塔顶油气供给,腾出的二甲苯塔顶油气热量供给脱庚烷塔底再沸器做热源,节省燃料消耗0.43t/h、减少电耗92KWh;②将邻二甲苯塔塔顶油气通过压缩机加压升温之后,做重整油分馏塔塔底再沸器热源,节省3.5MPag蒸汽消耗17.55t/h、燃料消耗0.34t/h;③将异构化单元的混合二甲苯进料,由现有的先加热气液分离器罐底出料再进立式换热器,改为直接进立式换热器,节省燃料消耗0.56t/h、电耗238.3KWh。通过实施上述能量优化措施,该联合装置可降低能耗成本约2707.3万元/年。

程晓晶[8](2010)在《碳九芳烃在纳米ZSM-5上的反应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碳九芳烃(A9)在纳米ZSM-5上的反应:包括纯A9芳烃及其混合物的裂解反应,苯-1,2,4-三甲苯及苯-混合A9之间的烷基转移反应等;研究了不同改性方法对纳米HZSM-5在A9反应体系中催化性能的影响;并与微米HZSM-5及十二元环的Hβ沸石和HMOR沸石在A9反应体系中的催化性能进行了比较,得到下列结果:纳米HZSM-5与微米HZSM-5相比,总酸量高但酸强度低;外表面强酸量约占其总酸量的30%,而微米HZSM-5的外表面酸量仅占约10%。纳米HZSM-5总比表面积和孔容与微米HZSM-5相近,但外表面积较大,约占其比表面积的25%,而微米HZSM-5的外表面积约占其总比表面积的5%。在分子筛催化剂上,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A9各组分依次进行异构、歧化和脱烷基反应。反应活性顺序为异丙苯>甲乙苯>三甲苯,这与其生成的正碳离子的稳定性一致.由于甲乙苯和丙苯反应活性高,二者的转化率在纳米HZSM-5与微米HZSM-5上差异不大;由于三甲苯反应的活性中心主要在HZSM-5外表面和孔口处的酸位上,因此其在纳米HZSM-5上的反应活性高于微米HZSM-5。在A9的反应中,HZSM-5表现出较强的裂解能力,同时可抑制A9的歧化反应:在Hp沸石和HMOR沸石上则容易发生烷基转移反应,也容易发生歧化反应。纳米HZSM-5的活性稳定性好于微米HZSM-5、Hβ沸石和HMOR沸石。纳米HZSM-5上的积炭量高于微米HZSM-5,但稳定性好,是因为纳米HZSM-5丰富的二次孔可大量容炭所致。在苯-1,2,4-三甲苯的反应中,纳米HZSM-5用柠檬酸处理后,由于减小了物料在催化剂上的扩散阻力,从而提高了纳米HZSM-5的活性。水热处理同时降低了纳米HZSM-5的活性和稳定性。水热处理与酸处理的复合改性可在不降低纳米HZSM-5活性的前提下提高其稳定性,是一个适合于该反应系统的改性方法。在苯-A9的反应中,催化剂经过上述复合改性再负载氧化钼,可降低产物中茚满和乙苯的含量,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茚满在沸石分子筛上的主要反应是开环反应和缩聚反应。孔道尺寸较大的分子筛有利于茚满的转化。由于茚满会优先占据催化剂的活性位,因此茚满的存在会降低芳烃的反应活性以及催化剂的稳定性。

邱江[9](2006)在《芳烃生产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国内外芳烃生产技术的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结合国内技术基础探讨了我国芳烃生产技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指出芳烃生产技术今后发展趋势主要是开辟价廉易得的原料来源,开发新一代更高水平的催化剂和工艺,提高装置操作的灵活性。

齐国金[10](2006)在《改性纳米ZSM-5催化甲苯、C9芳烃烷基转移反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甲苯歧化和碳九芳烃烷基转移增产苯和二甲苯,是调节石油芳烃中各组分的产需平衡,满足石油化工对苯和二甲苯需求的有效手段。研究开发高性能甲苯歧化和碳九芳烃烷基转移反应的催化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工业上均使用丝光沸石,β沸石等大孔沸石进行甲苯歧化和碳九芳烃烷基转移反应,生产苯和二甲苯。本文采用纳米ZSM-5沸石为母体,研究开发新型烷基转移反应催化剂。充分利用纳米H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特殊性能,生产苯和二甲苯。 纳米粒子具有明显的体积效应、表面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是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新材料,成为催化领域中研究的热点之一。纳米HZSM-5沸石作为催化剂具有优良的反应特性:反应活性高:活性稳定性好;抗积炭能力强。因此,希望能开发出更好的甲苯歧化和碳九芳烃烷基转移催化剂,来生产市场上需求量很大的苯和二甲苯。 本文制备了金属氧化物、不同酸单一改性催化剂及金属氧化物、酸的复合改性催化剂,考察了临氢加压条件下的甲苯歧化和碳九芳烃烷基转移反应性能,研究表明:复合改性催化剂ANAHZ-1反应性能优异,反应20小时后转化率达到48%,液相产物中苯和二甲苯的选择性在96%以上;反应70小时转化率维持在46%左右,苯和二甲苯的选择性在96%;对于原料中含有的7%碳十芳烃时,碳十芳烃转化率达到82%以上。与已经工业化的甲苯歧化和碳九芳烃烷基转移反应催化剂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 一.复合改性催化剂(ANAHZ-1),可以很好的催化甲苯歧化和碳九芳烃烷基转移反应,达到微米催化剂相同甚至更高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二.复合改性催化剂(ANAHZ-1),可以实现原料中碳九芳烃的高转化率。 三.复合改性催化剂(ANAHZ-1),在原料中含有碳十芳烃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碳十芳烃的高转化率,进一步提高碳九芳烃来源,充分利用廉价的重质芳烃资源。

二、上海石化院HAT-096甲苯歧化催化剂工业试验成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石化院HAT-096甲苯歧化催化剂工业试验成功(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甲苯歧化催化剂HAT-300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歧化装置扩能改造
    1.1 扩能改造依据
    1.2 扩能改造方案
2 催化剂及装置运行
    2.1 催化剂物性数据
    2.2 催化剂性能
    2.3 装置运行情况
3 结 论

(2)车用汽油质量升级背景下的芳烃资源优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车用汽油质量标准
2 现有芳烃资源分析
    2.1 调合汽油资源分析
    2.2 芳烃联合装置资源分析
    2.3 厂内其他芳烃资源分析
3 芳烃资源优化建议
    3.1 新建苯乙烯抽提装置, 提升裂解二甲苯品质
    3.2 使用新型歧化催化剂, 提升重组分加工能力
    3.3 新建重芳烃处理装置, 提升重芳烃附加价值
        3.3.1 HDA加氢热脱烷基工艺
        3.3.2 Detol催化加氢脱烷基工艺
        3.3.3 RIPP重芳烃轻质化技术
4 结语

(3)HAT-099甲苯歧化及烷基转移催化剂的工业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反应机理分析
2 HAT - 099催化剂工业运行结果
    2. 1装置概况
    2. 2催化剂基本概况
    2. 3催化剂初次投料概况
    2. 4 HAT - 099催化剂长周期应用情况
    2. 5进料中C10A含量不同的影响
    2. 6装置运行优化建议
3结论

(4)中国催化三十年进展:理论和技术的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 Introduction
2. Basic research in catalysis
    2.1. Exploration of catalytic theory
    2.2.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for catalysts
    2.3. Development of novel catalytic reactions
    2.4.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ovel catalytic materials
3.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in industrialization during the last three decades
    3.1. Catalytic technology for refining
        3.1.1. Catalytic cracking and hydrocracking
        3.1.2. Hydrorefining
        3.1.3. Catalytic reforming
        3.1.4.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efinery gas
    3.2. Petrochemical and fine chemicals[111, 112]
        3.2.1. Preparation of synthetic fiber monomer and raw materials
        3.2.2. Hydrogenation and dehydrogenation
        3.2.3. Selective hydrocracking
        3.2.4. Catalytic oxidation
        3.2.5. The synthesis of pyridine from aldehyde and ammonia
        3.2.6. Hydroammoniation
        3.2.7. Reppe synthesis
        3.2.8. Olefin esterification
    3.3. Ammonia synthesis catalyst[111, 112]
    3.4. Catalysis for environmental purification
        3.4.1. Catalytic elimination of pollutants from non‐moving sources
        3.4.2. Catalytic purification of motor vehicle exhaust
        3.4.3. Catalytic purification of indoor air
        3.4.4. Catalysis in water treatment
        3.4.5. Metho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energy efficiency in photocatalytic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3.5. Coal‐based syngas chemistry
        3.5.1. Methanol to olefins (MTO)
        3.5.2. Catalyst for coal‐to‐oil
        3.5.3. Technology of syngas methanation to natural gas (SNG)
        3.5.4. Coal‐to‐ethylene glycol
        3.5.5. Natural gas desulfurization by the dry method
4. Conclusions and prospects
1.前言
2. 催化基础研究
    2.1. 催化理论的探讨
    2.2. 催化剂表征新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2.3. 开发的新催化反应
    2.4. 催化新材料的应用和开发
3. 三十年来工业化重大成果
    3.1. 炼油催化技术[111, 112]
        3.1.1. 催化裂化和加氢裂化
        3.1.2. 加氢精制
        3.1.3. 催化重整
        3.1.4. 炼厂气综合利用
    3.2. 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111, 112]
        3.2.1. 合成纤维单体和原料制备
        3.2.2. 加氢、脱氢
        3.2.3. 选择加氢裂解
        3.2.4. 催化氧化
        3.2.5. 醛氨合成吡啶
        3.2.6. 临氢氨化
        3.2.7. 炔醛法合成
        3.2.8. 烯烃酯化
    3.3. 合成氨催化剂[111, 112]
    3.4. 环境净化催化
        3.4.1. 固定源污染物催化消除
        3.4.2. 机动车尾气催化净化
        3.4.3. 室内空气催化净化
        3.4.4. 水处理过程中的催化
        3.4.5. 提高光催化环境污染控制过程能量效率的方法
    3.5. 煤基合成气化学
        3.5.1. 甲醇制取低碳烯烃 (MTO)
        3.5.2. 煤制油催化剂
        3.5.3. 合成气完全甲烷化制替代天然气技术 (SNG)
        3.5.4. 煤制乙二醇
        3.5.5. 天然气干法脱硫
4. 结论与展望

(6)主要石油化工催化剂的研发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石油化工催化剂的研究开发现状
    1.1 乙烯/丙烯催化剂
        1.1.1 烯烃催化裂解催化剂
        1.1.2 烯烃歧化催化剂
    1.2 苯乙烯催化剂
    1.3 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催化剂
    1.4 环氧乙烷催化剂
    1.5 丙烯腈催化剂
2 当前研究开发关注的重点和热点
    2.1 绿色催化工艺
        2.1.1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生产
        2.1.2 环氧丙烷的生产
    2.2 新原料替代路线
        2.2.1 烷烃转化工艺
        2.2.2 煤基化学品新生产工艺
    2.3 新型催化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3 对我国发展石油化工催化剂的几点思考

(7)芳烃联合装置系统能量集成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芳烃的生产及供需状况
        1.1.2 芳烃联合装置用能现状及节能的必要性
    1.2 过程系统用能分析及能量优化方法
        1.2.1 夹点分析法
        1.2.2 火用分析法
    1.3 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
        1.3.1 稳态过程系统模拟
        1.3.2 动态过程系统模拟
        1.3.3 PRO/Ⅱ化工模拟软件和Aspen Pinch 计算软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芳烃联合装置研究进展
    2.1 芳烃联合装置简介
    2.2 芳烃生产工艺研究进展
        2.2.1 催化重整工艺
        2.2.2 甲苯歧化工艺
        2.2.3 二甲苯异构化工艺
        2.2.4 催化剂进展
    2.3 芳烃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2.3.1 抽提分离
        2.3.2 吸附分离
        2.3.3 其它分离技术
    2.4 芳烃联合装置节能研究进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芳烃联合装置能量集成策略研究
    3.1 系统能量集成思想
    3.2 精馏过程与系统的能量集成
        3.2.1 精馏塔在系统中的合理放置
        3.2.2 调整精馏塔操作以改善系统热集成
    3.3 热泵在芳烃精馏塔上的应用探讨
        3.3.1 热泵精馏原理
        3.3.2 热泵在系统中的合理放置
        3.3.3 应用探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应用
    4.1 芳烃联合装置用能现状及分析
        4.1.1 歧化单元
        4.1.2 苯-甲苯分馏单元
        4.1.3 二甲苯分馏单元
        4.1.4 吸附分离单元
        4.1.5 异构化单元
        4.1.6 芳烃联合装置用能状况分析
    4.2 芳烃装置能量集成优化
        4.2.1 精馏塔与系统及精馏塔之间的集成优化
        4.2.2 新型热泵精馏流程的应用
        4.2.3 异构化单元换热流程优化
    4.3 优化改造投资核算及经济评价
    本章小结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碳九芳烃在纳米ZSM-5上的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纳米ZSM-5分子筛的物化性能
    1.2 HZSM-5分子筛催化性能的调变
        1.2.1 水热处理
        1.2.2 酸处理
        1.2.3 负载金属氧化物
        1.2.4 硅酯改性
    1.3 纳米HZSM-5分子筛催化反应研究
        1.3.1 汽油降烯芳构化
        1.3.2 芳烃转换
        1.3.3 其它方面
    1.4 A9芳烃的生产与应用
    1.5 课题选择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
    2.2 催化剂的制备
        2.2.1 ZSM-5分子筛
        2.2.2 β沸石与MOR沸石
        2.2.3 催化剂的交换及成型
    2.3 催化剂改性
        2.3.1 酸处理
        2.3.2 水热处理
        2.3.3 金属氧化物浸渍
    2.4 催化剂表征
        2.4.1 X射线衍射(XRD)
        2.4.2 氨气吸附-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
        2.4.3 改进的Hammett指示剂法
        2.4.4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2.4.5 低温N_2吸附
        2.4.6 吸附容量测定
        2.4.7 热重(TG)
        2.4.8 元素分析(XRF)
        2.4.9 紫外拉曼(Uv-Raman)
    2.5 催化剂反应性能评价
        2.5.1 实验装置
        2.5.2 反应指标
3 A9在各种氢型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反应
    3.1 前言
    3.2 不同催化剂物化性能比较
        3.2.1 各催化剂酸性比较
        3.2.2 各催化剂吸附性能比较
    3.3 A9在不同分子筛催化剂上的脉冲反应研究
        3.3.1 1,2,4-三甲苯在不同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反应
        3.3.2 1,3,5-三甲苯在不同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反应
        3.3.3 邻甲乙苯在不同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反应
        3.3.4 异丙苯在不同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反应
    3.4 A9在不同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固定床反应研究
        3.4.1 1,2,4-三甲苯在不同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反应
        3.4.2 1,3,5-三甲苯在不同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反应
        3.4.3 混合A9在不同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反应
    3.5 小结
4 苯-1,2,4-三甲苯在纳米HZSM-5上的烷基转移反应
    4.1 前言
    4.2 苯-1,2,4-三甲苯在纳米HZSM-5上的烷基转移反应
        4.2.1 反应温度的影响
        4.2.2 进料摩尔比的影响
        4.2.3 反应空速的影响
        4.2.4 反应压力的影响
        4.2.5 氢烃比的影响
    4.3 纳米HZSM-5的酸性对苯-1,2,4-三甲苯的烷基转移反应的影响
        4.3.1 纳米HZSM-5内外表面酸位的影响
        4.3.2 纳米HZSM-5的酸类型的影响
    4.4 不同改性方法对纳米HZSM-5上苯-1,2,4-三甲苯烷基转移反应的影响
        4.4.1 酸处理
        4.4.2 水热处理
        4.4.3 负载金属氧化物
        4.4.4 复合改性
        4.4.5 不同改性方法对纳米HZSM-5稳定性的影响
        4.4.6 挤条载体孔径对纳米HZSM-5催化性能的影响
    4.5 催化剂粒度及结构对苯-1,2,4-三甲苯烷基转移反应的影响
    4.6 小结
5 苯-A9在纳米HZSM-5上的烷基转移反应
    5.1 前言
    5.2 反应条件对苯-A9在纳米HZSM-5上的烷基转移反应的影响
        5.2.1 反应温度的影响
        5.2.2 进料比的影响
        5.2.3 反应空速的影响
        5.2.4 反应压力的影响
    5.3 沸石结构对苯-A9烷基转移反应的影响
    5.4 催化剂酸性对苯-A9烷基转移反应的影响
        5.4.1 负载金属氧化物的筛选
        5.4.2 综合改性对纳米HZSM-5上苯-A9烷基转移反应的影响
        5.4.3 改变反应条件对催化剂St350CAMo催化性能的影响
    5.5 小结
6 茚满在不同结构催化剂上的反应
    6.1 前言
    6.2 茚满的反应
    6.3 茚满在不同反应体系的反应
    6.4 茚满对芳烃反应的影响
    6.5 茚满的缩聚
    6.6 改性催化剂上茚满的反应
    6.7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创新点摘要
致谢
作者简介

(9)芳烃生产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芳烃生产技术现状
    1.1 催化重整
    1.2 芳烃抽提技术
    1.3 轻烃芳构化
    1.4 裂解汽油加氢
    1.5 芳烃转换
        1.5.1 加氢脱烷基工艺
        1.5.2 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
        1.5.3 二甲苯异构化
2 芳烃生产技术国外研究进展
    2.1 传统生产技术的改进
        2.1.1 催化重整技术改进
        2.1.2 芳烃抽提技术改进
        2.1.3 芳烃转换技术改进
    2.2 拓宽原料来源
3 芳烃生产技术国内研究进展
4 芳烃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

(10)改性纳米ZSM-5催化甲苯、C9芳烃烷基转移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现有生产苯和二甲苯的工业化技术
    1.2 分子筛催化剂在甲苯、C_9芳烃烷基转移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1.2.1 催化剂催化甲苯、C_9芳烃烷基转移反应的理论基础
        1.2.2 HTA-095催化剂烷基转移性能
        1.2.3 烷基转移分子筛催化剂的不同改性方法
    1.3 纳米ZSM-5分子筛
        1.3.1 ZSM-5的晶体结构和组成
        1.3.2 ZSM-5沸石的发展状况
        1.3.3 纳米HZSM-5分子筛的物化特征
        1.3.4 纳米HZSM-5分子筛的反应特性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2 试验部分
    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2.2 催化剂的制备
    2.3 催化剂评价
    2.4 催化剂物化性能表征
3 纳米HZSM-5分子筛烷基转移反应工艺条件的确定
    3.1 温度对烷基转移反应性能的影响
    3.2 质量空速对烷基转移反应性能的影响
    3.3 氢烃比对纳米HZSM-5分子筛烷基转移性能的影响
    小结
4 不同改性方法对烷基转移反应性能的影响
    4.1 镧改性对烷基转移反应性能的影响
    4.2 镍改性对烷基转移反应性能的影响
    4.3 水热处理对烷基转移性能反应的影响
    4.4 酸改性对烷基转移反应性能的影响
    4.5 不同浓度柠檬酸改性纳米HZSM-5分子筛的比较
    4.6 NH_4F与柠檬酸改性纳米HZSM-5分子筛性能比较
    小结
5 复合改性纳米HZSM-5分子筛催化剂烷基转移反应性能考察
    5.1 柠檬酸浸渍—负载氧化镍改性纳米HZSM-5分子筛
    5.2 柠檬酸浸渍—负载氧化镍—柠檬酸浸渍改性纳米HZSM-5分子筛
6 反应原料对烷基转移反应性能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四、上海石化院HAT-096甲苯歧化催化剂工业试验成功(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甲苯歧化催化剂HAT-300的应用[J]. 王玉冰.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9(05)
  • [2]车用汽油质量升级背景下的芳烃资源优化建议[J]. 陈鑫.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7(05)
  • [3]HAT-099甲苯歧化及烷基转移催化剂的工业应用[J]. 蒋优军.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5(05)
  • [4]中国催化三十年进展:理论和技术的创新[J]. 辛勤,林励吾. 催化学报, 2013(03)
  • [5]我国对二甲苯生产技术现状及市场分析(上)[J]. 崔小明. 上海化工, 2012(12)
  • [6]主要石油化工催化剂的研发进展[J]. 王丽娟. 石油化工, 2012(06)
  • [7]芳烃联合装置系统能量集成与应用研究[D]. 袁芳.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 [8]碳九芳烃在纳米ZSM-5上的反应研究[D]. 程晓晶. 大连理工大学, 2010(09)
  • [9]芳烃生产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J]. 邱江. 当代化工, 2006(05)
  • [10]改性纳米ZSM-5催化甲苯、C9芳烃烷基转移反应[D]. 齐国金. 大连理工大学, 2006(08)

标签:;  ;  ;  ;  ;  

上海石化院HAT-096甲苯歧化催化剂工业试验成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