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癌基因APC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及其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抑癌基因APC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及其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一、抑癌基因APC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及其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门博[1](2021)在《外周血中基因SHOX2/RASSF1A甲基化水平对肺癌的诊断及预测预后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通过对比肺癌患者及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中SHOX2/RASSFIA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差异并对肺癌术后患者短期随访,初步探究SHOX2/RASSF1A基因甲基化水平同肺癌的相关性以及肺癌诊断的准确性,并分析影响肺癌患者术后疾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方法]第一部分,荟萃分析针对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四大数据库截止到2021年3月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通过Revman5.3软件汇总各项研究中实验组及对照组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合并比值比(odds ratio,OR值),并合并各研究SHOX2基因和或联合RASSF1A基因甲基化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以评价SHOX2基因甲基化诊断肺癌的诊断价值。第二部分,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实验组手术前后及对照组患者术前血浆中SHOX2/RASSF1A基因甲基化水平进行测定,通过对比血清肿瘤标志物,并结合组织学病理检查,对SHOX2/RASSFIA基因甲基化诊断肺癌的价值进行分析,并通过单因素生存分析及多重COX回归预测出肺癌患者术后疾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第一部分,本荟萃分析最终纳入13篇文献,合并数据后结果为:(1)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SHOX2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优势比OR=37.89,95%CI:17.96-79.92,P<0.05);(2)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SHOX2/RASSF1A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优势比OR=54.46,95%CI:17.58-168.69,P<0.05);(3)亚组分析结果提示,SHOX2基因甲基化在实体肿瘤(优势比OR=65.58,95%CI:32.13-133.86)中最易被检测到,其次是肺泡灌洗液(优势比OR=39.30,95%CI:25.60-60.32)、血浆(优势比OR=16.68,95%CI:11.11-25.03),检出率最低的为胸腔积液(优势比OR=5.51,95%CI:3.90-7.78);(4)在肺鳞癌(优势比 OR=45.54,95%CI:30.85-67.22)及小细胞肺癌(优势比 OR=82.46,95%CI:46.51-146.20)中检出率明显高于肺腺癌(优势比OR=16.22,95%CI:11.87-22.15)。第二部分,(1)在实验组12例术前样本中,单纯SHOX2基因甲基化检测效率明显低于SHOX2/RASSF1A基因甲基化水平检测(P<0.05);(2)SHOX2/RASSF1A基因甲基化水平检测结果同金标准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750);(3)实验组11例样本中,SHOX2/RASSF1A基因甲基化水平检测阳性为8例,血清肿瘤标志物显着升高为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4)单因素分析中,术后血浆SHOX2/RASSF1A基因甲基化阳性的患者,早期疾病进展风险明显高于术后血浆SHOX2/RASSF1A基因甲基化阴性的患者(Wilcoxon检验:P<0.05);(5)多因素分析中,肿瘤分期可以作为肺癌患者早期疾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风险比HR=32.020,95%CI为1.196-857.186,P=0.039<0.05)。[结论](1)SHOX2甲基化同肺癌有明显的相关性,作为诊断肺癌的可能选择,更加建议合并多个基因,如RASSF1A等基因甲基化检测,以提高检测敏感性;(2)面对不同的病理类型,当其他辅助检查提示更加倾向肺鳞癌或小细胞肺癌时,由于SHOX2甲基化检出率更高,因此可以考虑采用检测SHOX2甲基化以协助诊断;(3)面对不同样本来源,实体肿瘤检测效率最高,胸腔积液最低,而肺泡灌洗液及血浆检测效率相当且位于前两者之间。但由于实体肿瘤结果的滞后性,以及肺泡灌洗液的有创及不易耐受性,血浆检测SHOX2甲基化将有可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及应用前景。(4)SHOX2/RASSF1A基因甲基化水平检测结果同肺癌检测金标准(组织学病理检查)有较好的一致性;(5)单因素分析中,术后血浆SHOX2/RASSF1A基因甲基化阳性的患者,早期疾病进展风险明显高于术后血浆SHOX2/RASSF1A基因甲基化阴性的患者;(6)多因素分析中,肿瘤分期可以作为肺癌患者早期疾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

玉荣[2](2021)在《LIM Homeobox家族基因DNA甲基化水平与宫颈癌的关系及其在放疗中的作用》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和目的:甲基化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而放疗可改变机体细胞的DNA甲基化状态。全基因组甲基化高通量测序可提供精确而全面基因甲基化信息。本实验对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放疗)前后的DNA甲基化进行测序分析,同时结合放疗的临床效果,筛选出与宫颈癌放疗显着相关的基因LIM-homebox家族关键基因LHX2、LHX5和LHX9基因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存在的关系,并且宫颈癌中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放疗前后差异甲基化的LHX2、LHX5和LHX9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在放疗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分析:对放疗前、后宫颈癌样品进行BS-seq和差异DMR分析,进行功能注释,筛选与宫颈癌放疗疗效相关的差异基因。2)采用BSP-PCR,荧光定量PCR,WB等方法测定宫颈癌组织中的基因组甲基化、mRNA表达、蛋白水平,采用Elisa在放射治疗中的宫颈癌患者血清中分别探究LHX2、LHX5和LHX9表达特征,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确认目的基因甲基化和多水平表达特征变化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3)通过放疗、去甲基化药物、过表达、沉默等手段改变宫颈癌细胞系SiHa和C33A中目的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表达特征,分别检测不同处理方法对细胞侵袭、转移、生长、凋亡等特征的影响,解析基因甲基化和表达特征变化与宫颈癌的关系。结果:1)通过BS-seq构建了三例宫颈癌患者放射前后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图谱,mCG为三例患者基因组甲基化的主要方式;三例患者癌组织内存在2666、2873和1411个差异甲基化区域,涉及1287、1261和789个基因;2)差异基因中,LHX2、LHX5和LHX9与宫颈癌放疗敏感患者体内甲基化特征一致,均为放疗后甲基化降低;3)经过表达特征分析发现,LHX2、LHX5和LHX9的甲基化水平和基因表达水平可作为区分部分FIGO分期的标志基因;4)5-Aza-dC和放疗处理SiHa、C33A细胞后,导致目的基因甲基化水平下降,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并且处理后的宫颈癌细胞均出现生长缓慢,侵袭和迁移能力下降的结果,且凋亡显着。研究发现,侵袭相关基因MMP2 MMP9 RacI的表达量下降,凋亡相关csap3等表达上调。5)通过构建目的基因过表达细胞株,发现LHX2过表达细胞株的侵袭、迁移和凋亡功能增强,呈现正向影响;而LHX5和LHX9过表达细胞株抑制了细胞的侵袭转移,呈负向影响。6)通过放疗和去甲基化激活目的基因表达之后,再使用siRNA干扰目的基因,构建目的基因沉默细胞株,LHX2基因沉默细胞株增殖速度升高,侵袭转移提高,凋亡基因表达量下降,LHX2可能是促癌基因。而沉默LHX5和LHX9后的放疗宫颈癌细胞出现相反的特征,推测可能是抑癌基因。总结:放疗诱导了LIM-homebox家族关键基因LHX2,LHX5和LHX9的甲基化降低,并且发现了LHX2可能是促癌基因,在放疗后的宫颈癌中行使抑制癌细胞凋亡等功能。LHX5和LHX9可能是抑癌基因,在放疗激活后有利于宫颈癌的治疗。

亢春彦,张秀芝,王丹丹,高凤兰,王风翔,陈洁[3](2020)在《基于肺癌患者8个抑癌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构建人工神经网络筛查模型》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外周血P16、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protein 1A,RASSF1A)、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aid,FHIT)、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ii,APC)、人类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human O6 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 ase,MGM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周期素依赖性激酶10(cyclin-dependent kinase 10,CDK10)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探讨基于上述8个抑癌基因构建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模型在肺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03-31-2018-11-30河南省胸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与胸外科原发性肺癌患者84例,同时选取2个医院体检健康者84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PCR(real-time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methylation-specific PCR,qMSP)法检测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建立ANN筛查模型,Fisher判别分析模型,数据分组与ANN模型分组相同采用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果。结果小细胞肺癌组FHIT(P=0.357)、CDK10(P=0.199)、P16(P=0.275)、MGMT(P=0.887)、RASSF1A(P=0.137)、APC(P=0.248)、EGFR(P=0.083)、DAPK(P=0.993);非小细胞肺癌组FHIT(P=0.248)、CDK10(P=0.301)、P16(P=0.587)、MGMT(P=0.638)、RASSF1A(P=0.169)、APC(P=0.136)、EGFR(P=0.426)、DAPK(P=0.86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697,95%CI:0.235~2.065,P=0.315)、吸烟(OR=2.049,95%CI:1.367~3.071,P=0.031)、性别(OR=1.100,95%CI:0.568~2.131,P=0.623)、肿瘤家族史(OR=1.283,95%CI:0.759~2.168,P=0.435)、FHIT甲基化(OR=2.878,95%CI:1.921~4.313,P=0.016)、CDK10甲基化(OR=1.680,95%CI:1.241~2.273,P=0.005)、P16甲基化(OR=1.784,95%CI:1.335~2.385,P=0.010)、MGMT甲基化(OR=1.780,95%CI:1.356~2.336,P=0.013)、RASSF1A甲基化(OR=2.539,95%CI:1.427~4.517,P=0.028)、APC甲基化(OR=2.478,95%CI:1.513~4.059,P=0.001)、EGFR甲基化(OR=2.478,95%CI:1.465~4.192,P=0.026)、DAPK甲基化(OR=2.410,95%CI:1.378~4.216,P=0.011),吸烟及FHIT、CDK10、P16、MGMT、RASSF1A、APC、EGFR、DAPK基因甲基化水平均为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NN模型AUC值0.812(95%CI:0.720~0.885),灵敏度90.48%、特异度97.24%、准确度92.86%。结论 FHIT、CDK10、P16、MGMT、RASSF1A、APC、EGFR、DAPK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肺癌有关,均是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ANN筛查模型,Fisher判别分析模型为早期肺癌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郭驰[4](2020)在《叶酸在癌症中基于甲基化作用和miRNA-mRNA综合调控网络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文中指出叶酸是人体必需的B族维生素,叶酸及其代谢产物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1)参与核苷酸的生物合成;(2)在DNA甲基化作用中提供甲基基团的供体和受体。基因组整体甲基化水平及特定癌基因/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异常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故缺乏叶酸将直接诱发癌症。因此,维持体内充足的叶酸水平并保持正常的叶酸代谢过程对人群防癌抗癌十分有益。已有相当充分的流行病学证据显示,膳食叶酸摄入不足可导致包括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在内的多种癌症发生风险增加。在乳腺癌中,女性围绝经期前后因雌激素水平的变化而成为乳腺癌异质性的分界点。绝经前乳腺癌和绝经后乳腺癌的基因特征、表观遗传学改变以及病理表现皆有不同,且绝经前乳腺癌比绝经后乳腺癌预后更差、化疗敏感性更低。同时,在乳腺癌的众多风险因素中,肥胖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子。超重和肥胖是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可增加绝经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但却能使绝经前乳腺癌风险降低。造成肥胖与绝经前乳腺癌呈负相关这一“反常”的流行病学现象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团队前期对美国NHANES数据库的人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超重及肥胖人群的红细胞叶酸含量高于正常体重人群。提示叶酸可能在肥胖对绝经前乳腺癌的保护效应中发挥抑癌作用。除乳腺癌外,叶酸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一方面,叶酸在人体内的吸收部位为小肠;另一方面,结直肠黏膜层及上皮组织更新迅速,对人体必需营养物质的异常代谢反应更加敏感。因此,叶酸与消化系统癌症特别是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结直肠癌患者肠道组织中存在局部性叶酸缺乏。本研究团队已证实小鼠体内缺乏叶酸将异常激活致瘤性Wnt信号通路,导致结直肠部位的肿瘤发生率和多发率显着增加。基于以上两大方面的研究背景,本论文以绝经前女性乳腺组织临床样本和Apc1638N/+基因敲除小鼠结肠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分子生物学实验与新兴交叉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在绝经前乳腺癌与结直肠癌中探究了叶酸基于表观遗传学两大机制:甲基化作用和miRNA-mRNA互作途径发挥抗癌效应的分子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叶酸通过调控表观遗传学中的甲基化作用,在绝经前肥胖女性中发挥抑制乳腺癌发生风险的保护效应。在肥胖状态下,绝经前女性的乳腺组织叶酸状态将随BMI的增加而得到改善和提升,与此同时,基因组总体甲基化水平也同步升高,抑癌基因SFRP1和MLH1的表达也随之显着增加。且MLH1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水平与乳腺叶酸含量呈正相关。提示绝经前女性的乳腺叶酸代谢情况可能受肥胖因素的影响,进而通过基因组总体甲基化和乳腺癌相关基因特异性甲基化作用来抑制乳腺癌的发生。2.叶酸通过调控miRNA-mRNA综合互作网络,参与介导结直肠癌致瘤性信号通路,进而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Apc1638N/+基因敲除小鼠叶酸缺乏动物模型显示,叶酸缺乏可导致小鼠结直肠部位的肿瘤发生率和肿瘤多发率显着升高,并影响miRNA的差异表达,进而鉴定出15个DE-miRNA分子。最终构建出可视化的叶酸调控结直肠癌相关Wnt/Apoptosis/Cell cycle信号通路miRNA-mRNA互作网络图。筛选鉴定出各信号通路互作网络中有代表性的miRNA-mRNA负调控作用对:如Wnt信号通路miRNA-mRNA互作网络中的mmu-mi R-27a/Sfrp1及mmu-mi R-361/Ctbp2作用对;Apoptosis互作网络中的mmu-mi R-690/Kras;Cell cycle互作网络中的mmu-mi R-21/Stag2等。至此成功实现了将缺乏一碳维生素的小鼠动物模型结肠上皮DE-miRNA和叶酸灌胃干扰结直肠癌小鼠模型的癌旁组织DEGs进行对接,整合了叶酸代谢相关致瘤信号通路的miRNA与mRNA。由该miRNA-mRNA综合互作网络图可知,叶酸可能通过调控miRNA与靶基因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对结直肠癌相关致瘤性信号通路的调节,进而影响恶性肿瘤的演进。综上所述,本论文研究了叶酸通过介导甲基化作用和miRNA-mRNA互作等表观遗传学途径影响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为深入明确叶酸的抑癌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探索和实验依据。为推动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政策将叶酸纳入常规性癌症化学预防补剂奠定了理论基础。

卫斐然[5](2020)在《EDNRB基因在肺腺癌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与目的2018年全球肺癌的新发病例及死亡病例占恶性肿瘤的百分比分别为13%及18%,居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男性癌症中居首位,在女性癌症中居第二位。由于肺癌的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由肺癌导致人群的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等疾病负担指标呈上升趋势,直接影响了人群的期望寿命。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占肺癌40%以上,患者预后不佳。因此,研究肺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作用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B(Endothelin Receptor type B,EDNRB)基因长度约24kb,位于13q22,包含了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其编码的蛋白,即非选择性EDNRB,属于G蛋白偶联的跨膜受体蛋白。在机体中,如心血管系统、胃肠道、肺、肾、肾上腺、子宫、前列腺、脑等血管内皮细胞之中广泛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EDNR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位点是一个经常出现基因缺失的区域。有研究推测某些肿瘤抑制基因存在于此区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迄今为止,EDNRB在肺腺癌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报道鲜见。开展“EDNRB基因在肺腺癌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的主要目的:分析2013—2017年南京市居民肺癌死亡流行趋势及其疾病负担,同时利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对南京市肺癌死亡进行预测分析;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分析,建立EDNRB基因在肺腺癌中的分子作用机制,及其影响肺腺癌患者生存的假设;通过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EDNRB在肺腺癌组织表达,探讨EDNRB对肺腺癌患者生存的影响。通过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研究EDNRB对肺癌细胞生长、迁移的影响,初步探讨EDNRB对肺腺癌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其可能作为分子标志的诊疗价值,为探究肺腺癌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改善肺腺癌患者结局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从“中国疾病检测系统死亡监测网络报告数据库”中,获取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南京市肺癌死亡人群基本信息;按总人群、性别、年龄分别计算粗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CDR);采用2000年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性别、年龄的人口数据进行标化;采用Joinpoint软件估算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分析肺癌死亡趋势;采用疾病分类模型GBD的简略估算方法计算YLL及YLL率;ARIMA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南京市肺癌死亡进行预测。(2)在UCSC(http://xena.ucsc.edu/)网站上搜索TCGA数据,根据癌症分类,下载31种癌症的RNA-Seq数据,同时结合Genotype Tissue Expression(GTEx)数据库(https://gtexportal.org/home)中正常组织表达数据,对EDNRB在31种常见癌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肺腺癌病人的相关临床信息数据,包括生存时间、生存状态、年龄、性别、肿瘤分期等。对于缺少预后信息、相关临床信息不全,或者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进行了筛选和删除,最终获取了996样本进行后续分析。(3)EDNRB基因表达及分组:使用ggpubr R包对31种癌症组织和正常组织中EDNRB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排序前的498例样本为EDNRB基因低表达组,排序后的498例样本EDNRB基因为高表达组。(4)生存分析:通过SPSS 20.0统计软件对获取的差异表达m RNA进行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统计模型估计生存函数。将EDNRB的表达数据结合相关临床资料构建COX风险比例模型,研究EDNRB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5)富集分析:以EDNRB在肺腺癌中表达的中位值为标准,将患者划分为EDNRB高表达组和EDNRB低表达组,利用cluster Profiler R包进行EDNRB单基因的基因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6)通路分析:利用MSig DB数据库对筛选出的EDNRB的靶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GO)分析及KEGG数据库的信号通路分析,用Cytoscape_v.3.0插件Enrichment Map进行GO注释的显着性分析,获得基因集合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高频率注释、信号转导及疾病通路。(7)肺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临床资料为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行手术切除收集的168例肺腺癌患者标本及临床信息。标本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专职人员处理。术后经两名病理学专家进行病理诊断。通过查阅病人的住院病案资料,汇总基本临床数据:如性别、年龄、分化程度、临床分型分期等。排除数据不完整的病例,最终纳入72例。在本次研究中,肺腺癌的分期是基于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第八版。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检测肺腺癌患者癌组织EDNRB蛋白表达。以IHC阳性染色细胞占比高低将患者分为EDNRB细胞表达高表达(阳性染色细胞占比>50%)和EDNRB细胞表达低表达(阳性染色细胞占比≤50%),进行定量数据的比较,选择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阳性率)、与患者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及临床特征(肿瘤大小,分化和分期),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运用Kaplan-Meier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生存曲线分析。以P值<0.05为统计学差异。(8)选择肺癌细胞系H1299、A549、H1650、H23、H460、H520和H466和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进行EDNRB的蛋白表达水平上的检测;建立EDNRB过表达细胞模型,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1299和H1299/EDNRB克隆、BEAS-2B细胞的EDNRB蛋白表达;采用CCK-8检测EDNRB过表达对肺癌H1299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EDNRB过表达对肺癌H1299细胞迁移的影响;检测H1299/EDNRB和H1299/Vector蛋白的表达的差异,探究EDNRB是否抑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和Akt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影响肺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9)小鼠成瘤实验:H1299/Vector、H1299/EDNRB两种细胞株皮下接种Nude小鼠,构建荷瘤模型,评估成瘤情况。研究结果(1)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南京市因肺癌死亡的人数为14693,平均每日因肺癌死亡8.05人,其中男性10608人(72.20%),高于女性(4085,27.80%);以60岁以上为主(85.12%),肺癌死亡人群教育程度偏低,其职业大多为农民。肺癌CDR从43.17/10万升高至47.21/10万,APC为2.2%(P<0.001),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不同年龄段肺癌标化死亡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过程,男性在70~74岁标化死亡率最高,女性在75~79岁人群标化死亡率最高。(2)5年间南京市居民肺癌YLL为302,078.27人年,YLL率为9.26‰;男性肺癌YLL为218,309.05人年,男性YLL率13.36‰,女性为83769.21人年,女性YLL率为5.14‰;男性YLL率由12.89‰上升至13.80‰(APC%=1.9,P<0.001),女性YLL率年度变化APC%无统计学差异(APC%=0.4,P=0.7)。(3)通过专家建模及人工调试,最终确定的模型参数为ARIMA(3,1,3),对模型进行白噪声检验,残差序列ACF和PACF均落在95%CI内;且残差序列Ljung-Box Q检验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统计量11.54,P=0.644);综合以上两点认为该模型的残差为白噪声序列,该模型正态化的最小BIC指标值为5.37,平稳R2为0.79,对模型的各个参数进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通过TCGA数据库共筛选996份肺腺癌标本信息。EDNRB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为5.09±0.06,低于正常组织(7.74±0.13)(P<0.001);Kaplan-Meier结果显示,EDNRB表达水平与肺腺癌患者生存曲线呈显着正相关(P=0.034),即EDNRB高表达的肺腺癌患者可能生存时间相对比较长;对EDNRB基因数据集中所纳入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等因素与EDNRB表达的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临床分期与患者的EDNRB表达有关;GSEA分析显示,Erk和PI3K-Akt通路的调节在TCGA数据中位于前两位,提示EDNRB的表达可能与Erk通路的调控密切相关。(5)在收集的72例临床肺腺癌组织标本中,有15例EDNRB高表达(20.8%)。EDNRB基因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相关(P<0.001),与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因素没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分析显示肺腺癌患者EDNRB表达与生存时间呈显着正相关(P<0.001)。(6)本研究检测7个肺癌细胞系H1299、A549、H1650、H23、H460、H520和H466的EDNRB的蛋白表达。EDNRB的表达量在H1299、H460细胞系中相对最低,在H1650、H520细胞中的表达最高。采用CCK-8检测结果显示,EDNRB过表达组H1299细胞增殖较对照组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EDNRB过表达组H1299细胞迁移-率较对照组细胞迁移率低(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H1299细胞EDNRB过表达组穿膜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少(P<0.05)。(7)小鼠成瘤实验结果表明,接种H1299/EDNRB细胞的小鼠皮下肿瘤较H129/Vector小鼠肿瘤体积小。Western Blot实验所示,H1299/EDNRB组的组p-Erk、p-Akt、MMP-9、MMP-2、SMA-a、Slug、N-cadherin蛋白水平明显低于H1299/Vector组;而H1299/EDNRB组ZO1、E-cadherin蛋白水平明显高于H1299/Vector组。研究结论(1)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南京市肺癌以男性为主,多为老年人。南京市肺癌标化死亡率基本稳定;不同年龄段肺癌标化死亡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年龄人群肺癌死亡YLL率呈现增长趋势;ARIMA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可以用来对肺癌每月死亡人数进行预测。(2)TCGA数据挖掘显示,EDNRB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EDNRB是肺腺癌的抑癌基因,抑制Erk、Akt减弱癌细胞迁移和侵袭是EDNRB在肺腺癌中作用的分子机制。基于TCGA数据分析可为相关肿瘤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新的思路。(3)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IHC实验结果显示,EDNRB在临床肺腺癌患者的癌组织表达、且与肺腺癌生存相关性,与TCGA数据挖掘的结果一致。EDNRB高表达的肺腺癌患者的预后优于低表达患者。(4)EDNRB的过表达的细胞实验,小鼠实验等结果显示,EDNRB是肺腺癌抑癌基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Erk和Akt信号通路影响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因此,EDNRB的表达水平作为肺腺癌预后的分子标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李亚[6](2020)在《新加良附方调控miR-34a/SIRT1/p53及Caspase凋亡通路抑制胃癌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胃癌大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我国胃癌综合治疗的独特模式。临床实践证实采用新加良附方(高良姜、香附、穿山龙)联合化疗针对进展期胃癌较单纯化疗具有更高的临床缓解率和更优的生活质量。机制研究发现新加良附方抗胃癌作用与调控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有关,但其上游调控机制尚未明确。基于前期基础,本研究拟从microRNA角度,深入探讨新加良附方及穿山龙主要成分薯蓣皂苷元对miR-34a/SIRT1/p53通路及miR-34a凋亡相关靶基因的调控作用和对凋亡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明确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的作用机制,为新加良附方治疗胃癌提供基础研究依据。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明确新加良附方及成分薯蓣皂苷元对人胃癌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基于miR-34a/SIRT1/p53及Caspase凋亡通路,明确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抗胃癌作用机制。方法1.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抑制胃癌细胞功能作用及机制研究①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抑制人胃癌细胞功能实验:CCK-8实验检测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对胃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的调控作用,划痕实验检测新加良附方抑制胃癌细胞迁移作用;②新加良附方、薯蓣皂苷元调控miR-34a作用:qPCR检测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及胃癌细胞miR-34a表达,慢病毒感染构建过表达mi R-34a的胃癌HGC-27细胞,CCK-8方法检测过表达miR-34a胃癌HGC-27细胞增殖功能,划痕实验检测过表达mi R-34a胃癌细胞迁移能力,并通过qPCR方法检测新加良附方、薯蓣皂苷元对miR-34a基因水平影响;③新加良附方、薯蓣皂苷元调控miR-34a抗胃癌作用机制研究:qPCR方法检测过表达miR-34a后HGC-27细胞miR-34a/SIRTl/p53通路及miR-34a靶基因表达水平,qPCR方法检测新加良附方、薯蓣皂苷元对miR-34a/SIRT1/p53通路、miR-34a靶基因及Caspase凋亡通路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新加良附方、薯蓣皂苷元对Caspase凋亡通路作用。2.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对裸鼠胃癌移植瘤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BSP方法检测胃癌细胞miR-34a甲基化水平,并构建HGC-27胃癌细胞荷瘤小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新加良附方中剂量组、新加良附方高剂量组、薯蓣皂苷元组、5-Aza-CdR组、中剂量联合组及高剂量联合组,药物干预18天,观察裸鼠一般状态;测量移植瘤长短径,计算瘤体积和抑瘤率,观察裸鼠生存期;qPCR方法检测miR-34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iR-34a/SIRT1/p53相关蛋白表达及Caspase凋亡通路情况。结果1.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抑制胃癌细胞功能作用及机制研究新加良附方抑制人胃癌细胞功能实验:新加良附方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地抑制HGC-27、MGC80-3及AGS细胞增殖;新加良附方提高G1期HGC-27细胞,降低G2期细胞;新加良附方可诱导HGC-27及MGC80-3细胞凋亡,其中诱导HGC-27细胞凋亡作用显着;与对照组比较,新加良附方组除24h 4mg/mL浓度外,其余各组均可抑制胃癌HGC-27细胞迁移功能,作用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新加良附方可显着抑制MGC80-3细胞迁移功能,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浓度新加良附方24h及48h均可抑制AGS细胞迁移;薯蓣皂苷元抑制人胃癌细胞功能实验:薯蓣皂苷元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胃癌HGC-27、MGC80-3及AGS细胞增殖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薯蓣皂苷元干预后胃癌细胞周期无明显改变;薯蓣皂苷元可诱导HGC-27及MGC80-3细胞凋亡,其中诱导HGC-27细胞凋亡作用显着;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调控miR-34a作用:HGC-27、MGC80-3及AGS细胞中miR-34a相对表达量显着低于正常细胞GES-1,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过表达miR-34a后,HGC-27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显着抑制,并可显着抑制其迁移能力;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干预后,HGC-27及AGS细胞miR-34a表达水平升高,p<0.01;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调控miR-34a抗胃癌作用机制研究:过表达miR-34a显着上调p53并下调SIRT1表达水平,可提高Bax及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降低Bcl-2及Survivin的mRNA表达水平;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干预可提高p53表达,降低SIRT1表达水平,并可上调Bax及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Bcl-2及Survivin的mRNA表达水平,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VAD-FMK可降低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诱导的HGC-27细胞凋亡;新加良附方作用后可降低Caspase-9、Caspase-3前体水平,升高活化Caspase-3的表达水平;2.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对裸鼠胃癌移植瘤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胃癌细胞HGC-27在miR-34a各位点甲基化水平均较高,选取HGC-27细胞构建胃癌荷瘤小鼠模型,药物干预后观察到新加良附方中剂量组、新加良附方高剂量组、薯蓣皂苷元组及中剂量联合组、高剂量联合组裸鼠状态较好,反应灵敏,活动及饮食、饮水量正常,5-Aza-CdR组裸鼠一般状态较差。5-Aza-CdR组裸鼠体重于实验给药第8天后逐渐下降,第11天其体重低于新加良附方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5天,其体重低于模型组、新加良附方高剂量组、薯蓣皂苷元组及高剂量联合组,p<0.05,第18天,其体重低于其余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Aza-CdR组抑瘤率为32.08%,与模型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剂量联合组抑瘤率为35.00%,高剂量联合组抑瘤率为37.18%,与模型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平均生存时间为46.33±10.50天,新加良附方中剂量组、新加良附方高剂量组、薯蓣皂苷元组、中剂量联合组及高剂量联合组裸鼠均未出现死亡现象,平均生存时间为57.00±0.00天,具有延长荷瘤裸鼠生存时间的趋势,5-Aza-CdR组裸鼠平均生存时间为40.33±7.37天,生存时间较模型组短。除新加良附方中剂量组外,其余各治疗组均可提高胃癌miR-34a表达,以联合组作用最为显着;新加良附方中剂量、高剂量、薯蓣皂苷元及高剂量联合组均可显着增加p53蛋白的表达,且药物干预各组均可显着抑制SIRT1 蛋白的表达,可降低 Bcl-2、Survivin 表达,并提高 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 及 Caspase-3 底物 Cleaved PARP 蛋白的表达。结论1.miR-34a表达水平异常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2.新加良附方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调节细胞周期、诱导凋亡,其成分薯蓣皂苷元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调控miR-34a/SIRT1/p53通路、miR-34a凋亡相关靶基因及激活Caspase凋亡通路相关;3.新加良附方联合5-Aza-CdR可抑制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并可改善裸鼠一般状态,有维持体重、延长其生存时间的趋势,机制可能与调控miR-34a/SIRT1/p53通路、miR-34a凋亡相关靶蛋白及Caspase凋亡信号通路相关。

王攀[7](2020)在《CDO1和MARCH11甲基化在肺癌早诊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在所有的恶性肿瘤中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常居于首位,肺癌的发生与发展常常受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的共同调控。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法使肺癌患者诊断较晚从而影响生存和预后,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学之一,常参与肺癌从早期到晚期的整个发生过程,而且DNA甲基化在肿瘤发生的早期便会出现而且非常稳定,因此在肺癌的早期筛查和临床诊断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有研究表明半胱氨酸双加氧酶1(cysteine dioxygenase 1,CDO1)和膜相关环指11(membrane associated ring-CH-type finger 11,MARCH11)基因在肿瘤中存在甲基化改变但其在肺癌中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CDO1和MARCH11在肺癌中的甲基化水平并探索其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CDO1和MARCH11基因在肺癌中的甲基化水平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2.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总医院2018年9月-2020年1月的肺部肿瘤患者血浆样本270例,组织样本104例以及健康人群外周血104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O1和MARCH11在不同人群中的甲基化水平。分析CDO1和MARCH11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通过对TCGA数据库肺癌CDO1和MARCH11甲基化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CDO1和MARCH11在肺癌与正常组织中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此外,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和基因的表达呈负相关(r=-0.45,r=-0.46),但甲基化的差异并不会对5年生存率造成明显影响(P>0.05)。2.对38对肺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进行分析时发现CDO1基因和MARCH11基因在两组中的甲基化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1)。同时对不同病理类型的甲基化水平进行分析时发现,腺癌和鳞癌的癌组织甲基化水平也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对23例患者的肺癌组织和配对的外周血液样本的基因甲基化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DO1基因甲基化水平在肺癌和外周血中存在相关性(P=0.04,r=0.432),MARCH11基因甲基化水平在肺癌和外周血中也存在相关性(P=0.02,r=0.48)。4.对351例研究者的外周血进行甲基化水平分析,其中CDO1甲基化水平在不同年龄、疾病类型、TNM分期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中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MARCH11甲基化水平在不同年龄、疾病类型、TNM分期、是否有吸烟史和淋巴结转移中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此外,CDO1和MARCH11在肺癌患者中的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两种基因在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中位数、25%、50%和75%位数为临界值进行分组对甲基化水平比较时,结果显示肺癌组与对照组在不同甲基化分层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以中位数为临界点将甲基化水平分为高甲基化和低甲基化进行分析时同样表明肺癌组和对照组的甲基化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0)。5.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DNA甲基化对肺癌的诊断效能,CDO1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为0.635,MARCH11的AUC为0.695。采用约登指数最大法获得CDO1的cut-off值为0.079,约登指数为0.308。MARCH11的cut-off值为2.93,约登指数为0.292。通过分析发现CDO1诊断的灵敏度为52.2%,特异性为78.6%,准确度为65.2%。MARCH11诊断的灵敏度为69.1%,特异性为60.1%,准确度为64.7%。其余5种临床常用的诊断指标包括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21-1)、鳞癌抗原(SCC)、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 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特异性分别为95%、96.9%、93.5%、100%、81%,但其灵敏度较低分别为29%、37.7%、17.1%、13.7%、37%。对比分析表明MARCH11的灵敏度最高(69.1%),Pro GRP的诊断特异性最高(100%),CDO1的诊断准确度最高(65.2%),MARCH11的AUC最高(0.695)。对CDO1和MARCH11联检发现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80.3%,特异性为50.3%,准确度为65.6%,曲线下面积为0.604。经典的5项诊断指标的联合检测结果显示灵敏度为69.1%,特异性为69.4%,准确度为69.2%,AUC为0.691。最后七项指标联检的灵敏度高达90.4%,而特异性只有37.7%,整体的准确度为75.1%,AUC为0.615。此外,对可能导致肺癌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EA、CYFR211以及性别为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通过TCGA数据库挖掘证明CDO1和MARCH11在肺癌中存在明显的甲基化。2.肺癌组织中CDO1和MARCH11的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同时肺癌患者血浆中甲基化水平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人群。3.CDO1和MARCH11对肺癌诊断的准确度和效能整体优于传统肿瘤标志物,其联检效能仍需进一步验证,其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潜在的优势。

侯岩君[8](2020)在《EVX2和ZNF57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肺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文中提出目的:使用基因甲基化芯片技术,筛选出鉴别肺部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基因甲基化标志物。验证EVX2和ZNF577基因在标本组织及血浆中的甲基化状态,探讨该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患者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等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收集肺部肿瘤标本60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标本40例,肺部良性结节标本20例。肺癌组织标本为实验组,癌旁组织及肺部良性结节组织为对照组,进行如下实验操作:(1)基因甲基化芯片测序,选定目的基因;(2)分别提取组织DNA和血浆游离DNA;(3)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DNA的浓度及纯度,1%琼脂糖凝胶电泳质检;(4)DNA标本甲基化处理,2.5%琼脂糖凝胶电泳对目的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进行判读;(5)运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确定目的基因为EVX2和ZNF577,肺癌组织中目的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对应的癌旁组织及肺部良性结节组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癌血浆游离DNA中EVX2和ZNF577基因甲基化状态与肺部良性结节血浆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肺癌组织EVX2和ZNF57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其对应血浆EVX2和ZNF577基因甲基化状态有一致性。4.肺癌组织中EVX2和ZNF57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吸烟、饮酒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肺癌血浆中EVX2和ZNF577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吸烟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EVX2基因甲基化状态与饮酒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血浆中EVX2和ZNF577基因甲基化状态与病理分期、病理类型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肺癌组织中EVX2和ZNF57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显着高于癌旁组织和肺部良性结节组织;2.肺癌血浆中EVX2和ZNF577基因甲基化状态显着高于肺部良性结节血浆;3.肺癌组织中的EVX2和ZNF57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血浆中的EVX2和ZNF577基因甲基化有一致性。

吴雯[9](2019)在《维甲酸β受体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肺癌作为恶性肿瘤之首,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维甲酸β受体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明确维甲酸β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1.采用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RAR-β基因在肺癌患者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RAR-β蛋白在临床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构建肺癌原位癌小鼠模型;蛋白免疫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RAR-β蛋白在瘤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DNMT3B蛋白在小鼠瘤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3.采用Illumina Infinium Methylation EPIC(850K)BeadChip芯片筛选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SW-900和NCI-H520)中差异表达的甲基化位点;利用the 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 v6.7生物信息数据库分析筛选出基因并绘制基因通路图,找出特异性甲基化位点;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AR-β基因在正常肺上皮细胞和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验证RAR-β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检测DNMT3B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验证RAR-β关键甲基化位点在细胞中的甲基化状态。结果:1.收集55例肺癌患者肺癌与癌旁组织标本,组织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肺癌组织中的RAR-β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1);制作肺癌石蜡切片100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癌旁组织中细胞核呈深棕色的数目较肺癌组织多,RAR-β定位于细胞核内,且肺癌组织中RAR-β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2.小鼠肺癌模型建模成功,小鼠肿瘤肺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见组织中有肿瘤细胞浸润,呈肺腺癌样改变;取6对小鼠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提取总蛋白进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RAR-β蛋白在肺癌组织中低表达(P<0.001);RAR-β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RAR-β蛋白在肺癌组织中低表达(P<0.05),DNMT3B蛋白在小鼠瘤体组织中的表达量较癌旁组织高(P<0.001)。3.通过Illumina 850K芯片测得差异甲基化位点总数为199 492个,相关基因1 675个;分析基因通路图发现RAR-β高甲基化可能参与肿瘤增殖过程;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RAR-β在非小细胞肺癌中低表达;肺癌细胞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与BEAS-2B相比,DNMT3B蛋白在A549、SW-900和NCI-H520中高表达(P<0.01);结合甲基化芯片分析筛出RAR-β启动子区差异位点71个,其中部分重要甲基化位点cg23302436、cg06905304呈高甲基化,同时甲基化特异性PCR验证结果显示RAR-β部分重要甲基化位点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呈高甲基化状态。结论:1.维甲酸β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呈高甲基化状态、低表达水平。2.DNMT3B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可能通过诱发RAR-β甲基化位点高甲基化从而使RAR-β表达下调,与非小细胞肺癌进展密切相关。3.RAR-β启动子区关键位点cg23302436、cg06905304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观遗传调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RAR-β启动子区特异性甲基化位点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肺癌药物靶点。

孙冉[10](2019)在《1.ZNF471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作用和机制研究 2.IRF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预后意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ZNF471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作用和机制研究目的:ZNF471(Zinc finger protein 471)位于19q13.43,是一种包含KRAB结构域的锌指蛋白。已有文献报道,ZNF471在胃癌中由于启动子甲基化而表达降低,并且可以作为抑癌基因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和转移。但ZNF47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具体机制仍未被明确阐述。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对ZNF47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及具体的生物功能和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了进一步地探索。方法:采用RT-PCR实验检测ZNF471在人正常组织和食管鳞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通过qPCR实验检测ZNF471在食管鳞癌配对组织(癌和癌旁)中的表达情况。通过MSP实验检测ZNF471在食管鳞癌细胞株和食管鳞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质粒转染人食管鳞癌细胞KYSE150和KYSE410,筛选鉴定ZNF471稳定过表达的细胞株,用于进行细胞克隆形成、CCK-8、流式细胞术(周期和凋亡)、划痕、侵袭、迁移和裸鼠荷瘤实验,探索实验组(ZNF471过表达组)和对照组(空载质粒组)对人食管鳞癌细胞功能的影响。在人食管鳞癌细胞KYSE270中敲减ZNF471,进行CCK-8、流式细胞术(凋亡)、侵袭和迁移实验,进一步验证ZNF471对食管鳞癌细胞功能的影响。通过RNA-sequence测序,联合生物信息学分析、qPCR、western blot、荧光素酶报告和ChIP实验,进一步明确探讨ZNF471在食管鳞癌中发挥抑癌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我们发现ZNF471在人正常组织及永生化的食管上皮细胞中高表达,但是在人食管鳞癌细胞中不表达或低表达,且ZNF471在人食管鳞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P检测发现在KYSE150和KYSE410中ZNF471表达沉默是由启动子甲基化引起的,同时发现62.6%的食管鳞癌组织发生了ZNF471启动子区的甲基化,而24.7%的癌旁组织和0%的正常食管组织中发生了甲基化,充分证实了ZNF47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是由于其启动子区发生了高频甲基化。同时,在KYSE150和KYSE410中过表达ZNF471可以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凋亡,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同时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在KYSE270中敲减ZNF471能够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同时降低细胞凋亡率。我们还发现,ZNF471可能通过激活MAPK10/caspase8信号通路促进食管鳞癌细胞凋亡来发挥抑癌作用。结论:ZNF471由于启动子高甲基化在食管鳞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ZNF471可以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凋亡,阻滞细胞周期,同时抑制其增殖、迁移和侵袭。ZNF471可能通过激活MAPK10/caspase8信号通路在食管鳞癌中发挥抑癌作用。第二部分IRF4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预后意义研究目的:IRF4(Interferon Regulated Factor 4)是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位于6q25.3。有研究报道,IRF4在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本研究主要探索IRF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首先,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检测IRF4在食管鳞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其次,对100例原发性食管鳞癌患者组织中IRF4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和COX回归分析法评估IRF4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我们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发现IRF4表达高的食管鳞癌患者总生存期要明显长于IRF4表达低的食管鳞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6)。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IRF4蛋白表达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IRF4蛋白表达高的食管鳞癌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因此,IRF4可能可以作为食管鳞癌患者的一个预后的生物标记,或是一个潜在的免疫治疗靶点。

二、抑癌基因APC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及其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抑癌基因APC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及其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外周血中基因SHOX2/RASSF1A甲基化水平对肺癌的诊断及预测预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矮小同源盒基因2(SHOX2)甲基化诊断肺癌价值的荟萃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 经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肺癌患者血浆SHOX2/RASSF1A甲基化水平并判断预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血浆循环DNA甲基化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LIM Homeobox家族基因DNA甲基化水平与宫颈癌的关系及其在放疗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节 宫颈癌研究进展
        1.1 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1.2 宫颈癌发生的因素
        1.3 宫颈癌的预防和筛查
        1.4 宫颈癌的治疗
        1.4.1 宫颈癌的手术治疗
        1.4.2 宫颈癌的放射治疗
        1.4.3 宫颈癌的化学治疗
    第二节 宫颈癌与DNA甲基化
        2.1 DNA甲基化概念及生物学功能
        2.2 DNA甲基化检测手段
        2.3 宫颈癌与低甲基化
        2.4 宫颈癌与高甲基化
        2.5 宫颈癌相关基因甲基化的临床应用
        2.5.1 相关基因甲基化在肿瘤诊断中的特点和不足
        2.5.2 肿瘤相关基因DNA甲基化研究在肿瘤治疗上的意义
第二章 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样本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试剂
        2.2 方法
        2.2.1 甲基化文库的构建、测序
        2.2.1.1 DNA提取
        2.2.1.2 DNA片段末端修复、3'端加A碱基,连接测序接头
        2.2.1.3 重亚硫酸盐处理
        2.2.2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2.2.3 生物信息分析流程
        2.2.4 参考序列比对分析
        2.2.5 甲基化位点检测及分析
        2.2.6 甲基化位点分布分析
        2.2.7 差异甲基化分析
        2.2.8 DMR相关基因GO富集和KEGG分析
    第三节 结果
        3.1 测序数据统计
        3.2 甲基化基本信息统计
        3.2.1 不同类型甲基化位点的比例统计
        3.2.2 功能区域甲基化水平分布
        3.3 差异甲基化区域(DMRs)鉴定及注释
        3.4 差异DMR基因GO富集分析
        3.5 差异DMR基因KEGG富集分析
        3.6 DMR区域模式聚类分析
        3.7 DMR基因染色体上的分布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宫颈癌LHX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组织样本
        1.2 主要实验器材
        1.3 主要试剂
        1.4 PCR引物
        2 实验方法
        2.1 病例特征分析及样本收集
        2.1.1 组织学观察及分组
        2.2 检测目的基因基因组甲基化水平
        2.2.1 组织DNA提取
        2.2.2 亚硫氢酸盐处理模板DNA
        2.2.3 BSP-PCR扩增
        2.2.4 PCR产物凝胶电泳
        2.2.5 PCR产物回收纯化
        2.2.6 测序载体的构建
        2.2.7 重组质粒的转化
        2.2.8 阳性克隆的鉴定
        2.2.9 PCR产物测序与分析
        2.3 目的基因表达量特征检测
        2.3.1 RNA提取
        2.3.2 cDNA的合成
        2.3.3 PCR检测组织标本cDNA质量
        2.3.4 琼脂糖凝胶检测
        2.3.5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定量
        2.4 蛋白水平检测目的基因表达量变化
        2.4.1 蛋白提取
        2.4.2 制备SDS-PAGE凝胶
        2.4.3 样品变性及电泳
        2.4.4 凝胶转膜及其检测
        2.5 免疫组化进行蛋白表达定位
        2.5.1 免疫组化检测宫颈癌组织中关键蛋白的表达量
        2.6 酶联免疫反应检测患者治疗过程血液中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变化
        2.6.1 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目的蛋白表达量
        2.7 目的基因多水平表达量与病理特征之间的关联分析
    第三节 结果
        3.1 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
        3.2 宫颈组织中LHX2 LHX5和LHX9基因甲基化水平检测
        3.3 宫颈癌组织LHX2、LHX5和LHX9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分期相关性分析
        3.4 宫颈癌组织中目的基因LHX2、LHX5和LHX9基因表达量检测
        3.5 宫颈癌组织LHX2、LHX5和LHX9基因表达量与分期相关性分析
        3.6 目标基因Westernblot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3.7 宫颈癌组织LHX2、LHX5和LHX9蛋白表达量与分期相关性
        3.8 免疫组化检测宫颈癌组织中关键蛋白的表达位置
        3.9 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目的蛋白表达量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宫颈癌细胞系验证LHX2、LHX5和LHX9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功能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细胞
        2.1.2 主要实验器材及品牌
        2.1.3 主要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复苏
        2.2.2 细胞培养
        2.2.3 细胞冻存
        2.2.4 去甲基化处理
        2.2.5 细胞放射治疗处理
        2.2.6 甲基化的水平检测
        2.2.7 RT-PCR检测mRNA表达水平
        2.2.7.1 细胞RNA提取
        2.2.1.2 RT-PCR
        2.2.8 WB检测蛋白表达水平
        2.2.9 过表达和沉默目的基因
        2.2.9.1 过表达质粒构建
        2.2.9.2 siRNA合成
        2.2.9.3 细胞转染
        2.2.10 细胞生物学检测
        2.2.10.1 转染后细胞增殖检测
        2.2.10.2 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和转移
        2.2.10.3 流式检测细胞凋亡
        2.2.11 数据差异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三节 结果
        3.1 普通SiHa,C33A两种鳞癌细胞中LHX2,LHX5和LHX9基因甲基化水平
        3.2 X射线对目的基因在SiHa,C33A两种鳞癌细胞中的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3.3 5-Aza-dC药物对目的基因在SiHa,C33A两种鳞癌细胞中的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3.4 普通SiHa,C33A两种鳞癌细胞中LHX2,LHX5和LHX9基因表达量
        3.5 5-Aza-dC药物和放射治疗处理后细胞中三个基因表达量变化
        3.6 5-Aza-dC药物和放射治疗对SiHa和C33A细胞影响
        3.6.1 5-Aza-dC药物和放射治疗对SiHa和C33A细胞生长影响
        3.6.2 5-Aza-dC药物和放射治疗对SiHa和C33A细胞侵袭影响
        3.6.3 5-Aza-dC药物和放射治疗对SiHa和C33A细胞转移影响
        3.6.4 5-Aza-dC药物和放射治疗对SiHa和C33A细胞凋亡影响
        3.6.5 5-Aza-dC和放射治疗对SiHa和C33A细胞中凋亡和和侵袭相关基因的影响
        3.7 过表达LHX2,LHX5和LHX9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影响
        3.7.1 过表达目的基因对细胞侵袭能力影响
        3.7.2 过表达目的基因对细胞转移能力影响
        3.7.3 过表达目的基因对细胞凋亡影响
        3.7.4 过表达目的基因对细胞中侵袭和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3.8 siRNA干扰抑制目的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功能的影响
        3.8.1 放射治疗后细胞的基因被沉默后细胞增殖速度出现下降
        3.8.2 沉默放射治疗后的细胞中目的基因后影响了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3.8.3 沉默放射治疗后的细胞中目的基因后影响了宫颈癌细胞的转移能力
        3.8.4 放射治疗后细胞基因被沉默后凋亡被抑制
        3.8.5 放疗后的细胞中目的基因被沉默后对凋亡分子和侵袭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3.9 siRNA干扰抑制目的基因对去甲基化的宫颈癌细胞功能的影响
        3.9.1 去甲基化后的细胞的基因被沉默后细胞增殖速度出现变化
        3.9.2 沉默去甲基化后的细胞中目的基因后影响了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3.9.3 沉默去甲基化后的细胞中目的基因后影响了宫颈癌细胞的转移能力
        3.9.4 沉默去甲基化后的细胞中目的基因后影响了宫颈癌细胞的凋亡分子和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量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3)基于肺癌患者8个抑癌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构建人工神经网络筛查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3 qMSP检测FHIT、CDK10、P16、MGMT、RASSF1A、APC、EGFR和DAPK基因甲基化水平
    1.4 ANN筛查模型建立
    1.5 建立Fisher判别分析模型
    1.6 模型评价标准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甲基化水平比较
    2.2 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2.3 影响肺癌发生关联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2.4 建立ANN模型数据挖掘结果
    2.5 评估ANN模型
3 讨论

(4)叶酸在癌症中基于甲基化作用和miRNA-mRNA综合调控网络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所用英文缩写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乳腺癌与肥胖
        1.1.1 乳腺癌
        1.1.2 肥胖对乳腺癌的影响
    1.2 乳腺癌中的表观遗传学改变
        1.2.1 基因特异性甲基化、肥胖与乳腺癌
        1.2.2 基因组总体甲基化水平、肥胖与乳腺癌
    1.3 叶酸与乳腺癌及甲基化的关系
        1.3.1 叶酸水平与乳腺癌的关系
        1.3.2 叶酸与甲基化
    1.4 肥胖、叶酸水平、甲基化与癌症
    1.5 miRNA
        1.5.1 miRNA的生物合成及功能
        1.5.2 mi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6 结直肠癌及其相关信号通路
        1.6.1 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调查
        1.6.2 结直肠癌相关信号通路:致瘤性Wnt信号通路
        1.6.3 结直肠癌、一碳单位代谢与Wnt信号通路
    1.7 一碳维生素、miRNA、Wnt信号通路之间的调控
        1.7.1 miRNA与 Wnt信号通路的调控
        1.7.2 肿瘤发生中一碳维生素对miRNA的调控
    1.8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拟开展的工作
第2章 叶酸在乳腺组织中的甲基化作用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样本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3 实验试剂与耗材
        2.2.4 缓冲液及主要试剂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干酪乳杆菌微生物法测定乳腺组织叶酸含量
        2.3.2 TRIzol法提取人乳腺组织总RNA
        2.3.3 逆转录PCR
        2.3.4 实时荧光定量PCR
        2.3.5 焦磷酸测序检测DNA甲基化水平
        2.3.6 统计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受试对象一般资料
        2.4.2 叶酸标准曲线
        2.4.3 绝经前女性乳腺组织叶酸含量与BMI的关系
        2.4.4 基因组总体甲基化水平与BMI的关系
        2.4.5 基因组总体甲基化水平与乳腺组织叶酸含量的关系
        2.4.6 BMI对乳腺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4.7 差异表达基因在不同BMI或乳腺叶酸组别中的启动子甲基化水平
    2.5 小结
    2.6 讨论
第3章 叶酸在结直肠癌中对miRNA-mRNA综合互作网络的调控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动物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3 实验试剂及耗材
        3.2.4 缓冲液及主要试剂配制
    3.3 实验方法
        3.3.1 饮食干预法构建叶酸缺乏动物模型
        3.3.2 解剖小鼠并分离结肠上皮细胞
        3.3.3 叶酸相关miRNA差异表达谱的鉴定
        3.3.4 Real-time PCR验证差异表达miRNA
        3.3.5 叶酸干预结直肠癌动物模型基因芯片数据的获取
        3.3.6 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的预测
        3.3.7 获取KEGG数据库中与结直肠癌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信息
        3.3.8 韦恩图筛选共有基因
        3.3.9 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
        3.3.10 叶酸相关miRNA-mRNA互作网络的构建
        3.3.11 统计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叶酸缺乏动物模型的肿瘤发生率和肿瘤多发率
        3.4.2 叶酸缺乏对小鼠结肠上皮细胞miRNA差异表达谱的影响
        3.4.3 Real-time PCR验证部分差异表达miRNA
        3.4.4 叶酸调控结直肠癌相关Wnt信号通路miRNA-mRNA互作网络的分析
        3.4.5 叶酸调控结直肠癌相关Apoptosis信号通路miRNA-mRNA互作网络的分析
        3.4.6 叶酸调控结直肠癌相关Cell cycle信号通路miRNA-mRNA互作网络的分析
    3.5 小结
    3.6 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基于Cytoscape的叶酸调控结直肠癌相关信号通路miRNA-mRNA互作综合网络图
致谢

(5)EDNRB基因在肺腺癌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思路
    四、本研究技术路线
第一章 2013~2017 年南京市肺癌死亡疾病负担及预测模型
    1.1 资料来源和统计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TCGA数据库对EDNRB基因与LUAD关系研究
    2.1 材料及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EDNRB基因在LUAD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的研究
    3.1 材料及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Review the role of LCSCs and EDNRB gene in mechanism of lung cancer and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strategy
    Reference
作者简介
致谢

(6)新加良附方调控miR-34a/SIRT1/p53及Caspase凋亡通路抑制胃癌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药抗胃癌基础研究现状与进展
        1 中药有效成分基础研究
        2 单味中药基础研究
        3 复方基础研究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胃癌相关miRNA研究现状与展望
        1 miRNA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2 miRNA在胃癌诊断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3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抑制胃癌细胞功能作用及机制研究
        (一) 新加良附方抑制人胃癌细胞功能实验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二) 薯蓣皂苷元抑制人胃癌细胞功能实验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三) 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调控miR-34a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四) 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调控miR-34a抗胃癌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对裸鼠胃癌移植瘤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7)CDO1和MARCH11甲基化在肺癌早诊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基于TCGA数据库的DNA甲基化相关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二、基于PCR检测的基因甲基化水平分析
    2.1 对象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表观遗传学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新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EVX2和ZNF57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肺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9)维甲酸β受体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中英文缩写索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RAR-β蛋白的表达分析
    2.1 实验材料
        2.1.1 组织来源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2.2.2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
        2.2.3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
    2.3 统计学处理
    2.4 实验结果
        2.4.1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
        2.4.2 RAR-β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
        2.4.3 RAR-β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
    2.5 实验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动物模型建立及RAR-β蛋白在肺癌模型肿瘤组织中表达的检测
    3.1 实验材料
        3.1.1 动物来源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体内成瘤实验
        3.2.2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
        3.2.3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
        3.2.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3.3 统计学处理
    3.4 实验结果
        3.4.1 小鼠肺癌模型鉴定
        3.4.2 RAR-β蛋白在小鼠肺癌模型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3.4.3 小鼠肺癌组织中RAR-β蛋白相对表达水平
        3.4.4 小鼠肺癌组织中DNMT3B蛋白相对表达水平
    3.5 实验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非小细胞肺癌中RAR-β启动子区甲基化位点筛选及验证
    4.1 实验材料
        4.1.1 细胞株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细胞培养
        4.2.2 Illumina Infinium Methylation EPIC(850K) Bead Chip芯片
        4.2.3 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
        4.2.4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
        4.2.5 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
    4.3 统计学处理
    4.4 实验结果
        4.4.1 肺癌细胞差异甲基化位点筛选
        4.4.2 RAR-β基因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
        4.4.3 RAR-β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
        4.4.4 DNMT3B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
        4.4.5 RAR-β基因差异甲基化位点筛选
        4.4.6 RAR-β部分重要甲基化位点验证
    4.5 实验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DNA甲基化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1.ZNF471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作用和机制研究 2.IRF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预后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ZNF471 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作用和机制研究
    第一节 ZNF471 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株和组织中的表达及甲基化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ZNF471 抑制人食管鳞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ZNF471 抑制人食管鳞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IRF4 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预后意义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文献综述:肿瘤表观遗传生物标记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抑癌基因APC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及其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外周血中基因SHOX2/RASSF1A甲基化水平对肺癌的诊断及预测预后的研究[D]. 门博.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2]LIM Homeobox家族基因DNA甲基化水平与宫颈癌的关系及其在放疗中的作用[D]. 玉荣.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3]基于肺癌患者8个抑癌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构建人工神经网络筛查模型[J]. 亢春彦,张秀芝,王丹丹,高凤兰,王风翔,陈洁.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0(21)
  • [4]叶酸在癌症中基于甲基化作用和miRNA-mRNA综合调控网络的表观遗传学研究[D]. 郭驰. 湖南大学, 2020(02)
  • [5]EDNRB基因在肺腺癌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 卫斐然. 东南大学, 2020(02)
  • [6]新加良附方调控miR-34a/SIRT1/p53及Caspase凋亡通路抑制胃癌的机制研究[D]. 李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CDO1和MARCH11甲基化在肺癌早诊中的作用研究[D]. 王攀.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EVX2和ZNF57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肺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D]. 侯岩君.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9]维甲酸β受体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 吴雯. 南华大学, 2019(01)
  • [10]1.ZNF471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作用和机制研究 2.IRF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预后意义研究[D]. 孙冉.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抑癌基因APC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及其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