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乙肝疫苗接种

浅谈儿童乙肝疫苗接种

一、浅谈小儿乙肝疫苗接种(论文文献综述)

龚元庆[1](2021)在《533名0~24月龄婴幼儿乙肝疫苗接种后乙肝5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0~24月龄婴幼儿乙肝疫苗接种后乙肝5项指标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0~24月龄婴幼儿533名作为研究对象,均接种乙肝疫苗,测定其乙肝5项指标[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e抗体(HBeAb)]。统计533名0~24月龄婴幼儿乙肝5项指标检测情况、比较不同年龄段(0~1个月、2~6个月、7~12个月、13~24个月)婴幼儿单纯HBSAb阳性率、不同性别婴幼儿单纯HBSAb阳性率。结果 533名0~24月龄婴幼儿中,单纯HBSAb呈阳性323名,阳性率为60.60%;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单纯HBSAb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2个月婴幼儿单纯HBSAb阳性率94.49%高于0~1个月、2~6个月、13~24个月45.05%、45.63%、75.00%(P<0.05);不同性别婴幼儿单纯HBSAb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应加强对乙肝5项指标的检测,了解HBSAb情况,便于后期复种,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王文畅[2](2020)在《基于个案对某接种单位2000年-2018年出生儿童疫苗接种状况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单位所辖区域2000-2018年免疫规划疫苗和部分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现状,探讨该区域接种率的变化趋势,为今后巩固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提高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比率提出相关建议。方法: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本次课题研究。研究内容1、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2、免疫规划疫苗及时接种率;3、免疫规划疫苗被非免疫规划疫苗替代接种率;4、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比例;5、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影响因素。资料来源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接种信息来源某单位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中2000-2018年的接种个案;现场调查资料来源于在接种单位对部分家长的调查。结果:1.纳入本次研究的免疫规划疫苗有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DPT疫苗、流脑A群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流脑A、C群疫苗和白破疫苗。2000-2008年间,即免疫规划疫苗扩大免疫规划前阶段,总体水平不高,卡介苗接种率一般位于90%以内,乙肝疫苗接种率位于61%~100%,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位于55%~1 00%,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位于55%~100%,麻疹疫苗接种率位于59%~100%,乙脑疫苗接种率位于56%~100%,甲肝疫苗接种率位于15%~100%,流脑A+C疫苗接种率位于8%~100%。2009-2018年扩大免疫规划阶段,卡介苗接种率维持在95%以上,乙肝疫苗接种率位于91%~97%,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位于74%~90%,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位于78%~90%,麻疹疫苗接种率位于91%~96%,乙脑疫苗接种率位于75%~94%,甲肝疫苗接种率位于81%~92%,流脑A+C疫苗接种率位于60%~90%。在扩大免疫规划阶段,免疫规划疫苗在我单位辖区实际完成接种任务的仅有卡介苗、乙肝疫苗和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免疫规划疫苗及时接种率处于1%~94%不等,差异性较大。据研究结果显示,在扩大免疫规划阶段相较于扩大免疫规划前阶段,免疫规划疫苗及时接种率有明显提升。乙肝疫苗的首剂接种率基本处于逐年上升趋势,由研究初期的60%上升,最终稳定在94%,三剂及时接种表现不如首剂,稳定在75%左右;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由研究初期的50%上升至2012年的92%,而后逐渐降低稳定在2018年的88%。及时接种率最高的是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最低的是流脑A、C群疫苗第二次接种时期。替代接种率有替代的疫苗种类包括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流脑A+C疫苗。总体替代接种率在0%~94%。就目前结果显示,我单位辖区脊髓灰质炎疫苗替代接种率最多,流脑A+C疫苗替代接种率最少。2.本次调查研究还将接种及时率和疫苗相关的接种率做了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卡介苗疫苗的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之间的关联性大小为r=0.978;乙肝疫苗的首剂及时接种率与3剂接种率之间的关联性大小为r=0.772;脊灰疫苗3剂次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关联性r=0.758。DPT疫苗3剂次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之间的关联性r=0.804。流脑A群疫苗2剂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关联性r=0.860。麻疹类疫苗初种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关联性r=0.895;乙脑疫苗8月龄(第一次)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关联性r=0.614;乙脑疫苗18月龄(第二次)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关联性r=0.587;甲肝疫苗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关联性r=0.864;流脑A、C群疫苗第一次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关联性r=0.680;流脑A、C群疫苗第二次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关联性r=-0.283,P=0.428;白破疫苗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关联性r=0.497,P=0.100。除流脑A、C群疫苗第二剂次和白破疫苗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的关联性没有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余免疫规划疫苗的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都存在较高的正相关关联性。3.纳入本次研究的非免疫规划疫苗有6种,他们分别是EV71疫苗、Hib类疫苗、肺炎类疫苗、流感类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和水痘疫苗。接种率排在前三位的是水痘疫苗、Hib疫苗和轮状病毒疫苗,我单位辖区的水痘疫苗接种率一般处于80%左右,Hib疫苗接种率近些年基本处于40%~60%,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基本处于30%~50%,其它疫苗三种疫苗均低于50%,流感类疫苗最低,近年接种率仅为10%。4.单因素结果显示,儿童年龄、胎次、户籍、家庭月收入、家庭对疫苗接种信息了解情况以及疫苗事件的影响情况是影响辖区内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重要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高的家庭是月收入低的家庭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意愿的12.206倍;对接种信息比较了解的家庭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意愿是对接种信息不了解家庭的6.552倍。结论与建议:1.基于个案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评估,较客观地反映了接种和记录情况。总体接种率保持上升趋势,多数接种率在90%以上,个别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在个别年份低于90%,及时接种率相对更低。建议把基于接种个案进行接种率监测作为必要手段,对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低的原因进行研究,提高和巩固接种率仍是未来免疫规划的重点。。2.十余年间某接种单位辖区非免疫规划疫苗儿童接种总体比例不高,近年还有下滑趋势,作为免疫规划的补充,应积极推广、推荐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尤其是疾病负担较重、免疫规划疫苗没有覆盖预防的疾病的非免疫规划疫苗。3.辖区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家庭月收入、对疫苗接种信息的了解情况是导致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不乐观的重要因素,需要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

张远山[3](2020)在《小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免疫失败的原因及补救措施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小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免疫失败原因及补救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小儿总计80例,统计其中接种失败的小儿数量,通过单因素分析寻找接种失败的原因,探讨补救措施。结果本次样本中,接种失败的小儿数量为12例,从单因素结果分析中,我们发现造成免疫失败的因素主要有免疫缺陷、母婴传播、反复呼吸道感染、接种部位等。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儿的疫苗接种失败的概率较高,原因比较复杂,因此在对小儿进行疫苗接种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消毒,重视护理,告知家长接种前后注意事项,提高接种成功率。

谢春香[4](2019)在《延边地区住院儿童家长二类疫苗知信行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二类疫苗所针对的疾病患病后不仅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二类疫苗对相应疾病的预防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调查延边地区住院儿童家长二类疫苗的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索二类疫苗接种行为的干预方法,从而提高儿童二类疫苗的接种水平,有效防控相关传染病的发生。方法:便利选取延边地区共五家医院的住院儿童家长376名进行问卷调查,选用SPSS17.0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1)儿童家长二类疫苗知识总得分为(24.31±8.76)分,对二类疫苗的认知水平不高,及格率仅为15.7%,家长二类疫苗认知的影响因素包括儿童性别、胎次、6个月内患病情况、调查对象与患儿的关系、家长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户籍、家庭月收入、亲属是否从事医疗工作。(2)儿童家长二类疫苗态度得分为(29.06±4.32)分,家长对二类疫苗的态度普遍主动、积极,96.0%的家长表示至少愿意为儿童接种一种二类疫苗。家长二类疫苗态度的促进因素包括儿童无接种不良反应史、城镇户籍、家长文化程度高、家庭月收入高、有从事医疗工作的亲属。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为儿童的胎次、接种不良反应史、家庭月收入、家庭类型。(3)儿童二类疫苗接种率不高,至少接种过一种二类疫苗的占74.5%,各疫苗的接种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接种率最高的二类疫苗为水痘疫苗(60.6%)。儿童接种二类疫苗的影响因素包括儿童接种不良反应史、儿童年龄、家长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二类疫苗接种决策者、家长二类疫苗知识、态度及接种意愿。(4)家长获取二类疫苗知识的主要获取途径为接种医生(71.8%)。结论:(1)儿童家长对二类疫苗知识的知晓率低,需采取多种措施宣传引导儿童家长增强二类疫苗的认知,全面提高家长对二类疫苗的认知水平。(2)儿童家长对二类疫苗普遍持接受态度,但儿童二类疫苗接种率有待提高。(3)二类疫苗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存在不足。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宣传力度及基层工作人员二类疫苗的知识培训工作。

王庆,刘丽丽,杨琳[5](2019)在《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市接受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并发生不同程度不良反应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并对其施以针对性的干预治疗措施。结果经统计发现,接受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后发生不同程度不良反应的60例儿童中,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局部疼痛、硬结、荨麻疹、局部红斑、乏力,并无严重不良反应。其中, 0~1岁儿童中42例发生不良反应;1~3岁儿童中15例发生不良反应;3~6岁儿童中3例发生不良反应。经医护工作者及时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症退热,并以亲和耐心的态度安慰儿童,实施皮肤护理及针对性抗过敏治疗后,所有儿童不良反应均得到有效缓解。结论对儿童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作为有效预防乙肝的关键手段之一,经临床研究均已证实儿童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是可行且具备安全性的,整体不良反应情况发生较少,且不良反应均为普通不良反应,在经过常规处理之后均可恢复缓解。同时要注意,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作为我国健康卫生的关键国策,确保预防接种过程正确、操作规范,即可推广使用。

王雅懿[6](2018)在《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苏州市姑苏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预防接种是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又是预防接种的一个重要范畴,是第一类疫苗的替代和补充,对促进儿童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疫苗相关疾病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近几年国内深圳康泰乙肝疫苗事件、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事件等第二类疫苗领域的负面事件频发,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的发展面临严重危机。鉴于第二类疫苗作为准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外部效应,不断完善和优化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是促进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虽然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对改善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现状都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但这一问题广受关注的时间不长,第二类疫苗预防接种服务全流程依然亟待完善。论文主要以苏州市姑苏区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为例,通过对目前苏州市姑苏区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供需现状及社会反应性评价分析,结合公共产品理论、责任政府理论、治理理论、制度变迁理论来阐释第二类疫苗的公共卫生服务性质,发现并分析了目前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面临居民认知程度差、信任危机、风险应对不当和效用未有效发挥的问题,随之从科学认识第二类疫苗属性、明确政府责任、完善风险应对、加大投入方面提出了完善的思路和对策。

张红英,张建军[7](2017)在《QQ群平台联合健康宣教对小儿疫苗接种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QQ群平台联合健康宣教在小儿免疫接种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预防保健科接种疫苗的小儿家长569名,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03)和观察组(n=366)。对照采用常规方法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QQ群平台宣教,比较两组小儿疫苗接种情况及家属认知情况。结果观察组经QQ群平台宣教后,卡介苗第一针、甲肝第一针、乙肝第二针、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针、百白破第一针、乙肝第三针、麻类疫苗第一针、流脑第一针及乙脑第一针接种率均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6.932、7.912、4.251、5.873、6.912、5.23、4.993、5.142、6.912,均P<0.05);观察组宣教后1个月疫苗联合应用、抗生素应用效果、接种疫苗对小儿的影响和不良反应处理方法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接种率高于对照组(χ2=18.564,P<0.05);观察组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接种延迟时间短于对照组(t=5.684,P<0.05)。结论将QQ群平台联合健康宣教用于小儿疫苗接种管理过程中效果理想,有助于提高疫苗接种率,提高了家属的认知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肖从臣,郝淑惠[8](2017)在《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对乙型肝炎发病和流行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对乙型肝炎发病和流行的影响。方法抽取我县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受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儿童67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作甲组、乙组,每组336例;乙组接受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甲组不实施,对比两组接种后的发病情况。结果 (1)甲组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是5.95%,高于乙组的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乙组Anti-HBs感染率、HBs Ag感染率以及Anti-HBc感染率依次是9.82%、10.12%、0.00%,优于甲组的46.13%、59.52%、2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过程中积极配合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可显着降低乙肝发病率,效果显着,值得推广。

张丽,陈波[9](2016)在《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 Ag)阳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0例1个月内的新生儿,按照采血时新生儿周龄划分为A组(n=100)和B组(n=40),A组为周龄在1周以下,B组为周龄在1周以上至1个月内。采用化学发光(定量分析)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性分析)对接种乙肝疫苗后血清中的HBs Ag进行检测。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新生儿的定量阳性率为18%,定性阳性率为6%;B组新生儿的定量阳性率为5%,定性阳性率为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数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后其HBs Ag经检查呈现阳性,但这并不是乙肝病毒感染。

邵军雁[10](2016)在《小儿接种乙肝疫苗不良反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探讨小儿接种乙肝疫苗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中心接种乙肝疫苗的小儿2014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小儿的临床表现,总结统计小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据统计分析,小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共有56例出现不良反应,占2.8%,表现局部红斑、硬结、疼痛、荨麻疹、乏力等;在研究分析小儿乙肝疫苗不良反应的基础上给予对症处理措施,所有患儿的不良反应均全部缓解消退。结论小儿接种乙肝疫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可自愈或采取干预措施后有效缓解,为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需要做好疫苗接种不良反应预案。

二、浅谈小儿乙肝疫苗接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小儿乙肝疫苗接种(论文提纲范文)

(1)533名0~24月龄婴幼儿乙肝疫苗接种后乙肝5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533名0~24月龄婴幼儿乙肝5项指标检测情况:
    2.2 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单纯HBSAb阳性率:
    2.3 不同性别婴幼儿单纯HBSAb阳性率:
3 讨论

(2)基于个案对某接种单位2000年-2018年出生儿童疫苗接种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相关定义
    2 研究设计及现场确定
    3 研究内容
    4 研究方法
    5 质量控制
    6 统计分析
    7 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
    1 北京市某单位2000-2018年出生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2 北京市某单位2000-2018年部分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3 影响辖区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1 2000-2018年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情况
    2 2000-2018年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情况
    3 影响辖区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问题与挑战
    1 大部分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仍不能达到95%以上
    2 部分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情况虽然有所提升,但仍然不能达到目标
    3 影响辖区内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意愿因素较多
结论和建议
    1 结论
    2 建议
创新性和局限性
    1 创新性
    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小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免疫失败的原因及补救措施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4)延边地区住院儿童家长二类疫苗知信行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文献回顾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抽样方法
    2.4 样本量确定
    2.5 研究工具
    2.6 资料收集与质量控制
    2.7 资料分析
    2.8 伦理学原则
    2.9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3.2 二类疫苗认知
    3.3 二类疫苗的态度及接种意愿情况
    3.4 二类疫苗接种
    3.5 二类疫苗接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住院儿童及其家长的群体特征分析
    4.2 住院儿童家长二类疫苗的认知
    4.3 儿童家长二类疫苗态度及接种意愿
    4.4 二类疫苗接种情况
    4.5 二类疫苗接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五章 结论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新性
    5.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综述)
    参考文献

(5)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接种方法
        1.2.2 临床判断指征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6)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苏州市姑苏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数据分析法
        (五)归纳总结法
    四、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径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概念与相关理论
    一、基本概念
        (一)疫苗
        (二)第二类疫苗
        (三)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
        (四)第二类疫苗的供给方式和特点
    二、相关理论
        (一)公共产品理论
        (二)责任政府理论
        (三)治理理论
        (四)制度变迁理论
第二章 我国第二类疫苗接种制度变迁及成效分析
    一、我国免疫规划制度变迁及成就
    二、第二类疫苗接种制度变迁及成就
        (一)第二类疫苗制度变迁
        (二)第二类疫苗接种成效
第三章 苏州市姑苏区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现状
    一、苏州市姑苏区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基本情况
        (一)第二类疫苗供应情况
        (二)第二类疫苗使用情况
        (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情况
    二、苏州市姑苏区优化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的措施与成效
        (一)实行政府招标评审,保证招标采购公开公平公正
        (二)加强监管,提升疫苗的质量保障
        (三)开展信息化建设,实现多环节追溯
        (四)扩大覆盖面,提升第二类疫苗正的外部效应
    三、苏州市姑苏区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社会反应性评价
        (一)第二类疫苗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二)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的评价
        (三)第二类疫苗接种意愿
第四章 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主要存在问题
        (一)居民对第二类疫苗认知程度差
        (二)第二类疫苗存在信任危机
        (三)第二类疫苗风险应对不当
        (四)第二类疫苗效用未有效发挥
    二、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第二类疫苗推广及科普主体缺位
        (二)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流程和监管存在缺陷
        (三)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风险应对机制不够完善
        (四)预防接种投入依然不足
第五章 改善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的对策研究
    一、科学认识第二类疫苗的属性,扩大对第二类疫苗的宣传科普
        (一)完善对第二类疫苗相关知识宣传的政策保障
        (二)强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
        (三)借力社会组织提升科普效果
    二、明确政府责任,完善对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的治理
        (一)完善监管制度,加大全程监管力度
        (二)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信息化水平
        (三)加大社会参与,改善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治理
    三、完善风险应对机制,妥善处置异常反应事件
        (一)完善第二类疫苗异常反应补偿机制
        (二)强化第二类疫苗风险监测评估机制
        (三)加强第二类疫苗事件的危机应对机制
    四、加大政府投入,进一步扩大免疫规划
        (一)充分认识扩大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完善人财物等配套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7)QQ群平台联合健康宣教对小儿疫苗接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方法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QQ群平台宣教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家长在宣教后对疫苗接种程序认知度的比较
    2.2 对照组宣传后与观察组宣教前、后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比较
    2.3 两组小儿接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3.1 免疫性接种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3.2 QQ群平台联合健康宣教在小儿接种疫苗过程中的应用

(8)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对乙型肝炎发病和流行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查漏补种
        1.2.2 其他策略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乙型肝炎的发病率
    2.2 比较甲乙两组表面抗体检测情况
3 讨论

(9)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检测标准[2]
2 结果
    2.1 分析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HBs Ag阳性率
    2.2 分析HBs Ag跟踪复测状况
3 讨论

(10)小儿接种乙肝疫苗不良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浅谈小儿乙肝疫苗接种(论文参考文献)

  • [1]533名0~24月龄婴幼儿乙肝疫苗接种后乙肝5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 龚元庆. 哈尔滨医药, 2021(06)
  • [2]基于个案对某接种单位2000年-2018年出生儿童疫苗接种状况分析[D]. 王文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3]小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免疫失败的原因及补救措施探讨[J]. 张远山.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19)
  • [4]延边地区住院儿童家长二类疫苗知信行现状分析[D]. 谢春香. 延边大学, 2019(01)
  • [5]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J]. 王庆,刘丽丽,杨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19(02)
  • [6]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苏州市姑苏区为例[D]. 王雅懿. 苏州大学, 2018(01)
  • [7]QQ群平台联合健康宣教对小儿疫苗接种的影响[J]. 张红英,张建军.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12)
  • [8]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对乙型肝炎发病和流行的影响[J]. 肖从臣,郝淑惠.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31)
  • [9]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的影响[J]. 张丽,陈波.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6(04)
  • [10]小儿接种乙肝疫苗不良反应研究[J]. 邵军雁.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21)

标签:;  ;  ;  ;  ;  

浅谈儿童乙肝疫苗接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