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部巨大唾液腺肿瘤的诊治

腭部巨大唾液腺肿瘤的诊治

一、腭部巨大唾液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饶远生,王建宏,贾弘光,冯燕军,杨帆,倪鑫[1](2021)在《内镜辅助经唇龈沟入路腭部多形性腺瘤切除术》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内镜辅助经唇龈沟入路联合传统硬腭入路切除腭部多形性腺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内镜辅助经唇龈沟入路联合传统硬腭入路切除累及鼻底、硬腭上表面及牙槽骨的腭部多形性腺瘤7例,男3例,女4例;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42岁。结果 6例包膜外完整切除肿瘤,1例术中瘤体有破损,包膜外切除后予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并尽可能切除术区除鼻底黏膜外的软组织。术后病理均为多形性腺瘤。随访时间18~78个月,平均为37个月,术后患者症状消失,未出现口鼻瘘、吞咽障碍、构音障碍等并发症。术后随访至今均无复发。结论内镜经唇龈沟入路联合传统硬腭入路切除腭部多形性腺瘤,特别是累及鼻底、硬腭及牙槽骨的病例,是安全、有效、微创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夏荣辉,李江[2](2020)在《唾液腺癌分子病理诊断进展》文中认为近年来唾液腺癌的分子检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越来越多的遗传学改变被发现。这些遗传学改变对唾液腺癌的病理诊断起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也对唾液腺癌的命名、分类及新类型肿瘤的发现产生着影响。本文对近年来发现的唾液腺癌中重要遗传学改变及部分肿瘤中相应蛋白的表达变化进行介绍,这些变化在相关肿瘤的病理诊断、预后评估、靶向治疗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江琳琳,宋传慧,卫峥[3](2020)在《坏死性唾液腺化生1例》文中研究表明分析1例较为典型的坏死性唾液腺化生(necrotisingsialometaplasia,NS)的病例资料和病理表现,复习相关文献,总结NS临床诊断经验。由于NS在临床及病理表现方面均酷似恶性肿瘤,因此,熟识NS相关知识对于及早明确诊断,避免不恰当的治疗,避免患者遭受经济和心理压力具有重大意义。

刘卓炫[4](2020)在《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ceRNA调控网络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全球十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全球每年新增病例大约300,000,而五年生存率大约50%。口腔癌是一个广义的术语,包括了颊部、舌部、舌基底部、牙龈、口底、硬腭等部位的恶性肿瘤,其中约95%的口腔恶性肿瘤是鳞状细胞癌。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探明。因此,探索口腔鳞癌进展过程中的关键分子,阐明其在口腔鳞癌进展中的作用,并为诊断口腔鳞癌寻找一些个性化的分子标志物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这些标志物可以帮助口腔鳞癌患者寻找治疗分子靶标,进行预后判断和个性化定制治疗方案。目前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相较传统技术成本更低、更快速且更灵敏。因此,伴随着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发展,促进了测序数据分析方法的发展,也为进一步探索生命科学的基因表达调控关系提供了基础。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口腔鳞状细胞癌与基因表达的关系,筛选出差异表达的RNA,构建ceRNA网络以及探索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首先我们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口腔鳞癌患者的RNA-seq,miRNA-seq和临床数据并进行标准化、注释以及整合。获得了 327名口腔鳞癌患者的肿瘤样本和其中31名患者配对的正常组织样本的RNA表达信息。通过R包“edgeR”对RNA表达信息进行差异分析,获得肿瘤-正常组织差异表达的RNA(|FC|>2,P值<0.01)。然后在DAVID数据库中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接着,我们整合miRcode,miRDB,miRTarBase和TargetScan数据库,通过R包“GDCRNATools”对327例肿瘤样本的差异表达RNA进行ceRNA网络分析(P<0.01)。利用Cytoscape网络工具将ceRNA网络可视化。最后通过单因素COX和KM生存分析验证ceRNA网络是否与生存相关。通过上述一系列分析,我们共获得2203个差异mRNA,170个差异miRNA和119个差异lncRNA;基因功能和通路富集结果显示KEGG通路主富集在焦点粘着、ECM-受体相互作用以及细胞周期;GO生物学过程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基质组织、胶原分解代谢过程以及细胞粘附。在ceRNA网络分析中,获得了由39个lncRNA,31个miRNA和67个mRNA构成的ceRNA网络。单基因COX和KM生存分析结果中有6个RNA的高表达与舌鳞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短相关:CEP55、CCNA2、EGLN3、LINC00958、miR-130b 和 SLC16A1-AS1。1 个 RNA的低表达与舌鳞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短相关:STARD4-AS1。同时,LINC00958、miR-130b、CEP55和EGLN3之间构成预后相关的ceRNA网络。以上分析表明,1个预后ceRNA网络和7个RNA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可以作为预测口腔鳞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结果也为舌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机制提供了更好理解,并对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陈金勇[5](2020)在《骨膜蛋白在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牵张成骨中的表达及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牵张成骨作为一项热门的内源性骨组织工程学,其生物学机制仍未被研究清楚。骨髓间充质细胞在牵张成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对应力最为敏感的应答细胞之一。目前尚未有骨膜蛋白在牵张成骨分化过程中表达及作用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拟分离并培养出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应用多单元细胞拉伸装置对其施加动态、大小不同的长轴形变量来刺激诱导成骨分化,检测该过程中成骨信号及骨膜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给与外源性骨膜蛋白干预,探讨骨膜蛋白在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牵张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1.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并根据细胞形态学、细胞分化后产生矿化结节及Ⅱ型胶原等对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分化能力进行鉴定。2.骨膜蛋白在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牵张成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应用多单元细胞拉伸装置,检测在5%(A组)、10%(B组)、15%(C组)形变量的动态牵张力作用下,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中成骨信号及骨膜蛋白的表达水平。3.骨膜蛋白在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牵张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应用多单元细胞拉伸装置,使用15%形变量的牵张力,在0g/L(A组)、10g/L(B组)、20g/L(C组)浓度的外源性骨膜蛋白的干预下,检测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中骨膜蛋白的表达水平及成骨信号的改变。结果1.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本研究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在小鼠骨髓中成功分离并纯度较高的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第三代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具有成骨及成软骨向分化能力,符合骨髓间充质细胞的性质。2.骨膜蛋白在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牵张成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本研究中3组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计数(P>0.05)、形态及排列无明显差别。加力前3组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骨膜蛋白信号及成骨信号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加力结束后2h、12h,B组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骨膜蛋白信号及成骨信号均高于A组和C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骨膜蛋白在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牵张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中,在15%形变量的牵张力下,予以外源性骨膜蛋白的干预,加力后C组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骨膜蛋白信号及成骨信号强于A组、B组(P<0.05)。结论1.不同形变量的牵张力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细胞分泌骨膜蛋白,其中10%形变量的动态牵张力不仅促进成骨的能力最强,同时促进骨髓间充质细胞分泌骨膜蛋白的能力也最强。2.在外源性骨膜蛋白干预下,细胞成骨能力具有明显提高,其中20g/L骨膜蛋白促进成骨能力最强,提示骨膜蛋白可以促进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牵张成骨分化。

张帆[6](2020)在《GPX3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基因及蛋白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多形性腺瘤恶变的关系,以明确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与腮腺多形性腺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为临床上预测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及恶变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手术样本,将所选样本分为三组: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30例(良性组),多形性腺瘤恶变组织10例(恶性组),腮腺多形性腺瘤瘤旁2cm腺体组织30例(对照组),并根据TNM分期及恶性成分比例不同分别分组,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所有样本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对其相对表达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 mRNA和蛋白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多形性腺瘤恶变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瘤旁2cm腺体组织,且在多形性腺瘤恶变中的表达最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腮腺多形性腺瘤TNM分期及恶性成分增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的表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低表达,且在多形性腺瘤恶变中的表达最低,提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的低表达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及恶变密切相关,为临床上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疗提供参考。

徐诗会[7](2019)在《头颈部癌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口内综合治疗》文中指出口腔器官作为全身系统的一个部分,与机体其他组织器官紧密相关。一些系统性疾病可能增加患者口腔疾病的易感性或严重性,增加口腔疾病的治疗风险。相反,口腔疾病的治疗会影响全身机体状态,需要结合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临床风险评估,最终制定一套合理、安全的治疗方案。本文展示的病例一为放疗科转诊我科进行放疗前口腔检查的患者,通过放疗前拔牙、牙周的基础治疗,放疗期间龋病、牙髓病及粘膜炎的治疗,放疗后定期维护患者口腔卫生,整个过程强调保持良好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减少了放疗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病例二为一个要求进行前牙12、13、21根管治疗且伴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30余年,口内多颗牙出现病变,全景片下所有牙髓腔钙化。提示着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应用与一些口腔疾病之间可能存在关联,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同时须对其预防引起重视。

江巧芝[8](2019)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口腔病理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将不同剂量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PBMCs)经尾静脉注射至重度免疫缺陷NCG小鼠(NOD-Prkdcem26IL2rgem26/Nju,NCG)体内,建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观察模型小鼠唾液腺、舌黏膜等口腔组织及肝、肺等内脏器官的病理改变,检测口腔组织中CD45+、CD8+、CD4+、IL17+、FoxP3+T细胞,分析小鼠口腔组织病理特征。材料和方法:1、将48只8-10周龄雌性NCG小鼠随机分为A、B、C、D、E、F共6组,每组各8只,进行处理之前记录体重。征集健康志愿者,采集外周静脉血,使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hPMBCs。A、B、C、D、E组分别注射300μl含2.5>×106、5.0×106、7.5×106、10.0×106个hPBMCs以及不含细胞的RPMI1640培养基,F组不做任何处理。每3天记录一次体重及临床体征并评分。第75d处死全部小鼠,取其腮腺、下颌下腺、舌、颊黏膜、唇黏膜、腭黏膜、肝、脾、肺、肾等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变化,根据小鼠口腔组织病理评分界定小鼠是否发生口腔cGVHD。同时,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织中人 CD45+、CD8+、CD4+、IL17+、FoxP3+细胞植入情况。2、另取12只8-10周龄雌性NCG小鼠,经尾静脉注射5.0×106hPBMCs,在移植后的第15d、30d、45d、75d分别随机处死3只小鼠,取其腮腺、下颌下腺、舌、颊黏膜、唇黏膜、腭黏膜进行HE染色,腮腺、下颌下腺组织进行Masson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变化,对其临床体征及口腔组织病理进行评分。结果:1、移植 hPBMCs 后,2.5×106、5.0×106、7.5×106、1O.O×106hPBMCs 剂量建模组中小鼠可观察到脱毛、弓背、消瘦、眼睑闭合、舌黏膜轻度充血及踝关节肿胀等改变;2.5×106、5.0×106hPBMCs剂量建模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较7.5×106、10.0×106hPBMCs剂量建模组长,5.0×106hPBMCs剂量建模离散趋势较 7.5×106hPBMCs 小;2.5×106、5.0×106、7.5×106、10.O×106hPBMCs剂量建模组和对照组小鼠临床评分均数±标准误(x±SEM)分别为 2.237±0.627,3.275±0.792,3.700±0.661,4.925±0.862 以及 0。各建模组小鼠临床评分分别与RPMI1640培养基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HE染色结果显示,各建模组小鼠腮腺、下颌下腺、舌黏膜、颊黏膜、唇黏膜、腭黏膜、肝、肺、肾及胃肠道组织中可见淋巴细胞浸润,RPMI1640培养基对照组小鼠在临床体征及组织病理未见明显改变。移植hPBMCs后的小鼠唾液腺腺泡细胞萎缩、破坏、导管扩张,胶原沉积,间质、腺泡见大量浆细胞浸润;腺体纤维化以致结构破坏。舌黏膜表现为棘细胞层、颗粒层、基底层以及黏膜下层见淋巴细胞浸润;上皮细胞空泡样变,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基底膜界限不清晰。颊、唇、腭组织中亦可见类似改变。3、各剂量建模组和RPMI1640对照组小鼠口腔病理评分的x±SEM分别为 5.125±3.351,10.500±4.070,12.833±3.790,18±5.066 以及 0,其中5.0× 106、7.5 × 106、10.0×106hPBMCs剂量建模组小鼠口腔病理评分和RPMI1640培养基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口腔组织病变发生率分别为37.50%、50.00%、62.50%、75.00%以及0,与所输注的 hPBMCs 数量成正相关(R=1.000,p=0.000)。4、口腔cGVHD小鼠腮腺、下颌下腺、舌黏膜、颊黏膜、唇黏膜、腭黏膜组织中可见人CD45+、CD4+FoxP3+、CD8+FoxP3+、以及IL17+T淋巴细胞浸润。5、5.0×106hPBMCs剂量建模组小鼠唾液腺从移植后第30d开始出现淋巴细胞浸润及少量胶原沉积,随后淋巴细胞浸润逐渐增多,逐渐向浆细胞浸润及纤维化转变;小鼠舌黏膜在移植后第45d基底层开始出现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随后淋巴细胞浸润增多,并向上皮层侵蚀,出现基底细胞液化变性。6、5.0×106hPBMCs剂量建模组小鼠移植后第15d、30d以及45d 口腔病理评分均数±标准误分别为0.33±0.58、4.33±1.15、15.00±1.73。移植后第30d、45d的口腔组织病理评分与第15d评分的差异,移植后第30d与第45d的口腔组织病理评分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组织病变集中出现在移植后的30d以后。结论:1、此类小鼠cGVHD模型累及多器官和组织,口腔组织病理表现与临床上口腔cGVHD患者口腔组织病理改变相似。小鼠的口腔组织病变集中出现在移植后hPBMCs的第30d以后,并持续到实验观察终点。模型小鼠口腔组织内有多种T淋巴细胞亚群植入。2、可用此方法建立小鼠模型进行口腔cGVHD相关研究,尤其是T细胞相关机制的研究。3、移植的hPBMCs数量越大,模型小鼠的口腔cGVHD疾病发生率越高。从小鼠存活时间、小鼠口腔cGVHD病变发生率以及病变严重程度等方面综合分析,5.0×106个hPBMCs及以上可用于建立伴发口腔病变的cGVHD小鼠模型。移植5.0×106个hPBMCs可用于建立存活时间较长的小鼠cGVHD模型,移植7.5×106个hPBMCs可建立口腔病变较重的小鼠cGVHD模型。

马亮[9](2019)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对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MIF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SACC)裸鼠移植瘤肿瘤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抑制剂ISO-1作为ACC抗癌药物的临床应用的实验基础。方法:建立SACC-83细胞裸鼠腋窝皮下移植瘤模型裸鼠40只。造模2周,根据移植瘤体积大小,裸鼠随机分为10组(雌雄各5组)。根据本研究组细胞实验的研究确定药物浓度。即生理盐水组、ISO-1 200umol/L组、ISO-1 100umol/L组,rMIF 50ug/L组,rMIF25ug/L组每组8只,雌雄各4只,分笼分雌雄饲养。在测量每组中移植肿瘤的体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后,每次每只0.2ml尾静脉用药,隔天一次,持续15次。每次注射前测量移植瘤的长径和短径,绘制肿瘤发生曲线。给药30天后处死裸鼠,取出瘤体并称量,计算抑瘤率[抑瘤率=(1-实验组平均瘤重/对照组平均瘤重)×100%]。将裸鼠脑、肺和移植瘤组织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结果:1.成功的构建了裸鼠SACC皮下移植瘤模型2.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ISO-1两浓度组移植瘤体积增长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ISO-1 200umol/L组移植瘤与ISO-1100umol/L组计算抑瘤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ISO-1 200umol/L组的抑瘤率为49.6%;ISO-1 100umol/L组的抑瘤率为40.94%;2.在药物干预30天的情况下处死所有裸鼠,对照组与实验组裸鼠肺、脑组织均未见转移灶。结论:1.MIF能促进SACC细胞Balb/c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且成浓度依赖效应。2.肿瘤种植成功后30天未检测到裸鼠脑、肺转灶,可能移植瘤荷瘤时间较短,样本量不大有关。

刘喆,孙国文[10](2018)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邻近颅底肿瘤病变手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计算机导航技术在邻近颅底肿瘤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收集南京市口腔医院20152017年间15例邻近颅底肿瘤病变,其中3例腭部腺样囊性癌,3例腮腺肿瘤,2例上颌牙龈癌,2例上颌窦癌,1例腭癌,1例上颌骨粘液表皮样癌,1例左上颌骨粘液纤维瘤,1例左复发性口咽癌,1例右颞下颌关节窝及颅底骨瘤术后复发,所有病例均应用AccuNavi-A手术导航系统指导手术,明确手术进路、肿瘤切除范围及边界。术后通过病理切缘状况、神经保护、血管损伤以及肿瘤切除的完整性等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5例肿瘤中,5例良性肿瘤在导航下完整切除,10例恶性肿瘤病例中,7例病变上界切缘全阴性,3例病变上界边缘呈阳性。结论: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能准确定位近颅底肿瘤部位及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显着提高肿瘤切除的完整性、彻底性,降低了手术相关的各种并发症,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腭部巨大唾液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腭部巨大唾液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内镜辅助经唇龈沟入路腭部多形性腺瘤切除术(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标准及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疗效评价。
2结果
3讨论

(2)唾液腺癌分子病理诊断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腺样囊性癌
2 黏液表皮样癌
3 分泌性癌
4 透明细胞癌
5 多形性腺癌
6 导管内癌
7 腺泡细胞癌
8 上皮-肌上皮癌
9 NUT癌
1 0 造釉细胞瘤样尤文肉瘤

(3)坏死性唾液腺化生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3 讨 论

(4)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ceRNA调控网络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有关数据库和分析工具的介绍
    1.1 TCGA数据库
    1.2 R语言
    1.3 DAVID
    1.4 Cytoscape可视化工具
    1.5 ceRNA数据库
第二章 TCGA数据库中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生物学分析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材料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病例四
    病例五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
致谢

(5)骨膜蛋白在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牵张成骨中的表达及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牵张成骨的研究背景
    二、牵张成骨细胞实验的背景
    三、骨膜蛋白的研究背景
第一章 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骨膜蛋白在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牵张成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骨膜蛋白在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牵张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住院病例1
    参考文献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住院病例2
    参考文献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住院病例3
    参考文献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住院病例4
    参考文献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住院病例5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6)GPX3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实验器材
    3.研究内容与方法
    4.统计学分析
    5.质量控制
    6.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7)头颈部癌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口内综合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病例报告
    病例一 1例放疗患者的牙科综合治疗
        基本资料
        讨论
        参考文献
    病例二 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口内治疗
        基本资料
        讨论
        参考文献
其他病例展示
附件
    牙髓治疗知情同意书
    充填、树脂修复知情同意书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口腔病理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对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材料
        1.1 细胞株与动物
        1.2 实验耗材
        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方法
        2.1 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83 的培养
        2.2 腺样囊性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2.3 统计学分析
        2.4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10)计算机导航技术在邻近颅底肿瘤病变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术前设计
    1.3 手术方法
2 结果
3讨论

四、腭部巨大唾液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内镜辅助经唇龈沟入路腭部多形性腺瘤切除术[J]. 饶远生,王建宏,贾弘光,冯燕军,杨帆,倪鑫.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21(04)
  • [2]唾液腺癌分子病理诊断进展[J]. 夏荣辉,李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0(06)
  • [3]坏死性唾液腺化生1例[J]. 江琳琳,宋传慧,卫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0(04)
  • [4]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ceRNA调控网络的构建[D]. 刘卓炫.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5]骨膜蛋白在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牵张成骨中的表达及作用[D]. 陈金勇.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6]GPX3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 张帆.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7]头颈部癌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口内综合治疗[D]. 徐诗会.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8]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口腔病理特征分析[D]. 江巧芝.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9]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对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D]. 马亮.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1)
  • [10]计算机导航技术在邻近颅底肿瘤病变手术中的应用[J]. 刘喆,孙国文. 口腔医学研究, 2018(04)

标签:;  ;  ;  ;  ;  

腭部巨大唾液腺肿瘤的诊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