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_(4-5)脊髓肠源性囊肿1例报告

C_(4-5)脊髓肠源性囊肿1例报告

一、C_(4—5)脊髓肠源性囊肿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张喆,陈航,张鹏,陈玉升,郭杨,申汉威[1](2021)在《髓内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分析(附五例报告)》文中指出髓内支气管源性囊肿临床较为罕见, 术前容易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髓内支气管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经后正中入路行手术全切除囊肿, 术后病理学均证实为支气管源性囊肿。术后随访6~24个月显示, 4例患者(另1例失访)术后存在时长不等的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症状, 但未见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及囊肿复发。

张俊[2](2017)在《半椎板入路与全椎板入路切除颈椎椎管内肿瘤对颈椎稳定性影响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颈椎的解剖结构和后正中入路的解剖层次,指导临床手术。对比分析半椎板入路与全椎板入路切除颈椎椎管内哑铃型肿瘤及非哑铃型肿瘤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椎管内手术提供参考。方法取完整颈椎标本10副,测量椎板宽度和高度、椎孔矢径及横径长度等数据;取一副包含完整项部肌肉标本,观察颈部后正中入路从皮下至椎管的解剖层次及毗邻结构。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颈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非哑铃型肿瘤75例及哑铃型肿瘤21例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75例非哑铃型肿瘤患者中全椎板入路41例,半椎板入路34例;21例哑铃型肿瘤患者中全椎板入路13例,半椎板入路8例。所有患者获得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总住院时间和肿瘤切除率、术后效果、颈椎不稳定发生率等。采用McCorick分级标准对术后手术效果进行评价。根据术后MRI表现观察患者术后颈椎稳定性情况。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C2-7半椎板宽度平均值约为16.1±0.9mm,高度约为12.3±1.3mm,颈椎椎孔成三角形,平均矢径约为15.8±1.2mm,平均横径约为21.7±1.5mm。2、哑铃型组和非哑铃型组不同手术方式之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肿瘤切除率、近期和远期效果未见明显差异(P(29)0.05)。经半椎板入路哑铃型组和非哑铃型组术后平均下床时间分别为5.7±1.5d、5.7±0.8d;经全椎板入路哑铃型组和非哑铃型组术后平均下床时间分别为12.4±1.2d,13.1±1.6d,二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半椎板入路哑铃型组和非哑铃型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2.5±1.6d、11.4±1.2d;经全椎板入路哑铃型组和非哑铃型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6.8±1.8d、17.0±0.9d,二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哑铃型组经半椎板入路患者术后颈椎不稳定发生0例,全椎板入路发生7例,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哑铃型组经半椎板入路患者术后颈椎不稳定发生0例,全椎板入路发生5例,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椎板入路哑铃型组术后颈椎不稳定出现7例,非哑铃型组出现5例,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半椎板入路在控制缓解及消除患者近远期症状与全椎板入路有相同的疗效,但是在缩短患者卧床及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颈椎不稳定发生率有明显优势,应用全椎板入路切除哑铃型肿瘤更易发生颈椎失稳。结论经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颈椎椎管内肿瘤特别是颈椎哑铃型肿瘤具有创伤小、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明显优势,并且对患者术后颈椎稳定性有很好的保护效果,是一种更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颈椎半椎板较宽,可以提供足够的显微手术操作空间。

韩汝政,李化伟,耿正顺[3](2001)在《C4—5脊髓肠源性囊肿1例报告》文中指出

方绍明,李坤成,韩小涛,杜建新,张国君[4](1996)在《脊髓肠源性囊肿(附2例报告)》文中指出脊髓肠源性囊肿(附2例报告)方绍明,李坤成,韩小涛,杜建新,张国君脊髓肠源性囊肿甚为少见,约占椎管内肿瘤的0.4%[1],既往临床医师对此病缺少认识,随着脊髓MRI广泛应用,使本病术前诊断已成可能。1994年我们经MRI、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例予以报告...

二、C_(4—5)脊髓肠源性囊肿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_(4—5)脊髓肠源性囊肿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半椎板入路与全椎板入路切除颈椎椎管内肿瘤对颈椎稳定性影响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椎管内肿瘤手术方式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四、C_(4—5)脊髓肠源性囊肿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髓内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分析(附五例报告)[J]. 张喆,陈航,张鹏,陈玉升,郭杨,申汉威.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10)
  • [2]半椎板入路与全椎板入路切除颈椎椎管内肿瘤对颈椎稳定性影响的对比研究[D]. 张俊. 郑州大学, 2017(03)
  • [3]C4—5脊髓肠源性囊肿1例报告[J]. 韩汝政,李化伟,耿正顺.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1(04)
  • [4]脊髓肠源性囊肿(附2例报告)[J]. 方绍明,李坤成,韩小涛,杜建新,张国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1996(02)

标签:;  ;  ;  ;  

C_(4-5)脊髓肠源性囊肿1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