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二期围堰施工技术创新

三峡工程二期围堰施工技术创新

一、三峡工程二期围堰建设中的科技创新(论文文献综述)

程志华[1](2020)在《长江三峡枢纽工程建设关键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葛洲坝集团在长江三峡枢纽工程建设中,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攻关研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主要关键技术有:三峡工程大江截流设计及施工技术、大坝混凝土优质高效施工技术、碾压混凝土围堰设计施工及拆除技术、地下电站大型洞室施工关键技术、茅坪溪沥青混凝土坝防护工程施工技术、基础处理及灌浆关键技术、砂石骨料生产技术、五级船闸完建施工技术、大型钢闸门及压力钢管制造安装技术以及700 MW大型机组安装技术等。

黄一平[2](2020)在《文伏波与丹江口、葛洲坝工程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武菲[3](2019)在《三峡工程决策研究》文中提出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举世瞩目。同时,它也是一项颇具争议的特殊的工程。从1918年孙中山首次提出开发三峡水力的设想,到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兴建三峡工程议案,三峡工程经历了漫长坎坷的决策过程。本文将以三峡工程的决策为切入点,以时间为主线,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系统梳理三峡工程决策的历史过程,探讨三峡工程上马曲折的历程背后的原因,厘清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焦点所在,揭示中共做出工程决策的历史背景,并最终总结出三峡工程决策带给我们的经验与启示。论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利用大量未公开的档案资料、亲历者的回忆录、回忆文章,以及文献汇编等资料,呈现三峡工程决策的全过程。同时,尽可能全面地展现工程的支持者与反对者双方的观点,归纳其争论分歧的焦点所在。论文由绪论、正文五章和结语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民国时期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初步设想与勘测(1918—1948)。主要论述孙中山首次提出的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设想和恽震等人开展的对三峡水力资源的首次勘测、设计工作,以及国民政府开发三峡进行的一些早期工作。第二章是三峡工程的早期方案制定(1949—1977)。论述在这一时期三峡工程方案制定的过程,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对三峡工程的指示和决策,制定三峡工程方案的经过,关于三峡工程的最早争论,以及作为三峡工程实战准备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工建设。第三章是三峡工程的深入研究论证(1978—1988)。这一章主要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三峡工程的重新上马和重新开展论证工作的过程,以及这一时期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第四章是三峡工程的兴建决策(1989—1992)。这一章论述三峡工程在经历一系列争论后重新进入中央决策进程的经过,以及最终交付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过程。第五章是三峡工程的建设实施(1993—2009)。这一章主要论述三峡工程准备阶段进行的工作和工程建设期的决策及机构设置,以及三峡移民政策。最后是结语。总结三峡工程的决策历程留给我们的经验启示,并尝试针对决策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的优化措施。

包承纲[4](2014)在《三峡二期围堰创新及其对我国高围堰建设的意义》文中指出三峡二期围堰是三峡土建工程中最具挑战性的两个建筑物之一,它不仅对整个三峡工程十分重要,而且难度在国内外围堰建设史上也是空前的。科技工作者围绕该建筑物的难题,跟踪工程的进展,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试验研究工作,采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高质量地完成了建设任务,围堰在4年的运行期状态良好,并且在拆除过程中又安排了专门的试验和资料收集工作,厘清了一些长期不清楚的疑虑,取得了一套系统的经验,并且取得了许多创新的研究成果,对高围堰和土石坝的建设极具参考意义。这些成果正在大西南水电开发中发挥作用,并促进我国水利水电技术迈上新的台阶。

郑守仁[5](2011)在《葛洲坝水利工程为建设三峡工程提供了哪些借鉴》文中研究说明一、前言葛洲坝工程是我国在长江干流上修建的第一座水利枢纽工程,1970年12月开工建设,工程施工初期,发现勘测设计深度不够,处于"三边"(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状况,对一些重大技术问题未进行研究论证,就提出设计方案并开始施工。

饶锡保,胡胜刚,程永辉,朱国胜,丁红顺,左永振,周小文[6](2011)在《深厚覆盖层及围堰堰体材料工程特性试验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深厚覆盖层与围堰水下抛填施工密度确定和粗粒料工程特性试验中的缩尺效应问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深厚覆盖层条件导截流及围堰安全控制技术"中的专题3以乌东德、白鹤滩和双江口等水电站围堰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测试、室内试验、物理模型、数值计算等多种研究手段,进行了深厚覆盖层及堰体材料工程特性试验技术研究。概要地介绍了该专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详细研究方法和具体成果将另文介绍。

包承纲,郭熙灵,程展林[7](2011)在《长江科学院土工科研60年》文中提出简要地回顾了长江科学院土力学与工程专业60年来成长、发展、成熟的历程;介绍了土工研究所从事的主要工程研究项目及为长江治理和开发以及我国土工工程建设所作的贡献;叙述和评价了土工研究所在学术研究上的主要领域和成就,以及在土力学学科发展方面的贡献,最后对长科院土工专业的特点和研究风格作了述评。

翁永红,谢向荣,范五一[8](2011)在《三峡工程施工设计与实践》文中认为三峡枢纽工程施工规模巨大,施工强度高,技术复杂。针对施工期通航、长江截流、高强度土石方和混凝土施工、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和双线五级船闸等诸多施工技术难题,工程采用了"三期导流、明渠通航、围堰发电"施工方案。文章重点介绍了施工导流、土石方和混凝土工程施工实践与主要创新成果。

司兆乐[9](2010)在《葛洲坝和三峡工程施工中的技术创新》文中指出随着超大规模和处于复杂地质环境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兴建,必须依靠先进、高效的现代施工技术去实现。60 a来,长江委非常重视先进施工技术的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在丹江口、葛洲坝、三峡工程建设中,研究开发和应用了大量有实用价值的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技术,其中以围堰发电技术、低温混凝土生产技术、高边坡锚固处理技术和爆破施工技术等10多项具有重大推广价值的技术成果,在国内一些大型水电工程建设中都获得成功,推动了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

汪明元,程展林,包承纲,李青云[10](2007)在《三峡工程二期深水围堰工程性状反分析研究》文中提出三峡工程二期围堰是深水与复杂环境中土石坝工程建设的典范,设计阶段曾进行过大量研究,运行阶段进行了全过程监测,拆除时进行了调查和试验分析,发现围堰的实际性状与原来的研究成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综合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防渗墙的应力变形监测成果为基础,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三峡工程二期深水围堰的实际工程性状进行了反分析,对防渗墙与堰体的相互作用采用基于多点约束的接触迭代算法模拟,得到了围堰各填料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对水下抛填料,应根据抛填的初始密度分层确定其变形参数;水下抛填砂砾石与风化砂对防渗墙的变形影响较大;上游侧堰体与防渗墙脱开的原因在于防渗墙上下游侧水位的升降;防渗墙侧的泥皮决定了接触面的力学特性并可改善墙体的应力状态,应力变形分析应考虑泥皮的影响;基于多点约束的接触算法能准确模拟防渗墙与堰体的相互作用,接触摩擦服从库仑定律;防渗墙顶与墙顶处堰体间发生冲切时,实际情况介于变形体间的接触与完全的未接触两种状态之间。

二、三峡工程二期围堰建设中的科技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峡工程二期围堰建设中的科技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长江三峡枢纽工程建设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长江三峡枢纽工程介绍
2 葛洲坝集团承担的主要任务
3 葛洲坝集团在三峡工程建设中主要创新成果
    3.1 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设计及施工技术[1-2]
    3.2 三峡工程大坝混凝土优质高效施工技术[3-4]
    3.3 三峡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设计、施工及拆除关键技术
    3.4 三峡地下电站大型洞室施工关键技术
    3.5 茅坪溪防护工程施工技术
    3.6 基础处理及灌浆关键技术
    3.7 砂石骨料生产技术
    3.8 三峡五级船闸完建施工关键技术
    3.9 大型钢闸门及压力钢管制造安装技术
    3.10 700 MW大型机组安装技术[5]

(3)三峡工程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与难点
第一章 民国时期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初步设想与勘测(1918—1948)
    第一节 国人的三峡设想与首次勘测
        一、孙中山首次提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设想
        二、首次勘测三峡水力资源
    第二节 美国人的三峡开发计划与夭折
        一、潘绥计划
        二、萨凡奇计划
        三、三峡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四、萨凡奇计划的中止
第二章 三峡工程的早期方案制定(1949—1977)
    第一节 毛泽东描绘三峡蓝图
        一、水利是工农业生产的中心环节
        二、“毕其功于一役”
        三、中苏合作开展查勘
    第二节 林李之争与三峡决策
        一、最初的争论
        二、南宁会议上的“御前争论”
        三、周恩来查勘三峡与成都会议
    第三节 三峡工程第一次筹建热潮
        一、“积极准备充分可靠”:三峡科研大协作
        二、200米蓄水位的初步设计工作
        三、“有利无弊”
    第四节 三峡工程的实战准备——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兴建
        一、葛洲坝水利枢纽的提出
        二、建设中的波折
第三章 三峡工程的深入研究论证(1978—1988)
    第一节 重提三峡工程
        一、坝址选择
        二、纷争再起
        三、邓小平的三峡之行
    第二节 三峡工程第二次筹建热潮
        一、三峡工程加速上马与“翻两番”战略目标
        二、审查通过150米蓄水位方案
        三、用改革的办法建设三峡
    第三节 关于工程近期能否上马的争论
        一、蓄水位之争
        二、党内外的争论
    第四节 三峡工程的重新论证
        一、开展重新论证
        二、论证中的论争
第四章 三峡工程的兴建决策(1989—1992)
    第一节 三峡工程重新进入决策进程
        一、历史的插曲:围绕《长江长江——三峡工程论争》一书的争论
        二、江泽民视察长江
        三、“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四、三峡工程论证汇报会
        五、审查通过175 米蓄水位方案
    第二节 表决定案
        一、三峡宣传热
        二、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三峡工程议案
第五章 三峡工程的建设实施(1993—2009)
    第一节 施工准备阶段
        一、开展前期准备工作与施工
        二、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第二节 工程建设期
        一、一期工程建设
        二、二期工程建设
        三、三期工程建设
    第三节 三峡移民政策
        一、实施优惠政策
        二、外迁移民安置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4)三峡二期围堰创新及其对我国高围堰建设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围堰的创新意义
2 二期围堰的特点
3 二期围堰简介
4 二期围堰的技术难点
5 二期围堰建设中若干重要技术措施
    5.1 采用“柔”的思想建造防渗墙
    5.2 采用新方法、新技术解决建设中的疑难问题
        5.2.1 首创采用离心模型试验确定深水抛填体的密度
        5.2.2 上下游围堰断面的确定主要依靠了数值分析方法, 并采用离心模型试验验证
        5.2.3 防渗墙柔性墙体材料性能的研制
        5.2.4 开创了复合土工膜在大型工程中应用先例
        5.2.5 进行了三维饱和-非饱和渗流及二维和三维非稳定渗流的计算
        5.2.6 堰体风化砂和覆盖层新淤积沙的动力特性以及围堰地震作用的稳定性研究
        5.2.7 堰体不密实的填料在施工爆破中的性状及其现场加密措施的研究
        5.2.8 新的施工设备研制和引进、开发
    5.3 加强现场观察和检测, 及时反馈, 更新信息
    5.4 围堰拆除时的资料收集和补充研究的意义重大
6 三峡二期围堰建设中的技术创新
    6.1 在国内外首次采用离心模拟技术, 解决深水抛填材料的密度问题
    6.2 增强了有限元法在土石坝设计中的作用
    6.3 围堰断面形式的离心模型试验验证
    6.4 柔性材料的研制以及均匀设计材料试验设计法和神经网络ANN模型的应用研究
    6.5 饱和-非饱和渗流分析以及非稳定渗流场分析
    6.6 围堰堰基地层剖面的概率分析方法探索
    6.7 复合土工膜的防渗性能和土工织物淤堵特性研究
    6.8 土工膜的无损检测技术和土工织物应变量测设备的研制
    6.9 风化砂、淤积沙的动力特性和围堰抗震稳定性的研究
    6.1 0 爆破振动对围堰的影响和振冲压密的现场研究
    6.1 1 粗粒料力学性质的研究
7 二期围堰经验对我国高围堰建设的意义

(5)葛洲坝水利工程为建设三峡工程提供了哪些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葛洲坝工程关键技术应用于三峡工程
    1、枢纽布置与泥沙防治技术
    2、高水头大型船闸设计及施工技术
    3、大流量河道截流与深水围堰设计及施工技术
    4、大坝混凝土温控防裂技术
三、三峡工程借鉴葛洲坝工程施工期利用围堰挡水通航发电
四、葛洲坝工程建设管理为三峡工程积累了经验
五、三峡工程采取葛洲坝工程救鱼及保护水生生物措施
六、结语

(6)深厚覆盖层及围堰堰体材料工程特性试验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 述
2 研究现状
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2 技术路线
4 重要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4.2 建 议

(7)长江科学院土工科研6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概 述
2 发展历程
    2.1 初创阶段
    2.2 发展阶段
    2.3 扩展阶段
    2.4 巩固阶段
    2.5 创新发展阶段
3 主要学术成就
    3.1 黏性土的性质和压实黏性土的研究
    3.2 特殊土的工程性质研究
    3.3 渗透变形的理论和渗流分析模拟技术
    3.4 非饱和土性质的研究
    3.5 地基工程可靠度分析方法研究
    3.6 土工离心机试验技术
    3.7 土工CT试验技术的发展
    3.8 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应用研究
    3.9 数值分析技术的发展
    3.10 覆盖层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3.11 土工试验技术的发展和土工试验规程的制定
4 经验与体会
    (1) 围绕长江治理和建设中的工程问题展开土工研究。
    (2) 生产任务与科学研究是统一的。
    (3) 在“出成果”同时, 一定要把“出人才”放在战略地位加以重视。
    (4) 一定要注意试验技术和试验仪器的不断完善。
    (5) 促进学科的交流和融合。
    (6) 加强与国内有关单位的协作。

(8)三峡工程施工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施工导流与施工期通航
    2.1 三期导流
    2.2 施工期通航
3 大江截流与围堰
    3.1 土石围堰
    3.2 两次截流设计与实施
    3.3 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
4 土石方工程施工
    4.1 土石方施工及其特点
    4.2 工程实践与创新
5 混凝土工程施工
    5.1 混凝土施工的特点及难点
    5.2 混凝土施工方案和施工设备选型
    5.3 首创预冷混凝土二次风冷骨料技术
    5.4 大坝混凝土温控防裂
6 施工进度控制与调整
    6.1 枢纽工程量控制
    6.2 施工进度
    6.3 加快进度的重大措施
7 结语

(9)葛洲坝和三峡工程施工中的技术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 围堰发电和高围堰施工技术
    1.1 围堰发电的提出和早期研究
    1.2 葛洲坝工程“围堰发电”
    1.3 三峡工程“围堰发电”
    1.4 高土石围堰施工技术
        (1) 葛洲坝二期土石围堰。
        (2) 三峡工程二期土石围堰。
        (3) 三峡工程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
2 低温混凝土生产技术
    2.1 葛洲坝低温混凝土生产工艺
        (1) 水冷系统。
        (2) 风冷系统。
        (3) 制冰工艺。
    2.2 三峡工程混凝土生产工艺
3 三峡船闸高边坡锚固技术
4 先进的爆破技术
    4.1 微差爆破技术
    4.2 预裂爆破技术
    4.3 保护层快速开挖技术
5 结 语

(10)三峡工程二期深水围堰工程性状反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三峡工程二期围堰实际性状
2 反分析的方案
3 反分析的结果
    3.1 围堰填料的参数
    3.2 防渗墙与堰体间泥皮的影响与参数
    3.3 防渗墙与上游侧堰体脱开的原因
    3.4 防渗墙顶与堰体接触的模拟方法
4 结论

四、三峡工程二期围堰建设中的科技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江三峡枢纽工程建设关键技术[J]. 程志华. 水电与新能源, 2020(10)
  • [2]文伏波与丹江口、葛洲坝工程建设研究[D]. 黄一平.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3]三峡工程决策研究[D]. 武菲.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4]三峡二期围堰创新及其对我国高围堰建设的意义[J]. 包承纲.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4(09)
  • [5]葛洲坝水利工程为建设三峡工程提供了哪些借鉴[J]. 郑守仁. 中国三峡, 2011(11)
  • [6]深厚覆盖层及围堰堰体材料工程特性试验技术研究[J]. 饶锡保,胡胜刚,程永辉,朱国胜,丁红顺,左永振,周小文.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1(10)
  • [7]长江科学院土工科研60年[J]. 包承纲,郭熙灵,程展林.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1(10)
  • [8]三峡工程施工设计与实践[J]. 翁永红,谢向荣,范五一. 中国工程科学, 2011(07)
  • [9]葛洲坝和三峡工程施工中的技术创新[J]. 司兆乐. 人民长江, 2010(04)
  • [10]三峡工程二期深水围堰工程性状反分析研究[J]. 汪明元,程展林,包承纲,李青云. 土木工程学报, 2007(06)

标签:;  ;  ;  ;  ;  

三峡工程二期围堰施工技术创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