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跨国公司在华战略新动向

2003:跨国公司在华战略新动向

一、2003:跨国公司在华战略新动向(论文文献综述)

史彦彬,张宇凤[1](2016)在《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性布局阶段”的动向分析》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大力倡导"一带一路",使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跨国公司更加重视在华投资,开始进入"战略性布局阶段",主要体现为八个战略新动向:加大对我国企业的M&A(并购)力度;在华的R&D(研发)投资升级;对我国投资的独资倾向进一步加大;推行系统化投资战略;采取本土化策略;建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运营中心;进行知识产权扩张;投资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新动向的分析,能够为我国政府和企业做好引资工作提供借鉴。

郑琼娥,林峰[2](2012)在《跨国公司在华价值链调整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文中认为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回落,为保持自身在全球价值网络中的核心地位,跨国公司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调整其全球战略,以期获得持续动态的竞争优势。从价值链理论出发,具体探讨产业链全球化配置下跨国企业在华价值链调整的新动向,并利用SWOT战略法分析跨国企业在华价值链调整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在跨国公司价值链条下实现中国制造业升级,应培育一批具有规模的强势国际品牌企业,发挥企业联动效应以实现产业整体提升,完善制造业软硬环境,提高外资正向的投资效应。

莒萍[3](2012)在《浅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新动向及其影响》文中指出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迅猛发展,中国入世10余年,众多跨国公司敏感地意识到中国这个巨大而现实的市场,增强了对中国投资的信心,于是根据全球战略的需要,重新定位中国在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调整在中国的经营战略与策略,部署对华投资新战略,把中国全面纳入其全球经营网络。纵观十年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不难看出其所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本文从多方面较深入分析跨国公司在中国入世十年来对华投资的新动向,并提出了这些新动向对我国未来经济的影响。

李明岩[4](2011)在《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历程及启示》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的过程。其中跨国公司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跨国公司与中国经济已经融为一体,渗透到产业链的各个方面。此时回顾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历史,研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过程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跨国公司在华从起步到发展扩大经历了三个阶段:1979年-1991年试验阶段、1992年-2001年大规模进入阶段、2002年至今调整阶段。20世纪70年代,跨国公司得到大发展。80年代,发达国家相继掀起金融自由化浪潮。在1978年底中国决定改革开放。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进入试验阶段。其特点主要表现为:首先,只有少数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其中以美国企业居多;其次,投资规模小,未系统化;最后,投资地点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一些着名的大城市。进入90年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主角的地位更加明显。1992年之后,中国改革开放全面推进。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进入大规模进入阶段。这一阶段呈现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大多数跨国公司开始在华投资;第二,投资项目增多,投资额急剧扩大;第三,9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设立独立的研发机构;第四,投资企业独资化、投资地点集中化;最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系统性加强。进入21世纪,跨国公司进行了全球战略调整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伴随着入世,中国也进入开放引资的新阶段。这对跨国公司产生了深远影响,跨国公司开始重新调整在华战略。主要表现在:第一,加大了价值链两端环节的投资;第二,加大服务业投资,投资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第三,调整投资方式,积极开展并购;第四,加速投资研发;第五,在华实施全面本土化战略。总之,随着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优势不断积累,以及中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跨国公司在华表现出更多的本土化战略取向,并承担越来越多的价值链活动。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跨国公司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负面影响。面对危机的打击,跨国公司进行了新调整,包括:回撤资金、调整全球布局、重组和开拓新市场。我国同样深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所面临的投资经营环境更加艰难,各种潜在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但是跨国公司依然把中国作为对外投资的首选。在华战略布局上,跨国公司一方面继续入世来的调整,另一方面加大了在华社会和环境责任,强化“合规经营”。此外跨国公司还加大了对西部的投资,以及对消费行业的投资。2010年进入“后危机时代”,跨国公司需要找到成本控制机制,同时,低碳经济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将成为其未来发展方向。纵观2002年以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的调整,无论是其整合价值链还是加大在华并购、研发无疑都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不仅有积极方面,同时也有消极的方面。我们应看到跨国公司一定程度上已经对我国产业安全构成了威胁。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要落脚到微观层面上,一国企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它的经济实力。改革开放不仅是让跨国公司走进来,更多地是我们本土企业要走出去,在海外扩张中逐渐成长为我们自己的跨国公司。作为本土企业最好的榜样,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对我国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启示:第一,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加速海外并购“走出去”;第二,打破外资对物流的垄断,重塑供应链;第三,规范保护商业秘密的相关法律,防范国际商业间谍;第四,金融上全面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第五,海外扩张的主体应多元化;第六,明确政府权责,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海外投资保障制度;第七,加快进行国内产业整合。本论文主要研究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的调整与演进,重点分析入世后跨国公司在华新一轮投资调整的特点,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的新动向、新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对中国产业与企业的正负影响;对我国企业走出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论文通过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比较分析与借鉴相结合,以实现系统性、整体性研究。其中的理论与方法包括:国际投资理论、跨国公司理论等。论文的创新点包括:第一,研究了金融危机以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的新调整,及“后危机时代”的新趋势。第二,用美日投资历程来印证跨国公司整体在华投资战略的演进历程,并比较分析了美日投资模式的区别。第三,根据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历程,提出了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

宋则,王水平[5](2010)在《中国零售产业安全问题研究——框架、评测和预警》文中研究说明

刘细良[6](2010)在《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势头强劲,呈现出新的动向和特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也使我国面临严重冲击。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我国究竟有何影响?政府规制与跨国并购的关系如何?政府如何适度规制外资并购?系统研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问题,不仅对入世过渡期结束后、新的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政府适度规制外资并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大理论意义;而且对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有效防范全球金融风险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比较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政府规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总体思路与政策建议。在理论研究方面,进一步丰富了跨国并购与政府规制理论。基于FDI与企业并购两个视角分别探讨跨国并购的动因理论,前者除系统分析传统的六大FDI理论外,还增加了逆向技术溢出动因这一最新理论、后者增加了产业组织与速度经济性动因理论;提出了跨国并购对东道国的“双刃效应”(正、负效应)这一新名词,并从经济、环境两个方面,从国家宏观、产业中观与企业微观三个层面细化了跨国并购的效应理论;在公共利益、公共选择、契约规制、利益集团与激励规制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跟踪西方规制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如规制公共实施论),从经济性规制与社会性规制两方面入手,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资并购规制理论。在实证研究方面,重点剖析了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外资并购对我国的“双刃效应”,包括市场结构、资本形成、就业、出口竞争力等宏观经济效应,技术外溢与转移、自主品牌、资产价格、公司治理结构等微观经济效应以及产业中观经济效应,为对其进行经济性规制奠定基础;同时基于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的要求,更注重研究其环境效应,为适度强化对外资并购的环境规制奠定基础;列举了主要行业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典型案例,着重分析其规模、来源、主体、区位、方式与行业变化等新动向,为规制外资并购找到现实理由;在系统梳理我国规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产业政策、竞争政策、外资政策与审查制度后,剖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经济性规制、社会性规制与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规制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产生重要影响,只是影响程度和大小不一。其中,经济性规制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存在显着影响,而社会性规制特别是环境规制与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之间不存在显着相关关系,表明强化环境规制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不会产生实质性抑制作用。基于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在借鉴国家、国际两个层面跨国并购规制经验基础上,本文认为,要处理好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的关系,必须从四个方面着手:首先,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与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应调整我国外资并购经济性规制与适度强化社会性规制,尤其是环境规制;其次,提出了规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多元化总体目标、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再次,引入规制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提出了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规制收益最大化的初步构想;最后,提出了改革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规制的国内协调机制与国际协调机制的政策建议,一方面应立足本国,着力完善我国规制外资并购的产业政策、外资政策、竞争政策与安全审查制度及其相互协调,另一方面应积极参与跨国并购规制的国际协调,掌握话语权,从根本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贾建忠[7](2009)在《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我国产业发展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企业并购浪潮在美国已经出现过六次之多,除第五次外,其余的每次并购浪潮之后都会出现严重的经济萧条,这并非一种偶然现象,其中必然隐含某种规律。而关于企业并购的研究,大多是从微观经济视角分析并购对企业本身能带来什么优势和额外收益,也有学者从宏观经济视角研究跨国公司并购对我国经济安全和市场结构的影响,但很少有学者从产业视角研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所产生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企业间的并购活动异常活跃,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也越来越多,企业间并购,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如何影响我国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目前,在我国主流经济学和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跨国公司情结下,全面分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我国产业发展的长期影响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本文对比分析相关并购理论和企业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并购后的绩效并非一致支持相应的理论,而更多地显示出并购活动没有达到相关企业的预期目标,这说明企业并购理论与实证结果之间存在悖论。本文研究认为出现悖论的主要原因是:(1)并购理论在提出并购可以节省费用或并购协同时,忽略了由于并购而使得计划安排费用、部门协调费用等的增加;(2)并购绩效实证研究中所利用的数据大部分是针对上市公司,而一般来说参与并购活动的上市公司规模大,并购后规模更加庞大,并购后的整合成本超过并购收益;(3)企业并购的目的多样,而并购绩效实证研究一般仅仅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指标进行衡量。其次,针对美国几乎每次并购浪潮后都会出现经济萧条这一现象,本文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解释。当把一个经济体划分为产业经济系统和非产业社会体系,可以发现,产业经济直接创造社会财富,而非产业社会体系中的部门则有更强的社会财富集聚和掠夺功能;金融资本和产业企业中脱离生产的资本,往往把并购活动作为社会财富集聚的工具,当它们通过频繁的企业并购活动集聚了大量社会财富时,一方面,这些社会财富不再进入产业生产过程,产业经济增长所必需的资本存量减少,这必将从数量上减少所能创造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社会大众的财富被集聚和掠夺使可用于消费的部分减少,抑制消费使市场萎缩。因此,并购浪潮后的经济衰退不可避免。第三,本文利用复杂系统网络理论对产业经济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后认为,(1)产业链在纵向分工和专业化过程中不断裂解而变长,在横向竞争、模仿和学习中分解而变宽,产业链中的企业不断超越所在产业链向其他产业链渗透,产业经济具有自增长机制;分工和专业化,竞争、模仿和学习促进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升级。(2)企业并购,特别是大企业的并购行为破坏了产业经济自增长机制和技术进步升级机制,扭曲了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3)由于并购导致社会财富的集聚和掠夺,加剧了社会两极分化,阻碍了社会和谐发展。第四,本文归纳提出跨国公司在华的三种典型性并购行为:市场挤出式并购、技术挤出式并购和品牌挤出式并购。进一步研究发现:(1)跨国公司在华市场挤出式并购可能导致我国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关键环节被跨国公司控制,使我国产业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安排的一个“大车间”;(2)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挤出式并购可能导致我国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积累机制被破坏,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技术发展的“跨国公司导向化”特征,从而使我国产业被跨国公司从技术上“外围化”;(3)跨国公司在华品牌挤出式并购将使我国产业市场中企业缺乏品牌核心,产业市场围绕跨国公司品牌运作,产业市场被跨国公司品牌主导可能使我国产业被市场“边缘化”。跨国公司在华三种挤出式并购可能形成我国企业在资源配置、技术发展和市场控制等方面失去主导地位,在经济衰退时,跨国公司的全球安排可能加剧我国经济恢复困难。综上所述,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长期结果对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副作用,政府必须加强企业并购的管理以使我国产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外部环境。本研究工作的主要创新性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1)基于对大量有关并购绩效文献的分析研究,不仅提出(长期以来被国内外研究者通常忽视的)“并购悖论”问题,而且对该问题的产生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予以理论解释。(2)通过把社会经济划分为产业经济系统和非产业社会体系,基于对美国并购浪潮后伴随的经济危机的分析,深入研究了非产业社会系统通过并购集聚大量社会财富,抑制产业技术升级机制和破坏产业经济自增长机制的负面作用。这一研究成果至少在国内该领域具有明显的领先性和开拓性。(3)全面、系统研究了跨国公司在华的三类典型性并购行为(“市场挤出式”、“技术挤出式”和“品牌挤出式”)对我国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据此,提出关于并购的政府治理选择理论和有关的对策建议。

李梦奇[8](2009)在《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战略新动向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对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跨国公司是FDI的主体,对技术发展影响重大,这就要求学者们应全面、科学地评价跨国公司FDI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在考察跨国公司对华FDI战略变化新动向的基础上,探讨跨国公司FDI对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首先梳理国内外有关技术溢出的理论文献和实证文献,为研究FDI溢出效应对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提供依据。回顾了我国引进FDI的历史进程,发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FDI对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跨国公司也逐步出现了独资化、研发机构本土化、进一步加强技术控制等新动向。结合2005年至今跨国公司对我国FDI的实际情况,分析跨国公司的战略新动向,挑选其中最为明显的独资化和研发本土化,进行博弈分析,探讨跨国公司FDI战略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接下来采用面板数据构造模型,对1998-2007年外商投资中的独资方式对我国内资工业部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溢出效应并不显着的结论,而且发现FDI的技术溢出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然后考察1980-2007年FDI在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探讨我国国内研发及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分析其结果,发现跨国公司对华FDI在客观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实证分析证明,技术进步的真正源泉在于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吸收能力。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措施和建议,即国内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提高其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从而激发外资的技术溢出,推动我国技术进步。

刘毅[9](2009)在《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新趋势及我国的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FD I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FD I在中国的区域选择战略上出现了由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以及由南部沿海向北部环渤海地区转移的趋势,在投资形势上出现了投资独资化以及将更多的研发中心和实验室设在中国的趋势,投资并购形式上出现了并购大型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趋势,这样,促进了我国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及自主创新的意识,但同时也影响到了我国的国家安全及经济安全,导致了更多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我国应有选择地建立吸引外资以及提高外资利用质量的有效机制,建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扶持机制,建立外资企业的监测机制等措施,科学地利用外资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张效梅[10](2009)在《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新动向及中国的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特别是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大多数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进行了调整,出现了如投资项目系统化、投资地点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等新的特点。针对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新动向,我们应该系统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对跨国公司投资的技术、资源导向等,从而使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能够最大程度上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及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2003:跨国公司在华战略新动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跨国公司在华战略新动向(论文提纲范文)

(2)跨国公司在华价值链调整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
二、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战略
三、跨国公司在华价值链调整战略的新趋势
    (一) 跨国公司提升了在华上游环节的战略地位
    (二) 跨国公司调整其在华制造业的投资结构和投资定位
    (三) 价值链下游成为跨国企业投资的新热点
四、跨国公司在华价值链调整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基于SWOT分析法
    (一) 优势
    (二) 劣势
    (三) 机遇
    (四) 挑战
五、跨国公司价值链条下中国制造业升级对策
    (一) 培育一批具有规模的强势国际品牌企业
    (二) 发挥企业联动效应以实现产业整体提升
    (三) 完善制造业的“软硬”双环境, 提高外资“正向”的投资效应
六、结语

(4)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历程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目的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 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
    (一) 跨国公司的名称与定义
        1. 跨国公司的名称与定义
        2. 跨国公司的定义标准
        3. 联合国所使用的名称与定义
    (二) 跨国公司相关理论概述
        1.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 跨国公司连续直接投资理论
        3.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理论
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历程
    (一) 1979-1991 年试验阶段
        1. 国际、国内大背景
        2. 主要特点
    (二) 1992-2001 大规模进入阶段
        1. 国际、国内大背景
        2.. 主要特点
    (三) 2002 年至今大规模进入阶段
        1.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的主要表现
        2.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变化的分析
    (四) 金融危机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的新变化
        1. 金融危机下跨国公司处境艰难
        2..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3. 金融危机下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行为的调整
        4. 金融危机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的调整主要特点
        5. “后危机时代”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新方向
三、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的实证分析——以美日为例
    (一) 案例1:美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历程分析
        1. 美国跨国公司投资历程简介
        2. 美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主要动机及特点
    (二) 案例2:日本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历程分析
        1. 日本跨国公司投资历程简介
        2. 日本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主要动机及特点
        3. 日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比较
四、跨国公司2002 年以来在华投资战略调整的影响
    (一) 跨国公司整合价值链对本地企业的影响
        1. 跨国公司与其价值链合作伙伴的关系分析
        2. 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基于供应链的合作
        3. 进入跨国公司价值链对本地企业的影响
    (二)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影响
        1..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给跨国公司带来的效应
        2.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三) 跨国公司研发中国化的影响
        1.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国化的积极影响
        2.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具有一定潜在风险
    (四) 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威胁
        1. 跨国公司占有的市场份额远高于国内企业
        2. 跨国公司凭借其强大实力致力于控制整个产业链
五、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对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启示
    (一)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加速海外并购走出去
        1. 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使中国出口更加困难
        2. 学习日本,从贸易立国转变为投资立国
    (二) 打破外资对物流的垄断,重塑供应链
    (三) 规范保护商业秘密的相关法律,防范国际商业间谍
    (四) 金融上全面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
        1. 改革金融体制,支持企业海外扩张
        2.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
        3. 根据中国国情尝试产融结合新模式
    (五) 海外扩张的主体应多元化
    (六) 明确政府权责,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海外投资保障制度
    (七) 加快进行国内产业整合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5)中国零售产业安全问题研究——框架、评测和预警(论文提纲范文)

前 言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思路及框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二、外资战略新动向值得高度警觉
    (一) 外资进入中国零售业的历史进程。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4.第四阶段:
        5.第五阶段:
    (二) 外资零售企业在华扩张新动向。
        1.外资零售企业投资战略新动向。
        第一, 开店速度明显加快。
        第二, 从新建投资到并购投资。
        第三, 从参股到合资控股或独资。
        2.外资零售企业经营战略新动向。
        第一, 整合战略。
        第二, 区域战略。
        第三, 本土化战略。
        第四, 业态战略。
        3.外资零售企业公关战略新动向。
    (三) 外资零售企业在华超速扩张值得高度警觉。
        1.无序并购、“影响力滥用”、自主渠道资源命脉遭到损毁。
        2.自主品牌遭重创、制造业被逐步边缘化。
        3.就业遭遇挤出效应。
        4.超国民待遇、低水平恶性竞争和市场秩序破坏。
三、零售产业安全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一) 外资市场控制力测评指标。
    (二) 外资股权控制力测评指标。
    (三) 外资来源国分布的合理程度测评指标。
    (四) 外资对主流业态的控制程度测评指标。
四、中国零售业安全实证测评及预警
    (一) 市场控制力测评。
    (二) 股权控制力测评。
    (三) 外资来源国分布的合理程度测评。
    (四) 主流业态的控制程度测评。
    (五) 综合结论。
        1.各项指标的赋值和赋权方法。
        2.中国零售业控制力测评结果。
        3.中国零售业安全预警。
五、维护中国零售业安全的对策建议
    (一) 对外资进入流通业的政策思路需要做相应调整。
    (二) 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产业政策, 规范国内市场环境。
    (三) 加快转变本土零售业发展方式, 提高核心竞争力。
        1.实施连锁经营, 实现区域规模优势。
        2.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 加快规模扩张和跨区域发展。
        3.建立高效的管理团队。
        4.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5.实施业态创新战略。
    (四) 实施国外抢滩、国内整合的“两头扩网”战略。
        1.国外抢滩。
        2.国内整合。

(6)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简评
    1.4 研究目的与方法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内容
        1.5.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2 研究内容
    1.6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跨国并购与政府规制理论综述
    2.1 跨国并购动因理论
        2.1.1 基于FDI视角的跨国并购动因
        2.1.2 基于企业并购视角的跨国并购动因
    2.2 跨国并购效应理论
        2.2.1 跨国并购的环境效应
        2.2.2 跨国并购的经济效应
    2.3 政府规制理论
        2.3.1 公共利益理论
        2.3.2 公共选择理论
        2.3.3 契约规制理论
        2.3.4 利益集团理论
        2.3.5 激励性规制理论
        2.3.6 规制公共实施论
    2.4 对跨国并购与政府规制理论的综合评价
        2.4.1 跨国并购动因理论评价
        2.4.2 跨国并购效应理论评价
        2.4.3 政府规制理论评价
第3章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3.1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发展历程
        3.1.1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纵向发展
        3.1.2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全球并购的横向比较
        3.1.3 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典型案例
    3.2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动因与方式
        3.2.1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动因
        3.2.2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方式
    3.3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双刃效应
        3.3.1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正效应
        3.3.2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负效应
    3.4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变化趋势
        3.4.1 并购规模的变化
        3.4.2 并购来源与主体的变化
        3.4.3 并购区位选择的变化
        3.4.4 并购方式的变化
        3.4.5 并购目标企业选择的变化
        3.4.6 并购行业的变化
第4章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规制现状分析
    4.1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规制政策的演变
        4.1.1 产业政策的演变
        4.1.2 外资政策的演变
        4.1.3 竞争政策的演变
        4.1.4 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的演变
    4.2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规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控制与反控制:中国外资并购政策面临的困境
        4.2.2 产业政策:内外质疑的尴尬局面
        4.2.3 竞争政策未引起足够重视
        4.2.4 外资政策与国民待遇原则的背离
        4.2.5 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不健全
        4.2.6 外资并购规制的国内协调机制欠缺
第5章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的实证研究
    5.1 理论假设
    5.2 实证方法设计
        5.2.1 模型与方法
        5.2.2 变量及数据
    5.3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的实证分析
        5.3.1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经济性规制的实证
        5.3.2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社会性规制的实证
        5.3.3 实证小结
第6章 跨国并购规制的国际比较分析
    6.1 国家层面的跨国并购规制
        6.1.1 发达国家的跨国并购规制
        6.1.2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并购规制
    6.2 国际层面的跨国并购规制
        6.2.1 全球性国际组织的多边反垄断规制
        6.2.2 区域性国际组织的跨国并购规制
        6.2.3 跨国并购规制的国际协调
    6.3 跨国并购规制的借鉴与启示
        6.3.1 国家层面跨国并购规制的经验借鉴
        6.3.2 国际层面跨国并购规制的启示
第7章 规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改革思路与措施
    7.1 规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总体思路
        7.1.1 规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目标设计
        7.1.2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规制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7.2 完善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规制的国内政策及其协调机制
        7.2.1 调整产业政策
        7.2.2 完善外资政策
        7.2.3 强化竞争政策
        7.2.4 重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
        7.2.5 建立外资并购规制的国内协调机制
    7.3 积极参与跨国并购规制的国际协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项目与论文发表情况

(7)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我国产业发展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
        1.2.1 关于“并购悖论”的研究
        1.2.2 关于非产业社会体系的研究
        1.2.3 关于跨国公司在华挤出式并购行为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结构安排
        1.3.3 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
第二章 并购与产业经济理论文献综述
    第一节 企业视角的并购理论及评述
        2.1.1 纵向一体化并购理论及评述
        2.1.2 横向一体化并购理论及评析
        2.1.3 综合并购理论
    第二节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和并购理论及评述
        2.2.1 国际贸易理论及评析
        2.2.2 跨国公司理论及评析
    第三节 产业经济增长理论及评述
        2.3.1 古典产业增长理论及评析
        2.3.2 新古典产业增长理论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及评析
    第四节 企业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评述
        2.4.1 国外学者对并购绩效实证研究的结论
        2.4.2 国内相关并购绩效研究
        2.4.3 并购绩效研究评析
第三章 企业并购浪潮与经济衰退成因
    第一节 并购浪潮与经济衰退
        3.1.1 美国历次并购浪潮与随后的经济衰退
        3.1.2 中国企业并购历程
        3.1.3 美国并购高潮与经济衰退的关系
        3.1.4 中国并购热潮与经济衰退的关系
        3.1.5 企业视角并购理论与实证悖论的成因
    第二节 产业经济系统和非产业社会体系
        3.2.1 经济增长及其构成
        3.2.2 产业经济系统和非产业社会体系的划分
    第三节 经济危机根源
        3.3.1 非产业社会体系对社会财富的吸收
        3.3.2 非产业社会体系的财富集聚本能
        3.3.3 并购为金融业集聚和掠夺社会财富提供了最为有效工具
        3.3.4 不同性质经济体GDP增长的决定
第四章 并购的政府治理选择
    第一节 不同并购对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4.1.1 产业间企业并购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4.1.2 金融企业并购产业企业对产业经济的影响
    第二节 再论企业性质
        4.2.1 不同经济学家关于企业及其性质的界定
        4.2.2 对不同企业理论的评述
        4.2.3 现代企业性质
    第三节 非生产性资本集聚对经济的危害
        4.3.1 大国产业经济复杂系统网络关系
        4.3.2 非生产性社会体系对社会财富的集聚
    第四节 并购使产业市场和政府双失灵
        4.4.1 市场失灵
        4.4.2 政府失灵
    第五节 并购对经济的影响
        4.5.1 企业的目标与政府的目标
        4.5.2 不同类型并购对产业经济的影响机制
    第六节 不同性质并购的治理
        4.6.1 产业系统内部企业间的并购行为的政府规制选择
        4.6.2 针对金融企业主导参与的产业企业并购的政府治理
        4.6.3 并购行为的公开化和拍卖化
    第七节 跨国公司并购
        4.7.1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的影响
        4.7.2 跨国公司新建投资对东道国产业经济的影响
        4.7.3 跨国公司并购投资方式对东道国产业经济影响
第五章 跨国公司市场挤出式并购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方式与特点
        5.1.1 外资在华投资方式的变迁
        5.1.2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活动的发展
        5.1.3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活动的新特点
    第二节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活动引发的争议
        5.2.1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争议的起因
        5.2.2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争议的大讨论
        5.2.3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争议的焦点
    第三节 并购国内龙头企业的经济学分析
        5.3.1 产业内企业间的关系
        5.3.2 并购动机的产生
        5.3.3 产业内横向并购行为结果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5.3.4 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企业行为
        5.3.5 跨国公司进入我国产业的不同方式的效应分析
    第四节 跨国公司市场挤出式并购的产业效应
        5.4.1 并购龙头企业对产业的水平影响分析
        5.4.2 并购龙头企业对产业的垂直影响分析
第六章 跨国公司技术挤出式并购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跨国公司在华技术转移的现状
        6.1.1 技术的“溢出效应”
        6.1.2 跨国公司在华技术转移现状与基本特点分析
    第二节 跨国公司在华技术转移新动向
        6.2.1 跨国公司在华技术转移的内部化趋势
        6.2.2 高新技术行业和技术变化快的行业转移领先技术
        6.2.3 直接在华设立研发机构
        6.2.4 跨国公司建立在华的技术主导地位
    第三节 跨公司技术溢出效应的机制
        6.3.1 技术溢出效应的非跨国公司意愿
        6.3.2 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传导机制
        6.3.3 技术溢出的必要条件
    第四节 跨国公司技术挤出式并购对产业技术的影响
        6.4.1 跨国公司并购可以降低技术溢出效应的损失
        6.4.2 跨国公司技术挤出式并购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6.4.3 跨国公司技术挤出式并购下我国产业的可能后果
第七章 跨国公司品牌挤出式并购对产业发展影响
    第一节 品牌效应的经济分析
        7.1.1 品牌效应理论
        7.1.2 领先品牌的效应
    第二节 跨国公司品牌与民族品牌的比较
        7.2.1 中国品牌的世界地位
        7.2.2 跨国公司品牌在我国市场对民族品牌的挤出
    第三节 跨国公司挤出式并购对民族品牌的影响
        7.3.1 产业链增值过程分析
        7.3.2 品牌领导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7.3.3 跨国公司在华品牌竞争策略
    第四节 跨国公司品牌挤出式并购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7.4.1 品牌资产与企业竞争力
        7.4.2 产业内品牌间的竞争关系
        7.4.3 跨国公司挤出式并购民族领先品牌的效应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并购对产业经济的影响
        8.1.1 研究发现
        8.1.2 一般结论
    第二节 跨国公司挤出式并购对我国产业经济影响
        8.2.1 市场挤出式并购的影响
        8.2.2 技术挤出式并购的影响
        8.2.3 品牌挤出式并购的影响
    第三节 政策建议
        8.3.1 关于规范并购行为的一般政策建议
        8.3.2 关于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特别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战略新动向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结构安排和创新点
第二章 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战略的新动向
    2.1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及我国技术引进的历史沿革
    2.2 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战略的新动向
        2.2.1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的新特点
        2.2.2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战略的新特点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战略变化成因的博弈分析
    3.1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成因博弈分析
        3.1.1 无限回合讨价还价博弈模型
        3.1.2 跨国公司独资化趋势原因试析
    3.2 跨国公司与内资企业合作研发博弈分析
        3.2.1 跨国公司与内资企业合作研发博弈模型
        3.2.2 技术溢出情况下跨国公司合作研发原因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跨国公司战略新动向对我国技术溢出影响的分析
    4.1 独资方式与合资方式的技术溢出效果比较分析
        4.1.1 投资方式影响技术溢出的研究文献和研究方法
        4.1.2 模型和数据选取
        4.1.3 计量检验结果
        4.1.4 实证结果分析
    4.2 跨国公司 FDI与国内R&D对我国技术进步影响的比较分析
        4.2.1 相关文献梳理
        4.2.2 模型设立和数据选取
        4.2.3 计算与检验结果
        4.2.4 实证结果分析
    4.3 跨国公司对华战略新动向对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对策建议
    5.1 本文主要结论
    5.2 对策建议
    5.3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9)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新趋势及我国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FDI在中国的区域选择上的战略新趋势
    (一)FDI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下降,中西部地区的上升。
    (二)FDI在中国南部地区的下降,北部地区的上升。
二、在投资形式上的新动向
    (一)投资独资化渐成主要形式。
    (二)更多的FDI将新产品研发和实验机构设至中国。
        1.FDI在中国并购的新动向。
        2.并购大型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趋势日益明显。
        3.并购的行业具有潜在规模大,增长潜力高的特征。
三、跨国公司战略新动向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四、我国应采取对策建议
    (一)有选择地吸引外资,提高外资质量及利用效率。
    (二)建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扶持机制。
        1.大力倡导企业自主创新,建立以技术合作为导向的引资机制。
        2.建立吸引外资的监测机制。
结论

(10)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新动向及中国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新动向
    1. 在投资领域上, 跨国公司投资项目系统化
    2. 研发投资力度加大, 研发机构数量增多, 研发投资形式出现多样化
    3. 在投资地域上, 跨国公司投资重点开始从东南沿海转向中西部地区
    4. 在投资方式上, 独资化及地区总部中国化成为其对华投资的新特点
    5. 投资管理体制出现一体化趋势
二、针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的变化应采取的对策
    1. 从制度和投资环境入手, 进一步优化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环境, 努力成为跨国公司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国
    2. 鼓励跨国公司在华的并购重组, 使之在国企改革和国有企业的战略重组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 进一步做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引导工作
    4. 利用与跨国公司合作过程中的一切有利条件, 促进中国企业的成长壮大
    5. 采取适当反垄断措施, 防止垄断所带来的市场效率低下

四、2003:跨国公司在华战略新动向(论文参考文献)

  • [1]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性布局阶段”的动向分析[J]. 史彦彬,张宇凤. 山西青年, 2016(22)
  • [2]跨国公司在华价值链调整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J]. 郑琼娥,林峰. 改革, 2012(12)
  • [3]浅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新动向及其影响[J]. 莒萍.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 [4]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历程及启示[D]. 李明岩. 河北师范大学, 2011(09)
  • [5]中国零售产业安全问题研究——框架、评测和预警[J]. 宋则,王水平. 经济研究参考, 2010(56)
  • [6]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研究[D]. 刘细良. 湖南大学, 2010(12)
  • [7]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我国产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 贾建忠. 南开大学, 2009(07)
  • [8]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战略新动向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 李梦奇. 山东理工大学, 2009(12)
  • [9]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新趋势及我国的对策研究[J]. 刘毅. 学术交流, 2009(02)
  • [10]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新动向及中国的对策[J]. 张效梅. 特区经济, 2009(01)

标签:;  ;  ;  ;  ;  

2003:跨国公司在华战略新动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