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巨核细胞的观察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巨核细胞的观察

一、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巨核细胞的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蔡晓虹,赖文兴,陈玉婵,曾银珠,刘加军[1](2021)在《小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确诊1例罕见的小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病例,分析其临床及细胞形态学特征,以期提高对巨核细胞白血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及漏诊的发生。方法收集2017年5月外院转诊小儿急性白血病病例1例,完善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骨髓与外周血细胞形态结果一致,诊断意见为考虑AML-M7-BM象。骨髓流式细胞免疫分型提示AML-M7肿瘤细胞来源,AML-M7诊断成立。结论本例小儿白血病证实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临床罕见。细胞形态学检查、免疫组化、电镜PPO、流式细胞仪等检查相结合对该疾病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苏龙[2](2021)在《阻断CXCR4对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急性白血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之一,化疗仍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部分复发难治患者需要接受更强烈的治疗方案,如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CT)。然而,复发仍旧是急性白血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治疗后骨髓残留白血病细胞是复发的根源所在。与髓外复发相比,骨髓复发患者治疗困难,长期预后差。因此,如何清除骨髓中的残留白血病细胞,对于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整体预后,甚至实现治愈白血病的最终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造血与免疫细胞发育、迁移及功能维持中均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参与了造血细胞发育、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向骨髓归巢及其在骨髓微环境中的定居。此外,CXCL12/CXCR4在急性白血病细胞向骨髓迁移及其在骨髓中的定居亦发挥关键性作用。骨髓微环境通过多种机制,如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等,维持免疫抑制状态,保护HSC免受损伤从而维持正常造血及机体必要时的应急造血。骨髓微环境同样对白血病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使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耐药,同时可抵抗免疫治疗。阻断CXCR4可动员白血病细胞进入外周血,从而可增强化疗药物与分子靶向药物的杀伤效果。然而,阻断CXCR4联合化疗对临床患者治疗的效果改善有限,考虑与化疗不能有效杀伤耐药细胞或白血病干细胞有关。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杀伤耐药细胞或白血病干细胞的联合治疗手段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我们的前期研究已发现,CXCR4拮抗剂可增强异基因淋巴细胞回输(allogeneic lymphocyte infusin,ALI)的移植物抗白血病(graftversus-leukemia,GVL)效应。然而,该研究采用的是人造白血病(人CD34+细胞转染MLL-AF9基因),可能存在一定的细胞特异性。采用免疫缺陷小鼠构建疾病动物模型,小鼠无完整免疫系统,因此,无法评估在完整免疫系统存在情况下,阻断CXCR4是否能够增强GVL效应。此外,CXCR4阻断对allo-HC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与供体细胞植入是否有影响,仍有待研究以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旨在确定CXCR4阻断是否可增强ALI与allo-HCT后GVL效应、是否对GVHD及供体造血细胞植入有影响,从而为开展后续临床试验提供直接证据与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患者标本构建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transplants,PDX)模型,待外周血可检测到白血病细胞后,给予ALI。免疫细胞活化后给予CXCR4拮抗剂AMD3100治疗,治疗后检测外周血和/或组织中的白血病细胞水平。采用多种小鼠allo-HCT模型,以小鼠原代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作为靶细胞,研究移植后给予AMD3100对GVL效应的影响。建立小鼠急性(BALB/c小鼠→C57BL/6小鼠)与慢性(BALB/c小鼠→CB6F1小鼠)GVHD模型,研究CXCR4阻断对GVHD病程的影响。采用小鼠allo-HCT模型研究CXCR4拮抗剂对供体造血细胞植入的影响。结果1.通过对临床患者B细胞ALL(B-cell ALL,B-ALL)骨髓标本进行检测发现,白血病细胞表面均高表达CXCR4。采用患者标本构建PDX模型发现,CXCR4拮抗剂AMD3100可动员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进入外周血,峰值为给药后3小时。2.采用3例患者标本建立PDX模型,给予1次或2次ALI联合AMD3100治疗。结果发现,PDX小鼠骨髓中的B-ALL细胞对ALI抵抗,而AMD3100可明显促进ALI对患者B-ALL细胞的杀伤,且可有效清除骨髓中的残留白血病细胞。3.在PDX模型中,当外周血白血病负荷较高时,可先行化疗预处理,降低白血病负荷,然后再给予ALI联合CXCR4拮抗剂治疗,同样可有效清除白血病细胞,包括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4.小鼠T-ALL与AML细胞亦高表达CXCR4,AMD3100可明显动员上述白血病细胞进入外周血,动员的峰值时间为给药后3小时。采用小鼠allo-HCT模型证明,移植后给予AMD3100可明显增强GVL效应,尤其在低白血病细胞情况下,该治疗方案可取得非常高的无病缓解率,使约85%的受体小鼠长期存活。5.采用小鼠急性与慢性GVHD模型证明,移植后短时间给予AMD3100对小鼠体重变化、生存率、GVHD临床评分及靶器官病理表现均无明显影响。6.采用小鼠非清髓性allo-HCT模型证明,移植后给予AMD3100可促进供体造血干祖细胞在受体小鼠骨髓中的植入。结论临床患者与小鼠白血病细胞均高表达CXCR4,阻断CXCR4可显着动员白血病细胞进入外周血。CXCR4阻断可明显增强ALI与allo-HCT后GVL效应,并可有效清除骨髓中的残留白血病细胞,使受体小鼠获得高的无病缓解率。移植后短时间给予CXCR4拮抗剂对急性与慢性GVHD均无明显影响,且可促进供体来源造血干祖细胞的植入。

吕夏晔[3](2021)在《化疗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ⅩⅢ水平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检测接受巩固化疗的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浆凝血因子ⅩⅢ的浓度水平,明确化疗对血浆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水平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7月到2020年1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接受强化巩固治疗的32例完全缓解的白血病患者,分别留取每个入组患者化疗前和化疗后达到Ⅲ度以上骨髓抑制期的血浆标本,使用ELISA方法配对检测化疗前后血浆FⅩⅢ-A2B2四聚体浓度水平,进行数据分析。另取凝血功能正常的非血液病患者32例作为正常对照。结果:经治疗后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后血浆中的FⅩⅢ浓度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化疗前后的FⅩⅢ差值为32.43±34.82。化疗后发生出血事件与未发生出血事件的AL患者相比,其血浆FⅩⅢ-A2B2四聚体浓度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化疗前后的血浆FⅩⅢ浓度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FⅩⅢ浓度水平高低与AL类型有关,对两者进一步做回归分析显示,AML患者总体比ALL患者的血浆FⅩⅢ-A2B2四聚体浓度低。另外,缓解期的AL患者化疗前血浆FⅩⅢ-A2B2四聚体浓度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密集巩固化疗间期即使骨髓已经恢复,血浆FⅩⅢ浓度仍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化疗可能对血浆FⅩⅢ具有较长时间的抑制作用。结论:经治疗后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其血浆FⅩⅢ-A2B2四聚体浓度与对照相比明显降低,并且这一浓度水平在化疗后会进一步降低,联合化疗可能对血浆FⅩⅢ-A2B2四聚体浓度水平具有较长期的抑制作用,即使密集巩固化疗间期骨髓已经恢复,血浆FⅩⅢ水平仍然被持续抑制。无论是在化疗前还是化疗中,血浆FⅩⅢ-A2B2四聚体浓度水平与AL的类型具有相关性,ALL患者的血浆FⅩⅢ浓度都略高于AML患者,可能和两者接受的化疗方案组成不同有关。

徐康力[4](2020)在《核酸适体sgc8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诊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急性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它需要通过多学科检查而确诊。其中,流式细胞术利用抗体对急性白血病进行免疫分型和微小残留病监测,是临床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然而由于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及可能存在的抗原漂移现象,使得后续无法通过原先使用的标记追踪肿瘤细胞,而针对新型标记的抗体从开发到临床应用需要经历较长的周期。核酸适体是一类人工筛选的寡核苷酸链,具有与抗体类似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它易于生产、合成和修饰,它的筛选技术代表了一种革命性进展,即能够快速开发针对靶标的新型配体。sgc8筛选自急性白血病肿瘤细胞株CEM细胞,它的靶标PTK7蛋白在多种恶性肿瘤中有表达,因此sgc8被报道用于多项肿瘤研究。为了研究核酸适体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诊断能力,本研究利用核酸适体sgc8对各类急性白血病及正常的骨髓样本进行检测,以研究其对不同骨髓细胞群的识别能力,探究其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建立了一套核酸适体直接用于骨髓细胞样本检测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将核酸适体sgc8用于对83例不同类型的骨髓样本的检测,以探究其对各类细胞群的识别能力。结果·在急性白血病样本中,核酸适体sgc8在大部分急性T细胞白血病(T-ALL)和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样本中对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但在急性B细胞白血病(B-ALL)样本中,sgc8对各类细胞均未见明显识别。sgc8对不同AML亚型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不同,而对T-ALL不同亚型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没有差异。在正常骨髓样本中,sgc8可以识别髓系原始细胞(Blast细胞),而不识别早期B细胞及其它成熟细胞群。同时与常用免疫分型抗体的比较显示,sgc8对AML和T-ALL的肿瘤细胞具有更高的识别阳性率。结论·核酸适体sgc8在AML、T-ALL和正常骨髓样本中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但它对B-ALL样本无显着识别,且其识别阳性率sgc8较大多数免疫分型抗体更高。这些结果表明sgc8可以考虑用作急性白血病的辅助诊断工具。

褚苗[5](2020)在《多参数联合监测在早期预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中的意义》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急淋)约占所有儿童癌症的25.0%,是14岁以下儿童最常见恶性肿瘤,尽管近些年来儿童急淋的疗效已大大提高,但仍有15.0%20.0%左右的患儿最终复发,复发后的治愈率只有25.0%40.0%。复发成为威胁患儿生存的最大因素之一,是急淋治疗的瓶颈。目的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多参数联合监测的运用在治疗早期发现复发的可能,以提高儿童急淋的疗效。方法1.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于河南省儿童医院初诊ALL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CCLG-2008治疗方案分层治疗,复发组71人,对照组75人。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两组患儿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水平(流式细胞术及实时荧光定量PCR)、骨髓细胞形态、骨髓抑制持续时间、诱导缓解化疗期间第一次骨髓抑制持续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2.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复发组与对照组诱导缓解化疗期间第一次骨髓抑制时间和骨髓抑制持续时间两项指标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早期治疗反应(第8天和第33天骨髓原幼淋巴细胞比例、第33天MRD)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30例初诊ALL中71人复发,复发率为16.5%。71例复发患儿中单纯骨髓复发80%;单纯髓外复发15.5%,其中单纯中枢神经系统复发11.2%,单纯睾丸复发4.2%;骨髓联合神经系统复发1.4%,骨髓联合睾丸复发2.8%。极早期复发43.7%,早期复发35.2%,晚期复发21.1%。2.诱导缓解化疗期间第一次骨髓抑制持续时间,复发组为11.20±2.92天,对照组为10.81±2.36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持续时间,复发组为37.56±5.36天,对照组为36.91±5.09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第8天骨髓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复发组58例患儿资料完整,其中M1组(原始+幼稚淋巴细胞<5%)8例,M2组(5%≤原始+幼稚淋巴细胞<25%)12例,M3组(原始+幼稚淋巴细胞≥25%)38例。对照组61例患儿资料完整,其中M1组11例,M2组11例,M3组39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第33天骨髓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复发组71例患儿,其中M1组59例,M2组10例,M3组2例。对照组75例患儿,其中M1组71例,M2组4例,M3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第33天微小残留病(流式细胞术),复发组68例患儿资料完整,其中<0.01%组24例,≥0.01%组44例。对照组75例患儿,其中<0.01%组44例,≥0.01%组3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第33天微小残留病(实时荧光定量PCR),复发组19例患儿有阳性融合基因,其中<0.01%组4例,≥0.01%组15例。对照组23例患儿有阳性融合基因,其中<0.01%组13例,≥0.01%组10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ALL患儿白血病细胞的动态监测中,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适用性更强,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灵敏度更高。结论1.对ALL患儿动态监测骨髓细胞形态,运用流式细胞术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监测MRD是有意义的,复发组患儿第33天骨髓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高,第33天MRD≥0.01%为高复发风险检测指标。2.多参数联合监测在预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复发上优于单一参数监测。

杨学芳,罗洁,王亚娟,张瑞东,邵芳,姜敏,王慧欣[6](2020)在《先天性白血病10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先天性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纳入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10例先天性白血病患儿。总结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随访等相关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男婴6例,女婴4例。发病日龄均为生后11 d内。10例患儿的入院主诉主要是黄疸(n=4)、气促(n=3)、发热(n=2)和皮疹(n=2)等;体格检查有8例脾脏增大,7例肝脏增大,7例有皮肤出血点/皮疹。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为(45.8~553.0)×109/L,伴有程度不同的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经骨髓穿刺诊断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0例患儿均拒绝化疗。出院后3例失访;6例患儿自动出院后2个月内死亡;1例获自然缓解但2年后复发,经规律治疗后获完全缓解,随访至10岁未复发。结论先天性白血病病情重,病死率高。部分病例可获自然缓解,但须长期随访。

郑夏[7](2020)在《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预后 ——单中心临床病例分析》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探讨单中心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危险分层和预后,为儿童MDS规范性诊治提供临床依据。对象与方法:回顾性总结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53例初发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儿的临床特点、危险分层和不同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风险因素,并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方法预测患儿1年、3年总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SF)。结果:(1)53例患儿中,患儿性别比例1.4:1.0(男31例/女22例),男性略多于女性;中位年龄:4.8岁(0岁-15岁)。其中:儿童难治型血细胞减少症(MDS-RCC)24例(45%):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9例(17%);RAEB向白血病转化或转化中的RAEB(MDS-RAEB-T)7例(13%);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13例(25%)。(2)染色体异常11例,约占总病例数21%,其中单独7q-有6例、单独Y缺失1例、单独cen8三体异常2例、7q-合并Y缺失的1例、5q-合并7q-1例。(3)病例中51例,完善了基因学检查,12例异常(25%,12/51),主要相关突变基因包括:PTPN11(NF1、D61Y、Q272)、ASXL1、TET2F8682(T>G)/U2AF1S34(C>T)、WT1、EVL、MPL。其中还有合并范可尼基FANCA突变1例,WAS基因阳性1例。(4)除13例JMML病例,其余40例MDS全部病例依据IPSS、WPSS及IPSS-R三种方法分类。图表分析以上3类风险评估方法对儿童MDS风险评估都有局限性,不能全面评估儿童MDS预后。(5)结局: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16例,移植成功后存活10例,移植失败死亡5例,移植成功后失访1例;未接受HSCT的其余37名患儿中,单纯接受药物治疗的有27例,其中5例存活,15例死亡,7例失访;其余10例确诊后放弃治疗死亡。接受HSCT治疗和非HSCT治疗的1年总体生存率(OS)、无事件生存率(ESF)分别为:(75.0%±10.8%)%vs(66.7%±9.1%)(P=0.565);(68.8%±11.6%)%vs(18.5%±7.5%)%(P=0.007);3年的总体生存率(OS)、无事件生存率(ESF)分别为:(72.2%±12.2%)%vs(35.3%±10.2%)(P=0.039);(68.2%±11.8%)%vs(12.5%±6.6%)%(P=0.001)。(6)Cox回归分析53例患儿:年龄小于7岁(P=0.0333)、骨髓活检出现不成熟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P=0.0168)、初诊血小板小于50×109/L(P=0.007)、存在复杂核型和/或基因突变(P=0.0002)和未接受HSCT治疗(P=0.016)是影响儿童MDS预后的高危因素。其余如性别、骨髓存在小巨核细胞、初诊血红蛋白低于80g/L、初诊LDH升高(大于320U/L)及初诊骨髓存在病态造血等均对预后无影响(P>0.05)。结论:(1)儿童MDS以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MDS-RCC)多见。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小于7岁、骨髓活检出现ALIP、初诊血小板小于50×109/L、存在复杂核型和/或基因突变和未接受HSCT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2)HSCT是目前根治儿童MDS的最有效手段。(3)目前临床评估儿童MDS预后的IPSS-R等方法有明显局限性。

许小宇[8](2020)在《FUS-ERG融合基因阳性AML的分子特征和发病机制研究》文中指出一、FUS-ERG融合基因阳性AML的临床特征目的: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诊断和治疗的7173例AML患者,根据细胞遗传学和融合基因检测的不同结果,分析不同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的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特点以及生存预后的差别。方法:1.完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诊断和治疗的AML患者基本信息的采集,系统性分析全部AML患者临床及细胞遗传学特征。2.根据融合基因和细胞遗传学的检测结果,比较不同融合基因亚型AM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差异。3.详细分析FUS-ERG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分子以及预后生存特点。结果:1.7173例AM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点:正常核型患者3025人,占42.1%;染色体核型未检测或者检测结果丢失的患者占6.5%(463/7173);2.4%(172/7173)的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未见细胞分裂相;49%(3156/7173)的患者染色体核型存在异常,其中 t(15;17),t(8;21),inv(16),t(9;22)分别占 12.3%(884),11.2%(809),1.8%(129),1.4%(103)。2.从2006年起对初诊AML患者进行融合基因检测,共有398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结果提示融合基因阴性的患者2492例,占62.6%,AML1-ETO,PML-RARa,CBFb-MYH11,BCR-ABL,MLL 重排分别占 12.6%(500),13.2%(527),5.0%(198),1.8%(71),3.8%(152)。其他少见类型的融合基因有 DEK-NUP214(17),FUS-ERG(10),NPM-MLF1(3)和AML1-MTG16(2)。我们对不同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发现FUS-ERG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的发病年龄相对较小,中位发病年龄为24.5岁(8-52岁),与其他融合基因组年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但是检测到的FUS-ERG融合基因阳性的病例数仅为10人,样本数少统计结果可能存在偏差。3.搜集到FUS-ERG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共38例,其中34例为AML患者,占全部AML患者的0.47%(34/7173),3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以及 1 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ixed-Phenotype Acute Leukemia,MPAL)。对AML患者进行了随访调查,发现FUS-ERG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的早期死亡(6月内死亡)患者达到17.6%(6/34),一疗程诱导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CR)为64.7%(22/34);AML患者中有17例患者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发现造血干细胞移植组患者与单纯化疗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75,p=0.021),移植组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但是移植患者移植后的复发率达到41.2%(7/17),复发患者的治疗效果极差。结论: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细胞遗传学特点与国际上的报道相类似,染色体核型正常的患者约占42.1%;49%的AML患者染色体核型存在异常,其中 t(8;21),t(15;17),inv(16),t(9;22)分别占 11.2%,12.3%,1.8%,1.4%。2.进行融合基因检测的3984例AML患者,结果提示融合基因阴性的患者占62.6%,AML1-ETO,PML-RARa,CBFb-MYH11,BCR-ABL,MLL 重排阳性分别占12.6%,13.2%,5.0%,1.8%,3.8%;其他少见类型如FUS-ERG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的发病年龄较小,中位发病年龄24.5岁(8-52岁),与其他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中位年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3.0.47%的AML患者可检测到FUS-ERG融合基因,但是FUS-ERG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一共38例,其中34例AML,1例MPAL和3例ALL。在AML患者中,患者早期死亡患者达到17.6%;17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患者的复发率达到41.2%(7/17),此类患者的生存预后极差。二、FUS-ERG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的分子特征目的: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技术(Whole exon sequencing technology,WES),全转录组测序(Whole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technology,RNA-sequencing)及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NGS)揭示 FUS-ERG 融合基因阳性 AML 患者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1.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诊断的AM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数据,筛选FUS-ERG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为研究对象,搜集FUS-ERG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的DNA或者RNA标本。2.通过WES对10例初诊FUS-ERG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的DNA标本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寻找共同伴随基因突变特征。3.通过RNA-sequencing对10例初诊FUS-ERG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的RNA标本进行基因表达和融合基因的检测,分析FUS基因和ERG基因断裂融合方式,以正常核型和其他类型AML患者作为对照,分析FUS-ERG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的基因表达特征及与其他类型AML患者的基因表达差异,寻找FUS-ERG融合基因可能的致病机制。4.采用包含51个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的靶向NGS,对13例初诊FUS-ERG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的DNA标本进行基因突变检测,进一步揭示其基因突变特征。结果:1.搜集到10例FUS-ERG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的初诊骨髓细胞DNA标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测序结果显示:出现6次以上的重现性突变基因有RPL14、MUC4、LNP1、CAMKK2、FADS6、NBPF14,未检测到常见的 AML 基因突变。2.搜集到10例FUS-ERG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的初诊骨髓细胞RNA标本进行RNA-sequencing检测,分析这组病人和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基因表达差异,FUS-ERG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显着上调的通路有肿瘤信号转导通路、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以及Rap1超RAS信号转导通路;通过和其他类型的AML患者的基因表达的GSEA分析,发现两者存在差异信号通路是主要是代谢相关通路:包括抗环血酸和醛酸代谢通路,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通路以及组氨酸代谢通路。3.搜集到13例FUS-ERG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的初诊骨髓细胞DNA标本进行靶向NGS测序,一共检测到20个基因突变,其中PTPN11激活性突变出现次数最多,频率为30.8%(4/13),其次是WT1突变,推测PTPN11突变可能对疾病的发生进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结论:通过和其他类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基因表达的GSEA分析,发现两者存在差异的通路主要是代谢相关通路:包括抗环血酸和醛酸代谢通路,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通路以及组氨酸代谢通路。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的二代靶基因深度测序共检测到20个基因突变,其中PTPN11激活性突变出现次数最多(4/13),推测PTPN11激活性突变可能对疾病的进展起重要作用。三、FUS-ERG融合基因的致白血病机制研究目的:应用体外和体内实验模型,阐述FUS-ERG融合基因的致白血病机制。方法:1.构建FUS-ERG融合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质粒载体,三质粒系统包装慢病毒,分别在HL-60以及32D细胞株中稳定过表达,探究FUS-ERG融合基因在体外细胞株中对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分化的作用。2.构建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转染人脐血CD34阳性的细胞,流式分选CD34+GFP+细胞,进行原代细胞克隆形成和液体培养髓系诱导分化实验,观察克隆数目和类别的差异,以及其对原代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3.构建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将PTPN11-WT、PTPN11-D61V、PTPN11-E76K突变体分别在32D-Venus与32D-FUS-ERG细胞中过表达,研究PTPN11-WT及突变体对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的作用。4.构建慢病毒过表达载体,转染Balb/c小鼠骨髓CD117阳性细胞,胫骨原位移植到同种Balb/c小鼠骨髓内,观察移植后小鼠的发病情况。5.构建Vav-1为启动子的FUS-ERG融合基因敲入小鼠模型,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结果:1.成功构建FUS-ERG融合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人白血病细胞株,研究结果显示FUS-ERG融合基因可导致HL-60细胞增殖增多和凋亡减少,亦可以引起32D细胞分化阻滞。2.成功分选脐血中CD34阳性细胞,感染逆转录病毒,研究结果显示FUS-ERG融合基因可引起脐血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增加,多潜能集落形成单位比例增加,髓系成熟分化阻滞,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阻滞在干祖细胞及早幼粒细胞阶段。3.在体外,FUS-ERG融合基因可协同PTPN11激活性突变,引起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导致32D细胞增殖能力显着增加以及髓系成熟分化阻滞,促使下游基因HIF-1a、IKKa、Casp9 基因的下调。4.在小鼠骨髓移植模型体内实验中,检测移植后小鼠的生存情况,结果显示FUS-ERG融合基因移植小鼠全部死亡,载体对照组小鼠仅死亡一只,两组小鼠总生存率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75)。小鼠进行流式细胞学以及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结果显示单独FUS-ERG融合基因可导致移植小鼠发病,但是小鼠疾病的发生骨髓原始细胞增多,同时表达CD3和/或ter1 19的阳性细胞,发病形式不统一,此和临床上FUS-ERG融合基因的疾病发生类型相似。结论:1.FUS-ERG融合基因可导致HL-60细胞增殖能力增加,细胞凋亡减少;亦可以引起32D细胞髓系成熟分化阻滞。2.FUS-ERG融合基因引起脐血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增加,髓系成熟分化阻滞,分化阻滞在干祖细胞及早幼粒细胞阶段。3.FUS-ERG融合基因协同PTPN11突变,引起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导致32D细胞增殖能力增加和髓系分化阻滞,下游HIF-1a、IKKa、Casp9基因下调。4.单独FUS-ERG融合基因可导致移植小鼠发病,但是小鼠疾病的发生类型多样,此结果和临床上FUS-ERG融合基因的发生白血病的类型相似。

李姗姗[9](2020)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本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治疗疗效,研究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提高我院儿童ALL治疗水平。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418例,总结患儿初次就诊时的临床资料,随访患儿的治疗疗效及生存状态,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国内报道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结果418例患儿中,69例放弃治疗,349例于我院接受多药联合化疗,采用化疗方案为中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2006年》[1],简称2006方案,早期诱导缓解率为95.8%,治疗相关性死亡率为6.0%(21/349),诱导期死亡率为3.7%(13/349),感染相关性死亡率为4.6%(16/349)。复发率为10.0%(36/349),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5年OS分别为:(90.6±3.0)%、(84.0±4.5)%、(71.8±6.8)%,不同危险度分组间总体生存率存在差异(P=0.024);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5年EFS分别为:(89.6±3.1)%、(80.9±4.7)%、(68.9±5.8)%,不同危险度分组间无事件生存率存在差异(P=0.003)。5年总体生存率为(87.1±2.2)%,5年总体无事件生存率为(81.2±2.6)%。结论(1)我院儿童ALL早期治疗疗效显着,早期诱导缓解率达95.8%;(2)我院儿童ALL治疗缓解后,中位随访时间84个月,5年复发率仅为10.0%,与国内先进协作组报道数据相符;(3)我院儿童ALL治疗后5年无事件生存率可达(81.2±2.6)%,治疗疗效满意;(4)我院儿童ALL治疗相关性死亡率为6.0%,其中76.2%与感染相关,61.9%死于诱导治疗期间,治疗相关并发症是影响我院ALL患儿治疗疗效的主要因素,而感染是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致死因素,所以如何预防感染,如何控制感染,是进一步提高我院ALL治疗疗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廖嘉仪[10](2018)在《NDRG1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研究NDRG1基因(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1,NDRG1)在不同类型儿童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意义。2.研究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经正规治疗不缓解,骨髓单个核细胞中NDRG1基因、转铁蛋白基因(transferring receptor gene,Tf R)以及铁蛋白信使基因(Ferritin gene,FN)的表达情况。方法:1.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被诊断为AL的60例患儿,收集其骨髓标本,2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34例AML,其中包括:M1型6例、M2型7例、M3型5例、M4型8例、M5型8例。根据样本收集和早期AL治疗的判断标准将其分为初始组、缓解组和非缓解组,初始组43例,缓解组14例,非缓解组3例。AML采用DAE(柔红霉素、阿糖胞苷、依托泊苷)化疗方案,其中M3型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柔红霉素(DNR)联合治疗方案。ALL采用VDLD(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天冬酰胺酶、地塞米松)化疗方案。另外选取2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ITP)患儿作为对照组。使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方法对上述80例儿童检测NDRG1基因表达水平;按选取时间的先后顺序,把首先入选的前5位ALL和AML患儿,应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NDRG2、NDRG3和NDRG4基因的表达水平。2.选取经过治疗的10例AML患儿,收集其骨髓标本,其中缓解组8例,非缓解组2例,并选取5例ITP组患儿作为对照组。使用RT-PCR方法检测NDRG1、Tf R和FN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AML患儿的NDRG1基因表达水平与Tf R、FN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1.60例急性白血病(AL)患儿NDRG1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66.7%(40/60),其中AML组阳性表达率最高(88.2%),明显高于ALL组(38.5%)和对照组(10%)(P<0.05),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类型AML的NDRG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排序从大到小为:M5>M4>M1和/或M2,未发现其在M3型表达。3.NDRG1基因在AML高危儿童中具有中度高阳性表达。AML初始组患者的NDRG1基因表达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非缓解组患者的NDRG1基因表达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缓解组和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4.AML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的NDRG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1.7%和84.6%,相应的NDRG1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61±0.01,0.46±0.08和0.31±0.06,高危组NDRG1基因的相对表达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P<0.05)。5.NDRG1~4基因在AL儿童骨髓的表达程度不一,其中NDRG1、NDRG2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NDRG1基因表达明显高于ALL组(P<0.05)。6.ITP组、缓解组、非缓解组NDRG1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是0.08±0.03、0.17±0.06、0.64±0.03。显示非缓解组的表达量高于缓解组,缓解组表达量高于ITP组(均P<0.001)。ITP组、缓解组、非缓解组Tf R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是0.37±0.05、1.84±0.11、1.41±0.02。ITP组、缓解组、非缓解组FN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是0.25±0.01、0.39±0.05、0.61±0.12。结果显示Tf R基因缓解组的表达量高于非缓解组,非缓解组表达量高于ITP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均P<0.001)。FN基因非缓解组的表达量高于缓解组,缓解组表达量高于ITP组,差异也具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1.NDRG1基因的过度表达与急性白血病儿童的发病密切相关,NDRG1基因在AML的表达明显高于ALL。2.NDRG1基因在儿童AML的高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3.在AML骨髓细胞中NDRG1、Tf R、FN基因均有表达。4.AML中NDRG1基因表达量与铁贮存量平衡有一定相关性。5.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表现为NDRG1基因表达上调者,可能是应用铁螯合剂辅助治疗、改善病情的一个用药方向。

二、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巨核细胞的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巨核细胞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小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2 结果
    2.1 体格检查结果
    2.2 血涂片及骨髓涂片显微镜镜检结果
    2.3 组化染色
    2.4 骨髓流式细胞免疫分型结果
    2.5 骨髓白血病43种融合基因筛查结果
    2.6 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3 讨论

(2)阻断CXCR4对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
    1.2 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
        1.2.1 CXCL12/CXCR4概述
        1.2.2 CXCL12/CXCR4在生理过程与病理状态中的作用
    1.3 CXCR4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1.3.1 CXCR4在AML细胞向骨髓归巢及定居中的作用
        1.3.2 AML细胞CXCR4的表达与调控
        1.3.3 CXCR4表达与AM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1.3.4 CXCR4作为AML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1.4 CXCR4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1.4.1 CXCR4在ALL病理机制中的作用
        1.4.2 ALL细胞CXCR4的表达与调控
        1.4.3 CXCR4与ALL细胞髓外浸润
        1.4.4 CXCR4在ALL中的预后意义
        1.4.5 CXCR4作为ALL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1.5 CXCL12/CXCR4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1.5.1 阻断CXCR4在造血干细胞动员中的应用
        1.5.1.1 阻断CXCR4与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
        1.5.1.2 阻断 CXCR4 与 allo-HCT 供者造血干细胞动员
        1.5.1.3 其他阻断 CXCR4 的动员剂
        1.5.2 阻断CXCR4在allo-HCT预处理中的应用
        1.5.3 阻断CXCR4在allo-HCT后的应用
    1.6 总结与展望
第2章 阻断CXCR4增强异基因淋巴细胞回输后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患者白血病样本与异基因淋巴细胞样本采集
        2.2.2 实验动物
        2.2.3 主要实验试剂、耗材与仪器
        2.2.4 主要溶液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临床患者白血病细胞分离
        2.3.2 患者来源异种移植模型(PDX)构建
        2.3.3 异基因淋巴细胞分离与回输
        2.3.4 AMD3100皮下注射
        2.3.5 小鼠外周血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
        2.3.6 牺牲小鼠检测各脏器白血病细胞
        2.3.7 统计学方法
    2.4 实验结果
        2.4.1 本研究3例B-ALL患者临床特征
        2.4.2 患者B-ALL细胞CXCR4表达及其体内动员反应
        2.4.3 ALI来源的正常B细胞在PDX小鼠体内快速消失
        2.4.4 ALI联合AMD3100可有效清除PDX小鼠骨髓白血病细胞
        2.4.5 化疗预处理桥接ALI联合AMD3100可有效清除高白血病负荷PDX模型小鼠骨髓白血病细胞
    2.5 讨论
第3章 阻断CXCR4增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细胞
        3.2.2 实验动物
        3.2.3 主要实验试剂、耗材与仪器
        3.2.4 主要溶液配制
    3.3 实验方法
        3.3.1 原代白血病小鼠的构建
        3.3.2 小鼠allo-HCT
        3.3.3 AMD3100皮下注射
        3.3.4 小鼠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的检测
        3.3.5 受体小鼠各脏器流式检测
        3.3.6 统计学方法
    3.4 实验结果
        3.4.1 Notch1-T-ALL与MLL-AF9-AML细胞CXCR4表达与体内动员反应
        3.4.2 AMD3100增强allo-HCT后GVL效应
        3.4.3 AMD3100与allo-HCT后受体小鼠外周血供体T细胞扩增有关
        3.4.4 AMD3100与allo-HCT后受体小鼠外周血供体CD8+记忆T细胞扩增有关
    3.5 讨论
第4章 阻断CXCR4对移植物抗宿主病与供体造血细胞植入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细胞
        4.2.2 实验动物
        4.2.3 主要实验试剂、耗材与仪器
        4.2.4 主要溶液配制
    4.3 实验方法
        4.3.1 原代T-ALL种子小鼠的构建
        4.3.2 流式染色检测调节性T细胞
        4.3.3 小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4.3.4 AMD3100皮下注射
        4.3.5 小鼠急性与慢性GVHD模型的评估
        4.3.6 小鼠活体骨髓穿刺
        4.3.7 组织病理检测
        4.3.8 小鼠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的检测
        4.3.9 受体小鼠各脏器流式检测
        4.3.10 统计学方法
    4.4 实验结果
        4.4.1 小鼠骨髓免疫细胞CXCR4的表达及其对AMD3100的动员反应
        4.4.2 AMD3100对allo-HCT后急性GVHD的影响
        4.4.3 AMD3100对allo-HCT后慢性GVHD的影响
        4.4.4 AMD3100对allo-HCT后供体细胞植入的影响
    4.5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的学术业绩
致谢

(3)化疗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ⅩⅢ水平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FⅩⅢ的基础结构
    1.2 FⅩⅢ的功能
    1.3 FⅩⅢ与急性白血病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流程
    2.2 病历资料
        2.2.1 研究对象分组
        2.2.2 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
    2.3 试剂及仪器
    2.4 实验原理
    2.5 实验方法
        2.5.1 样本采集及处理
        2.5.2 实验步骤
    2.6 实验结果计算
    2.7 凝血异常判断标准及出血程度分级标准
    2.8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基本信息比较
    3.2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浆FⅩⅢ浓度对比
    3.3 同一AL患者化疗前和化疗后FⅩⅢ浓度对比
    3.4 化疗后FⅩⅢ浓度水平与出血的关系
    3.5 在AL患者化疗前和化疗后,FⅩⅢ浓度、出血事件、感染事件、凝血指标、部分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
    3.6 在化疗后ALL和 AML患者中,性别、年龄、是否感染、FⅩⅢ浓度、出血事件、血常规指标及凝血指标的变化
    3.7 化疗前FⅩⅢ的影响因素分析
        3.7.1 化疗前FⅩⅢ浓度与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3.7.2 以相关显着的影响因素对化疗前FⅩⅢ浓度做回归分析
    3.8 化疗后FⅩⅢ的影响因素分析
        3.8.1 化疗后FⅩⅢ浓度与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3.8.2 以相关显着的影响因素对化疗后FⅩⅢ浓度做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表
综述 凝血因子 ⅩⅢ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核酸适体sgc8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急性白血病概述
        1.1.1 急性白血病及其现状
        1.1.2 急性白血病的病因
        1.1.3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
        1.1.4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
    1.2 流式细胞术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1.2.1 流式细胞术用于白血病免疫分型
        1.2.2 流式细胞术用于微小残留病监测
        1.2.3 流式细胞术的最新进展
        1.2.4 流式细胞术的局限性
    1.3 核酸适体
        1.3.1 核酸适体概述
        1.3.2 核酸适体的优点
        1.3.3 核酸适体的筛选及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1.3.4 核酸适体在血液肿瘤疾病中的特异性靶标
        1.3.5 核酸适体sgc8
    1.4 本论文拟开展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核酸适体检测骨髓细胞样本的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细胞株和骨髓样本
        2.2.2 试剂及仪器
        2.2.3 白血病细胞株的培养
        2.2.4 白血病细胞株与PTK7 抗体、核酸适体的结合实验
        2.2.5 模拟白血病骨髓样本的制备、处理及其与核酸适体的结合实验
        2.2.6 流式细胞仪的仪器设置、细胞采集与数据分析
    2.3 结果
        2.3.1 白血病细胞株 PTK7 蛋白的表达水平鉴定
        2.3.2 核酸适体sgc8 在体外与白血病细胞株结合能力分析
        2.3.3 核酸适体sgc8 检测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的能力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核酸适体sgc8 在急性白血病骨髓样本中的诊断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临床样本
        3.2.2 主要试剂及器材
        3.2.3 临床骨髓细胞样本的骨架抗体组合
        3.2.4 临床骨髓细胞样本的制备、处理及其核酸适体结合实验
        3.2.5 流式细胞仪的仪器设置、细胞采集与数据分析
        3.2.6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
        3.3.1 核酸适体sgc8 对正常骨髓样本原始细胞的特异性识别能力
        3.3.2 核酸适体sgc8对AML样本内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识别能力
        3.3.3 核酸适体sgc8对T-ALL样本内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识别能力
        3.3.4 核酸适体sgc8对B-ALL样本内各群细胞无显着识别能力
        3.3.5 核酸适体sgc8 对不同类型肿瘤细胞和骨髓早期细胞的识别差异
        3.3.6 sgc8 与免疫分型抗体对AML和 T-ALL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比较
    3.4 讨论
第四章 实验结论
    4.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4.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多参数联合监测在早期预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急淋分型体系及预后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7)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预后 ——单中心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二、研究方法
    三、预后积分系统评价
    四、治疗方法
    五、疗效判断标准及随访
    六、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骨髄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FUS-ERG融合基因阳性AML的分子特征和发病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FUS-ERG融合基因阳性AML的临床特征
    引言
    病例资料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FUS-ERG融合基因阳性AML的分子特征
    引言
    病例资料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FUS-ERG融合基因的致白血病机制研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FUS-ERG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汇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致谢

(9)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名词对照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NDRG1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治疗效果有待改善
    1.2 难治性或复发性AML的预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均受到挑战
    1.3 识别对疾病预后有影响的突变基因是研究包括AML在内的AL的方向
    1.4 AML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后缓解诊断标准
    1.5 原癌基因myc家族中的NDRG基因家族与白血病的关系
    1.6 小结
2 NDRG1在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儿童中的表达水平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3 经治疗不缓解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儿童骨髓单核细胞中NDRG1、TfR以及FN基因的表达情况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在学期间的主要成果
附录:NDRG1基因在人类肿瘤中的病理及潜在治疗作用(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巨核细胞的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J]. 蔡晓虹,赖文兴,陈玉婵,曾银珠,刘加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1(20)
  • [2]阻断CXCR4对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影响的研究[D]. 苏龙. 吉林大学, 2021(01)
  • [3]化疗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ⅩⅢ水平影响的研究[D]. 吕夏晔. 兰州大学, 2021(12)
  • [4]核酸适体sgc8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诊断研究[D]. 徐康力.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多参数联合监测在早期预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中的意义[D]. 褚苗. 新乡医学院, 2020(06)
  • [6]先天性白血病10例分析[J]. 杨学芳,罗洁,王亚娟,张瑞东,邵芳,姜敏,王慧欣.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0(07)
  • [7]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预后 ——单中心临床病例分析[D]. 郑夏. 苏州大学, 2020(02)
  • [8]FUS-ERG融合基因阳性AML的分子特征和发病机制研究[D]. 许小宇. 苏州大学, 2020(06)
  • [9]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疗效分析[D]. 李姗姗. 郑州大学, 2020(02)
  • [10]NDRG1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的探讨[D]. 廖嘉仪. 暨南大学, 2018(03)

标签:;  ;  ;  ;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巨核细胞的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