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杜拉斯小说的整体风格

玛格丽特杜拉斯小说的整体风格

一、玛格丽特·杜拉斯小说创作的整体风貌(论文文献综述)

陈琢[1](2021)在《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情人》与《长恨歌》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法国当代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和中国当代作家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有诸多可以进行比较研究的价值。两位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中既有共性的女性意识,也有着各自的创作个性。本文试图以女性主义视角为切入点,对《情人》与《长恨歌》中的女性生命成长历程、社会性别制度中女性生存处境、女性身体写作与困境进行分析,从而更深刻地挖掘两位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通过对女性生命成长和命运抉择的书写,杜拉斯和王安忆都向读者传达了自己对女性生命存在的思考以及生存困境的思虑。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将对女性主义理论、杜拉斯与王安忆作品比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个简要的概括,以此为立足点对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做一个阐述。论文第一章将对王安忆的《长恨歌》和杜拉斯的《情人》做文本细读,并着重根据波伏娃《第二性》中的女性主义理论,进一步分析概述出女性在生命成长中如何一步步“被塑造”成女性。论文第二章着眼于社会性别制度中女性的生育问题、母职问题。在《情人》与《长恨歌》中找到两位作家对自然生育还是人工生育、母职对妇女到底是有利还是不利等话题的批判观念,分析造成两位作家观点相异的影响因素。论文第三章从女性作家的书写策略入手,着重探究《情人》与《长恨歌》两部小说作品中所涉及的女性身体写作与困境问题。在这个章节里对王安忆和杜拉斯小说中的身体书写与困境、时间与空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两位女性作家的书写策略。第五部分作为论文的结语,总结了《情人》与《长恨歌》两部小说创作中作家杜拉斯与王安忆共同的女性意识,以及由于两位作者在不同的文明环境中长大,对女性生存状态以及女性生命意义表现出的不同看法。

孙雅惠[2](2020)在《杜拉斯自传性作品中的自恋》文中认为玛格丽特·杜拉斯是一位在二十世纪大放异彩的作家、编剧、导演,同时也是一位公认的具有自恋人格的作家。在她的自传性作品中,我们都能发现杜拉斯的自恋影子。自恋作为杜拉斯人格的主要特征对其创作有着重要影响。研究一个自恋人格作家的创作特点,应该在普遍的自恋现象的基础上去探究这一作家的自恋在其文学表现上的独特性。同时,站在文学创作的角度,我们也需探究总结自恋人格对文学创作的普遍意义与价值。本文正是在自恋理论的基础上,从个人与社会两个角度,去分析自恋人格作家文学创作上的共同之处,去探究杜拉斯自恋人格在创作上的独特表现,最后又探究了杜拉斯自恋人格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其中存在的自恋人格对文学创作的普遍性意义与价值。首先,从个人角度出发,笔者对杜拉斯理想自我的独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笔者发现杜拉斯在作品中塑造的理想自我与其他作家的理想自我不同,杜拉斯并未追求理想自我在道德思想上的高度,她的理想自我不是一个高品质高道德的纯洁少女,而是一个野性的欲望主导者。从社会角度出发,笔者通过对杜拉斯对待社会中不同他者的态度,探究分析了杜拉斯的自恋人格在作品中的独特表现,发现杜拉斯的自恋人格在作品中的表现对于社会而言既有其良性的一面也有其恶性的一面。杜拉斯的自恋人格使得理想自我在作品的情人关系中由附庸变为主导,展现了女性的主体性。且杜拉斯的自恋人格摆脱了“公共事务死亡”的弊端,在渴求母亲的注视中,透过母亲揭露了殖民的黑暗与痛苦。但因为又受到文化偏见影响,杜拉斯的自恋人格中带有一定程度的种族上的恶性集体自恋。最后,笔者又从个体回归到普遍,通过分析杜拉斯的自恋人格对创作的影响来简要论述自恋人格与创作的关系。自恋人格于作家而言既有着积极影响,也有着消极影响。自恋人格能够促成作家独特的写作风格,促使作家深入探寻自我的内部,探求生命的意义。但自恋人格也会使得作家沉浸在自我中无法自拔。作家反复言说自我,陷入到创作的囚牢。

李一婷[3](2020)在《精神分析视域下杜拉斯“情人”系列小说主要人物形象研究》文中指出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原名玛格丽特·多纳迪厄,出生于法属印度支那,是法国当代着名的女性小说家。自1950年开始,她先后创作了三部带有自传性色彩的小说,分别是《抵挡太平洋的堤坝》(1950年)、《情人》(1984年)及《中国北方的情人》(1991年),而这三部小说又被称为“情人”系列三部曲。这三部小说叙述着同一个故事:在遥远的法属印度支那,一个白人少女邂逅了她的异国情人并产生了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初恋情事。杜拉斯的精神探索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脉络清晰地对她不同时段写就的同一个故事内涵进行重述。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与杜拉斯所处的时代相邻,虽然他们生于不同的国度,专注不同的领域,但杜拉斯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方法同弗洛伊德的文艺创作理论都体现出二者研究人的心理世界这一相同之处。不仅如此,精神分析学说还是二十世纪西方重要的文艺理论流派之一,对西方文学有着深远影响。本论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出发,以压抑作用、人格结构理论和力比多理论为基础,对杜拉斯“情人”系列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深入解读,同时研究杜拉斯创作这些主要人物形象的内在心理动因,探索她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所体现出的独特的艺术价值。本论文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前言部分主要对杜拉斯的作品进行梳理并对杜拉斯研究的国内外现状予以综述,阐述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并概述论题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正文则包括三章:第一章精神分析理论视域下“情人”系列小说主要人物形象解析。这一章借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压抑作用、人格理论和力比多学说理论概念,将“情人”系列小说中典型人物,主要是母亲、白人少女和情人这三个人物形象放置于上述的理论框架之中进行重新解析,分析小说中人物的种种不寻常的行为和表现。第二章杜拉斯创作“情人”系列小说主要人物形象的动因探究。本章从杜拉斯从小生活的地域、感受的文化氛围,她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家庭情况与人生经历入手,揭示杜拉斯年少时期的生活是她潜意识压抑的来源和转化,也是她创作“情人”系列小说的灵感源泉,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第三章阐述杜拉斯“情人”系列小说主要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价值。杜拉斯被法国评论界定义为“新小说家”,这与她独特的写作手法密不可分。从而立之年到耄耋之年,杜拉斯仍不断重复改写情人的故事,重塑其中的人物形象,重复写作的艺术手法已然成为杜氏风格的特点之一。本章从精神分析的理论出发,挖掘杜拉斯身为创作者自我释放的内心欲望,探索杜拉斯重复写作的文本艺术与她身为女作家的自我建构,剖析她独特的写作手法对中国作家的影响,以阐述杜拉斯“情人”系列小说主要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价值。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梳理概括。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解读杜拉斯“情人”系列小说中主要人物精神层面的问题,以研究杜拉斯创作这些人物的内在心理动因,并挖掘杜拉斯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文学艺术价值。

曾晶晶[4](2018)在《杜拉斯作品中的花园意象研究 ——以《副领事》、《纳塔丽·格朗热》、《英国情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文坛上一位享有盛名且极具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的创作范围极为广泛,涉及小说、戏剧、杂文等。1984年杜拉斯凭借《情人》获得法国文学最高奖——龚古尔文学奖,成为享誉全球的作家。对于一个童年时期生活在东方殖民地,青年时期回到西方宗主国的白人女性作家而言,空间场所的转换以及空间的体验对杜拉斯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探讨花园这样一个既普通又具有代表性的场所意象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所指,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杜拉斯的作品以及杜拉斯其人,在对花园意象的探讨中观察杜拉斯创作时的心理过程以及她潜藏于内心的殖民意识,从而真正理解杜拉斯的作品所要传达的深刻意蕴。本论文由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构成。引言部分首先对玛格丽特·杜拉斯及其作品作简要介绍,综述了杜拉斯作品在国内和国外学界的关注焦点及研究状况,并对花园意象研究的必要性以及价值进行阐述。正文部分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对杜拉斯作品中的花园意象进行具体分析,探究杜拉斯笔下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花园意象,即花园作为殖民权力、女性世界以及孤独与自由的表征。第二章对杜拉斯作品中花园意象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联系其独特的成长经历以及双重文化背景,探讨杜拉斯从初识花园、到建造花园、再到融合花园的思想转变。第三章论述西方花园意象的起源和发展,探讨杜拉斯笔下花园意象对于西方花园意象的沿袭和改变,殖民权力的介入和女性世界的构建使西方花园意象的传统格局发生改变。杜拉斯笔下的花园融合了其对于殖民问题的审视和对于父权制社会中女性生存状态的探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影响。

徐维格[5](2018)在《互文视域下杜拉斯后现代主义风格解读》文中提出玛格丽特·杜拉斯是20世纪法国文坛上一位独树一帜的女作家。其作品往往存在明显的互文性,尤其表现在对"情人系列"的反复刻画中。作为一名复杂多变的作家,杜拉斯的文本也通常因其破碎断裂的情节、含混呓梦般的语言而被众多批评家评论为"不可读性",具有浓厚的后现代主义色彩。

李奕源[6](2016)在《重复:由四个文本看杜拉斯小说的艺术》文中研究指明“小说与重复”作为一个文学命题日益被关注。在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文本中,重复亦是一个显着的特征。作家先期小说文本的重复艺术主要体现为某些意象、细节、事件等在同一个或不同文本间的反复出现,以《昂代斯玛先生的午后》为代表。该文本与布朗肖的《等待,遗忘》出版于同一年,其中某些哲学观念相互呼应,阐释了等待的运动性、等待与欲望和死亡的联系。该文本之后,杜拉斯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实验性的小说文本,其语言风格发生了变化,大量的语句重复现象的出现便是其变化之一。近三万字的文本《阿巴恩,萨巴娜,大卫》仅用四百多个不同的单词写成,其中语句重复的表现形式、关键词重复都独具杜拉斯特色。在作家转向十年的电影、戏剧创作再次回归到小说的时候,写下《坐在走廊里的男人》。该文本蕴含的繁复交错的重复意象,将其主题指向一种极端的男女爱欲。以其为界,杜拉斯笔下指涉爱欲主题的文本被划分为前后两类,各类中重复出现的事件、空间均形成鲜明的对比。从重复艺术的角度看,该文本成为杜拉斯小说文本体系的转折点。到了晚年,杜拉斯创作了《中国北方的情人》,对早些年的《情人》、先期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的“情人事件”进行重述,同时作家还通过拼贴、注解的互文性手法再现其他文本中的细节。这三个文本一方面表现出很强的互文性,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归因于作家不同写作动机的转化和解构手法的运用。上述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小说文本展示了杜拉斯小说文本中重复艺术的全面性和复杂性。从整体上看,其重复艺术最主要的特点可归结为两点:一是作家在文本中不断复现、又不断打乱自己的生命痕迹;二是以杜拉斯式的互文性和“纯粹回忆”构建起自己作为一名女性作家的文本之源。而这两点,与杜拉斯建构文本的虚构权威的话语策略密切相关。

方芳[7](2016)在《论杜拉斯的精神世界》文中研究表明玛格丽特·杜拉斯作为20世纪法国伟大的女作家,展示在在世人眼中形象一直是独特的,不为世俗所束缚的。阴暗忧郁、不被关心的童年和侨居越南不被接受的外来者,这独具一格的初期人生体验都对她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但是,之后在杜拉斯将自己毕生的事业定为写作的时候,她之前所遭受的一切都为自己之后的创作提供了题材,因此,杜拉斯的人生出现了极大的改变,她找到了自我存在的方式与存在的价值,孤独的人生得到了寄托,欲望也在激情中得到释放,这些都造就了杜拉斯独特的精神世界。杜拉斯这种独特的精神世界一直都是她自身人生体验的折射,也是她进行创作的动力与源泉。她对自己的精神世界有着深刻的认知,并将之深深地融入到了自己的写作当中。本论文以杜拉斯精神世界的发展为主要线索,主要是从精神世界的摧残、重构、表现方式以及独特的影响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展开了杜拉斯独特精神世界的发展过程,以及在逐步成型的诸如孤独、欲望、暴力、疯狂等等诸多精神状态的发展与存在状态如何在杜拉斯的世界展现,并且如何在她的笔下一一体现。还有,另类的杜拉斯如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现实创作对传统的伦理纲常、道德束缚所发出的挑战。

袁甜甜[8](2014)在《试论杜拉斯小说中的畸形家庭关系》文中指出龚古尔文学奖获得者玛格丽特杜拉斯是一个独具个性的先锋作家,她用脱离常规的人生轨迹和笔耕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她用放肆的文字,揭露了父权阴影下的畸形母子关系、物欲制衡下的畸形夫妻关系、肆意放纵下的畸形兄妹关系等畸形家庭关系。她敏锐地观察到现代社会中的种种危机和个体精神困境,并从伦理道德、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等角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东西方双重文化身份、作家个人的童年和爱情经历等对她的创作产生深刻影响,使她在创作上倾向于揭露现代人畸形与丑陋的家庭关系客观存在。“畸形家庭关系”是对杜拉斯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关系的总体概括。扭曲的亲情、扭曲的爱情、扭曲的灵魂……这些也是现代人与人畸形关系的缩影,反映家庭的变异和危机,传达出芸芸众生面对残酷社会时无法把握命运的恐惧、迷茫和无奈。她在作品中发起对传统父权社会的挑战,对殖民扩张时代金钱关系的抨击,对现代社会人的异化的隐忧以及对爱欲的张扬与大胆追求。她塑造的畸形家庭关系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价值和美学意蕴,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深远影响。

王丽娜[9](2013)在《论杜拉斯小说中的悲剧意识》文中指出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是法国当代着名女作家之一。她一生创作了四十多部小说和十几部电影剧本。她的小说以简洁诗意的语言,精确描写人物内心的冲突和痛苦,深入展示人物心理创伤和精神障碍而着名,小说中流露出浓厚的悲剧意识。本论文以杜拉斯创作的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分三章讨论杜拉斯小说中的悲剧意识。第一章,主要讨论杜拉斯小说悲剧意识的内涵。杜拉斯在她的小说中,通过对人类的生存困境,绝望爱情和死亡主题的描写,揭示人类在摆脱困境时,奋斗的无效性,抗争的艰难性和命运的悲怆性。她的小说突出描写了人类生存困境和超越这种困境的不可能,强调失败结局的同时,又大力书写人类超越困境的斗争过程,突出精神的意义和力量,这构成了她小说悲剧意识的主要内涵。第二章主要从杜拉斯成长背景中,挖掘她悲剧意识形成的原因。杜拉斯在她的成长过程中,贫困无爱的童年、饱受摧残的身心,双重文化背景带来的迷茫,无家可归的悬浮感等等,都强化了杜拉斯对人生悲剧性的感悟,这是形成她悲剧意识的主要根源。第三章则试图从艺术表现的角度考察杜拉斯小说中悲剧意识是如何呈现的。杜拉斯对“小人物”悲剧群像的塑造,开放式的小说结构,电影艺术手法的运用等等,都很好地渲染出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忧伤和绝望,强化了小说悲剧意识的表达。

刘敏[10](2013)在《杜拉斯小说音乐性研究》文中提出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是当代法国文坛独具特色的女作家。她的创作风格独特,个性鲜明,其中最为突出之处表现为,杜拉斯善于借用音乐来传达人物心灵深处幽微的情绪,折射潜意识深处被压抑的欲望。音乐性藉此成为杜拉斯小说创作特色的重要表征。这种音乐性特质,广泛地存在于其作品中的语词、意象、人物、结构之中。本文以杜拉斯的主要小说文本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本细读和综合归纳的方法,从音乐与杜拉斯小说的结构、主题、人物三个层面递次展开分析,探索杜拉斯音乐性书写的意义。论文认为,杜拉斯借用了音乐中的双线结构来组织小说。从最简单的双线平行结构,发展到双线倒置结构,再到更复杂的双线交叉结构,杜拉斯的小说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文本也越来越富有张力。其次,在小说的主题表达方面,杜拉斯巧妙地调动音乐元素,通过音乐的启示效果、重复效果和余音效果,令主题呈现呈现多重复杂的意味。第三,在人物诠释方面,杜拉斯同样借用了音乐来暗示劳尔、安娜、副领事等形象的音乐性灵魂与情绪。在此基础上,论文从形式探索和当代启示两方面,总结了杜拉斯小说音乐性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二、玛格丽特·杜拉斯小说创作的整体风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玛格丽特·杜拉斯小说创作的整体风貌(论文提纲范文)

(1)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情人》与《长恨歌》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的研究现状分析
    2.本文的创新之处及研究意义
第一章 《情人》与《长恨歌》的女性生命成长
    1.1 女孩:进入性别塑造的儿童期
    1.2 少女:男女有别的青春期
    1.3 性发动:对女性的影响贯穿她们一生
第二章:《情人》与《长恨歌》:社会性别制度中的女性
    2.1 生育:是诅咒还是祝福
    2.2 母职:有利还是不利
    2.3 《情人》与《长恨歌》女性意识的影响因素比较
第三章 《情人》与《长恨歌》:女性身体与书写策略
    3.1 身体写作:骄傲又焦虑的困境
    3.2 女性书写策略:时间与空间密不可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伊犁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2)杜拉斯自传性作品中的自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理由及意义
    二、概念的阐释
    三、研究现状综述
    四、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
第一章 自恋与写作
    第一节 自恋的探寻
    第二节 自恋人格的作家
第二章 自恋下的“我”与“他”
    第一节 理想自我的构建
        一、野性的情欲主导者
        二、优越的写作女人
    第二节 “他恋”中的自恋
        一、情人的变与不变
        二、同性之恋
        三、无处不在的母亲
第三章 恶性的集体自恋
    第一节 混杂的法国人
        一、归属何方
        二、同情与傲视
    第二节 卑微的东方男人
        一、自卑的爱人
        二、无名的代替品
        三、爱情的献祭
    第三节 残缺的东方女人
        一、野性的流浪
        二、空壳美人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3)精神分析视域下杜拉斯“情人”系列小说主要人物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本文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精神分析理论视域下“情人”系列小说主要人物形象解析
    第一节 “情人”系列小说主要人物的压抑作用体现
        一 被压抑的母亲
        二 被压抑的白人女孩
        三 被压抑的情人
    第二节 “情人”系列小说主要人物的人格结构分析
        一 母亲的人格结构分析
        二 白人女孩的人格结构分析
        三 情人的人格结构分析
    第三节 “情人”系列小说主要人物的力比多力量解读
        一 母亲“力比多”力量的压抑
        二 白人女孩“力比多”力量的疏泄
        三 情人“力比多”力量的变化
第二章 杜拉斯创作“情人”系列小说主要人物形象的动因探究
    第一节 法属殖民地对杜拉斯的影响
        一 异域风光造就的回忆
        二 他国文化给予的滋养
    第二节 杜拉斯辛酸的童年生活经历
        一 童年时代父爱的缺失
        二 少年时代家境的没落
    第三节 杜拉斯潜意识的压抑与再现
        一 现实生活的曲折再现
        二 心灵压抑的镜像表述
第三章 杜拉斯“情人”系列小说主要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价值
    第一节 杜拉斯身为创作者的自我释放
        一 个人情感的宣泄
        二 心理快感的获得
    第二节 重复的文本艺术与作家自我建构
        一 在真实与虚构之间摇摆的重述
        二 杜拉斯作为女性作家的自我建构
    第三节 “新小说家”杜拉斯对中国作家的影响
        一 被定义为“新小说家”的杜拉斯
        二 杜拉斯对中国作家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杜拉斯作品中的花园意象研究 ——以《副领事》、《纳塔丽·格朗热》、《英国情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杜拉斯作品中的多重花园意象
    第一节 花园作为殖民权力的表征——《副领事》
    第二节 花园作为女性世界的表征——《纳塔丽·格朗热》
    第三节 花园作为个体孤独的表征——《英国情妇》
第二章 花园意象与作为创作者的杜拉斯
    第一节 初识花园——湄公河畔的童年记忆
    第二节 建造花园——“孤独之地”诺弗勒
    第三节 融合花园——移位的加尔各答
第三章 西方文化流变下的花园意象
    第一节 西方花园意象的起源——重返伊甸园
    第二节 西方花园意象的发展
    第三节 杜拉斯作品中花园意象的意义及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互文视域下杜拉斯后现代主义风格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作者之死与读者解放
二、时空交织:碎片与混合
三、永远的印度支那———无限回归

(6)重复:由四个文本看杜拉斯小说的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昂代斯玛先生的午后》:“内在构思”与重复
    第一节 等待与“墨之花”
        一、作为重复意象的紫丁香及其象征意义
        二、行为序列的重复与等待的运动性
    第二节 无法遗忘的等待
        一、被遗忘之物与细节描写的重复
        二、欲望中复现的“费德尔式焦虑”
第二章 《阿巴恩,萨巴娜,大卫》:言语与重复
    第一节 语句重复的“共震”效果
        一、语句的二度重复及其作用
        二、语句的多度重复及其作用
    第二节“静默”:关键词重复
        一、文本自重复生长的“胚胎”
        二、关键词重复的意指:痛苦
第三章 《坐在走廊里的男人》:类型转折与重复
    第一节 光色交错中复现的爱欲主题
        一、反复出现的“明/暗”对比与性别对立
        二、象征虚弱男性的“暗紫色”
    第二节 爱欲主题的类型转变
        一、由重复的通奸事件到重复的开放式情欲
        二、由重复的开放性空间到重复的封闭性空间
第四章 《中国北方的情人》:互文性重复
    第一节“情人事件”的重述与动机转换
        一、情人形象与情人关系的流变
        二、“形象”的变化与爱欲言说
    第二节 互文性重复的其他手法
        一、拼贴与注解
        二、解构与新文本建构
第五章 杜拉斯式的重复与虚构权威构建
    第一节 珀涅罗珀织品式的自画像
        一、杜拉斯小说文本的自传性与重复
        二、在真实与虚构间震颤的重述艺术
    第二节 现代女性作家的文本之源
        一、“毁掉写作由来”的杜拉斯式互文性
        二、无意识写作与重复艺术
结语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论杜拉斯的精神世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被毁灭的精神世界
    第一节 不被接纳的外来者
    第二节 不确定的母爱
    第三节 不可测度的禁忌
第二章 自我精神的重构
    第一节 自我发展的需求
    第二节 时代精神追求的产物
    第三节 另类精神世界的展现
第三章 自我存在方式——用身体参与写作
    第一节 写作与孤独
        (一) 孤独之源
        (二) 品味孤独之美
        (三) 孤独的救赎——写作
    第二节 爱与欲望
        (一) 杜拉斯之爱
        (二) 沉沦于欲望的爱情观
        (三) 痛苦绝望的爱情体验
    第三节 暴力、疯狂与死亡
        (一) 原始的宣泄——暴力
        (二) 生与死的领悟
        (三) 挣脱桎梏的疯狂
第四章 对现实的审判
    第一节 女性自我生存的意识
    第二节 对世俗伦常的挑战
结语
参考文献
    1、中文文献
    2、外文文献
致谢

(8)试论杜拉斯小说中的畸形家庭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畸形家庭关系的体现
    1.1 父权阴影下的畸形母子关系
    1.2 肆意放纵下的畸形兄妹关系
    1.3 物欲制衡下的畸形夫妻关系
第2章 畸形家庭关系的成因
    2.1 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
    2.2 东西双重文化的影响
    2.3 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
第3章 畸形家庭关系的诗学意义
    3.1 思想意义
    3.2 美学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9)论杜拉斯小说中的悲剧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杜拉斯小说悲剧意识的内涵
    第一节 生存困境的展示
    第二节 绝望情爱的言说
    第三节 死亡主题的书写
第二章 杜拉斯小说悲剧意识的来源
    第一节 杜拉斯悲怆的人生体验
    第二节 杜拉斯复杂的文化背景
第三章 杜拉斯小说悲剧意识的艺术表达
    第一节 悲剧意识的叙述选择
    第二节 悲剧意识的叙述方式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杜拉斯小说音乐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国内的杜拉斯研究现状
    0.2 国外的杜拉斯研究现状
第一章 杜拉斯小说结构与音乐
    1.1 平行双线结构
    1.2 倒置双线结构
    1.3 交叉双线结构
第二章 杜拉斯小说主题与音乐
    2.1 回忆:音乐的启示效果
    2.2 爱欲:音乐的重复效果
    2.3 等待:音乐的余音效果
第三章 杜拉斯小说人物与音乐
    3.1 劳尔:舞会开启的旅行
    3.2 安娜:钢琴女王的回忆
    3.3 副领事:声嘶力竭的喊叫
    3.4 女乞丐:家乡的流浪歌谣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四、玛格丽特·杜拉斯小说创作的整体风貌(论文参考文献)

  • [1]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情人》与《长恨歌》比较研究[D]. 陈琢. 伊犁师范大学, 2021
  • [2]杜拉斯自传性作品中的自恋[D]. 孙雅惠.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3]精神分析视域下杜拉斯“情人”系列小说主要人物形象研究[D]. 李一婷.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4)
  • [4]杜拉斯作品中的花园意象研究 ——以《副领事》、《纳塔丽·格朗热》、《英国情妇》为例[D]. 曾晶晶. 深圳大学, 2018(07)
  • [5]互文视域下杜拉斯后现代主义风格解读[J]. 徐维格. 芒种, 2018(10)
  • [6]重复:由四个文本看杜拉斯小说的艺术[D]. 李奕源.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7]论杜拉斯的精神世界[D]. 方芳.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3)
  • [8]试论杜拉斯小说中的畸形家庭关系[D]. 袁甜甜. 湘潭大学, 2014(03)
  • [9]论杜拉斯小说中的悲剧意识[D]. 王丽娜. 江南大学, 2013(02)
  • [10]杜拉斯小说音乐性研究[D]. 刘敏. 江西师范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玛格丽特杜拉斯小说的整体风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