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科能力的结构与特点

论学科能力的结构与特点

一、论学科能力的结构与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周仕德,高思超,关荆晶,刘永帆[1](2022)在《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论研究的演进、重点特征与展望》文中指出系统回顾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献梳理发现,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论的研究经历了缓慢发展、快速发展、拓展提升三个阶段,研究聚焦于四个重要方面:要素研究由模糊走向清晰、本质研究由单一走向多面、身份研究由依附走向多元、体系研究由初探走向成熟。研究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涌现了一批稳定的研究机构、展现了多样的课程研究视域、显着影响了课程改革实践。未来研究需在三个方向着力:构建中国特色课程论的学术思想研究体系、关注课程与人的深度关联研究、提升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服务国家育人战略。

钟勇为,王木林[2](2021)在《中国课程与教学论百年发展回顾与展望》文中提出根据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形成及其关系的实然表现,中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百年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学科萌芽与混沌的前学科阶段(1919年至1949年);"课"隐"教"彰的准学科阶段(1950年至1979年);"课""教"并进与组合的学科形成阶段(1980年至1997年)和分化又整合的学科多元化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已确立较为稳固的学科地位,涌现一系列标志性研究成果,完善了子学科群结构层次。但是,它也存在学科内部知识整合逻辑模糊、学科研究与实践分离、研究理路较为单一、本土化与国际化不彰和学科外部建制有待完善的问题。因此,研究界需要在四个方面做出改进:严密推导,明确逻辑起点;变革整合,完善学科建制;兼容并包,优化研究理路及其范式;立足本土,促成原创理论。中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的愿景,应是创建中国特色的课程教学论。

王鉴,单新涛[3](2020)在《中国课程论百年发展的历程、特点与展望》文中认为中国课程论学科自20世纪20年代创立以来,经历了学科发展的初创、停滞、重建以及多元化发展四个阶段。回顾和总结中国课程论百年发展的特点发现,课程论学科构建的立场经历了从外来到本土化的不断推进;课程论的学科边界从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到依附教学论,再到独立并走向与教学论的整合;课程论领域关注的主题体现了从静态的文本课程到文本课程与体验课程并重,从课程编制为主到多元课程研究谱系共生的变迁。展望中国课程论的未来发展,在学科体系上,应回归课程研究的原点,推进课程论的学科群建设;在教材体系上,基于人才培养的需要,分层分类开发优质适学教材;在话语体系上,中国学者要根植于本土文化传统,完善中国特色的课程论体系。

周仕德,刘翠青[4](2020)在《建构有中国气派的课程论学科体系——40年来中国课程论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文中指出40年来,中国课程论从隐性转向显性,经过学界和多方机构协同持续努力,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系统回顾梳理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产出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中国课程论学科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坚定发展路向、回应实践渴望、调整发展范式,注重学科体系建设,提升学科解释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再造中国课程论的学术话语权,书写好中国课程新知识体系是新时代中国课程论的一项新使命。未来发展需要以中国元素内涵为目标,以中国本土方案为根基,以中国理论构建为战略。

张瑞芹[5](2020)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对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高等师范教育专业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成为培养学生教学能力、丰富学生教学经验、挖掘学生教育潜力的重要教学科目。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在建设的过程中,主要由选修课、主干课程、实践课等内容所构成,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与培养。从教育教学角度来看,这门课程在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期间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所以,为促进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质量得到提升,需要明确改革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工作的意义,结合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现状,探索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工作策略,以期促进这门课程培养出更多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

王鉴,胡红杏[6](2020)在《中国特色现代教学论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文中指出中国特色现代教学论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的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与特点,又结合现代中国学校教学实践样态而形成的教学论学科体系、教材体系、话语体系的总称。中国特色现代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借鉴与探索、孕育与初创、成熟与完善三个阶段。中国特色现代教学论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经验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现代教学论形成与发展的理论保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现代教学论形成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中国本土教学实践研究是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现代教学论的深厚基础。中国特色现代教学论的完善发展要体现时代特征,夯实学科发展的基础,融凝多元的研究方法,完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和话语体系。

李宇婷[7](2020)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研究》文中认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学科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对培养优秀且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是实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目标和使命的物质载体。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我国师范教育以及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史入手,在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及历史节点之后,挑选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典型教材作为个案去进行分析,总结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最后给出如何改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建议。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史,一定程度上是我国师范院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重要体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自出现以来,走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在研究其历史进程中,我们大致把这段历程分为:国文教授法和国语教授法时期、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语文教材教法时期、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语文教育学时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通过对历史的深入剖析,可以清晰的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规律。本研究的主体部分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典型教材进行的分析。首先是根据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历史脉络,确定典型教材的选择依据,通过参考文献以及专家咨询来确定教材分析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之上,对每本教材的具体分析均是按照教材分析框架的五个维度来进行的,分别是教材的自然信息、编写主线、呈现方式、内容结构、价值取向。自然信息主要包括出版时间、出版社、作者简介、取材依据和使用用途。呈现方式主要包括版式设计、图文风格、栏目设置。内容结构包括编写框架和章节特色。而编写主线和价值取向均是深入解读教材后进行的阐释与分析。依据针对典型教材的具体分析,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总体特征。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通过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课程及教材体系的深入研究,研究者发现(1)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发展历史反映了我们对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及教学规律认知的发展历程;(2)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折射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实然样态;(3)新时代我国高质量教育发展需求下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建设应树立体现学科属性的编写价值取向。

朱德全,杨磊[8](2019)在《教学论发展70年:实践样态与逻辑路向》文中提出教学论作为研究教学现象、解析教学问题、明晰教学经验、揭示教学规律的学科,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实践性与规范性的基础作用。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教学论发展经历了"在学苏中模仿"、"在恢复中重建"、"在开放中繁荣"、"在创生中自信"四种实践样态。经过不懈探索,具有中国气派与特色的教学论初步形成。在本体论研究上,教学本质、教学主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问题的研究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在方法论研究上,由对方法的冷漠忽视到方法的多元规范;由对方法的崇拜迷恋到方法论意识的自觉树立,并实现研究范式的跨越式发展。在认识论研究上,教学论学科体系不断完善与分化,最终形成教学论学科群;学科性质由二元对立走向综合取向;研究对象逐渐澄明,理论与实践共生。教学论未来研究要坚持专业化发展道路:回归课堂教学本身,注重原创性研究;发扬方法论的自觉意识,完善学科方法论体系;强化协同创新研究,提升学术交流的有效性;重视教学论史的研究,增强传统"教学文化"融入感。

徐继存[9](2019)在《新中国教学论学科建设70年回顾与反思》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教学论学科建设的70年,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和特点。尽管我国教学论学科取得了很大成绩,呈现出多元和多样的格局,但成绩往往是与问题并存的。从新时代的需要和现实的进展出发,建设具有中国立场、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教学论,应是我国教学论学科发展的努力方向和基本目标。为此,我们需要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取共识,在实践中寻求创新,共同推动我国教学论学科的深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价值立场的秉持、思维方式的形塑、伦理职责的坚守和学术场域的构建至为重要。

赵文平[10](2019)在《教学论学科视域下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建设探析》文中研究表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必须要建设好专业教学论,这是因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需要拥有与其相应的教学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专业教学论尚缺乏自觉系统有效的体系、德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发展经验启发我们构筑自己的体系。以教学论学科视域来审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有其区别于普通教学论的独特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内容。推动中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建设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教育学学科中应赋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应有的地位、研究者以学科的身份和标准推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师资培养中构筑升华专业教学论、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之中草根式生成专业教学论。

二、论学科能力的结构与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学科能力的结构与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论研究的演进、重点特征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论的研究演进
    (一)基础教育课程论研究演进的阶段划分
    (二)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论的研究演进
三、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论的研究重点
    (一)课程要素研究:由模糊走向清晰
    (二)课程本质研究:由单一走向多维
    (三)课程身份研究:由依附走向多元
    (四)体系研究:由初探走向成熟
四、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论的研究成果特征
    (一)涌现一批稳定的研究机构
    (二)展现多样的课程研究视域
    (三)显着影响课程改革实践
五、研究展望
    (一)构建中国特色课程论的学术思想研究体系
    (二)关注课程与人的深度关联研究
    (三)提升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服务国家育人战略

(2)中国课程与教学论百年发展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历程及其特征
    (一)学科萌芽与混沌的前学科阶段(1919年至1949年)
    (二)“课”隐“教”彰的准学科阶段(1950年至1979年)
    (三)“课”“教”并进与组合的学科形成阶段(1980年至1997年)
    (四)分化又整合的学科多元化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
二、中国课程与教学论本体研究的主要议题
    (一)课程与教学的本质
    (二)研究对象
    (三)学科基础
    (四)研究范式及其转型
    (五)学科理论体系
三、中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一)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展望

(3)中国课程论百年发展的历程、特点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课程论百年发展的历程
    (一)1919—1949年:课程论学科的初创与课程研究的兴起
    (二)1950—1979年:课程论发展的停滞与课程研究的失语
    (三)1980—1999年:课程论学科的重建与课程研究的复苏
    (四)2000年至今:课程论学科的壮大与课程研究的多元化发展
二、中国课程论学科百年发展的特点
    (一)课程论学科构建的立场:从外来到本土化的不断推进
    (二)课程论的学科边界:从学科依附到相对独立的曲折发展
    (三)课程研究热点问题:从课程理论研究走向课程改革研究的重心转移
三、中国特色课程论发展的展望
    (一)学科体系:回归课程研究的原点,推进课程论的学科群发展
    (二)教材体系:基于人才培养的需要,分层分类开发优质适学教材
    (三)话语体系:根植于本土文化传统,完善中国特色课程论体系

(4)建构有中国气派的课程论学科体系——40年来中国课程论发展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40年来中国课程论的发展轨迹
二、40年来中国课程论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研究队伍
    (二)产生一批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视域范畴从单一转向多样
三、新时代中国课程论的研究展望
    (一)以中国元素内涵为目标
    (二)以中国本土方案为根基
    (三)以中国理论建构为战略

(5)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现实价值
二、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现状
三、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策略
    (一)以调整课程结构,奠定教学基础
    (二)以重构教学内容,深化学生认知
    (三)以多元教学方式,培育能力素质
    (四)以创新评价体系,客观全面考核
四、 结语

(6)中国特色现代教学论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特色现代教学论学科体系建构的历史考察
    (一)中国特色现代教学论的借鉴与探索阶段(1949—1978年)
    (二)中国特色现代教学论的孕育与初创阶段(1978—2000年)
        1. 中国特色现代教学论体系的孕育阶段
        2. 中国特色现代教学论的初创阶段
    (三)中国特色现代教学论的成熟与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
二、中国特色现代教学论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现代教学论形成与发展的理论保证
    (二)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现代教学论形成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开展教学实践研究是中国特色现代教学论形成与发展的原创基础
三、中国特色现代教学论完善发展的主要策略
    (一)体现中国特色现代教学论发展的时代特征
    (二)夯实中国特色现代教学论发展的学科基础
    (三)融凝中国特色现代教学论发展的研究方法
    (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教学论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和话语体系

(7)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缘起
        1. 教育需要:卓越教师的培养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2. 学科现状:学者及教师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材关注不够
        3. 个人兴趣:着眼于反思与重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体系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四)研究方法
        1. 专家咨询法
        2. 文本分析法
    (五)研究思路
一、研究现状述评
    (一)概念界定
        1. 教材
        2.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体系
    (二)文献综述
        1. 学科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研究
        2.“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材体系研究
    (三)研究述评
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溯源
    (一)师范教育百年回顾
        1. 清末独立师范教育体系的确立
        2. 民国初期师范教育的改革
        3. 国民政府时期师范教育的曲折发展
        4. 新中国建设初期师范教育的改革
        5. 改革开放初期师范教育的振兴
        6.2001 年以来师范教育的新发展
    (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演进过程
        1. 国文教授法和国语教授法时期
        2. 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
        3. 语文教材教法时期
        4. 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
        5. 语文教育学时期
        6.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演进过程
        1. 第一阶段(1950-1978 年)
        2. 第二阶段(1978-2000 年)
        3. 第三阶段(2000 年-至今)
    (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发展轨迹
        1. 学科内容日趋丰满
        2. 学科定位渐趋清晰
        3. 研究视角日益多元
        4. 研究范式趋向深入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总体态势分析
    (一)出版情况概述
        1. 基本信息检索
        2. 出版信息提取
    (二)使用情况分析
        1. 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
        2. 网络教育(远程教育)教材
        3. 小学教育专业(专科)指定教材及全国高等教育考试自学辅导丛书
        4. 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科书
    (三)搜集成果汇总
        1. 搜集过程
        2. 搜集成果
    (四)小结
四、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典型教材分析
    (一)典型教材选择依据
        1. 历史时期的阶段划分
        2. 编写人员的学术信息
        3. 选择教材的框架结构
    (二)分析工具编制过程
        1. 教材分析框架的初构
        2. 教材分析框架的再构
        3. 教材分析框架的构成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典型教材分析
        1. 自然信息总览
        2. 编写主线分析
        3. 呈现方式分析
        4. 内容结构概说
        5. 价值取向探析
    (四)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发展的总体特征
        1. 编写标准由混乱走向统一
        2. 编写主线以语文学科教学和教育学为主
        3. 呈现方式由单一走向多元
        4. 编写内容围绕课程标准的五大领域进行拓展
        5. 价值取向隐性化
五、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1.“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发展反映了我们对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及教学规律认知的发展历程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折射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实然样态
        3. 新时代我国高质量教育发展需求下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建设应树立体现学科属性的编写价值取向
    (二)研究讨论
        1. 研究反思
        2. 研究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教学论发展70年:实践样态与逻辑路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论发展的实践样态
    (一)学苏中模仿:教学论学科初步探索(1949—1966年)
    (二)恢复中重建:教学论学科走向独立(1966—1985年)
    (三)开放中繁荣:教学论学科分化与融合(1985—2000年)
    (四)创生中自信:教学论学科的中国底蕴(2001年至今)
二、教学论研究的主要成果回顾
    (一)本体论研究:教学理论推陈出新
        1. 教学本质:由实体论走向实践论
        2. 教学主体:由主客对立走向和谐共生
        3. 教学目标:由学科本位走向学生本位
        4. 教学内容:由提前预设走向实践生成
        5. 教学模式:由同质化发展走向“后模式”时代
        6. 教学评价:由评价的工具性走向评价的发展性
    (二)方法论研究:教学论方法的历史演进
        1. 研究方法由忽视走向多元规范
        2. 方法的崇拜迷恋走向方法论自觉意识的树立
        3. 研究范式由学习借鉴到跨越式发展
    (三)认识论研究:教学论学科建设的丰富完善
        1. 学科体系完善与分化,形成教学论学科群
        2. 学科性质由二元对立走向综合
        3. 研究对象逐渐澄明,理论与实践共生
三、教学论研究发展的逻辑路向
    (一)回归课堂教学本身,注重原创性研究
    (二)增强方法论自觉意识,完善学科方法论体系
    (三)加强协同攻关研究,提升学术交流的有效性
    (四)重视教学论史研究,增强传统“教学文化”融入感

(9)新中国教学论学科建设70年回顾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论学科建设的基本历程
    (一)苏联教学论的引入(1949—1957年)
    (二)中国化的曲折探索(1957—1976年)
    (三)学科框架的初创(1976—1992年)
    (四)学科的分化与综合(1992—2001年)
    (五)取向的多元与形态的多样(2001年至今)
二、教学论学科建设的成绩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与扩展
    (二)学科性质的明晰与定位
    (三)研究方法的多元与互补
    (四)研究队伍的壮大与联合
    (五)学科影响的增强与认同
三、教学论学科的未来发展
    (一)价值立场的秉持
    (二)思维方式的形塑
    (三)伦理职责的坚守
    (四)学术场域的构建

(10)教学论学科视域下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建设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必须要建设好专业教学论
    (一)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需要拥有与其相应的教学论
    (二)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专业教学论尚缺乏自觉系统有效的体系
    (三) 德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发展经验启发我们构筑自己的体系
二、中国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专业教学论究竟是什么
    (一)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二)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三)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研究内容
三、如何推动中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建设发展
    (一) 教育学学科中应赋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应有的地位
    (二) 研究者以学科的身份和标准推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
    (三)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师资培养中构筑升华专业教学论
    (四) 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之中草根式生成专业教学论

四、论学科能力的结构与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论研究的演进、重点特征与展望[J]. 周仕德,高思超,关荆晶,刘永帆.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01)
  • [2]中国课程与教学论百年发展回顾与展望[J]. 钟勇为,王木林. 现代大学教育, 2021(02)
  • [3]中国课程论百年发展的历程、特点与展望[J]. 王鉴,单新涛. 课程.教材.教法, 2020(10)
  • [4]建构有中国气派的课程论学科体系——40年来中国课程论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 周仕德,刘翠青.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20(03)
  • [5]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对策分析[J]. 张瑞芹. 考试周刊, 2020(54)
  • [6]中国特色现代教学论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J]. 王鉴,胡红杏. 教育研究, 2020(05)
  • [7]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研究[D]. 李宇婷.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8]教学论发展70年:实践样态与逻辑路向[J]. 朱德全,杨磊. 教育研究, 2019(09)
  • [9]新中国教学论学科建设70年回顾与反思[J]. 徐继存.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9(04)
  • [10]教学论学科视域下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建设探析[J]. 赵文平. 职教论坛, 2019(06)

标签:;  ;  ;  

论学科能力的结构与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