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仁义礼智论文摘要

孟子的仁义礼智论文摘要

问:孟子所言的仁义礼智的含义是什么,如何培养和发扬人性中的仁义礼智
  1. 答:儒家的伦理思想 仁:仁爱;义:忠义;礼:礼仪;智:见识.遵守仁爱、忠信、礼仪并勤学以增见识等伦理规范
    出处《孟子·公孙丑章句》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按照孟子的看法,不仅人性本善,人性本来有“四心”,就连仁义礼智这四种品质道德,也都是“我固有之也”。所以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要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本性之中去发现仁义礼智,充分发挥自己的天生资质。本题的要求是谈谈自己的感悟,因此,学生可以从这段材料的各个角度去谈,仁、义、礼、智哪个角度去写都可以。“仁义礼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精神的枢纽所在。从“仁”的角度去写,可能更容易些深刻一些。
问:孟子仁义学说基本观点
  1. 答:道德天
    孟子认为现实世界是道德的世界,而道德根源背后的标准,便是天。天表现于人,便是性。人苦能有足够修养,便能知天,达致天人合一。
    心性论
    性善与四端 —— 道德价值的根源
    孟子的“性善说”,主要发挥孔子“仁”的观念。孔子中的“仁”缺乏了理论基础及尚未解释“道德价值根源”的问题。因此,孟子要建立“道德价值根源之自觉心”,认为善是人的基本自觉,这种自觉是表现于恻隐、羞恶、辞让及是非四端。“四端”说明道德价值的自觉,是与生俱来的。这便能补充孔子“仁”学理论的不足。
  2. 答:“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是仁义礼智的萌芽.孟子主张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重民。
问:关于孟子仁政主张的看法
  1. 答: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
    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他还强调要重视对人的教育,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
    ��孟子认为人只有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人只有在犹患中才能生存,贪图安乐就必然会导致灭亡。孟子非常重视人格修养,他认为人生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正义”。为了“正义”可以舍去生命,即他说的“舍生取义”。
    ��孟子的思想影响深远,他的“民本思想”成为后来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
    他的人格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不畏权贵,为真理和正义而勇敢抗争。
孟子的仁义礼智论文摘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