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工程》2002年总目录

《铜器工程》2002年总目录

一、《铜业工程》2002年总目录(论文文献综述)

刘庆伟[1](2021)在《不同品质电解铜箔质量差异分析及其水波纹的研究》文中指出电解铜箔主要用于覆铜层压板、印刷电路板的生产,并且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大部分也是使用的电解铜箔,电解铜箔在电子信息和新能源等高新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由于现在高新技术产品组件体型越来越小、功率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多、性能越来越稳定,对电解铜箔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由于现在新型能源的不断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储能密度、使用寿命、生产成本的要求都不断提升,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的主要用材,电解铜箔的质量也需要继续提高。因此,高质量电解铜箔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我国电解铜箔产业和技术由于起步较晚,目前暂时落后于日本和美国,大力发展电解铜箔技术是必然趋势。本文重点研究了不同品质电解铜箔的质量差异以及电解铜箔上出现水波纹的成因和水波纹对电解铜箔质量的影响,为高品质电解铜箔的制备提供理论上的支持。本研究发现国内的高品质电解铜箔和普通品质电解铜箔在表面粗糙度、抗拉强度、耐蚀性等性能上有着较大的差距,高品质电解铜箔的这些性能均明显优于普通质量的电解铜箔;但是高品质电解铜箔的耐热性和延伸率没有明显高于普通质量的电解铜箔。另外,高品质的电解铜箔晶粒排列均匀且大小基本一致;普通质量电解铜箔晶粒大小不一,大的晶粒和小的晶粒挤在一起排列,排列没有规律。由于来料板材不良、轧辊辊型控制不合理、轧机辊系精度不够、套筒或管芯精度不够等技术或者设备原因或是添加剂使用不当使得电解铜箔内部的晶粒发生了晶型转变,由面心立方晶体转变为了四方晶体。由于四方晶体的稳定性差于面心立方晶体,所以使得电解铜箔内部更容易产生点缺陷和线缺陷,这些增多的缺陷使电解铜箔表面不再平整,出现了水波纹。无水波纹的电解铜箔表面看起来有向内的轻微凹陷,而有水波纹的电解铜箔表面更多的是向外的凸起,并且随着水波纹的加重,其表面横向的凸起更加明显。水波纹的出现还使得电解铜箔耐热性变差、表面更粗糙、晶体脆化、微观应力和微观应变增多,但是适量的水波纹可以增加电解铜箔的抗蚀性。

胡耀元[2](2020)在《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认为目前,煤矿工程仍然是我国支柱性的重点能源工程。随着矿山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煤矿工程的发展经历了原始阶段、机械化阶段、数字化和信息化阶段,正逐步迈进智慧化阶段,智慧矿山的核心理念是实现矿山的无人化和智慧化。在现阶段,制约智慧矿山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智慧采掘等生产技术层面的发展转变为智慧矿山管理层面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研究:(1)将管理系统引入原有智慧矿山体系,并完善了智慧矿山的定义。针对智慧矿山建设的全生命周期,运用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结构)及流程图,构建出智慧矿山在建设过程各阶段的工作流程,挖掘其中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和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应用点,并根据已分析应用点筛选3DMine和Revit为研究BIM+GIS的两大平台;(2)以曹家滩煤矿工程为背景,通过模拟,探讨平台实现应用点落地的途径,包括运用关键点控制法实现BIM和GIS的场地模型拟合,运用类比创建法和模型分析法,将房建工程中的模型创建和管理的思想引入到煤矿工程中,解决了煤炭工程中运用常规方法无法建模以及实现BIM+GIS平台相结合进行模型管理的问题,以发挥3DMine和Revit平台各自的设计、管理优势;(3)梳理和补充了煤矿工程全寿命周期各阶段所需归档的文件名称、保存单位及保管期刊,为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管理系统的开发提供文档权限和保存期限依据,并对重点内容的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管理权限进行完善,为系统的开发奠定文件格式及权限划分基础;(4)针对煤矿安全管理,提出基于系统工程、事故发生理论及生产可靠性理论的应用点,并通过Revit建模与Fuzor仿真,形象直观的揭示煤矿巷道安全隐患,辅助提高安全决策的效率和效益。通过本文的研究,填补了我国智慧矿山系统在管理层面的空缺,对BIM+GIS在煤矿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为后期编制煤矿工程BIM+GIS应用规范和指南、开发煤矿工程全流程管理平台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亦可助力BIM+GIS在煤矿工程中的落地。

王中庆[3](2020)在《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益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内在动因,而利益分配则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矿产资源以其蕴含的巨大利益有力地支撑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但一段时期内,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领域所出现的两极分化、严重不公现象引发广泛而强烈的关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研究仍存在诸多理论困境,矿产资源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需提升。本研究以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为研究对象,围绕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基本理论与经验,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存在问题与成因分析,完善新时代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应坚持的原则与举措等三部分进行框架建构。从矿产资源相关概念与界定、理论与经验切入,梳理古今中外不同时期与制度下的矿产资源利益分配思想和观点,探讨改革开放前后及“深改”以来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基本状况、经验和问题,剖析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中存在问题的内在成因,思考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所应坚持的原则,探索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举措,辩证评析诸多学术观点,以期为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研究进路提供智慧启迪。导论部分主要说明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梳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现状,确定基本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考量研究中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一章为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概述。对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阐释矿产资源利益分配专业术语的内涵,归纳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发展的思想理论,梳理中国古代及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实践经验,确定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第二章为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经验与问题。在确定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基本范畴内,对改革开放前后及“深改”以来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矿产资源利益分配总体情况、基本经验和主要问题进行研究,系统探讨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整体发展路径,确定研究的目标和对象。第三章为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从理论认识和实践偏差两个维度,剖析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在各阶段存在问题的内在机理和形成原因,以基本原理与具体规范相结合、主观思维与客观现实相联系,找到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困境的根源,确定研究的重点和界线。第四章为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原则。依据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从党的领导、国有化、人民共享和社会共建等四个方面,思考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所应坚持的原则,确定研究的规范和依据。第五章为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举措。探索并完善新时代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理论,通过全面深化矿产资源体制改革路径,以权益金制度、税费体系、法治化和生态文明制度体制建设等举措,有效提升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现代化治理水平,以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纵深发展。

张宁[4](2019)在《中安生态智能矿山充填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年由于煤矿的过度开采,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及破坏,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非常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全国多个省市开始进行煤矿资源的整合,取缔了一些不符合安全开采和对环境污染严重的矿山开采企业。矿山绿色开采已经成为矿山开采的最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我国未来矿山开采的主旋律。国家对环保的高度重视以及矿山开采的门槛提高,在给矿山开采企业带来了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本文以徐州中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态智能矿山充填项目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项目的背景以及项目的必要性,并对该项目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其次分析了项目的建设方案,并结合国家政策的需要和徐州中安集团的发展理念,矿山绿色开采的建设方案,再结合该项目制定了项目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该指标体系,运用技术经济评价法、市场预测法以及投资估算法,从建设方案、财务、社会、环境以及风险等方面对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为徐州中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该项目投资决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孙文瀚[5](2019)在《基于JKSimMet模拟的某选矿厂矿石碎磨特性及流程优化研究》文中认为碎矿与磨矿作业是将矿石颗粒粒度减小至为后续选别作业提供合格入料粒度的过程。其目的是使矿石中的有用矿物单体解离,且避免物料发生过粉碎的现象。碎磨作业是选矿厂重要的组成部分,碎磨产品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后续选别的各项选矿技术指标。某选矿厂采用半自磨+球磨(SAB)碎磨流程,近年工业实践表明磨矿系统中存在供矿性质不稳定、半自磨机与球磨机负荷不匹配、半自磨产品过磨等问题,导致生产稳定性差。因此,对碎磨系统进行试验研究,对碎磨系统进行JKSimMet模拟优化,可以弥补传统磨矿试验无法运用于半自磨流程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XRD、XRF和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矿石性质,结果表明,该矿石是以锌铟锡为主的复杂多金属硫化矿矿石。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铁闪锌矿、磁黄铁矿、黄铁矿、磁铁矿、锡石和黄铜矿等,主要脉石矿物为辉石、石英、绿泥石、方解石和角闪石等。通过邦德功指数、JK落重试验和研磨试验测定了矿石的碎磨特性参数,为JKSimMet模拟软件提供了粉碎模型的输入参数。其中邦德功指数试验研究表明,24#矿体矿样邦德功指数为15.25kWh/t,13#矿体矿样邦德功指数为14.28kWh/t,半自磨机给矿矿样的邦德功指数为16.81kWh/t,顽石矿样邦德功指数为19.69kWh/t。JK落重冲击粉碎试验及研磨试验表明,24#矿体矿样抗冲击粉碎特性参数(A×b)为56.92,研磨特性参数(ta)为1.01;13#矿体矿样抗冲击粉碎特性参数为153.51,研磨特性参数为1.87;半自磨机给矿矿样抗冲击粉碎特性参数为55.76,研磨特性参数为0.60;顽石矿样抗冲击粉碎特性参数为29.35,研磨特性参数为0.09。在碎磨特性参数测定试验中分析了 4种矿样的碎磨性质与差异,结果表明,相比于24#矿体矿石,13#矿体矿石抗冲击破碎能力与抗研磨破碎能力均更弱,且随着粒度减小,抗冲击粉碎能力变弱,使其在半自磨中易发生过粉碎现象,影响半自磨机工作效率,可通过完善配矿制度或增设预先筛分以提高半自磨机磨矿效果。与半自磨机给矿相比,顽石的抗冲击破碎能力与抗研磨能力均更强,其在低比破碎能的冲击条件下破碎效果不佳。在研磨试验中,顽石只能发生表面破裂作用,矿石本身不发生矿体破碎,说明低输入能量无法有效处理顽石,可通过在半自磨机中提高钢球充填率和钢球直径来增加顽石受到冲击粉碎的能量和概率,使用破碎机或高压辊磨机高能粉碎是顽石最有效的破碎方式。通过现场流程考察分析了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为JKSimMet软件提供了必要的工艺与设备参数。结果可知,该选矿厂实际生产过程中给矿粒度细,旋流器溢流-0.074mm含量低,顽石返回量少,这些因素导致生产状态与设计预期不符,半自磨机与球磨机负荷不匹配,生产稳定性差。将流程考察与碎磨性质研究中获得的参数输入至JKSimMet软件中中模拟优化,分析了输入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获得了碎磨流程优化的最优模拟条件。结果表明,半自磨排矿端的检查筛分可以起到平衡半自磨机与球磨机负荷的作用,半自磨机中介质尺寸与充填率分别影响介质冲击的能量和次数。依据现场情况,在不添加设备的条件下,将筛孔尺寸由10mm增大为15mm,调整半自磨机钢球充填率为9%,半自磨机最大钢球尺寸为140mm,可将模拟产能由350t/h提升至415t/h。此时,半自磨机负荷为25.2%,功率为2464kW。尝试提高球磨机负荷分数至36%,当旋流器分级粒度(d50)为0.12mm时,可得到溢流-0.074mm含量为70.53%的模拟指标。该模拟条件在保证选矿厂生产稳定的前提下,可以明显提高现有磨矿设备的磨矿效率。本论文研究成果可为该矿选矿厂生产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采用半自磨流程的相关选矿厂磨矿工艺优化提供借鉴和参考,具有创新性和学术价值。

马文佳[6](2019)在《未来全球铟资源供需格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铟是一种稀有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伴生形式存在,没有自己的独立矿床,生产主要依赖锌矿的开采提取。铟资源在信息化时代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2008年,铟被美国列为11种关键矿产之一;2010年欧盟将铟列入关键性矿产名录;日本在稀有金属的保障战略中也将铟作为优先考虑的战略矿产之一。我国是铟资源储量巨大,产量也是世界前列,近年铟资源的消费量也开始快速增长。但是由于我国藏铟于民的失败导致铟市场遭到了严重冲击,所以对于铟资源供给和需求的研究尤为重要。目前,全球铟资源的消费大国主要是日本和韩国;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和韩国,并且韩国把握住中国铟市场的藏铟于民的失败,迅速占领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铟生产国。再生铟的生产则在组要是日本和韩国,有以日本为最。所以对铟资源的供需研究意义非常巨大。本文通过对铟资源的资源储量及其分布情况、全球历史产量及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和贸易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发现铟资源未来主要消费国家依旧是以日本和韩国为主没有改变,但是中国消费比重将有巨大提升。而在生产方面,未来还是产锌大国为主要产铟大国,但是在再生铟方面,除了日本和韩国外,中国再生铟的量会大幅提升。因为铟消费领域集中,ITO靶材技术相对成熟占消费领域80%以上。同时,光伏电池中CIGS技术符合环保趋势,发展潜力巨大,有望成为全球铟资源消费领域变革的重要技术。本文通过部门分析法和趋势外推法,主要分析ITO靶材和CIGS太阳能薄膜电池未来铟资源的需求。同时,对未来再生铟的量进行分析预测。通过未来铟资源的需求和再生铟的量预测未来全球对原生铟量的需求。最后同以铟锌表观初级生产比预测的未来全球原生铟供给能力进行比较,对未来全球铟资源供需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技术下的铟锌初级生产比生产原生铟的量将低于维持未来原生铟的消费。这种情况将会导致未来全球铟市场进入去库存时代。(2)铟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CIGS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导致铟需求的显着增加。

杨洪忠[7](2017)在《高硫精矿弱氧焙烧制酸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低品位硫铁矿焙烧制酸过程中产生的低铁硫酸烧渣堆放量逐年增加,一方面占用大量土地资源,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低品位硫铁矿制酸余热无法被充分利用。针对上述问题,为了高效利用矿产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需采用高硫精矿替代低品位硫铁矿实现焙烧制酸的技术路线。本文为解决高硫精矿替代低品位硫铁矿焙烧制酸的技术难题,开展了高硫精矿弱氧焙烧制酸技术的小型试验研究和工艺装置的优化。本论文通过小型试验,重点研究了沸腾层温度、烟气停留时间、炉底压力等参数对渣残硫的影响,研究了入炉矿硫品位、沸腾炉出口氧浓、沸腾炉出口负压等参数对烧渣铁含量和铁价态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工艺参数,确立了高硫精矿弱氧焙烧制酸工艺。在小型试验的基础上,对80kt/a低品位硫铁矿制酸系统进行焙烧强度、沸腾炉后室排渣口、沸腾炉布风系统、沸腾炉下料方式、排渣系统、产酸系统的集成优化,满足了高硫矿焙烧制酸的系统要求,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明显提升。优化后的系统适合于高硫精矿弱氧焙烧制酸新工艺,设备运行稳定,开车率99.6%。产酸量(折100%)245t/d,达到GB/T534-2002 一等品标准。铁精粉产量110t/d,可直接外销,渣残硫0.28%,铁品位62.2%。

崔璨[8](2016)在《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法律制度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存在,农村建设规划不科学、不规范,导致农村生活环境恶化现象日益严重。毫不夸张地说,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一大绊脚石就是农村垃圾问题。现阶段我国农村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各种现代化生产生活设备进入农村家家户户,农村垃圾的产出数量增多,种类多样化,对农村原本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对农村人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遵循法治轨道进行,在当下中国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首先对辛店乡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做个案分析,以此为切入点,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概况以及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进行介绍,其次从立法体系和法律制度等方面分析我国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的缺失和不足,再次考察了广西横县、浙江桐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经验,考察了发达国家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具体做法和法律制度,最后提出相关法律对策的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一、从科学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构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办法,对有关法律进行修改补充,使其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上更加适用。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法律制度,具体包括资金投入机制、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技术创新推广制度、垃圾分类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环保教育制度;三、完善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法制,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达至“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目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李静[9](2015)在《镍钴冶炼中典型重金属污染识别与防控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镍和钴在工业中应用广泛,有“工业味精”和“工业牙齿”之称,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镍、钴冶炼工艺复杂,排污节点众多,污染控制难,在冶炼过程产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加快对其典型重金属污染识别及防控技术的研究,减少重金属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对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确保环境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积极作用。目前,随着对重金属污染问题的重视,虽然我们国家也加大了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力度和管理,国家环保部针对镍钴冶炼行业发布了污染物行业排放标准、最佳污染防控可行技术等标准与技术政策。但是,我国尚未形成有针对性、系统性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制度,现有的规定不能满足目前重金属污染防治的要求,从而使得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很难有效地开展。鉴于此,本文以典型镍钴冶炼企业为研究对象,针对镍、钴冶炼企业开展排污节点调查和监测,在此基础上分析主要节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特征,确定重金属污染源;讨论镍火法冶炼含重金属烟(粉)尘的无组织扩散模式;最终提出我国镍钴金属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源监管方案与建议,为我国控制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冶炼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论文中主要调查的镍钴冶炼企业的产能占我国镍钴生产企业的85%以上,在我国镍钴冶炼行业其生产工艺及产排污情况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占有重要地位。论文中调查实测了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新疆有色喀拉通克铜镍矿、新疆有色众鑫矿业公司、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西江锂科技有限公司五家镍冶炼企业,调研的生产工艺组合包括:①鼓风炉熔炼+转炉吹炼生产高冰镍工艺、②富氧顶吹+沉降电炉+转炉吹炼生产高冰镍工艺、③电炉熔炼+转炉吹炼生产高冰镍工艺、④闪速熔炼+转炉吹炼生产高冰镍工艺、⑤高锍磨浮+镍熔铸+镍电解生产电镍工艺、⑥加压-浸出电积镍生产工艺、⑦常压酸浸-氢氧化镍-萃取电积工艺。论文中主要调研的钴冶金厂家包括金川有色金属公司、浙江嘉利珂钴镍材料有限公司和赣州逸豪优美科实业有限公司三家钴冶炼企业,调研的生产工艺组合包括:①氯化钴生产工艺、②电积钴生产工艺、③氢氧化钴系统生产工艺、④草酸钴生产工艺。论文中重点调研和实测这7家典型企业的11条生产线,其范围包含了硫化镍矿制取高冰镍和电镍所有典型工艺,以及钴盐和电钴生产的所有典型工艺,覆盖典型工艺所有排污节点的汞、铬、铜、镉、砷、铅、钴和镍等8种典型重金属的排放量。通过辨析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源,得到重金属污染物排放节点及排放节点的污染源清单:①需要重点防控的含重金属废水排放节点包括:P204萃取除杂、沉铜、沉镍、镍钴分离、P507除杂、脱氯、CN过滤器、离子回收、碱液洗涤、过滤洗涤;②需要重点防控的含重金属废气排放节点包括:鼓风炉、富氧顶吹熔炼炉、电炉、闪速炉、反射炉、贫化炉、沉降电炉、转炉、回转窑、制酸;③需要重点防控的含重金属废渣排放节点包括:鼓风炉、闪速炉、沉降电炉。在硫化铜镍矿焙烧、熔炼过程中,重金属元素pb、cd、as、hg、cr、zn、cu、ni等氧化或升华后进入烟气,部分进入烟尘,从而造成冶炼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本文通过采集4家镍冶炼企业的鼓风炉熔炼+转炉吹炼生产高冰镍工艺、富氧侧吹+沉降电炉+转炉吹炼生产高冰镍工艺、电炉熔炼+转炉吹炼生产高冰镍工艺、闪速熔炼+转炉吹炼生产高冰镍工艺的备料工段废气、熔炼炉废气、吹炼炉废气的收尘灰进行重金属烟(粉)尘组分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收尘灰中含重金属废气中颗粒物的cu、ni、co金属含量较高,与精矿中这三种重金属的品位十分接近,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可直接返回相应工序回收利用;同时,熔炼炉含重金属废气、吹炼炉含重金属废气以及贫化炉含重金属废气的收尘灰中重金属as、pb、zn、cd的含量也较高。本文还以富氧侧吹工艺中的熔炼和转炉工序的收尘灰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在烟(粉)尘组分分析的基础上,还对其收尘灰中重金属污染物进行了重金属烟(粉)尘粒度特征分析和烟尘表面特征分析。可以看出烟(粉)尘由大量微米级细小晶体颗粒构成,表面重金属含量均较低,远低于体相中重金属含量。因此,提高现有的环境集烟系统的集烟效率是控制含重金属烟(粉)尘逸散的关键。在对逸散烟粉(尘)排放污染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生产规模为10万t/a高冰镍的某镍冶炼企业为研究对象,在车间下风向布点研究其污染源无组织扩散模式。通过现场监测,获得车间的含重金属部分逸散烟(粉)尘的重金属无组织排放数据,然后通过高斯模型反推得到的重金属排放源强,并通过现场实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此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与准确度。重金属是工业废渣中最重要的污染成分,重金属污染物质所具有的不可降解性决定了其将长期存在并可能对环境构成极大的潜在威胁。本文以我国最大的镍生产企业的主要火法工艺冶炼中排放的废渣为试验样品,通过采用国内外固体废物浸出毒性的浸出方法,对废渣进行全量溶取,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分析镍冶炼废渣中cu、pb、zn、as、cr、cd、co、hg、ni主要离子的浸出行为。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液固比、振荡时间、浸提剂ph值和振荡方式等因素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液固比的增加,废渣与浸提剂混合后的ph值均下降;废渣中浸出的重金属浓度先增加后减小,浸出总量不断增加。随着振荡时间的增加,重金属的浸出浓度逐渐增加,很快到达平衡状态;采用hac/naac溶液浸提时,金属的浸出浓度在8-12h达到最大。浸提剂ph是影响重金属浸出的主要因素。在强酸条件下,浸出浓度普遍较高,随着浸提剂ph的增大,浸出浓度逐渐减小,到一定程度后,浸出浓度逐渐趋于稳定。同一种镍渣样品使用不同浸出方法,其浸出的重金属污染物总量差距明显。以HAc/NaAc缓冲溶液为浸提剂,其络合作用对金属浸出的影响明显,且浸出后体系的酸度变化幅度较小,金属的浸出量很高;以H2SO4/HNO3为浸提剂,浸出后混合液的pH反映的是废物的酸度,金属的浸出量远低于浸提剂为HAc/NaAc的浸出量,但二者均高于去离子水。采用HJ/T300-2007与TCLP方法镍渣浸出总量差距不大。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浓度限值,本试验镍渣样品不属于危险废物,属于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最后,论文通过从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现状,重金属污染源的监管现状,重金属污染防控措施、方法现状三个方面概述了我国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控环境监督和管理的现状,总结镍钴冶炼行业中重金属污染防控环境监督和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对策建议,讨论了镍钴冶炼中的重点监管节点与污染物,及监管主体及频次。

杨东旭[10](2014)在《面向低碳城市的公共建筑节能模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如何实现低碳城市发展,在中国已经提到理论探索和政策制定的议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重点之一就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目前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建筑节能。城市的公共建筑作为我国消耗能源的重要领域,其节能实现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鉴于我国的公共建筑节能领域中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各个环节中还存在着很多技术、制度问题亟待解决,故以低碳城市公共建筑节能评价模式研究作为我的博士论文选题。首先从低碳城市公共建筑节能理论内涵研究出发,阐明规划的4H布局和6项主要步骤是我国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但战略目标选择上应该具有弹性和适应性;低碳城市建设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基于专家指导和文献分析,构造了一个9方面28个具体指标体系作为评价低碳城市发展的依据。第二,城市建设中具体工程项目的实施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政府政策引导等3方面为基础构建的公共建筑前期节能管理设计模式,辅以必要的节能监管体系和政策工具选择,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为项目最终实施成功提供保证。第三,我国的公共建筑能耗呈现出刚性增长趋势,公共建筑领域将承担越来越重的节能减排任务,相应的能耗影响因素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定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对公共建筑主要的能耗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它们影响比重相应的采取节能措施,是实现城市建筑节能和低碳发展的基础。第四,能源供应方式对于区域公共建筑节能来说是关键,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对多项能源供应方式进行评价打分,低碳排放是能源供应选择的重要依据,配以其他几项因素综合考虑,最终选取得分最高的方案作为最终能源供应方案,为相关项目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很大程度避免了盲目选择能源供应方式所带来的成本损失和危害。最后,针对已有公共建筑运行中突出的高能耗问题,建立建筑用能设备系统复杂的仿真模型,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智能控制方法,不断优化模型的结构参数,对建筑机电设备进行变频控制,显着的降低了建筑能耗,同时也显示了良好的节能、环保等众多社会效益。

二、《铜业工程》2002年总目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铜业工程》2002年总目录(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品质电解铜箔质量差异分析及其水波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超薄高品质电解铜箔的必要性和制备难点
    1.3 电解铜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电沉积工艺参数对铜箔组织性能影响的研究
        1.3.2 添加剂对铜箔组织性能影响的研究
        1.3.3 电解铜箔组织性能的研究
        1.3.4 新产品新工艺研究
        1.3.5 我国电解铜箔发展方向
        1.3.6 铜箔缺陷研究
    1.4 研究内容及目的
    1.5 创新点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腐蚀处理
        2.3.2 加热处理
        2.3.3 微观组织表征
        2.3.4 力学性能表征
    2.4 试样制备
        2.4.1 拉伸试样制备
        2.4.2 化学腐蚀试样的制备
        2.4.3 加热试样的制备
        2.4.4 TEM试样的制备
    2.5 分析与检测
        2.5.1 XRD分析
        2.5.2 显微组织分析
        2.5.3 力学性能分析
        2.5.4 耐热性和耐蚀性分析
第3章 不同品质电解铜箔性能对比研究
    3.1 电解铜箔成型机理
    3.2 不同品质电解铜箔性能对比研究
        3.2.1 表面粗糙度
        3.2.2 抗拉强度及延伸率
        3.2.3 耐热性
        3.2.4 耐蚀性
        3.2.5 晶粒尺寸
    3.3 电解铜箔质量的影响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解铜箔水波纹性能分析及机理研究
    4.1 水波纹典型宏观形貌与微观组织分析
        4.1.1 宏观形貌分析
        4.1.2 微观组织分析
        4.1.3 表面粗糙度分析
    4.2 腐蚀分析
        4.2.1 腐蚀机理
        4.2.2 腐蚀形貌分析
    4.3 微观应力与微观应变分析
    4.4 耐热能力分析
    4.5 水波纹形成机理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BIM+GIS应用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煤矿发展状况
        1.2.3 国内外煤矿发展趋势
        1.2.4 国内外智慧矿山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3 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3.4 本论文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2 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
    2.1 智慧矿山的内涵研究
        2.1.1 智慧矿山内涵分析
        2.1.2 智慧矿山概念补充
    2.2 智慧矿山系统构成研究
        2.2.1 生产系统构成分析
        2.2.2 决策系统构成分析
        2.2.3 建设管理系统构成分析
        2.2.4 智慧矿山系统构成分析
    2.3 基于BIM+GIS的设计管理平台甄选
        2.3.1 GIS平台优劣势分析
        2.3.2 GIS平台选用3DMine的必要性
        2.3.3 BIM平台选用Revit的必要性
    2.4 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工作分析
        2.4.1 投资策划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4.2 勘察设计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4.3 项目施工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4.4 项目运营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4.5 项目报废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5 章节小结
3 智慧矿山BIM+GIS模型的创建与应用
    3.1 BIM+GIS场地模型数据融合研究
        3.1.1 数据采集与分析
        3.1.2 曹家滩煤矿案例数据提取
        3.1.3 BIM和 GIS平台模型数据融合方法
    3.2 智慧矿山GIS模型创建与应用分析
        3.2.1 创建地质数据库
        3.2.2 创建煤层宏观模型及含煤率分析
        3.2.3 煤矿巷道GIS模型相关分析
        3.2.4 煤矿巷道GIS模型地下测量分析
        3.2.5 煤矿巷道GIS模型地下通风设计
    3.3 智慧矿山BIM建模研究与应用分析
        3.3.1 煤矿场地BIM模型创建方法研究
        3.3.2 巷道BIM模型建模方法研究
        3.3.3 煤矿BIM模型系统设计优化及应用
        3.3.4 巷道BIM模型的进度管理应用
        3.3.5 煤矿BIM参数化族库的创建及管理
    3.4 章节小结
4 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成果管理研究
    4.1 煤矿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成果归档内容梳理
        4.1.1 投资策划阶段归档内容
        4.1.2 勘察设计阶段归档内容
        4.1.3 项目施工阶段归档内容
        4.1.4 项目运营阶段归档内容
        4.1.5 项目报废阶段归档内容
    4.2 煤矿项目重点成果提交格式
        4.2.1 投资策划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2.2 勘察设计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2.3 项目施工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2.4 项目运营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2.5 项目报废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3 章节小结
5 基于BIM+GIS的煤矿安全应用分析
    5.1 煤矿安全BIM+GIS应用点分析
        5.1.1 基于系统工程的应用点分析
        5.1.2 基于事故发生理论的应用点分析
        5.1.3 基于生产可靠性理论的应用点分析
    5.2 煤矿安全工程中基于Fuzor平台的相关模拟
        5.2.1 巷道漫游防真模拟
        5.2.2 巷道监控模拟
        5.2.3 巷道危险工况模拟
    5.3 章节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鉴定证书

(3)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矿产资源利益分配概述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矿产资源
        1.1.2 利益
        1.1.3 利益分配
        1.1.4 矿产资源利益分配
    1.2 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相关理论
        1.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矿产资源利益分配思想
        1.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矿产资源利益分配思想
        1.2.3 西方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相关理论
    1.3 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实践经验
        1.3.1 中国古代及近代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实践经验
        1.3.2 资本主义国家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实践经验
        1.3.3 社会主义国家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实践经验
第二章 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经验与问题
    2.1 改革前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经验与问题
        2.1.1 总体情况
        2.1.2 基本经验
        2.1.3 主要问题
    2.2 改革中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经验与问题
        2.2.1 总体情况
        2.2.2 基本经验
        2.2.3 主要问题
    2.3 “深改”以来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经验与问题
        2.3.1 总体情况
        2.3.2 基本经验
        2.3.3 主要问题
第三章 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1 理论认识误区
        3.1.1 忽略对矿山地租理论的研究
        3.1.2 地质矿业规律理解错位
        3.1.3 法律规范存在逻辑矛盾
    3.2 政策实践偏差
        3.2.1 借鉴国内外经验不全面
        3.2.2 税费政策运用不准确
        3.2.3 利益主体不平衡
第四章 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原则
    4.1 坚持党的领导
        4.1.1 加强党对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领导
        4.1.2 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
    4.2 坚持国有化方向
        4.2.1 国有化的依据
        4.2.2 国有化的内涵
        4.2.3 国有化的步骤
    4.3 坚持人民共享目标
        4.3.1 侧重民生领域建设
        4.3.2 健全利益共享可持续发展机制
    4.4 坚持社会共建方式
        4.4.1 中央统筹矿产资源利益分配
        4.4.2 协调相关主体权利冲突
第五章 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举措
    5.1 完善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理论
        5.1.1 规范参与分配的规则依据
        5.1.2 健全参与分配主体范畴
        5.1.3 调整矿产资源利益分配价值取向
    5.2 全面深化矿产资源体制改革
        5.2.1 坚守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制
        5.2.2 全面放开竞争性环节
    5.3 提升矿产资源利益分配治理水平
        5.3.1 完善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
        5.3.2 健全矿产资源税费体系
        5.3.3 矿产资源利益分配法治化建设
        5.3.4 生态文明制度体制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中安生态智能矿山充填项目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相关理论
    1.4 研究方法、内容与技术路线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 项目概况
    2.2 建设单位情况
    2.3 项目建设必要性
    2.4 需求量及未来市场预测
    2.5 本章小结
3 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3.1 固体充填采煤技术
    3.2 长壁逐巷胶结充填采煤技术
    3.3 建筑垃圾预处理技术
    3.4 本章小结
4 项目的财务分析
    4.1 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
    4.2 资金筹措
    4.3 融资方案
    4.4 项目财务评价
    4.5 本章小结
5 项目的风险分析
    5.1 风险因素
    5.2 风险规避措施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JKSimMet模拟的某选矿厂矿石碎磨特性及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碎矿与磨矿概述
        1.1.1 常见的碎磨流程
        1.1.2 矿石破碎的施力方式
        1.1.3 半自磨机中矿石的碎磨机制
    1.2 矿石碎磨特性表征概述
        1.2.1 矿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1.2.2 邦德功指数
        1.2.3 JK落重试验与半自磨机粉碎(SMC)试验
        1.2.4 小型自磨/半自磨可磨度试验
    1.3 半自磨碎磨工艺及应用进展
        1.3.1 单段半自磨工艺
        1.3.2 半自磨+球磨碎磨工艺
        1.3.3 半自磨+球磨+破碎碎磨工艺
    1.4 半自磨试验研究现状
        1.4.1 JKSimMet模拟拟合半自磨流程
        1.4.2 半自磨机离散元仿真
        1.4.3 采用顽石作为磨矿介质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试样、设备与研究方法
    2.1 矿石性质研究
        2.1.1 矿物组成研究
        2.1.2 矿石化学成分分析
        2.1.3 矿石密度测定
    2.2 试验设备与样品的制备
    2.3 试验原理与方法
        2.3.1 邦德功指数试验
        2.3.2 JK落重试验
第三章 碎磨性质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邦德球磨功指数测定试验
        3.1.1 试验过程
        3.1.2 试验结果
    3.2 落重冲击粉碎试验
        3.2.1 24#矿体试验结果
        3.2.2 13#矿体试验结果
        3.2.3 半自磨给矿试验结果
        3.2.4 顽石试验结果
    3.3 研磨试验
    3.4 碎磨性质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JKSimMet软件模拟与优化
    4.1 JKSimMet软件介绍
    4.2 选矿厂流程考察
        4.2.1 碎磨流程
        4.2.2 碎磨流程设备参数
        4.2.3 粒度分布考察
    4.3 模拟结果
        4.3.1 筛分粒度调整试验
        4.3.2 磨矿介质调整试验
        4.3.3 球磨-旋流器回路优化试验
        4.3.4 增加预先筛分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未来全球铟资源供需格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于不足
第2章 铟资源需求预测及分析
    2.1 铟资源概况
        2.1.1 物理化学性质
        2.1.2 铟的用途
        2.1.3 铟资源消费现状
    2.2 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分析方法
    2.3 全球铟资源需求预测
        2.3.1 ITO靶材领域
        2.3.2 CIGS领域
        2.3.3 铟资源需求分析
第3章 铟资源供给能力研究
    3.1 铟资源储量及分布
    3.2 铟资源产量
        3.2.1 全球铟资源产量
        3.2.2 中国铟资源产量
    3.3 铟资源供给预测
第4章 铟资源供需格局分析
    4.1 铟资源贸易现状
    4.2 铟资源供需现状
    4.3 铟资源供需格局
        4.3.1 再生铟分析
        4.3.2 供需格局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高硫精矿弱氧焙烧制酸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氰化尾渣的产生及处理工艺现状
        1.1.1 氰化尾渣的产生
        1.1.2 国内外氰化尾渣处理工艺现状
    1.2 硫铁矿焙烧制酸工艺现状
        1.2.1 硫酸需求概况
        1.2.2 铁矿石需求概况
        1.2.3 我国典型硫铁矿制酸企业现状
        1.2.4 高硫精矿制酸优势和面临的问题
    1.3 氰化尾渣直接焙烧制酸工艺现状
        1.3.1 制酸流程概述
        1.3.2 主要工艺设备
        1.3.3 系统物料平衡
        1.3.4 系统热量平衡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2 实验原料、试剂和设备
    2.1 原料及物性分析
        2.1.1 多元素分析
        2.1.2 粒度分析
        2.1.3 比重分析
    2.2 实验试剂和设备
        2.2.1 主要试剂
        2.2.2 主要设备
    2.3 分析方法
        2.3.1 有效硫的分析
        2.3.2 硫酸烧渣全铁含量的分析
        2.3.3 硫酸烧渣磁性铁含量的分析
3 高硫精矿弱氧焙烧对烧渣硫含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3.1 试验流程
        3.1.1 试验装置的调试
        3.1.2 沸腾层温度对硫酸烧渣硫含量的影响试验
        3.1.3 烟气停留时间对硫酸烧渣硫含量的影响试验
        3.1.4 炉底压力对硫酸烧渣硫含量的影响试验
    3.2 沸腾焙烧工艺条件试验研究
        3.2.1 沸腾层温度对硫酸烧渣硫含量的影响
        3.2.2 烟气停留时间对硫酸烧渣硫含量的影响
        3.2.3 炉底压力对硫酸烧渣硫含量的影响
    3.3 工艺系统的优化
        3.3.1 工艺系统问题诊断
        3.3.2 工艺系统优化情况
        3.3.3 系统优化前后的指标对比
    3.4 硫酸产品质量分析
        3.4.1 硫酸标准
        3.4.2 工业用硫酸含量测定
        3.4.3 工业硫酸中灰分的测定
        3.4.4 工业硫酸产品质量
    3.5 本章小结
4 高硫精矿弱氧焙烧工艺对烧渣铁含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4.1 试验流程
        4.1.1 入炉矿硫品位影响试验
        4.1.2 沸腾炉出口氧浓影响试验
        4.1.3 沸腾炉出口负压影响试验
    4.2 工艺条件试验研究
        4.2.1 入炉矿硫品位对烧渣铁品位和铁价态的影响
        4.2.2 沸腾炉出口氧浓对烧渣铁品位和铁价态的影响
        4.2.3 沸腾炉出口负压对烧渣铁品位和铁价态的影响
    4.3 硫酸烧渣分析
        4.3.1 铁精粉(硫酸烧渣)标准
        4.3.2 硫酸烧渣组成和物相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8)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法律制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法律问题
    第一节 农村生活垃圾概述
        一 农村生活垃圾的定义
        二 辨证看待农村生活垃圾的二重性
        三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辛店乡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实证研究
        一 辛店乡基本概况
        二 调查研究——辛店乡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三 辛店乡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四 辛店乡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相关法律规定解读
        一 法律中的相关规定
        二 中央政策和行政法规中的相关规定
        三 地方性法规的相关规定
    第四节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一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相关立法不足
        二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不健全
        三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监管机制不完善
第三章 国内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及法律制度
    第一节 国内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先进模式
        一 广西横县校椅镇石井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二 浙江桐庐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第二节 美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法律制度
        一 相对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二 相对完善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法律制度
    第三节 国内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法律制度的启示
第四章 完善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法律对策
    第一节 完善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一 立法指导思想的转变
        二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补充修订
        三 专项法律法规的制定
        四 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第二节 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相关法律制度
        一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资金投入机制的健全
        二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科技创新推广制度的完善
        三 垃圾分类制度的完善
        四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健全
        五 环保教育制度的完善
    第三节 完善农村生活垃圾监管法律机制
        一 环境监管机构体系的建立
        二 政府及有关部门监管责任的落实
        三 考核机制的完善
        四 公众监督作用的发挥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9)镍钴冶炼中典型重金属污染识别与防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意义
    1.2 世界镍钴冶炼行业发展现状
        1.2.1 世界镍冶炼行业发展现状
        1.2.2 世界钴冶炼行业发展现状
    1.3 我国镍钴冶炼行业发展现状
        1.3.1 我国镍冶炼行业发展现状
        1.3.2 我国钴冶炼行业发展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及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源的识别研究
    2.1数据收集与处理
        2.1.1 数据获取方式
        2.1.2 数据整理与处理方法
    2.2 镍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源调查实测
        2.2.1 调查范围
        2.2.2 重金属废水污染源实测与分析
        2.2.3 重金属废气污染源实测与分析
        2.2.4 重金属废渣污染源实测与分析
    2.3 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源调查实测
        2.3.1 调查范围
        2.3.2 重金属废水污染源实测与分析
        2.3.3 重金属废气污染源实测与分析
        2.3.4 重金属废渣污染源实测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镍火法冶炼含重金属烟(粉)尘排放污染物特征分析及逸散污染源无组织扩散模式研究
    3.1 含重金属烟(粉)尘排放污染物特征分析
        3.1.1 试验材料与制备
        3.1.2 结果与讨论
    3.2 含重金属逸散烟(粉)尘污染源无组织扩散模式研究
        3.2.1 逸散含重金属烟(粉)尘调查实测
        3.2.2 逸散含重金属烟(粉)尘重金属污染源强估算
        3.2.3 逸散含重金属烟(粉)尘重金属污染源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镍钴冶炼废渣形态分析及毒性浸出规律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仪器设备
        4.1.2 试剂
        4.1.3 主要浸提剂和分析液的制备
        4.1.4 样品采集及制备
        4.1.5 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正交试验
        4.2.2 浸出特性的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4.2.3 不同标准方法对毒性浸出结果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控环境监督管理方案与建议
    5.1 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控环境监督和管理现状
        5.1.1 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控环境监督和管理现状
        5.1.2 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控环境监督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5.2 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对策建议
        5.2.1 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法律法规的对策建议
        5.2.2 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技术政策建议
        5.2.3 污染防治标准建议
    5.3 镍冶炼行业监管方案与建议
        5.3.1 重点监管节点与污染物
        5.3.2 监管主体与频次
    5.4 钴冶炼行业监管方案与建议
        5.4.1 重点监管节点与污染物
        5.4.2 监管主体与频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面向低碳城市的公共建筑节能模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世界能源与气候
        1.1.2 低碳城市与可持续发展
        1.1.3 建筑能耗与建筑节能
        1.1.4 中国能源现状和碳排放情况
        1.1.5 中国公共建筑现状
    1.2 课题选取的意义和目的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低碳城市公共建筑节能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低碳城市公共建筑节能的相关研究与分析
        1.3.2 国内低碳城市公共建筑节能的相关研究与分析
    1.4 国内外低碳城市与公共建筑节能相关实践综述
        1.4.1 国外低碳城市的相关实践
        1.4.2 国内低碳城市的相关实践
        1.4.3 国内外公共建筑节能实践情况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技术路线
        1.5.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低碳城市公共建筑节能理论内涵研究
    2.1 低碳城市公共建筑节能理论体系
    2.2 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城市”规划理论内涵分析
        2.2.1 以“低碳”为理念的城市规划的可行性
        2.2.2 国外低碳城市发展战略模式
        2.2.3 低碳城市建设措施研究
    2.3 低碳城市规划指标评价体系理论分析
        2.3.1 指标体系构建要求
        2.3.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3.3 指标体系包含内容理论分析
    2.4 公共建筑节能综合效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
        2.4.1 全生命周期基本概念
        2.4.2 成本全生命周期管理
        2.4.3 全生命周期成本函数
        2.4.4 公共建筑节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
    2.5 城市治理理论
    2.6 区域客户端能源综合侧管理理论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低碳城市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模式与监管体系研究
    3.1 低碳城市公共建筑前期节能管理设计模式分析
    3.2 政府政策引导
        3.2.1 业主客观决策选择
        3.2.2 公众大力参与
    3.3 低碳城市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
        3.3.1 节能监管体系建立的理论依据
        3.3.2 节能监管体系概述
    3.4 政策工具的选择
        3.4.1 政策工具选择依据
        3.4.2 政策工具内容
        3.4.3 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建筑节能政策工具方式
        3.4.4 公共建筑节能政策工具评价标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碳城市公共建筑节能能耗影响因素研究
    4.1 我国公共建筑能耗现状与特点
        4.1.1 我国公共建筑能耗现状
        4.1.2 我国公共建筑能耗特点
        4.1.3 我国公共建筑能耗分类
    4.2 我国公共建筑能耗统计与计算方法
        4.2.1 公共建筑能耗统计方法
        4.2.2 公共建筑能耗计算方法
    4.3 公共建筑能耗的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4.3.1 未来我国建筑能耗目标的情景分析
        4.3.2 公共建筑能耗影响因素
    4.4 通径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4.4.1 通径系数的原理
        4.4.2 通径算法简介
        4.4.3 模型求解步骤
    4.5 案例分析
        4.5.1 指标数据收集
        4.5.2 数据分析
        4.5.3 指标权重计算与分析
    4.6 室内办公设备、照明与其余服务系统能耗的定性分析
        4.6.1 室内办公设备
        4.6.2 照明设备
        4.6.3 其余服务系统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低碳城市公共建筑区域能源系统供应方式比较研究
    5.1 低碳城市公共建筑区域能源系统概述
        5.1.1 区域能源系统的概念
        5.1.2 区域能源系统的特点
    5.2 国内外区域能源系统发展情况
        5.2.1 国外区域能源系统发展情况
        5.2.2 国内区域能源系统发展情况
    5.3 冷热供应基本形式、对比及适应性评价
        5.3.1 两种冷热供应基本形式概念
        5.3.2 城市类CBD区域能源统一供应的必然性
        5.3.3 两种供应方式的优势、不足与适应性评价
    5.4 区域能源系统最终优化方案评价步骤
        5.4.1 区域能源系统多因素评价
        5.4.2 评价方法 ——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的概念
        5.4.3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的计算步骤
    5.5 实例分析
        5.5.1 天津滨海盛世汽车园项目背景简介
        5.5.2 项目能源规划方案计算
        5.5.3 项目综合评价的网络层次模型应用
        5.5.4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5.6 项目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及效益综合评价
        5.6.1 浅层地能的影响分析
        5.6.2 环境效益评价
        5.6.3 社会效益评价
        5.6.4 经济效益评价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以变频控制为基础的低碳城市公共建筑运行阶段节能模式仿真研究
    6.1 变频自动控制技术相关概念与发展现状简介
        6.1.1 变频调节技术概念与发展现状简介
        6.1.2 相关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简介
    6.2 仿真技术相关研究简介
        6.2.1 仿真技术发展现状
        6.2.2 系统仿真算法
    6.3 基于BP神经网络控制策略的系统研究[253]
        6.3.1 控制系统的基本步骤
        6.3.2 神经网络控制策略简介
        6.3.3 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6.3.4 BP神经网络的网络设计
    6.4 变频控制应用于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相关理念分析
        6.4.1 地铁环控思想理念提出
        6.4.2 地铁环控系统重要性分析
        6.4.3 变频控制系统经济性分析
    6.5 基于BP神经网络策略的地铁风机变频控制方案仿真研究
        6.5.1 负荷计算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选择
        6.5.2 仿真结果分析
    6.6 学习分类的新框架探索
        6.6.1 学习的根基是阅读与理解
        6.6.2 析义接受/遗传性学习与析疑拒斥/变异性学习的框架模型
        6.6.3 变异性学习中解反常难题的三条路径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结论
    7.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四、《铜业工程》2002年总目录(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品质电解铜箔质量差异分析及其水波纹的研究[D]. 刘庆伟.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2]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研究[D]. 胡耀元.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3]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研究[D]. 王中庆. 山西大学, 2020(12)
  • [4]中安生态智能矿山充填项目可行性研究[D]. 张宁.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5]基于JKSimMet模拟的某选矿厂矿石碎磨特性及流程优化研究[D]. 孙文瀚. 广西大学, 2019(01)
  • [6]未来全球铟资源供需格局研究[D]. 马文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7]高硫精矿弱氧焙烧制酸技术研究[D]. 杨洪忠.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17(01)
  • [8]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法律制度的研究[D]. 崔璨. 郑州大学, 2016(12)
  • [9]镍钴冶炼中典型重金属污染识别与防控对策研究[D]. 李静.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5(09)
  • [10]面向低碳城市的公共建筑节能模式评价研究[D]. 杨东旭. 天津大学, 2014(08)

标签:;  ;  ;  ;  

《铜器工程》2002年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