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D版)》的几点看法

对《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D版)》的几点看法

一、对《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几点看法(论文文献综述)

郑茹[1](2018)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研究(1949-2016)》文中研究说明学术期刊是以探索、积累和传播人类的科技知识、先进思想为基本目标的特殊出版物。学术期刊凝聚着学者的智慧,对科学研究具有导向作用,学者以期刊为阵地分化出动态聚合的论域,催化新的成果的产生。学术期刊的出版研究目的在于考察学术期刊出版活动的诸多环节以及出版要素,揭示学术期刊出版的演化历程,探索学术期刊出版规律,揭示出版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贯穿出版活动始终的准则和规范等。相比于自然科学期刊而言,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出版研究更容易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与制约。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具有为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独特功能,因此对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出版进行长时段研究,能够揭示不同历史阶段下社会对学术知识、先进思想的需求情况,以及不同时期的学术研究所呈现出的表现形态和差异性,可以镜观不同时期的学术发展情况。本研究采集1949-2016年CNKI近60年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征稿启事,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并且有针对性的利用CNKI公开的期刊出版数据,作为征稿启事的补充,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历年期刊出版史料进行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研究的时间跨度涵盖建国至今,涉及了人文社会科学19个一级学科,因此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面貌和学术期刊出版生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揭示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基本情况,梳理出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的概貌。包括期刊种类走势、地域分布、学科的基本分布等。(2)揭示建国以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出版规范演变及完善历程。包括审稿制度、出版要求,如稿件类型以及论文格式(题名、摘要、引文)等方面的要求。(3)通过分期研究将建国后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分成四个阶段进行分析,揭示每个阶段期刊的发展特征;通过分层研究重点分析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以及网络期刊等特殊类型,揭示名刊工程期刊的示范作用、核心期刊的引领效应以及网络期刊的倒逼效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现有的研究中宏观层面、全景式、整体性研究较为少见。本研究从宏观层面对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出版演化状况所做全景式描摹,是对以往以单一期刊或某类期刊、某地区出版期刊为主的个案式研究的补充,能够从多维度揭示建国以来学术期刊出版演变的过程。同时,也能够从微观层面,揭示不同时期、不同学科、不同类型期刊的出版特征。(2)针对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进行长时间段连续性研究的方法、区别于节点研究。本研究的时间范围是建国至今,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上考察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出版生态,既可以形成时间上的演化研究,也可以针对某一时间进行横向比较,在已有的期刊出版史研究中较为少见。本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其一,建国后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基本生态不断发生变化。表现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发展过程较为波折,全国范围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存在分布不均衡的现象,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的学术期刊的发展差距较大。其二,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规范受欧美影响,日益与世界对接,审稿制度、稿件类型以及论文的写作规范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完善。其三,从分期情况看,不同历史时期的期刊出版在种类、发展速度、学科组成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受复杂的社会环境、学术水平、科学技术的影响,期刊的出版呈现不同的状态。从分层情况看,核心期刊对学术期刊的规范具有引领效应,“名刊工程”对大学学报的发展具有示范效应,网络期刊对纸本期刊具有倒逼效应。本研究的价值主要在于呈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出版的整体面貌和出版规范发展的完整过程,从学术期刊出版中出现的基本现象出发,涉及到学术期刊出版的诸多方面,揭示学术期刊发展中经历的低谷和浪潮,从而为本土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熊谋林,许林[2](2017)在《法学文献引证与注释体例的统一化》文中研究说明法学界统一引证体系的努力并未成功,每个核心期刊仍有自己独特的注释体例。主要原因是,现有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自然科学属性较强,多样化的标准缺陷较多,法学界重视严重不足。在梳理国家标准和体例后,文章介绍了英美引证体系的背景和基本原则,以诠释法学引证的理念和规范。通过对20个法学核心期刊进行调查,指出现有注释风格的不足,提出法学引证体系需注意的14个问题,并设计出7个步骤供参考。统一化的引证体系可减少学者和期刊的工作量,提高学术生产力,推动法学创新和发展。因此,应当吸取先前的经验教训,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建立简洁、方便、科学、丰富的法学注释规范。

朱剑[3](2017)在《传播技术的变革与学术传播秩序的重构》文中研究指明自数网技术介入学术传播至今这20年中,学术传播的业态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纸本学术期刊基本退出了传播,只保留了"发表"的功能;封闭的出版环境被打破,来自境外和其他行业的传播主体正在或已经侵入传统学术期刊的领地;一场国际学术话语权的竞争已在数网技术的基础上全面展开。当我们回顾这段鲜活的历史时,不难发现史实远比理论精彩,在封闭或开放的空间里,技术作用的形态和结果可能截然不同。如今,学术传播正在由简单静态结构向复杂动态结构转变,面对各种力量角逐的开放的国际空间,如果我们因应传统的惯性而总是试图以纸本时代的传统秩序和手段来予以规约,就会越来越力不从心;而当我们试图构建新的传播秩序时,却又发现,学术传播的话语权也已为某些国际学术传媒集团所掌控,它们已成为国际学术传播秩序事实上的制定者和维护者。因此,只有坚持开放,积极参与,才能赢得国际竞争,而竞争的焦点必然是学术平台。如何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学术传播平台,并进而参与乃至主导国际学术传播秩序的重构,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陈绍选,姜小兰,刘运飞[4](2014)在《《长江科学院院报》创刊30周年回顾与展望》文中提出为进一步提高办刊水平和期刊质量,在创刊30周年之际,回顾了期刊30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期刊定位、栏目设置、出版周期、封面及版式设计、期刊数字化、编辑流程现代化、网络出版、电子发行以及读者、作者群等方面,阐述了期刊发展变化情况。介绍了期刊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被中文核心期刊遴选,以及获奖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总结了刊物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发挥期刊为长江流域保护和管理提供科技支撑作用、加强编委会及编辑部建设、加强计划组稿工作、严把审稿关、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规范、加快编辑工作现代化和期刊数字化进程等方面的办刊经验。提出了期刊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探讨了解决途径,同时对期刊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唐普[5](2012)在《试论社科学术期刊参考文献着录规范的构建》文中提出当前我国出版界参考文献着录虽然有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但社科学术期刊界参考文献着录规范却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究其原因,是国家标准忽视了我国社科学术期刊自身的特点,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从有利于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角度来看,社科学术期刊的参考文献着录应当规范化。在社科期刊引证文献着录形式规范化建设过程中,社科期刊界要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参考文献的不同体例,正确认识参考文献着录规范化与文献检索、利用与评价的关系,促进相关规范或标准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改进和发展。

张春芳[6](2012)在《功能翻译理论视阈下的学术论文摘要英译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摘要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摘要不仅能使作者清楚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有助于审稿人审稿,帮助读者迅速判断文献的主要内容并决定是否有必要阅读全文,还能为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提供便利。英文摘要在国际间进行知识传播以及学术交流与合作中起着重要作用。近三十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摘要写作进行了研究,对提高期刊摘要质量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尚无从翻译视角对学术论文摘要进行系统研究。目的:针对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框架,制定学术论文摘要英译原则,探讨摘要翻译策略,构建摘要翻译模式,以期帮助中国作者掌握摘要写作和翻译规则,提高摘要写译质量,促进学术交流。方法:(1)采用文献法,概括和分析国内外学术论文摘要研究现状以及英译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和分析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摘要翻译的指导作用。(2)随机选取2011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收录的影响因子大于1.0的90种中文期刊,医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期刊各30种,文章发表于2010年1月到2011年9月,从写作规范、宏观结构和语言运用三大方面对其研究型论文英文摘要质量进行调研,并对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然后,基于目的论以及国际标准ISO214-1976(E)和国家标准GB6447-86,探讨学术论文摘要翻译原则;从摘要的宏观结构和语言特征入手,探讨其翻译策略;建构学术论文摘要翻译模式,为译者提供较为清晰的翻译思路。结果:(1)国内学术期刊论文英文摘要翻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写作规范方面的问题、体裁结构要素不全和语步混乱以及语言运用上存在的词汇、句法和语篇方面的不足。(2)功能翻译理论可用于指导学术论文摘要英译。(3)确立了学术论文摘要翻译原则。目的论的“三法则”,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是摘要翻译应遵循的“总则”。基于ISO214-1976(E)和GB6447-86有关摘要写作的规范和要求总结而成的“九原则”是摘要翻译遵循的基本原则,即体现摘要的体裁性特点、规范、客观、完整、准确、一致、简洁、正式以及与时共进原则。(4)制定了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策略。基于语步的选词选句策略用于各语步典型词汇和句型翻译;语序调整策略用于定语翻译和状语从句翻译;词类转译策略用于连动式谓语句的英译(确定一个动词,其余动词转换成非谓语动词或介词);时态、语态和人称的选择应以实现摘要各语步的功能为目的以及衔接策略用于语篇翻译,以符合英文表达习惯。(5)构建了一个基于“五步骤”的学术论文摘要语篇翻译模式。该模式由五个“步骤”组成:明确“翻译纲要”、做好译前六项准备工作、在翻译过程中进行“双文本”分析、文本翻译、润色、加工以及对照摘要质量评价表审核译文。结论:功能翻译理论为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目的论的“总则”和基于两“标准”的“九项基本原则”对摘要翻译起到了规范作用;翻译策略有其各自的适用层面;“五步骤”翻译模式能够为译者提供清晰的“图式”。研究局限:对功能翻译理论的分析不够透彻;选取的样本数量有限。启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语篇体裁意识,另一方面可将功能翻译理论引入到学术写作教学中。此外,本研究探讨了关键词的标引和翻译原则。英译关键词应遵循规范性原则、简洁性原则、准确性和一致性原则。

辛章平[7](2009)在《关于提高学术期刊规范化程度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归纳了学术论文必备的16个构成要件及学术期刊的风格之美,论述了论文摘要的重要性及撰写要求,阐述了对注释及参考文献标注方式的不同见解,认为现在许多学术期刊将注释与参考文献混同,是有违注释这一概念的原意的。并且,本文还提出了汉语学术期刊中外文拼音文字的使用原则:可用可不用的则不用,能少用的则不多用,能不用的则坚决不用。

李爱群[8](2009)在《中、美学术期刊评价比较研究》文中提出从文献计量学的视角观察,期刊评价就是通过对反映期刊内在价值的客观指标进行文献计量统计,根据分析的结果对期刊进行排序和评价。相对于对国家和省市的宏观层次评价,对大学和研究所的中观层次评价,期刊评价与对研究人员的评价一样,属于微观层次的评价。但正是在微观层次上,出现的问题也较多。目前,国内期刊评价理论发展较完善,评价对象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期刊上各有侧重,评价实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但仍有一些不足或欠缺之处。而美国的科学技术及学术期刊的发展总体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开发的SCI、SSCI、A&HCI及JCR等对来源期刊的选择和评价受到了国际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它虽然是美国的评价机构,但来源期刊来自世界各地,没有语种和地域的限制,并且其完善和成熟的评价体系代表了世界最权威的期刊评价水平,其期刊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也已成为世界各国效仿的标杆。因此,在回溯中、美期刊评价历史的基础上,了解中、美期刊评价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国的期刊评价理论与实践发展现状,以取长补短,完善和规范期刊评价工作,促进我国期刊的良性竞争与健康发展。本文除“引言”和第7章“结论与展望”外,论文主体部分共5章,主要包含理论和实证研究两大部分。其中理论部分为第1-4章,实证部分为5-6章。论文第1章回溯了期刊评价的起源、理论基础与演变。核心期刊(Core Joumal)的概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发达于70年代的美国。布拉德福定律、加菲尔德定律、普赖斯的文献增长规律与文献老化指数,成为核心期刊遴选的三大理论基础。最初的核心期刊是为了揭示文献集中与离散的分布规律,那些刊登本学科较多论文的期刊就是核心期刊,它实际上只是一种基于论文数量统计的评价。引文分析法的出现和引文索引工具的使用,使人们对核心期刊概念的理解发生了根本转变。核心期刊不再是最初揭示文献集中与离散的分布规律,而是通过文献的被使用揭示其学术价值,核心期刊也由对论文数量的评价转变为对文献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评价。论文第2章是美国与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基本概括。详细介绍了美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构成,并对其评价体系进行了述评。我国学术期刊评价经历了中国遴选国外科技期刊、中国遴选国内科技期刊两个阶段,其中详细介绍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6家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单位及其研究成果,并介绍了对我国出版的英文期刊的评价现状。论文第3章是中、美两国学术期刊评价的比较。重点从评价目的与评价功能,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期刊评价中的学科分类,整个评价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定性与定量的评价方法,核心区的划分与核心期刊数量的界定,学术期刊评价社会价值与影响力,学术期刊评价的外部环境,学术期刊评价中两组概念等9个方面进行比较,找出中、美两国在期刊评价中的异同之处,以及美国学术期刊评价对我国的启示。论文第4章分析了中、美两国学术期刊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美国学术期刊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商业化经营为导向,在地域、语种方面的偏见,收录期刊学科分布不均,在收录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时,存在着意识形态的偏见。我国学术期刊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功利性导向使期刊评价成为科研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工具;过于看重文献计量的定量评价方法;期刊评价指标的数据客观性差,在发展性与国际化方面不足;引文不规范和统一引文数据库的缺乏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综合性期刊(含大学学报)的学科归类不准确;评价的时滞与监‘督机制的缺乏;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评价的本土化问题。论文第5章是新形势下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理论模型的构建。在新的学术环境下,学术期刊评价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评价对象的多元化,使仅有的印刷版期刊评价发展为印刷版、电子版、网络版评价并存的格局,而开放存取期刊也将是今后期刊评价的重要对象。5年影响因子、web即年下载率和h指数等新兴的评价指标开始被应用到期刊评价实践,纳入到期刊评价指标体系中去。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评价方法和手段发生改变,通过采用各种软件技术进行统计和测评,将人们从以往繁重的人工手动检索、统计和计算的评价过程中解放出来。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来看,期刊按其刊载某学科专业论文的数量多少,可分为学科的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据此也可以假设,在庞大的学术期刊群中也一定也存在着某些层级。对学术期刊进行分类分级排序,能为学术期刊找准自己的定位,为科研评价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有利于国家对学术期刊的管理。在评价原则与评价方法上继承了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教育评价体系,确定了期刊分等级评价的原则、评价标准,将学术期刊按照学科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综合评价。论文第6章是我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的实证研究。详细说明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具体做法;公布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个学科以及本研究所属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专业,共12个分学科的排行榜和所有4种分高校学报类型的排行榜;分析了我国核心期刊的学科分布、地区分布、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情况、综合性核心期刊的核心效应、中国英文学术期刊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和地区分布等评价结果。本文系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持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傅苏,宋鸥[9](2008)在《学术期刊规范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自1999年1月颁布实施以来,得到国内学术期刊,尤其是各大学学报及专业期刊的广泛响应。学术期刊规范化对期刊质量全面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一些具体问题,引发了一些争论。

王丰年[10](2008)在《论学术刊物参考文献体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学术刊物可持续发展的契机》文中指出我国已经颁布了许多和学术刊物参考文献有关的标准,但是,无论从作者使用方便程度看,还是从编辑实际操作角度看,现行的参考文献体例都存在一些弊端。为了推动学术刊物的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学术刊物参考文献体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即专业性刊物参考文献体例的统一性和综合性刊物参考文献体例的多样性。

二、对《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几点看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几点看法(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研究(1949-2016)(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存在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价值和创新点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重点与难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相关研究述评
    2.1 概念界定与辨析
        2.1.1 学术期刊与学术着作
        2.1.2 学术规范与出版规范
        2.1.3 出版、学术出版与期刊出版
    2.2 研究理论基础
        2.2.1 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与分类
        2.2.2.文献计量学与期刊统计
        2.2.3 核心期刊与期刊评价
    2.3 研究现状述评
        2.3.1 国外期刊研究前沿与热点
        2.3.2 国内期刊研究成果及研究态势
第三章 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总况
    3.1 研究史料的采集与处理
        3.1.1 史料的采集
        3.1.2 数据的处理
    3.2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出版基本分布情况
        3.2.1 期刊的种类、年发行数量以及期刊载文量的变化情况
        3.2.2 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更名、停刊情况
        3.2.3 期刊的版本分化情况
    3.3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地域分布研究
        3.3.1 期刊的出版地域整体分布
        3.3.2 强势期刊出版区域
        3.3.3 弱势期刊出版区域
    3.4 学术期刊出版的学科分布研究
        3.4.1 期刊种类的学科分布
        3.4.2 哲学人文和社会科学期刊的学科占比
        3.4.3 基础性学科与应用性学科期刊的差异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规范的演化
    4.1 审稿制度的演化
        4.1.1 三级审稿制
        4.1.2 双向匿名审稿制与同行评议制
    4.2 稿件类型的演化
        4.2.1 手稿
        4.2.2 打印稿
        4.2.3 电子稿
    4.3 论文结构规范的演化
        4.3.1 题名规范
        4.3.2 文章篇幅
        4.3.3 摘要与关键词
        4.3.4 引文规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分期与分层研究
    5.1 期刊的分期与分层
        5.1.1 期刊的分期依据
        5.1.2 期刊的分层依据
    5.2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分期研究
        5.2.1 七年过渡时期(1949-1956 年)
        5.2.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6 年)
        5.2.3 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7 年)
        5.2.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 年至今)
    5.3 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的分层研究
        5.3.1 CSSCI与“北大核心”期刊的基本情况
        5.3.2 核心期刊引入前后的出版情况比较
        5.3.3 核心期刊对规范的引领效应
    5.4 高校学报与名刊工程的分层研究
        5.4.1 学报的基本情况
        5.4.2 高校的更名情况
        5.4.3 名刊工程的示范效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法学文献引证与注释体例的统一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起源:作者的困惑
二、引证标准化运动的基本现状
    (一) 学科讨论
    (二) 国家标准
    (三) 部门与行业规范
三、法学努力:法学期刊的引证现状及改良
    (一) 法学家的引证体系
    (二) 中国法学期刊引证现状
四、他山之石:法学引证体系的国际动态
    (一) 引证体系概览
    (二) 引证规范的基本原则
五、知己知彼:中国法学文献引证体系展望
    (一) 评现有注释体例
    (二) 需注意的事项
    (三) 未来规划
六、结语:统一引证体系对多方有益

(3)传播技术的变革与学术传播秩序的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纸本时代:印刷术与学术传播的传统秩序
二、数网时代:对传统秩序的挑战
    (一) 阅读习惯的改变:从读刊到读“库”
    (二) 传播中心的转移:从期刊到单篇论文
    (三) 传播主体的改变:期刊被虚化
    (四) 失衡的平台:丢失了前半程的期刊数据库
三、学术国际化时代:传统秩序难以为继
    (一) 国际学术传媒集团的“入侵”
    (二) 开放获取运动的兴起
    (三) 随时准备跨界而入的其他办刊主体
四、结语:聚合平台与学术传播秩序的重构

(4)《长江科学院院报》创刊30周年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期刊概况
2 期刊创刊与定位
    2.1 创刊背景
    2.2 期刊的定位
3 期刊发展变化情况
    3.1 出版周期及页码变化
    3.2 栏目设置及变化
    3.3 作者群、作者地区、作者机构及作者职称变化
    3.4 期刊订阅、发行变化情况
    3.5 期刊主要质量指标的变化情况
4 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
    4.1 发挥期刊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
    4.2 突出期刊长江特色及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特色
    4.3 发挥期刊为长江流域保护和管理提供科技支撑的作用
5 加强编委会及编辑部建设
    5.1 领导关怀和支持是办好《院报》的重要保证
    5.2 充分发挥编委会在办刊中的作用
    5.3 加强编辑队伍建设
6 采取措施努力提高期刊整体质量
    6.1 加强计划组稿工作
    6.2 严格把好审稿关
    6.3 认真做好编辑、校对、质检、审读工作
    6.4 扩大对外交流、增加英文图表名及参考文献为了扩大对外交流, 增加国外读者的可读性, 在
    6.5 换封面、改版式
    6.6 提高编辑现代化水平, 加快期刊数字化进程
    6.7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规范
7《院报》历年取得的成绩
    7.1 获奖情况
    7.2 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
    7.3 被遴选为中文核心期刊情况
    7.4 其他收录情况
8《院报》存在的不足
    8.1 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稿件不足
    8.2 论文报道时差偏长
    8.3 编辑队伍高级人才偏少
9 今后努力方向
    9.1 保持期刊特色, 不断提高刊物整体质量
    9.2 加快知识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期刊电子化建设
    9.3 加强焦点、热点问题科研成果的报道
    9.4 加强与大型出版集团合作, 提高期刊影响力

(6)功能翻译理论视阈下的学术论文摘要英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表格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5 创新点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 国内外学术论文摘要写译研究综述
2.1 摘要的概念界定
2.2 摘要的起源和发展
2.3 摘要的类型和结构
2.4 国内外学术论文摘要写译研究现状
2.5 小结 第三章 功能翻译理论研究综述
3.1 功能主义的来源
    3.1.1 语言功能
    3.1.2 语言功能的定义和分类
3.2 功能翻译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3.2.1 文本类型理论
    3.2.2 翻译“目的论”
    3.2.3 翻译行为理论
    3.2.4 “功能加忠诚”理论
3.3 功能翻译理论研究现状
3.4 功能翻译理论对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的启示
3.5 小结 第四章 学术论文摘要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
4.1 学术论文英文摘要英译中存在的问题
    4.1.1 写作规范方面
    4.1.2 体裁结构要素不全和语步混乱
    4.1.3 语言运用方面
4.2 学术论文摘要翻译原则
    4.2.1 从“标准”的角度对比分析中英文摘要的特点
    
4.2.1.1 国际标准 ISO 214-1976(E)和国家标准 GB 6447-86 简介
    
4.2.1.2 两“标准”的“规则”实质上确认了摘要的文体特征、语篇特征和体裁特征
    
4.2.1.3 中英文摘要写作“规则”异同及原因分析
    4.2.2 学术论文摘要翻译原则的具体内容
4.3 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策略
    4.3.1 小标题和各语步标志性词句的翻译
    
4.3.1.1 结构式摘要小标题的翻译
    
4.3.1.2 各语步标志性词语和典型句型的翻译
    4.3.2 句法层面的翻译
    
4.3.2.1 调整定语语序
    
4.3.2.2 调整状语语序
    
4.3.2.3 连动式谓语句的英译
    
4.3.2.4 时态的选择
    
4.3.2.5 语态的选择
    
4.3.2.6 第一人称代词的选择
    4.3.3 语篇层面的翻译
    
4.3.3.1 英汉语言学学术论文摘要语篇衔接对比
    
4.3.3.2 语篇衔接差异对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的启示
    4.3.4 巧记英文摘要各语步高频词及常用句式
    
4.3.4.1 英文摘要各语步高频词统计
    
4.3.4.2 英文摘要各语步的典型句式
4.4 小结 第五章 学术论文摘要“五步骤”翻译模式
5.1 明确“翻译纲要”
    5.1.1 英文摘要文本的预期功能
    5.1.2 英文摘要文本的受众
    5.1.3 英文摘要文本的传播媒介、使用的时间和场所
    5.1.4 摘要写作和翻译的动机
5.2 摘要译前准备工作
    5.2.1 厘清中文摘要的写作顺序和编写方法
    5.2.2 通读摘要写作相关“标准”或“规范”,掌握写作规则
    5.2.3 区分摘要类型,把握其宏观结构及适用的文章类型
    5.2.4 甄别摘要优劣
    5.2.5 了解并熟悉拟投期刊摘要写作要求和规范
    5.2.6 设计摘要质量评价表
    
5.2.6.1 国外摘要质量评价方法回顾
    
5.2.6.2 本研究设计的摘要质量评价表
5.3 “双文本”分析
    5.3.1 “文本分析”和“平行文本”模式对比
    5.3.2 “双文本”分析模式在摘要翻译中的运用
    
5.3.2.1 “文本分析”模式在摘要翻译中的应用
    
5.3.2.2 “平行文本”对照模式在摘要翻译中的应用
5.4 文本翻译、修改与润色
5.5 译文检查
5.6 摘要英译实例分析
5.7 小结 第六章 学术论文关键词的英译
6.1 关键词的来源和功能
6.2 关键词标引的原则和方法
6.3 关键词的英译原则和方法
    6.3.1 规范性原则
    6.3.2 简洁性原则
    6.3.3 准确性和一致性原则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研究回顾与结论
7.2 本研究对学术写作教学的启示
7.3 提高学术论文摘要质量的建议
7.4 本研究局限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Summary 附录 1 国际标准 ISO 214-1976(E)(英文) 附录 2 国际标准 ISO 214-1976(E)(中译文) 附录 3 国家标准《文摘编写规则》(GB 6447-1986)

(7)关于提高学术期刊规范化程度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术论文的构成要件及版式风格
    1. 学术期刊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由来
    2. 学术期刊的风格之美
二、论文摘要的规范化
    1. 论文摘要的重要性
    2. 撰写的基本要求
    3. 要注意的问题
三、引文、注释、参考文献及网络文献的规范化
    1. 关于引文的标注
    2. 关于注释的标注
    3. 关于参考文献的标注
    4. 关于网络文献的引用及着录
四、正文中外文用法的处理
    1. 关于外文人名、地名、机构名及事物、事件和概念的处理
    2. 关于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的位置

(8)中、美学术期刊评价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选题意义
    0.2 本文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0.3.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0.3.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0.4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0.4.1 研究目标
        0.4.2 研究方法
    0.5 论文的创新之处
1 期刊评价的起源、理论基础与演变
    1.1 期刊评价的起源
    1.2 学术期刊评价的三大理论基础
        1.2.1 一次文献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
        1.2.2 引文分布规律——加菲尔德定律
        1.2.3 普赖斯的文献增长规律与文献老化指数
    1.3 网络环境下文献计量学的发展——网络计量学
    1.4 核心期刊概念和本质的演变
2 中、美学术期刊评价研究现状
    2.1 美国学术期刊评价现状
        2.1.1 美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构成
        2.1.2 对ISI Web of Knowledge学术资源体系的评价
    2.2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现状
        2.2.1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发展阶段
        2.2.2 对我国出版的英文期刊的评价
3 中、美两国学术期刊评价的比较
    3.1 评价目的与评价功能的比较
        3.1.1 评价目的的比较
        3.1.2 评价功能的比较
    3.2 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的比较
        3.2.1 评价主体的比较
        3.2.2 学术期刊评价对象的比较
    3.3 期刊评价中的学科分类比较
        3.3.1 美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学科分类标准
        3.3.2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学科分类标准
    3.4 评价过程的比较
        3.4.1 数据来源
        3.4.2 评价指标体系
        3.4.3 数据库统计源比较
    3.5 评价方法的比较
        3.5.1 定性评价——同行评议制度的比较
        3.5.2 文献计量评价方法的比较
    3.6 核心区的划分与核心期刊数量界定方法的比较
    3.7 社会价值与影响力的比较
        3.7.1 社会价值的比较
        3.7.2 社会影响力的比较
        3.7.3 中、美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比较
    3.8 影响学术期刊评价的外部环境比较
        3.8.1 对研究项目的重视程度
        3.8.2 国家期刊管理体制
        3.8.3 学术评价制度的比较
    3.9 学术期刊评价中的两组概念比较
        3.9.1 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统计源期刊的区别
        3.9.2 核心版与扩展版的区别
    3.10 美国学术期刊评价对我国的启示
4. 中、美两国学术期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4.1 美国学术期刊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商业化导向
        4.1.2 收录期刊在地域、语种方面的偏见
        4.1.3 收录期刊学科分布不均
        4.1.4 收录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时存在着意识形态偏见
    4.2 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功利性的导向使期刊评价成为科研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工具之一
        4.2.2 过于看重文献计量的定量评价方法
        4.2.3 评价指标的数据客观性差,在发展性与国际化方面不足
        4.2.4 引文不规范和统一引文数据库的缺乏直接影响评价数据的准确性
        4.2.5 综合性期刊(含大学学报)的学科归类不准确
        4.2.6 评价的时滞与监督机制的缺乏
        4.2.7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评价的本土化问题
5 新形势下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理论模型的建构
    5.1 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术期刊评价
    5.2 "技术变革"环境下的学术期刊评价
        5.2.1 评价对象的多元化
        5.2.2 适应网络环境的新的评价指标的出现
        5.2.3 评价手段的改进
    5.3 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理论模型
        5.3.1 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的可行性
        5.3.2 我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理论模型
6 中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实证研究
    6.1 中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的具体做法
        6.1.1 学术期刊源的选择与分析
        6.1.2 学科划分标准与处理原则
        6.1.3 学术期刊的评价方法与主要步骤
        6.1.4 学术期刊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6.1.5 学术期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6.1.6 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的概念、特点与数量界定
        6.1.7 评审专家的遴选与定性评价
        6.1.8 评价结果的确定与分类分级排序的表示方法
    6.2 中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排行榜(部分学科)
    6.3 学术期刊评价结果的分析
        6.3.1 核心期刊的学科分布状况
        6.3.2 核心期刊的地区分布状况
        6.3.3 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普遍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6.3.4 综合性核心期刊的核心效应比较明显
        6.3.5 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但地区分布不均衡
    6.4 本次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的主要特色
        6.4.1 将评价对象明确限定为"大陆出版的中文学术期刊"
        6.4.2 将期刊评价的目的确定为评价管理导向与信息服务导向相结合
        6.4.3 同时遴选"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
        6.4.4 采用得分排序和划分等级相结合的方法,提供了国内外第一个中国学术期刊的分类分级排行榜
        6.4.5 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突出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网络影响力
        6.4.6 自主研发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期刊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学术期刊评价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分12个学科的学术期刊排行榜
    Ⅱ 分高校学报4种类型的学术期刊排行榜
    Ⅲ SCI、SCIE收录中国期刊目录(含港、澳、台期刊)(共94种)
    Ⅳ EI收录中国期刊目录(含港、澳、台期刊)(共244种)
    Ⅴ 中国大陆出版的其他英文学术期刊目录(共113种)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9)学术期刊规范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执行规范中有关问题的争论
    (1) 参考文献规范不统一、不具体。
    (2) 对规范新增内容不满引发的争论。
2 进一步完善规范要遵循的原则
    (1) 赋予规范生命力和稳定性。
    (2) 赋予规范中国特色。
3 完善规范的建议
    (1) 注释不影响版面美观的办法。
    (2) 难写的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应引起重视。
    (3) 文章编号要精确。
    (4) 论文形式怎样才能更简洁。
4 适应CSSCI评价体系, 做好规范化工作

(10)论学术刊物参考文献体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学术刊物可持续发展的契机(论文提纲范文)

我国刊物参考文献体例的沿革:成就与问题
专业性刊物参考文献体例的统一性
    第一, 专业性刊物参考文献体例统一性可为作者提供方便。
    第二, 专业性刊物参考文献体例统一性有利于提高编辑质量。
    第三, 专业性刊物参考文献体例统一性有利于形成自身的学科特色。
综合性刊物参考文献体例的多样性

四、对《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几点看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研究(1949-2016)[D]. 郑茹. 东南大学, 2018(05)
  • [2]法学文献引证与注释体例的统一化[J]. 熊谋林,许林.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7(04)
  • [3]传播技术的变革与学术传播秩序的重构[J]. 朱剑.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3)
  • [4]《长江科学院院报》创刊30周年回顾与展望[J]. 陈绍选,姜小兰,刘运飞.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4(10)
  • [5]试论社科学术期刊参考文献着录规范的构建[J]. 唐普.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 [6]功能翻译理论视阈下的学术论文摘要英译研究[D]. 张春芳.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01)
  • [7]关于提高学术期刊规范化程度的几点思考[J]. 辛章平. 北京社会科学, 2009(03)
  • [8]中、美学术期刊评价比较研究[D]. 李爱群. 武汉大学, 2009(09)
  • [9]学术期刊规范化问题研究[J]. 傅苏,宋鸥. 情报科学, 2008(08)
  • [10]论学术刊物参考文献体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学术刊物可持续发展的契机[J]. 王丰年. 科技与出版, 2008(08)

标签:;  ;  ;  ;  ;  

对《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D版)》的几点看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