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一、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李小军,张璞,薛锋[1](2021)在《胸腔镜微创外科与传统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胸腔镜微创外科与传统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为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受治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研究组患者接受胸腔镜微创外科手术,对照组患者传统常规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包括: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疼痛视觉模拟法评分(VAS)、手术时长、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气胸、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情况。结果 (1)手术前两组患者VA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发生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手术时长、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胸管引流时间均明显低与对照组(P<0.05);(3)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各项并发症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施行胸腔镜微创外科手术的治疗方式效果显着,与传统开胸腔手术对比创伤性较小,疼痛感较轻,安全可靠,且手术时长短、手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后胸管引流时间短,因此,胸腔镜微创外科手术相较与传统开胸腔手术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更有效以及更安全的治疗方法。

李子凡[2](2021)在《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疗效及远期疼痛分析 ——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是一种新兴的胸部微创手术,与传统经侧胸胸腔镜手术相比,其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相当,但围术期疼痛更轻微。近几年,该术式在胸外科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是,该手术方式是否能减轻术后远期疼痛仍缺少相关证据。该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等方法,比较经剑突下入路与经侧胸肋间入路行前纵隔肿瘤切除的疗效和术后远期疼痛。方法2015年2月至2018年9月间,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胸外科共197例患者接受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其中,术前患有慢性疼痛者3例,术中中转正中胸骨切开手术10例,失访患者17例,共30例患者被排除,最终共167例患者纳入研究,42例(25.1%)接受经剑突下入路手术,125例(74.9%)接受经侧胸肋间入路手术。疼痛程度以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表示,随访日期距手术日期间隔的平均时间为33.6月。在两手术组之间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在匹配组间比较两组手术的疗效与术后远期疼痛程度。结果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新发重症肌无力(MG)、肿瘤复发或死亡。在两组间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经剑突入路与经侧胸肋间入路组各42名患者入组,组间人口基线特征变量无明显差异(P>0.05)。经侧胸肋间入路组与剑突下入路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长、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感染指标增涨、ICU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远期疼痛发生率、术后远期疼痛等级与疼痛NRS评分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与经侧胸肋间入路手术疗效相当。在我们的研究中,剑突下组相比于侧胸组在减轻术后远期疼痛方面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优势。

沈楠林,陈磊[3](2020)在《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VAS评分、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以及健康状况调查情况。结果治疗后1 d、3 d,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后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70%,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显着,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手术创伤,还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加速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廖峰林[4](2020)在《经胸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效果》文中提出目的分析经胸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88例,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使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44例使用经胸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与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及引流时间均比对照组少(P <0.05);研究组饮水呛咳、轻微声嘶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生活质量(80.26±16.94)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经胸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邓丹[5](2020)在《超声在儿童纵隔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超声在儿童纵隔肿瘤中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57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儿童纵隔肿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资料,分析其声像图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结果:57例肿瘤中,神经母细胞瘤22例,淋巴瘤14例,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5例,畸胎瘤3例、节细胞神经瘤、脉管瘤及脂肪母细胞瘤各2例、胸腺瘤、胸腺癌、脂肪肉瘤、朗格汉斯细胞组织增生症、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纤维粘液样肉瘤及肾外恶性横纹肌样瘤-恶性神经鞘瘤各1例;发生于前纵隔的肿瘤21例,发生于中纵隔的肿瘤1例,发生于前中纵隔的肿瘤3例,发生于后纵隔的肿瘤32例。超声引导穿刺27例,超声诊断27例与病理诊断相符合。其中,后纵隔最多见的肿瘤为神经母细胞瘤,呈中等混杂回声,内可见强回声钙质成分,可见较丰富血供;前纵隔最多见的肿瘤为淋巴瘤,以中低回声为主,可呈混杂回声及结节感,并具有较丰富血供。结论:超声检查可判断纵隔肿瘤的位置,初步定性并具有实时引导穿刺活检的优势,可作为筛选纵隔肿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和随访复查的主要监测方法。

王梦[6](2020)在《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一例并相关文献复习》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s,PMMGCT)在纵隔肿瘤中较为罕见,约占纵隔肿瘤的1%-4%,其临床特征不具特异性,与其他纵隔肿瘤难以鉴别,在临床中易造成误诊,且治疗不够规范。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文献中PMMGCT患者病例,得出影响PMMGCT患者预后的因素,并探讨总结PMMGCT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等,从而警惕误诊延误病情,提高该病正确诊断率,做到精准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材料与方法(1)报道“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一例PMMGCT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2)以“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纵隔精原细胞瘤、纵隔非精原细胞瘤”为关键词,检索万方、知网及PubMed三个数据库,获取病理诊断为PMMGCT的病例,并有治疗后随访及转归情况,剔除重复报道的病例。将搜索到的文献及本案例一并进行分析。(3)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分析PMMGCT患者临床特征,并根据临床情况,将对预后可能产生影响的1 1项因素(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及分期、胸腔积液、胸外转移、是否手术、是否手术完整切除、放化疗与否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影响因素分析,从而得出影响其预后的因素。(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非正态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及四分位数M,P25-75)表示,并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使用Kaplan-Meier模型的Log-rank检验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共261例病例入组,除2例患者未说明年龄外,其余患者男性235例(90.7%),女性 24 例(9.3%),年龄区间 0.25-72 岁,平均年龄 24.0(19.0-31.0)岁。经体检发现肿瘤的有19例,其余伴临床症状者以胸痛、胸闷、咳嗽(多为干咳)、发烧、上腔静脉综合征较多见,临床症状不具典型性。肿瘤生长位置以前纵隔最多见。261例中有81例(31.0%)为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seminomas,PMSGCT),180 例(69.0%)为原发性纵隔非精原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non-seminomas,PMNSGCT),胸部 CT 为初次检查本病的常用手段,病理诊断为确诊本病的金标准。有具体分期描述的242例中1期22 例(9.1%),Ⅱ期 63 例(26.0%),Ⅲa 期 83 例(34.3%),Ⅲb 期 74 例(30.6%),其中22例(9.1%)肿块局限于纵隔,剩余220例(90.9%)肿块均有外侵或转移,转移部位以肺、脑以及胸外淋巴结较多见;在治疗上,261例患者中有163例(62.5%)给予手术,180例(69.0%)给予化疗,92例(35.2%)给予放疗。261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4.000±10.595月,1年总生存率57.9%,3年总生存率47.2%,5年总生存率40.8%。(2)在年龄、病程长短、合并胸腔积液、临床分期、有无肺转移上,PMSGCT与PMNSGCT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肿瘤大小、有无胸外转移上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3)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胸腔积液、胸外转移、是否手术完整切除、是否放化疗是PMMGCT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胸外转移、是否手术完整切除、是否放化疗是PMMGCT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1)PMMGCT好发于20-40岁男性,血清学检查(AFP、β-HCG)可帮助提高正确诊断率;(2)PMNSGCT与PMSGCT相比,发病较年轻、病程较短、临床分期较高、胸腔积液、肺转移较多且预后明显差;(3)治疗上,若肿瘤局限可先行手术完整切除后予以放化疗;若肿瘤不可根治切除,可术前行放化疗后择期行手术切除残余肿瘤;(4)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胸外转移、是否手术完整切除、放化疗与否是PMMGCT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

王庆淮,谭宁[7](2020)在《102例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常规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对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常规开胸手术组和胸腔镜手术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资料,常规开胸手术组40例,胸腔镜手术组62例。与常规开胸手术组比较,胸腔镜手术组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胸腔引流量较少,手术时间、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对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开胸手术,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更为有利。

李涛,郭光伟[8](2017)在《原发性纵隔肿瘤应用胸腔镜手术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在开展原发性纵隔肿瘤治疗工作期间,观察应用胸腔镜手术微创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3月至2017年06月收治的119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分组;对照组(60例):开展原发性纵隔肿瘤治疗工作期间,应用开胸手术方法施治;观察组(59例):开展原发性纵隔肿瘤治疗工作期间,应用胸腔镜手术方法施治;最终就两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手术指标、疾病疗效以及术后情况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手术指标对比,观察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获得明显性改善(P<0.05);同对照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疾病疗效(91.67%)对比,观察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100%)获得明显性提高(P<0.05);同对照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术后情况对比,观察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获得明显性改善(P<0.05)。结论临床在开展原发性纵隔肿瘤治疗工作期间,充分应用胸腔镜手术疗法展开,对于手术指标改善、疾病疗效提高以及术后情况改善可以充分确保,从而优化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促进疾病恢复。

董雁[9](2016)在《5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回顾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50例患者手术治疗后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根据随访发现,良性肿瘤患者未见复发,恶性肿瘤患者6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并发肺水肿4例,重症肌无力2例。结论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具有直接有效、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的特点,术后综合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王瑞山,胡德宏[10](2013)在《原发性纵隔肿瘤67例诊断及胸腔镜手术治疗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断经验,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治疗上的临床应用体会,提高原发性纵隔肿瘤外科诊治水平。方法对67例行手术治疗的纵隔肿瘤进行诊断和手术方法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单纯胸腔镜手术切除63例,胸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1例,胸腔镜手术中转开胸1例,胸腔镜手术探查活检2例,术后1例出现肌无力危象,其余恢复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适用于大部分纵隔肿瘤,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安全可靠的优势。

二、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胸腔镜微创外科与传统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手术前后VAS、SAS评分对比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 论

(2)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疗效及远期疼痛分析 ——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临床资料
    2.2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方法
        2.3.1 手术方法
        2.3.2 术后管理方法
        2.3.3 随访及疼痛评分方法
        2.3.4 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
        2.3.5 统计学分析方法
3.结果
    3.1 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
        3.1.1 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基线资料对比
        3.1.2 倾向性评分匹配及其效能检验
        3.1.3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基线资料对比
    3.2 经剑突下入路组与经侧胸肋间入路组间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相关资料对比
        3.2.1 经剑突下入路组与经侧胸肋间入路组可行性资料对比
        3.2.2 经剑突下入路组与经侧胸肋间入路安全性资料对比
        3.2.3 经剑突下入路组与经侧胸肋间入路组疗效资料对比
    3.3 远期疼痛资料对比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1 NRS疼痛评估评分表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疗效及疼痛分析
    参考文献

(3)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4-5]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疼痛程度比较
    2.2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3 并发症情况比较
    2.4 健康状况比较
3 讨 论

(4)经胸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
    2.3 两组生活质量
3 讨论

(5)超声在儿童纵隔肿瘤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设备及检查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超声表现
    2.3 发生率居前两位的纵隔肿瘤—神经母细胞瘤、淋巴瘤
    2.4 纵隔肿瘤位置分布情况
    2.5 纵隔肿瘤良恶性分类
    2.6 超声诊断与CT、MRI 诊断准确率比较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超声在儿童纵隔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

(6)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一例并相关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纵隔生殖细胞瘤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7)102例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和分组
    二、方法
    三、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一般资料
    二、观察指标的比较
    三、随访情况
讨论

(8)原发性纵隔肿瘤应用胸腔镜手术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疗效判断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对比。
    2.2 原发性纵隔肿瘤疗效对比。
    2.3 术后情况对比。
3 讨论

(9)5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原发性纵隔肿瘤67例诊断及胸腔镜手术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方法
    1.3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胸腔镜微创外科与传统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 李小军,张璞,薛锋. 贵州医药, 2021(03)
  • [2]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疗效及远期疼痛分析 ——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D]. 李子凡.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疗效分析[J]. 沈楠林,陈磊. 微创医学, 2020(05)
  • [4]经胸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效果[J]. 廖峰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28)
  • [5]超声在儿童纵隔肿瘤中的应用价值[D]. 邓丹.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6]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一例并相关文献复习[D]. 王梦. 郑州大学, 2020(02)
  • [7]102例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分析[J]. 王庆淮,谭宁.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20(01)
  • [8]原发性纵隔肿瘤应用胸腔镜手术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 李涛,郭光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92)
  • [9]5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回顾性分析[J]. 董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16)
  • [10]原发性纵隔肿瘤67例诊断及胸腔镜手术治疗体会[J]. 王瑞山,胡德宏. 青岛医药卫生, 2013(03)

标签:;  ;  ;  ;  ;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