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在儿童桥本甲状腺炎中的诊断价值

核医学在儿童桥本甲状腺炎中的诊断价值

一、核医学对儿童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陈德芊,董瑞[1](2021)在《儿童甲状腺癌病因学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甲状腺癌是未成年人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之一。儿童甲状腺癌的病理生理表现、临床特征及远期预后与成人均存在差异, 提示儿童甲状腺癌的病因学与成人病因学之间存在差异。一般认为儿童甲状腺癌的发病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个人因素等。现就儿童甲状腺癌的发病因素进行综述, 以期对儿童甲状腺癌的病因有更充分的认知, 从而更好地针对儿童甲状腺癌发病特点, 制定治疗策略。

李心爱[2](2021)在《丁治国教授治疗桥本氏病合并甲亢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探索》文中提出1 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临床研究及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数据挖掘技术,探索丁治国教授治疗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及用药经验。2 研究方法2.1 临床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临床病案信息,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抗体、甲状腺体积及甲状腺上动脉流速为观察指标,初步探索丁治国教授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2.2 数据挖掘研究:以临床研究所收集病案为主,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进行处方规律、用药频次、性味归经、潜在处方挖掘,深入探索丁治国教授治疗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用药经验。3 研究结果3.1 临床研究(1)人口学资料:本研究共纳入76例。男性4例,女性72例:最大者年龄68岁,最小者18岁。(2)甲状腺抗体:TPOAb治疗前311.70±324.46 IU/ml,治疗后 253.09±265.31 I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GAb治疗前373.83±550.31 IU/ml,治疗后267.87 ±486.16I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甲状腺功能:TT3、TT4、FT3、FT4、TSH治疗前后对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甲状腺体积:治疗前 15.11(12.20 17.47)cm3,治疗后 14.59(11.02 14.59)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甲状腺上动脉流速:治疗前52.16(48.80 52.16)cm/s,治疗后41.07(29.0041.07)cm/s,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2 数据挖掘研究(1)用药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夏枯草、黄芩、牡丹皮、煅牡蛎、知母、合欢花、赤芍、香附、射干、桔梗、柴胡、黄芪、泽泻、猫爪草、白芍、蒲公英、浙贝母、珍珠母、煅龙骨、酸枣仁。(2)演化出5个核心新处方,分别为:①桔梗、地骨皮、猫爪草、防风。②桂枝、麦冬、鸡血藤、党参、茯神、炙黄芪。③茯苓、玉竹、山楂、白术。④石菖蒲、刺五加、远志、郁金、党参、茯神、炙黄芪。⑤浙贝母、法半夏、木蝴蝶、紫苏子、鸡血藤。4 研究结论(1)临床回顾性研究:丁治国教授以“靥本相应论”为指导,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除常规的减低甲状腺激素水平、减低上动脉流速之外,中医药治疗可有效减低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滴度,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2)核心思路:丁治国教授治疗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靥本相应论”为核心理论,“肝郁化火、气阴两虚”为核心病机,“清肝健脾、益气养阴”为核心治法。(3)核心处方:丁治国教授治疗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核心处方为:夏枯草、浙贝母、黄芩、牡丹皮、牡蛎、知母、合欢花、赤芍、香附、射干、栀子、车前草、泽泻、茯苓、柴胡、黄芪、郁金、蒲公英、猫爪草。夏枯草清肝,明目,消肿散结;黄芩、栀子苦寒,入肝、胆、三焦经,泻火解毒;泽泻、车前草清热利湿,导湿热从水道排出;茯苓利水渗湿,又有健脾之功效;柴胡、香附、合欢花、郁金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以去致病之因;蒲公英、猫爪草消肿散结、化痰软坚。全方以清肝健脾为主,又佐以益气养阴,兼顾化痰活血消瘿,气血水同调,风火共治。

于洋[3](2021)在《超声弹性成像评价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损害程度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桥本甲状腺炎(HT)的病理基础是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进而导致甲状腺纤维化,本研究旨在探讨弹性成像技术在评价HT患者甲状腺实质损害程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于我院就诊并临床证实的HT患者103例为病例组,依据常规超声图像特征将这些研究对象分为局灶型、类结节型、弥漫回声减低型、弥漫回声增强型,依甲状腺功能又分为甲功正常期、甲亢期、亚临床甲减期、临床甲减期;同期选取5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实验室甲状腺功能五项检查、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比较正常对照组与病例组间弹性成像差异;比较正常对照组及四种超声分型HT间、正常对照组及不同临床分期HT间甲状腺弹性成像应变比率差异;比较相同临床分期不同超声分型HT之间甲状腺弹性成像应变比率差异;分析HT甲状腺弹性成像应变比率与腺叶厚度、峡部厚度、血清特异性抗体(Tg Ab、TPOAb)滴度、血流等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实验室及常规超声检查结果103例HT患者中,以甲功正常者(仅血清特异性抗体增高)60例(58.3%)、亚临床甲减者33例(32%)为主。常规超声局灶型以甲功正常者居多(69.6%),类结节型以甲功正常者居多(59%),弥漫回声减低型以亚临床甲减者居多(70%),弥漫回声增强型以甲功正常者居多(76.2%)。2、应变弹性成像结果(1)正常对照组与HT患者(病例组)间弹性成像应变比率有显着差异(P<0.001)。(2)HT弥漫回声减低型、HT类结节型、HT弥漫回声增强型、HT局灶型、正常对照组应变比率依次减低(P<0.001)。(3)排除临床甲减期(仅1例),HT亚临床甲减期、HT甲亢期、HT甲功正常期、正常对照组应变比率依次减低(P<0.001)。3、HT临床分期与超声分型的联系与区别(1)HT甲功正常期不同超声分型间应变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HT亚临床甲减期不同超声分型间应变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HT甲状腺应变比率与各指标之间相关性HT患者甲状腺应变比率与腺叶厚度、血流等级、血清TPOAb滴度、峡部厚度之间有相关性,与血清Tg Ab滴度无相关性。结论HT可导致甲状腺硬度增加,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能够敏感地发现甲状腺硬度变化,从而评价不同阶段HT的甲状腺实质损害程度,为临床治疗和观察提供依据,有一定应用价值。

李雨萌[4](2021)在《二维超声与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参数评估夏枯草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尚无根治方法。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散结、清火、消肿等功效,本研究应用夏枯草口服液治疗甲状腺功能正常的HT患者,探讨二维超声与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参数评估夏枯草口服液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效果。研究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52名甲状腺功能正常的H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3个月的夏枯草口服液与安慰剂,于治疗前、治疗后测定患者甲状腺左右叶大小、峡部厚度、腺体杨氏模量值Emax、Emin、Emean、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autoantibody,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autoantibody,TG-Ab)水平。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甲状腺形态与腺体硬度的变化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服药后甲状腺左右叶大小、峡部厚度、腺体杨氏模量值Emax、Emin、Emean的变化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服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峡部厚度下降例数占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服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甲状腺左右叶大小及腺体杨氏模量值Emax、Emin、Emean下降例数占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TPO-Ab滴度分层后同样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3)服药后较服药前相比,试验组与对照组甲状腺左右叶大小、峡部厚度、腺体杨氏模量值Emax、Emin、Emean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TPO-Ab滴度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低滴度TPO-Ab(L-TPOAb)试验组服药后较服药前峡部厚度变薄(P<0.05),但高滴度TPO-Ab(H-TPOAb)并没有这种变化。结论:甲功正常的HT患者夏枯草口服液连续治疗3个月,服药后试验组甲状腺峡部厚度变薄例数占比高于对照组,L-TPOAb试验组的HT患者峡部变薄趋势明显。服药3个月后,甲状腺左右叶大小、腺体杨氏模量值Emax、Emin、Emean未见明显改变。

焦赞[5](2020)在《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中十分罕见,每年仅有0.2%~1%的儿童会罹患此类甲状腺癌,但是其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其病理类型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甲状腺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儿童及青少年DTC的临床、病理和分子特征不同于成人DTC,与成人相比,儿童和青少年DTC更具有侵袭性,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几率更高,同时术后复发的风险也更大。但是与其他肿瘤相比,儿童和青少年DTC患者预后和治疗效果良好,死亡率较低。目前,通过手术、碘131、TSH抑制治疗等个体化综合治疗可使儿童和青少年DTC获得长期缓解状态。术后长期随访对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非常重要,而且目前对于复发风险的预测指标仍未明确,本课题旨在分析儿童及青少年DTC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索可以预测术后复发风险的相关因子,用于指导临床。目的分析儿童及青少年DTC的独特的生物学特点以及不同年龄段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并探讨影响儿童及青少年DTC预后的具体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8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156例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纳入条件:(1)初诊年龄≤18岁;(2)初次就诊于我院,且经手术治疗后常规病理诊断为DTC;(3)临床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比较分析儿童组及青少年组不同年龄段DT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并利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临床病理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探讨影响无病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末次随访时间为2019年06月30日,随访时间6~8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期间失访4例,失访率2.6%。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79.7%,5年无病生存率76.8%。与青少年组DTC患者比较,儿童组DTC患者更容易出现多发病灶(P=0.014)及淋巴结转移(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P=0.018)、病灶数目(P<0.001)、肿瘤大小(P=0.002)、颈侧区淋巴结转移(P<0.001)、确诊时有无肺部转移(P=0.02)、甲状腺腺外侵犯(P=0.005)是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COX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多病灶(HR:3.234,95%CI为1.222~8.559,P=0.018)、颈侧区淋巴结转移(HR:4.070,95%CI为1.075~15.417,P=0.039)是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腺体外侵犯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较高,但整体预后良好。2、14岁以下儿童组DTC患者比青少年组DTC患者更易出现多发病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3、多病灶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是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

朱文远[6](2020)在《亚甲康Ⅲ号方治疗气郁痰阻型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及对焦虑抑郁评分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亚甲康Ⅲ号方治疗气郁痰阻型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提供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案。方法:将纳入的66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治疗方案为:亚甲康Ⅲ号方口服治疗,每日1剂,2次/日,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口服治疗,50mg/次,2次/日,饭后口服。治疗疗程为4周。分别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数据:红细胞沉降率(ESR)、甲状腺功能(TSH、FT4、FT3)、焦虑抑郁评分(SAS、SDS)、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疾病疗效、安全性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ESR: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ESR均下降较为明显(P<0.05);而且治疗组ESR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显着(P<0.05)。2.TSH、FT4、FT3: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TSH明显上升,FT4、FT3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治疗组改善TSH、FT4、FT3的效果更为显着(P<0.05)。3.SAS、SD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SAS、SDS评分下降程度更显着(P<0.05)。4.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P<O.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程度更显着(P<0.05)。5.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在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0.91%、75.76%;二者相比,治疗组证候疗效更显着(P<0.05)。6.疾病疗效评价:在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0.91%、72.73%;二者相比,治疗组疾病疗效更显着(P<0.05)。7.安全性: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常规、粪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未见明显异常,且两组患者亦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1.亚甲康Ⅲ号方治疗气郁痰阻型亚急性甲状腺炎安全面有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2.亚甲康Ⅲ号方可以明显改善气郁痰阻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实验室指标(ESR、TSH、FT4、FT3),并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

张芳[7](2020)在《疏调气机汤对肝郁脾虚型甲减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通过观察临床上疏调气机汤治疗肝郁脾虚型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疗效、中医症候、体征的变化程度,并且评估其安全性。更加深入的了解肝郁脾虚型甲减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发病机理,进而为中医治疗桥本甲减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研究方法:本课题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云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将诊断符合肝郁脾虚型甲减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符合入选标准的83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入组后开展健康教育合理低碘饮食,在此基础上,试验组予以疏调气机汤配方颗粒联合西药(左甲状腺素钠片),对照组予西药(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以12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评定疗效、TSH、FT3、FT4、TT3、TT4、AGAB、TPOAB、症状表现、中医证侯积分等相关数据。经过收集的数据统计,分析疏调气机汤在治疗肝郁脾虚型甲减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方面疗效判定。研究结果:1.随机将83例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左甲状腺素钠片(L-T4)治疗+疏调气机汤)40例,对照组(左甲状腺素钠片(L-T4))40例,此项研究进行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病患脱离了与该研究负责医生失去联系,治疗12周,观察两组临床指标、中医症候,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数据治疗前后的变化。对照组脱落1例,实际纳入病例40例;试验组脱落2例,实际纳入病例40例。2.于中医症候层面: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症候积分二者皆降低,从降低幅度来说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差异性(P<0.05);中医症候单项方面来说,急躁易怒、情志抑郁、肢体倦怠、食欲、失眠等多方面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疗效:治疗组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78%,两组之间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于甲状腺功能层面:治疗后血清FT4、FT3水平,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较之前升髙,两组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5)。血清TSH水平两组均有降低,两组组内相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组间相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优意义(P<0.05)。TgAb、TPOAb滴度水平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较之前降低,两组组内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相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安全指标:观察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安全指标方面,无不良反应。3.研究结论:疏调气机汤协同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肝郁脾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改善其症状、降低中医症候积分同时对甲状腺机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提高临床疗效,更好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且相对来说,疗效安全较稳定,未见毒副作用。

李品[8](2020)在《基于“火郁发之”研究“升阳清热”法治疗热毒炽盛型急性期SAT的疗效与机制》文中指出目的: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SAT)是常见的甲状腺炎症性疾病,按照疾病表现可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和恢复期。目前已证实SAT急性期治疗是本病的关键,也是中医治疗的优势期。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学研究,对“火郁发之”理论进行系统溯源,再论述导师基于“火郁发之”理论采用“升阳清热”法治疗本病的理论依据和组方思想;其次通过临床观察,客观评价“升阳清热”法治疗热毒炽盛型急性期SAT的疗效及安全性;再次,应用Meta分析,验证高师提出的“升阳清热”法治疗SAT的疗效和安全性;最后,体外实验研究观察“升阳清热”法干预腺病毒致甲状腺滤泡上皮Nthy-roi3-1细胞感染的焦亡过程,阐释其治疗急性期SAT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1.“火郁发之”理论用于热毒炽盛型急性期SAT治疗的理论研究1.1“火郁发之”理论溯源:将“火郁发之”文献进行深度挖掘,采用文献学、逻辑学的方法,对“火郁发之”的理论内涵进行梳理,其内容包括“火”、“郁”、“发”各自的内涵,历代医家对“火郁发之”的认知以及“火郁发之”代表方剂分别进行阐述。1.2吾师高天舒教授运用“火郁发之”理论论治SAT思想传承:从定义、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等方面,阐释吾师高天舒教授对于SAT论治理念。论述基于“火郁发之”理论的中药复方瘿痛饮治疗热毒炽盛型急性期SAT的理论基础和组方思想。2.“升阳清热”法治疗热毒炽盛型急性期SAT的临床疗效观察本课题采取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观察病例均为在2017年0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初诊未经治疗的急性期SAT(热毒炽盛证)患者,本研究共纳入合格病例共计60人。结合诊断标准纳入患者,并符合参考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符合热毒炽盛证候。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强的松组和中药组。中药组采用具有“升阳清热”中药复方瘿痛饮,由导师高天舒教授自拟,具体组成如下:升麻、柴胡、僵蚕、薄荷、黄连、黄芩、牛蒡子、生甘草、桔梗、板蓝根、连翘、玄参、蝉蜕、姜黄,实验观察期为疗程均为4周,随访时间为12周。观察指标包括疼痛改善程度、疼痛缓解时间,退热时间,甲状腺肿大消退程度及时间、中医症状积分改善率、中医证候改善率、甲状腺功能、血沉、SAT复发率、甲减发生率以及安全性指标、依从性指标和不良事件等。3.“升阳清热”法治疗SAT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基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数据库等七个数据库进行系统文献搜索,共得到243篇SAT文献,经剔除重复,综述、系统评价等文章以及筛除研究内容不符、设计不严谨等文献后,应用Meta分析对“升阳清热”法治疗SA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验证,指标包括总体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改善率、中医证候改善率、疼痛缓解程度及止痛时间、退热时间、甲状腺肿大消退程度及时间、心悸、烦躁易怒症状、甲状腺功能、血沉、不良反应、SAT复发率、甲减发生率及等指标。4.“升阳清热”法干预腺病毒致甲状腺滤泡上皮Nthy-roi3-1细胞感染的焦亡过程的体外研究4.1制备含药血清:50只健康、雄性、清洁级、200±20g体重的Wistar大鼠(购于辽宁长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动物许可证号:SCXK(辽)2010-0001)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强的松组),每组10只。受试方剂瘿痛饮,其中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分别按照正常成人的0.5、1.0、2.0倍剂量。经过换算,低剂量组药物浓度=0.33g/ml,中剂量组药物浓度=0.67g/ml,高剂量组药物浓度=1.32g/ml,每次灌胃剂量为1ml/100g,每日3次,连续灌胃7d。强的松组大鼠,按照成人10mg日三次正常剂量计算,将醋酸波尼松龙用0.9%Nacl溶解为0.156mg/ml浓度,每次灌胃剂量为1ml/100g,每日3次,连续灌胃7d。大鼠空白组大鼠则予生理盐水1ml/100g,每日3次,连续灌胃7d。7d后处死大鼠,经腹主动脉采血,离心、灭活补体、过滤细菌后置于EP管中,密封保存于-80℃冰箱中。4.2培养细胞:正常人甲状腺滤泡上皮Nthy-roi3-1细胞购自上海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进行含10%胎牛血清、1%青霉素-链霉素的RPMI-1640培养基,细胞培养箱(环境温度37℃、5%CO2、相对饱和湿度)下细胞培养,1:2传代。4.3腺病毒感染:随机将Nthy-roi3-1细胞分为2组,即空白组和模型组。将模型组腺病毒感染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强的松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按照分组组别将模型组、强的松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进行腺病毒感染。将各组Nthy-roi3-1细胞对应加用含药血清,其中空白组为正常大鼠血清+正常非腺病毒感染细胞;模型组为正常大鼠血清+腺病毒感染细胞;强的松组为强的松含药血清+腺病毒感染细胞;中药低剂量组为低剂量中药含药血清+腺病毒感染细胞;中药中剂量组为中剂量中药含药血清+腺病毒感染细胞;中药高剂量组为高剂量中药含药血清+腺病毒感染细胞。分别应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中的Caspase-1蛋白含量,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的细胞上清液T3、T4水平,比色法测定细胞上清液LDH,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IL-1β、IL-18水平,Western-blot测定细胞GSDMD-N、Caspase-1、NLRP-3、ELAVL-1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测定细胞Tg、TPO、Caspase-1、NLRP-3、ELAVL-1 m RNA表达,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细胞焦亡水平。结果:1.“火郁发之”理论用于热毒炽盛型急性期SAT治疗的理论研究分别阐述了“火”、“郁”、“发”各自的概念涵义,并解释了“火郁”的成因和种类、“发之”的适用范围和具体方法。分别比较各朝代对于“火郁发之”的理论认知,总结出“火郁发之”理论涵义由《内经》中五运六气“郁”、“发”到金元时期的发表出汗,到最终采用“因势利导”治疗火热性疾病的转变过程。从经方、验方的角度系统阐述“火郁发之”代表方剂和组方思想。最后以“火郁发之”理论为基础,深入传承吾师高天舒教授对热毒炽盛型急性期SAT的论治理论,并对自创中药复方瘿痛饮治疗本病的组方理论依据进行阐释。2.“升阳清热”法治疗热毒炽盛型急性期SAT的临床疗效观察2.1 VAS疼痛评分:治疗2周时,中药组改善VAS疼痛评分疗效优于强的松组(P=0.020<0.05);治疗4周时,中药组与强的松组两组疗效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307>0.05)。2.2甲状腺肿大程度测定:分别于治疗前、2周、4周和16周对各组患者甲状腺肿大程度进行触诊,两组患者甲状腺肿大程度均随时间推移而逐步减小,且2周、4周时中药组与强的松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周:P=0.281>0.05,4周:P=0.875>0.05);随诊观察第16周时,中药组甲状腺肿大程度明显小于强的松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5)。2.3退热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中药组退热时间(5.90±2.81天)与强的松组(6.60±4.06天)相比无显着差异(P=0.375>0.05),中药组疼痛消失时间(6.87±2.35天)与强的松组(10.00±5.78天)相比明显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5)。2.4中医症状量化评分及中医证候疗效: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中药组(3.57±4.20)与强的松组(7.37±6.75)中医症状量化评分均有显着降低(P=0.000<0.01,P=0.000<0.01),且中药组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强的松组(P=0.009<0.01),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强的松组(P=0.026<0.05)。2.5甲状腺功能: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中药组与强的松组血清FT3、FT4均有明显下降,TSH明显升高,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T3:P=0.774>0.05,FT4:P=0.264>0.05,TSH:P=0.186>0.05)。2.6血沉:治疗2周、4周时,中药组和强的松组ESR水平均成下降趋势,但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周:P=0.744>0.05,4周:P=0.526>0.05)。2.7复发率、甲减发生率:在第16周时,中药组治疗后无病例复发,强的松组有1例复发;中药组甲减发生2例(甲减发生率6.7%),强的松组发生3例(甲减发生率10%),就复发率和甲减发生率而言,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3>0.05,P=064>0.05)。2.8安全性指标:对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进行检测,结果除强的松组治疗后白细胞总数(8.03±1.47^109/L)出现显着上升(正常范围内)外,两组其他指标均无异常。2.9不良事件及依从性指标:不良事件强的松组1例,中药组0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313>0.05)。依从性方面,中药组95.87±5.70(%),强的松组94.10±6.17(%),均>80%,经秩和检验分析后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7>0.05)3.“升阳清热”法治疗SAT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经严格筛查文献,排除不合格文献223篇,本研究共纳入20篇文献,累计1445例病例数。3.1“升阳清热”法可以提高SAT治疗总体有效率,显着提高证候有效率。在改善SAT症状方面,“升阳清热”法在改善颈前疼痛、缩短疼痛时间,缩小颈前肿大、减轻心悸、烦躁易怒等方面优于西药常规治疗;在退热时间,缩小甲状腺肿时间上与西药常规治疗相当。3.2检验指标方面,“升阳清热”法改善能够下调FT3,FT4指标,但目前仍需更多的临床临床观察佐证。“升阳清热”法在上调TSH、及下降ESR方面与西医常规治疗相当,但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后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3.3在不良反应、SAT复发率、甲减发生率等方面,“升阳清热”法均优于西医常规治疗。4.“升阳清热”法干预腺病毒致Nthy-roi3-1细胞感染的焦亡过程的体外研究4.1免疫荧光检测Caspase-1:模型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而各中药组和强的松组荧光均有不同程度减弱。免疫荧光观察,造模后Caspase-1大量表达于细胞质中,各组实验药物能够不同程度下调Caspase-1表达水平。4.2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上清液T3、T4:模型组T3、T4与空白组比较均明显升高,提示造模后存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破坏,甲状腺激素释放。各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T3、T4水平均有不同水平的下调,其中中药中剂量、高剂量组、强的松组T3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着下调,但三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T4水平变化,中药中剂量组(9.483±0.194ng/ml)、高剂量组(10.267±0.121ng/ml)、强的松组(10.233±0.258ng/ml)与模型组(26.033±0.258ng/ml)相比均有显着下调,且中药中剂量组T4水平与强的松组相比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4.3比色法测定细胞上清液LDH含量: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死亡率显着增高,其他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细胞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下调,其中中药中剂量组(14.267±0.476%,P=0.000<0.01)和中药高剂量组细胞(14.700±0.623%,P=0.000<0.01))死亡率显着低于强的松组(18.983±0.69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 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IL-1β、IL-18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上清液中的IL-1β、IL-18水平显着升高。各实验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IL-1β、IL-18水平均显着下调。其中中药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与强的松组相比IL-1β(P=0.216>0.05)、IL-18水平(P=0.530>0.05),无统计学差异。4.5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aspase-1、ELAVL-1、GSDMD-N、NLRP-3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Caspase-1、ELAVL-1、GSDMD-N、NLRP-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高,各实验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各指标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中药中剂量组在下调Caspase-1(P=0.019<0.05)、ELAVL-1(P=0.016<0.05)、GSDMD-N(P=0.011<0.05)、NLRP-3(P=0.006<0.01)蛋白表达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强的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6 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Tg、TPO、Caspase-1、NLRP-3、ELAVL-1 m RNA: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g、TPO、Caspase-1、NLRP-3、ELAVL-1 m RNA水平均显着增高,各实验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各指标m RN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中药中剂量组在下调Tg(P=0.000<0.01)、TPO(P=0.000<0.01)、Caspase-1(P=0.000<0.01)、ELAVL-1m RNA(P=0.000<0.01)、NLRP-3(P=0.000<0.01)转录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强的松组。4.7细胞Annexin V-FITC PI染色: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nnexin V(+)/PI(+)和Annexin V(+)/PI(-)细胞比例显着升高。各实验药物组Annexin V(+)/PI(+)和Annexin V(+)/PI(-)细胞比例与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中药中剂量组、高剂量组Annexin V(+)/PI(+)细胞比例均显着低于强的松组,但Annexin V(+)/PI(-)细胞比例与强的松组相比无显着差异。结论:1吾师高天舒教授基于“火郁法之”理论提出的“升阳清热”法是治疗热毒炽盛型急性期SAT行之有效且安全的治法。2“升阳清热”法能够改善热毒炽盛型急性期SAT患者缓解疼痛、缩短发热时间、减轻甲状腺肿大程度、恢复甲状腺功能、控制炎症(血沉)反应,且甲减发生率和SAT复发率均较低。经过Meta分析验证,基于“火郁发之”理论下的“升阳清热”法是治疗SAT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3“升阳清热”法能够抑制腺病毒致Nthy-roi3-1细胞感染的焦亡过程,其机制主要与下调焦亡上游调控分子ELAVL1表达和转录水平,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下调Caspase-1活化水平、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18表达和GSDMD-N的表达有关。

房璁璁[9](2017)在《桥本一过性甲状腺毒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为桥本一过性甲状腺毒症病例、桥本甲亢病例各32例为研究对象,比较桥本一过性甲状腺毒症与桥本甲亢在发病特点、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异同,并分析使用复方消瘿甲亢片、复方甲亢片治疗桥本一过性甲状腺毒症的特点,对本病的临床识别和处理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桥本一过性甲状腺毒症的诊治提供新的认识。方法:收集湖北省中医院甲状腺专科门诊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桥本一过性甲状腺毒症的患者32例(A组),确诊为桥本甲亢的患者32例(B组)。分别统计A、B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甲状腺肿大程度、质地,血清FT3、FT4、TSH、FT3/FT4、TGAb、TPOAb、TRAb测定结果及合并症的异同。分析使用复方消瘿甲亢片、复方甲亢片治疗前后各时间点典型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发病年龄均集中在18-50岁之间,且均以女性占比更高,两组年龄、性别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桥本一过性毒症组在中医证候积分、心率水平均较桥本甲亢组低(P<0.05),说明桥本一过性毒症发病时临床症状较轻。3.两组间甲状腺肿大各分度所占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桥本一过性毒症组以Ⅰ°肿大及以内占比最多。4.两组间甲状腺不同质地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质地中或质地韧占比为多。5.血清FT3升高各幅度所占比例在两组间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FT4升高各幅度所占比例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本一过性毒症组以FT3、FT4轻度升高者最为多见。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桥本一过性毒症组FT3/FT4值低于桥本甲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间TGAb、TPOAb阴性、阳性、强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且桥本一过性毒症组两抗体阳性水平较桥本甲亢更低。单、双抗体强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桥本一过性毒症组TRAb阴性率显着高于桥本甲亢组(96.9%),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8.桥本一过性毒症组无合并症比例更大(75.0%),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9.桥本一过性甲状腺毒症组的甲亢(亚甲亢)病程以1-3月占比最高(65.6%),在6月内恢复的比例均显着高于桥本甲亢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10.复方消瘿甲亢片、复方甲亢片治疗本病前后各时间点中医证候积分、各实验室指标整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随着治疗时间而稳步增加。11.桥本一过性甲状腺毒症组治疗后甲功恢复更快,一般可在1个疗程内恢复,2个疗程内病情稳定。经2个疗程的巩固治疗后两组治愈率均明显高于1个疗程者。结论:1.桥本一过性甲状腺毒症一般为青、中年发病,女性比例较男性大。2.桥本一过性甲状腺毒症患者的临床典型甲亢症状、体征均较轻。甲状腺肿大程度对本病鉴别诊断有意义,一般表现为甲肿Ⅰ°及以内。甲状腺质地对本病与桥本甲亢鉴别无意义,甲状腺质地中或质地韧仅作为识别的参考依据。3.桥本一过性甲状腺毒症的甲状腺功能,以FT3、FT4轻度升高,FT3/FT4比值较低为特点,且存在FT3、FT4正常的亚临床甲亢者,可作为本病诊断依据,TSH水平高低尚不能作为诊断依据。4.桥本一过性甲状腺毒症的TGAb、TPOAb阳性水平较桥本甲亢为低,单、双抗体强阳性对本病鉴别意义不大。5.TRAb阴性可作为本病的诊断依据,但也存在个别(3.1%)可疑阳性结果。6.桥本一过性甲状腺毒症一般不出现甲亢常见合并症,但若出现合并症,需在控制甲亢的同时积极治疗合并症。7.本病甲状腺毒症表现为一过性,治疗后甲亢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临床症状也在3个月内明显缓解。8.使用复方消瘿甲亢片治疗桥本一过性甲状腺毒症甲功表现为亚甲亢者,使用复方甲亢片治疗甲功表现为甲亢者,具体剂量遵循个体化原则,初治后需严密监测甲状腺功能,适时调整剂量,并以3个月为1个疗程,甲功一般可在1个疗程内恢复,2个疗程内稳定。9.本病诊断性治疗后应重视随访,若甲功波动较大,必要时仍需行FNAC病理学检查重新确诊。

曾蓉[10](2017)在《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免疫微环境及基因关联性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甲状腺癌是一种内分泌系统极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而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在全世界的发病率也表现为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内分泌系统肿瘤的研究热点。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是最多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的甲状腺疾病。HT合并PTC(PTC/HT)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不少研究者认为HT是PTC的癌前病变,许多专家及学者对此观点给出了印证,且表示HT与PTC之间关系十分紧密。但也不乏研究者认为它们两者的共存是一种偶然。至于到底是哪些因子参与了 HT-PTC的演化过程以及它们参与发病的具体机制和细节,现在还未明确。有研究发现浸润在PTC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主要是CD4+T辅助细胞(Th),它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和可塑性的细胞亚型,作为高效细胞免疫应答的协调中心,它在肿瘤免疫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始CD4+T(Th0)细胞在与病原体相关分子或损伤相关分子相互作用后,接收不同的信号刺激可分化成至少四种功能不同的亚群细胞,如Th1,Th2,Th17和Treg。本课题通过对云南高原地区PTC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寻找云南高原人群PTC的危险因素,发现HT与PTC的发生密切相关,继而从PTC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Th17和Treg细胞的角度,探讨Treg细胞和Th17细胞在HT-PTC的演变过程中的作用;运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分析HT-PTC演变过程中免疫相关基因的变化趋势及关联;探讨肿瘤免疫微环境在HT-PT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对PTC合并HT患者预后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课题收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PTC患者578例及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620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从病理类型和临床资料等多个角度首次研究云南高原地区的PTC危险因素,并且选取中国不同海拔地区具有突出代表性的文章进行回顾分析。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云南高原地区PTC患者的平均年龄与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相比较小;PTC患者术前的TSH水平比良性结节组较高;PTC患者的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阳性比率比良性组较高;PTC患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12.1%)或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LT)(5.6%)的比率高于良性结节组;PTC患者初潮年龄≤13岁、孕育子女数≤2个及未绝经的比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提示患者的年龄大小、术前血清的TSH情况、月经生育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相应抗体都很可能与云南高原地区PTC的产生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 岁(OR=0.114,P<0.001),肿瘤直径>1 cm(OR=0.371,P=0.003),TG水平异常升高(OR=0.481,P=0.01)是PTC的保护性因素。异常升高的TGAb(OR=4.894,P<0.001)和 TRAb 水平(OR=16.047,P<0.001)是云南高原地区 PTC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HT及其自身免疫性抗体TGAb和TRAb与云南高原地区PTC的发生密切相关。(2)为研究高原儿童及青少年PTC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我们联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及云南省肿瘤医院近十一年的儿童及青少年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在云南高原地区84例诊断为PTC的儿童和青少年中,13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HT(15.5%)。异常升高的术前TSH水平、TPOAb、合并HT与云南高原儿童和青少年PTC的发生发展相关。多因素回顾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直径(>1cm)(OR=0.344,P<0.01)是云南高原儿童及青少年PTC的独立保护性因素,异常升高的TGAb水平(OR=25.924,P<0.01)是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我们认为桥本氏甲状腺炎与云南高原地区的成人和儿童青少年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需定期随访;对TGAb和TRAb水平异常升高的患者更需要特别关注。(3)通过对PTC合并或不合并HT患者术后石蜡包埋组织的免疫组化研究,我们观察到PTC患者RORγt低表达组有淋巴结转移的比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的患者(71.4%vs.33.3%,P=0.017),表明PTC肿瘤微环境中RORyt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TC/HT患者Foxp3高表达组有淋巴结转移的比率明显比低表达组的患者高(68.2%vs.37.5%,P=0.037),RORyt低表达组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比率明显比高表达组的患者高(69.2%vs.30.0%,P=0.008);说明PTC合并HT肿瘤微环境中Foxp3及RORyt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均具有相关性。经Spearson的相关性分析后,发现以上两组患者RORyt与淋巴结转移都有负相关关系(P=0.024,P=0.046)。PTC合并或不合并患者RORyt的表达与TPOAb均呈负相关(P=0.027)。通过RT-PCR法研究PTC合并HT或不合并HT患者癌组织Foxp3和RORγt的mRNA表达,我们发现PTC患者癌组织中Foxp3 mRNA表达水平高于PTC/HT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P=0.224)。PTC/HT患者RORγtmRNA表达水平高于PT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P=0.011),提示RORyt在HT合并PT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通过削弱TPOAb的作用而发挥抑制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功能。(4)为评估肿瘤微环境中PTC癌细胞对初始T淋巴细胞的诱导分化影响,本研究运用Transwell小室将脐带血初始T淋巴细胞与人PTC细胞株(TPC-1或K1)共培养后,与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系(nthy ori 3-1)作对照后发现,①PTC细胞株对人初始T细胞分化成Foxp3+Treg细胞和RORγt+Th17细胞均具有积极作用。脐带血初始T细胞在这个过程中对TPC-1和K1有高度的响应,而对正常对照的nthy ori 3-1则表现为低反应。②PTC细胞株与脐带血初始T细胞共作用后,诱导分化出的Th17细胞和Treg细胞呈波动式增长。至36h时,诱导分化出的CD3+CD8-IL-17+Th17细胞和CD4+CD25+CD127-Treg细胞比例最高,形成的Th17/Treg细胞比大于1,且比正常对照组高,Th17/Treg平衡显然偏向Th17方向,因此我们推测Th17细胞的占比大使得PTC预后较好。③K1为伴淋巴结转移的PTC细胞系,经K1诱导的初始T淋巴细胞形成的Th17/Treg细胞比也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TPC-1癌细胞系,提示Th17和Treg细胞的数量变化可能与PTC的淋巴结转移相关。以上结果表明PTC可诱导初始T淋巴细胞分化成为Treg和Th17两类CD4+T辅助淋巴细胞,且Th17细胞比例大于Treg细胞,推测可能是PTC合并HT患者预后较好的原因。(5)为探究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在HT-PTC演变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的微球阵列(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技术检测HT、PTC合并HT或不合并患者术前外周血血清Th1(TNF-α、IL-2、IFN-γ),Th2(IL-4、IL-6、IL-10)及Th17(IL-17)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IP-10、MIG、IL-8、RANTES、MCP-1)的表达水平,并与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作对照,我们观察到:①PTC合并HT或不合并HT患者均存在免疫平衡紊乱。运用IFN-γ/IL-4的比值来代表Th1/Th2的比值,发现PTC患者Th1/Th2比值为0.84±0.19,与良性肿瘤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免疫向Th2方向偏移,表明抗肿瘤免疫被抑制。而PTC/HT患者的Th1/Th2比值为0.88±0.13,明显较良性肿瘤对照组低,免疫也偏向Th2方向,但是PTC/HT患者Th1/Th2比值比PTC患者略高,即使没有统计学意义,也预示合并HT的PTC患者抗肿瘤免疫水平比不合并HT的PTC患者可能较好。②本研究还发现IP-10和MIG可能协同在PTC合并HT患者中将TIL从区域淋巴结淋巴肿瘤至肿瘤组织,发挥抗肿瘤免疫的作用。(6)采用Illumina基因表达谱芯片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探究HT-PTC演变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PCA主成分分析显示6例PTC患者的癌组织、4例PTC/HT患者的癌组织及4例病理证实的HT组织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区域,样本间有较远的空间距离,是三类完全不同的组织;MultiClassDif差异基因筛选表明,三组比较差异表达基因共1257个,其中功能明确的有945个,功能不明确的有312个;有45项显着性信号通路(Pathway)和290项显着性功能(Go)参与HT-PTC的演变;选择与免疫相关的20项GO及11项Pathway,取交集后,共有与免疫相关的120个差异基因纳入研究,与免疫关联的16项趋势中有六项趋势表现出统计学意义,我们选择10个与免疫相关的基因进行后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qPCR验证,符合趋势的共有 7 个基因 ADRBK1、PTPN6、CD247、TNFSF13B、CXCL9、TNFRSF14、CAV1,功能主要集中在T细胞和B细胞免疫调节的通路方面,尚需下一步功能实验逐一验证。

二、核医学对儿童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核医学对儿童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2)丁治国教授治疗桥本氏病合并甲亢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桥本氏病合并甲亢的现代医学诊疗进展
        1 病因病机
        2 临床诊断
        3 桥本氏病甲亢期
        4 治疗方案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中医药治疗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概况
        1 病名沿革
        2 病因病机
        3 桥本氏病甲亢期的中医认识
        4 现代进展
        5 中医治疗
        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丁治国教授治疗桥本氏病合并甲亢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探索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设计
    3 受试人群
    4 治疗方法
    5 观察指标
    6 疗效评价
    7 统计方法
    8 研究结果
    9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超声弹性成像评价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损害程度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文献综述 弹性成像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三、致谢
    四、个人简介

(4)二维超声与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参数评估夏枯草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和分组
    2.2 仪器与方法
        2.2.1 研究方法
        2.2.2 观察指标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HT患者的基本情况
    3.2 HT患者服药后甲状腺双叶径线值、峡部厚度、双叶弹性值下降例数占比
    3.3 HT患者服药前后甲状腺双叶径线值、峡部厚度、双叶弹性值
    3.4 HT患者服药后双叶径线值、峡部厚度、双叶弹性值的变化值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桥本甲状腺炎的超声表现和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亚甲康Ⅲ号方治疗气郁痰阻型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及对焦虑抑郁评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及处理
研究方法
    1 样本量估算
    2 病例分组
    3 治疗方案
        3.1 基础治疗
        3.2 药物治疗
    4 指标观察
        4.1 一般资料
        4.2 安全性指标
        4.3 疗效判定指标
    5 疗效判定标准
        5.1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5.2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5.3 安全性评价标准
    6 统计学处理
    7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病例纳入及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对比
        2.1 一般资料对比
        2.2 治疗前证候积分及观察指标对比
    3 治疗后疗效对比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2 两组患者证候疗效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R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功指标比较
        3.6 两组患者疾病疗效比较
    4 两组患者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认识
    2 亚急性甲状腺炎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
    3 中医学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认识
        3.1 亚急性甲状腺炎与瘿病的关系
        3.2 病因病机
    4 导师学术思想
        4.1 病因病机
        4.2 辨证论治
    5 亚甲康Ⅲ号方方义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6 疗效指标科学性分析
    7 研究结果分析
    8 结论
    9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亚急性甲状腺炎中西医研究概况
    1 中医学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研究
        1.1 疾病源流
        1.2 中医学对病因的认识
        1.3 中医学对病机的看法
        1.4 中医治疗
    2 西医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研究
        2.1 流行病学
        2.2 发病机制
        2.3 临床表现
        2.4 辅助检查特点
        2.5 西医治疗
    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

(7)疏调气机汤对肝郁脾虚型甲减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病例的纳入、排除标准
    4 病例的剔除或脱落试验标准
    5 中止试验标准
    6 研究方法
    7 观察指标
    8 疗效评价
    9 安全性评价
    10 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治疗后数据比较
    3 安全性评价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2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8)基于“火郁发之”研究“升阳清热”法治疗热毒炽盛型急性期SAT的疗效与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火郁发之”理论用于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的理论渊源
    1.火郁发之理论的内涵释义
    2.“火郁发之”理论源流
    3.“火郁发之”代表方剂与临床应用
    4.高天舒教授运用“火郁发之”理论用“升阳清热”法治疗急性期 SAT 的临床思路
论文二 “升阳清热”法干预热毒炽盛证急性期 SAT临床疗效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升阳清热”法治疗SAT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四“升阳清热”法干预腺病毒致甲状腺滤泡上皮Nthy-roi3-1 细胞感染的焦亡过程的体外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用药日记
附录二 病例报告表
综述一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亚急性甲状腺炎与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9)桥本一过性甲状腺毒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收集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方法
    2.4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间中医证候积分、心率水平比较
    3.3 两组间甲状腺肿大级别比较
    3.4 两组间甲状腺质地分布情况
    3.5 两组间甲状腺功能FT_3、FT_4、TSH水平比较
    3.6 两组间FT_3、FT_4升高幅度比较
    3.7 两组间甲状腺抗体TGAb、TPOAb、TRAb水平比较
    3.8 两组间常见合并症比较
    3.9 治疗
讨论
    1 概述
    2 发病机制
        2.1 遗传因素
        2.2 感染因素
        2.3 精神因素
        2.4 环境因素
        2.5 产生甲亢的原因
    3 临床特点
        3.1 临床症状
        3.2 甲状腺肿大程度及质地
        3.3 实验室检查
    4 鉴别诊断
        4.1 亚急性甲状腺炎伴甲亢
        4.2 无痛甲状腺炎伴甲亢
        4.3 妊娠甲亢综合征
        4.4 产后甲状腺炎伴甲亢
    5 诊断依据
    6 治疗方法
        6.1 传统治疗观点
        6.2 本研究的治疗观点
    7 典型案例
    8 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文献综述 桥本甲状腺炎伴甲亢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2 各指标对比直观图
附录 3 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
研究生阶段获奖情况
致谢

(10)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免疫微环境及基因关联性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索引
第一章 绪论
    1.1 甲状腺癌危险因素
        1.1.1 电离辐射
        1.1.2 摄入碘
        1.1.3 激素
        1.1.4 其他甲状腺疾病
        1.1.5 饮食、生活习惯和环境污染物
    1.2 肿瘤微环境下炎症与癌症的关系
    1.3 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关系
    1.4 Th17细胞和Treg细胞
        1.4.1 Th17细胞
        1.4.2 Treg细胞
    1.5 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
    1.6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云南高原地区甲状腺乳头状癌危险因素回顾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方案
    2.3 研究对象
    2.4 研究方法
        2.4.1 病案查阅内容
        2.4.2 统计学方法
    2.5 结果
        2.5.1 一般资料
        2.5.2 性别与PTC的关系
        2.5.3 单因素分析
        2.5.4 多因素分析
        2.5.5 中国各海拔地区大规模数据回顾研究
    2.6 讨论
第三章 云南高原地区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乳头状癌危险因素回顾性研究
    3.1 引言
    3.2 研究方案
    3.3 研究对象
    3.4 研究方法
    3.5 结果
        3.5.1 一般资料
        3.5.2 不同年龄段PTC组与BTD组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
        3.5.3 儿童及青少年PTC合并与不合并HT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3.5.4 儿童及青少年PTC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3.6 讨论
第四章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组织Foxp3和RORγt的表达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案
    4.3 材料
        4.3.1 免疫组化染色组织
        4.3.2 实时荧光定量组织
    4.4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4.5 实验试剂配制
    4.6 实验方法
        4.6.1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步骤
        4.6.2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步骤
    4.7 统计学方法
    4.8 结果
        4.8.1 PTC合并或不合并HT和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肿瘤微环境中的Foxp3及RORγt表达差异
        4.8.2 PTC患者肿瘤微环境中Foxp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4.8.3 PTC合并HT患者肿瘤微环境中Foxp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4.8.4 PTC患者肿瘤微环境中RORyt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4.8.5 PTC合并HT患者肿瘤微环境中RORγt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4.8.6 PTC合并HT与不合并HT患者肿瘤微环境中Foxp3的表达差异
        4.8.7 PTC合并HT与不合并HT患者肿瘤微环境中RORγt的表达差异
        4.8.8 Foxp3与RORyt在PTC合并或不合并HT患者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4.8.9 Foxp3与RORγt在PTC合并或不合并HT患者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4.8.10 甲状腺癌组织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
        4.8.11 甲状腺癌组织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
    4.9 讨论
    本章结论
第五章 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对初始T淋巴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方案
    5.3 材料
        5.3.1 脐带血
        5.3.2 细胞系
    5.4 实验试剂及仪器
        5.4.1 细胞培养及流式细胞术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5.4.2 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5.5 实验试剂配制
        5.5.1 完全细胞培养基配制
        5.5.2 Western试剂配制
    5.6 实验方法
        5.6.1 脐血标本的采集
        5.6.2 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5.6.3 甲状腺癌细胞系及正常滤泡上皮细胞系细胞培养
        5.6.4 细胞共培养
        5.6.5 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和Th17细胞比例
        5.6.6 Western blot检测共培养后T淋巴细胞Foxp3和RORyt的蛋白表达
    5.7 统计学方法
    5.8 结果
        5.8.1 流式细胞术检测脐带血初始T淋巴细胞与PTC细胞系(TPC-1和K1)共作用后Treg细胞的形成比例
        5.8.2 流式细胞术检测脐带血初始T淋巴细胞与PTC细胞系(TPC-1和K1)共作用后Th17细胞的形成比例
        5.8.3 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脐带血淋巴细胞与PTC细胞株共培养后淋巴细胞中Foxp3和RORγt蛋白的表达
    5.9 讨论
    本章结论
第六章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Th1/Th2/Th17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表达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方案
    6.3 研究对象
    6.4 研究方法
        6.4.1 血清标本采集
        6.4.2 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
    6.5 实验试剂与仪器
    6.6 统计学方法
    6.7 结果
        6.7.1 Th1/Th2/Th17细胞因子表达
        6.7.2 Th1/Th2/Th17细胞因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6.7.3 趋化因子表达
        6.7.4 趋化因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6.7.5 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6.8 讨论
    本章结论
第七章 人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基因表达谱研究
    7.1 引言
    7.2 实验方案
    7.3 实验对象
    7.4 标本采集
    7.5 实验试剂及仪器
    7.6 实验方法
        7.6.1 总RNA的提取
        7.6.2 RNA质量控制
        7.6.3 cRNA扩增
        7.6.4 标记探针及杂交
        7.6.5 表达谱芯片数据分析及统计方法
        7.6.6 RT-PCR芯片验证
    7.7 结果
        7.7.1 总数据分析结果
        7.7.2 与免疫相关的差异基因分析
        7.7.3 qPCR验证
    7.8 讨论
    本章结论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本研究创新点
    8.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四、核医学对儿童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甲状腺癌病因学的研究进展[J]. 陈德芊,董瑞.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1(12)
  • [2]丁治国教授治疗桥本氏病合并甲亢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探索[D]. 李心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超声弹性成像评价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损害程度的应用价值[D]. 于洋. 锦州医科大学, 2021(01)
  • [4]二维超声与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参数评估夏枯草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效果[D]. 李雨萌.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5]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D]. 焦赞. 郑州大学, 2020(02)
  • [6]亚甲康Ⅲ号方治疗气郁痰阻型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及对焦虑抑郁评分的影响[D]. 朱文远.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7]疏调气机汤对肝郁脾虚型甲减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D]. 张芳.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基于“火郁发之”研究“升阳清热”法治疗热毒炽盛型急性期SAT的疗效与机制[D]. 李品.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桥本一过性甲状腺毒症的临床研究[D]. 房璁璁.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7(01)
  • [10]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免疫微环境及基因关联性初步研究[D]. 曾蓉. 昆明理工大学, 2017(11)

标签:;  ;  ;  ;  ;  

核医学在儿童桥本甲状腺炎中的诊断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