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科学殿堂的企业家柳传志

走出科学殿堂的企业家柳传志

一、柳传志 科学殿堂走出的企业家(论文文献综述)

伊闽南[1](2019)在《CEO人生经历与企业创新投资决策研究》文中提出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创新”一词居于首位,成为我国目前主要发展方向和着力点。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0年以前将企业创新研发投资强度提升至2.5%,科技带来经济增长达到60%,同时要加强企业创新的引领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尤其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深,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部分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创新成为我国保持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力量。Ayyagari(2011)和Comaggia(2013)通过研究发现:从微观层面而言,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通过创新行为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企业的长期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在宏观经济层面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也有显着的提升。Griliches(1979)研究中也曾指出,创新投入能够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尤其在研发响度较大的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企业中更加明显。2018年4月中兴遭美国制裁,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国与美国在高端技术上的差距,同时让更多企业意识到通过技术创新迈向高端市场,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创新发展才是国家生产力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国内外学者基于多角度研究发现影响企业创新投资的因素主要有:市场化进程、企业规模、融资束缚、金融发展、产权制度等(陈国宏等,2008;解维敏和方红星,2011;温君等,2011),但上述研究结果均以假定企业管理者为追求最大化效用的理性管理者为前提。Simon(1955)和Becker(1962)曾分别从社会学、经济学以及心理学等角度研究发现不存在完全理性人,管理者均为有限理性甚至是非理性的。因为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以及能力方面,存在先天性的差别,并且会受到后天的影响,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往往体现有限理性的特点,这就导致了以上创新影响因素理论存在缺陷。Hambrick(1984)研究发现企业高管层的组成特征以及管理背景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绩效水平及战略选择。企业高管层,特别是在高管团队中起到核心作用的企业CEO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道德氛围(Zahra and Priem,2005);Barker和Mueller(2002)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资强度差异与企业CEO特质存在显着相关关系;Hackbarth(2008)发现企业决策行为及绩效很大程度上收到企业CEO的影响,进一步,企业绩效差异的29.2%至38%是由企业CEO的异质性所导致的(Mackey,2008;Hambrick and Quigley,2014)。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企业CEO在企业决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企业决策中CEO的个人特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决定了企业业绩表现的好坏,甚至是战略实施的成败。周铭山和张倩倩(2016)研究中还提到CEO作为企业创新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对创新的影响最为关键。那么企业CEO早年经历所形成的不同“烙印”是否会制约其个人品质并对企业创新投资决策产生影响,使其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等方面产生差异,甚至进一步影响企业的未来表现。因此,本文基于烙印理论,重点讨论企业CEO从业前不同人生经历所形成的“烙印”对其创新投资的决策的影响,并从投入、产出角度深入探究企业CEO不同人生经历对企业的创新投资行为有着怎样的作用机理?以及CEO的不同人生经历通过企业创新投资行为将会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哪些影响?在我国现今的经济形势下,以上问题的回答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选取我国A股上市作为样本,以上市公司中拥有较高经营决策权的CEO的不同人生经历为研究对象,遵循投入(创新投资强度)——产出(创新投资绩效)——经济后果(企业价值和股票收益)的研究思路,基于高阶梯队理论和烙印理论,来研究企业CEO不同人生经历(从军经历、海外经历、体制内经历)对企业创新投资决策的影响。并结合企业不同产权性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企业不同规模(大、中、小型企业)、企业所处地理位置(东、中和西部地区)及企业成立时间(年轻企业和成熟企业),全面剖析不同企业中CEO人生经历与企业创新投资决策间关系的差异。为了系统地分析企业CEO不同人生经历对企业创新投资决策的影响,本文首先,在创新投入方面,深入地剖析CEO三种不同人生经历是否制约着企业创新投资强度,进一步将企业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大中小企业、东中西部企业、年轻企业和成熟企业,深入探究CEO不同人生经历与企业创新投资强度间关系在不同企业中是否存在差异;其次,在创新产出方面,CEO不同人生经历是否导致了创新投资绩效的差异,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分析企业创新投资强度在CEO人生经历与企业创新投资绩效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最后,在创新决策的经济后果方面,研究CEO不同人生经历是否会通过促进或抑制企业创新投资强度进而对企业未来表现(企业价值和股票收益)产生不同影响,并结合第五章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分析在不企业中三者关系的差异。通过对以上三方面的研究,期望可以有效识别具有不同人生经历的CEO给企业创新投资带来的潜在成本及收益,并提出相应的提升企业未来表现的对策。围绕这些研究问题,本文具体研究框架为:第1章、第2章、第3章和第4章为第一层次,本文的研究基础部分;第5章、第6章和第7章为第二层次,本文的实证检验部分;第8章为第三层次,本文的主要结论、建议和展望部分。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最终本文得出如下主要研究结论:(1)创新投资投入方面,CEO从军经历、海外经历及体制内经历三种不同人生经历均对企业创新投资强度存在显着影响,首先,CEO从军经历与企业创新投资强度显着负相关;其次,CEO海外经历与企业创新投资强度显着正相关;最后,CEO体制内经历与企业创新投资强度显着负相关。进一步,本章从微观层面出发,将企业按照不同划分方式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大中小企业、东中西部企业、年轻企业和成熟企业。通过对不同企业中两者关系的回归结果发现:第一,在非国有企业、小型企业、中部企业和年轻企业中,CEO海外经历对企业创新投资强度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甚至不存在;而CEO从军经历和CEO体制内经历对企业创新投资强度的抑制作用被显着增强,由于这类型企业大部分处于企业发展的初期,大量的资金用于企业现有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和扩大市场,并且更容易受到融资约束,因此对创新投入并不积极,第二,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东部企业、成熟企业中,由于该类型的企业通常都具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更先进的机器设备、更高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以及更强的融资能力、资金充足,该类型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倾向于研发新产品扩大市场份额,或研发新技术降低现有成本,因此CEO从军经历和CEO体制内经历对企业创新投资强度的抑制作用均被不同程度的减弱;而CEO海外经历对企业创新投资强度的促进作用被显着增强;第三,西部省份的企业,由于受到区域因素的影响,企业发展程度较低,融资约束大,使得企业CEO无论具有何种经历在创新研发投资方面均十分谨慎,CEO三种人生经历与企业创新研发投资强度的系数均为负,且相关关系均不显着。(2)创新投资产出方面,CEO从军经历、海外经历及体制内经历三种不同人生经历均对企业创新投资绩效存在显着影响,首先,CEO从军经历与企业创新投资绩效显着负相关;其次,CEO海外经历与企业创新投资绩效显着正相关;最后,CEO体制内经历与企业创新投资绩效显着正相关。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企业创新投资强度在CEO人生经历和企业创新投资效率间关系,回归结果表明:企业创新投资强度在CEO从军经历以及CEO海外经历与企业创新投资绩效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而由于CEO体制内经历对企业创新投资强度和企业创新投资绩效存在相反的影响关系,即具有体制内经历的CEO通过自身关系网对企业创新产出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CEO的体制内经历使其在投资项目选择时,倾向于规避风险高、结果不确定的创新项目,因此,企业创新投资强度在CEO体制内经历与企业创新投资绩效间并不存在正向的中介效应,而是反向的掩盖作用。(3)创新投资经济后果方面,通过对企业价值和市场反应两个层面的实证检验后发现:首先,企业创新投资强度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但具有一年的滞后期。这说明从长远来看,企业保证持续的创新投入确实可以提高企业业绩,提升企业竞争力。因此,企业不应只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而应关注长远的发展,这样就需要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企业CEO从军经历和CEO体制内经历通过企业创新投资强度会降低企业未来价值;CEO海外经历通过企业创新投资强度会提升企业价值,但具有滞后性。其次,企业创新投资强度可以提高企业未来的股票收益,但同样具有一年的滞后期。这说明作为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企业的创新投资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得到很高的回报。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关注高风险投资的投资者提供了实证证据。企业CEO从军经历和CEO体制内经历通过企业创新投资强度会降低企业未来股票收益,而CEO海外经历通过企业创新投资强度提升了企业股票收益,但也具有滞后性。进一步,依据第五章对企业的分类原则,分别分析在不同企业环境下CEO人生经历通过企业创新投资强度对企业价值和股票收益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第一,企业创新投资强度无论在国有企业或非国有企业中均可以提升企业价值和股票收益,但在国有企业中提升的程度大于非国有企业。并且仅在非国有企业中,CEO从军经历和CEO体制内经历通过抑制企业创新投资强度,降低企业价值和股票收益,而CEO海归经历无论在国有企业或非国有企业中均可通过促进企业创新投资强度,提升企业价值和股票收益;第二,在大中型企业中CEO从军经历和CEO体制内经历通过对企业创新投资强度的抑制作用,会降低企业价值和股票收益,而CEO海外经历通过对企业创新投资强度的促进作用,会提升企业价值和股票收益;在小型企业中CEO从军经历和CEO体制内经历通过对企业创新投资强度的抑制作用,会提升企业价值和股票收益,而CEO海外经历通过对企业创新投资强度的促进作用,会降低企业价值和股票收益;第三,在东中部企业中CEO从军经历和CEO体制内经历通过对企业创新投资强度的抑制作用,会降低企业价值和企业的股票收益,而CEO海外经历通过对企业创新投资强度的促进作用,会提升企业价值和企业的股票收益;在西部企业中CEO从军经历和CEO体制内经历通过对企业创新投资强度的抑制作用,会提升企业价值和企业的股票收益,而CEO海外经历通过对企业创新投资强度的促进作用,会降低企业价值和企业的股票收益;第四,企业创新投资强度仅在成熟企业中可以提升企业价值和股票收益。在年轻企业中,仅CEO体制内经历通过对创新投资强度的抑制与企业价值和企业股票收益存在显着相关性,其余经历并不会通过对企业创新投资强度的影响,对企业价值和企业股票收益产生显着影响。在成熟企业中,CEO从军经历和CEO体制内经历通过对企业创新投资强度的抑制,显着降低企业价值和企业的股票收益,同时,CEO海外经历通过对企业创新投资强度的促进作用,显着提升企业价值和企业的股票收益。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主要在以下三方面进行创新:(1)自Hambrick(1984)提出高阶梯队理论以来,不断有学者研究企业管理层不同特征(如性别、学历、年龄、专业背景等)对企业决策的影响。虽然也有学者对高管层不同人生经历对公司决策的影响进行研究,但相关文献较少,并且主要基于心理学理论。本文将生物学的烙印理论引入企业创新投资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从能力烙印和认知烙印两方面分析不同人生经历对企业创新投资从投入、产出到经济后果的影响机理。通过交叉学科理论的引入,丰富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企业层面经验证据,深化高阶梯队理论。(2)本研究基于烙印理论,分析CEO人生经历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其中选取了具有中国国情特色的体制内经历进行分析。由于体制内身份是中国特殊国情的产物,目前国有企业转型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拥有“体制内”经历的管理者进入与之对应的“体制外”企业当中去。本研究遵循企业创新投资从投入、产出到经济后果的路径,同时结合了企业异质性,具体分析了 CEO体制内经历对企业创新投资决策的影响,以期丰富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管理者层面经验证据,深化行为经济学相关研究。(3)对企业高管异质性与企业创新投资决策的相关研究大多仅基于两者间存在的直接影响,对高管异质性是否通过对企业创新投资强度的影响进而对企业未来市场表现产生影响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引入CEO人生经历与企业创新投资强度的交互项,结合企业异质性,全面探究了 CEO不同人生经历通过企业创新投资强度对企业未来价值和未来股票收益产生的影响,丰富了管理者异质性对企业创新投资决策影响的相关文献。从理论模型分析到实证检验,本文遵循投入——产出——经济后果的研究思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得到了一些具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新结论和新观点,丰富了企业创新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的相关研究,以期为创新投资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为上市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加强不同类型企业的CEO选拔有所指引。并希望企业CEO自身可以意识到“烙印效应”的存在,理解自身“烙印”对创新投资决策行为的影响机理,可以利用自身在“烙印”方面的优势,同时抑制“烙印”所带来的劣势,进而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提升企业的创新投资水平为企业和国家带来更多的利益。

孙润男[2](2019)在《《中关村笔记》第四、五章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文学作品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因此翻译中国文学作品对中国本土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中关村笔记》为宁肯所着,是一部典型的纪实文学作品,客观地介绍了中国上个世纪最后20年到21世纪第一个10年中关村发生的创业故事。在此次翻译实践中,译者运用目的论进行了分析。从目的论来看,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当然翻译目的与原作者及文本的目的息息相关,但与传统的忠实翻译观迥异。此次报告,译者选取了《中关村笔记》中的《战风车》和《联想中国》I进行了翻译,记录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并将其归为词汇、句子这两个层面。词汇层面的难点包括专有名词、习语以及文革词汇;句法层面包括连谓句以及长难句。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进一步探讨了纪实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比如直译、直译加注释、直译加解释、音译加解释、使用非谓语、使用介词短语、分译、重组。该报告一共为五个章节。第一章节介绍了该报告的背景、目的、意义与结构。第二张节阐述了此次翻译实践的过程,包括译前、译中与译后。第三章节与第四章节分别叙述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实际的应对方法。最后一章,作者总结此次翻译实践并反省了自己翻译上的不足之处。本研究表明,对于纪实文学翻译,译者不仅要对相关年代背景有所了解,还要用合适的翻译理论加以指导,这样才能翻译出更符合目的语读者需求的译品。

徐哲颖[3](2018)在《《朗读者》传播的价值观研究 ——基于《朗读者》的文本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7年年初,央视推出以《朗读者》为代表的6档文化类节目。《朗读者》自2017年2月18日播出,第一季共13期已经全部完结。董卿担纲本节目的制作人,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综艺频道的黄金时间联合播出。节目以嘉宾访谈加嘉宾朗读名篇的形式展现人物情感,宣扬中华传统文化。2017年5月,《朗读者》入围广电总局2017年第一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同年6月16日,在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典礼中,该节目获最佳季播电视节目。《朗读者》自播出以来好评如潮,其主旨在于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本文以该节目价值观的传播为核心话题,运用文本分析法对节目文本中朗读文本的情感表达、朗读嘉宾、每期节目的关键词、节目时间的分配进行了分析,进而揭示该节目传递出的价值观,并进一步分析节目的真实意图;并运用符号学理论对节目中丰富的符号进行阐释,包括朗读文本中的个例符号、朗读舞台上的布景与声音符号的和节目文本与日常生活的相关性的解读。研究发现,节目的真实意图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以情感渲染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向观众传达一定的价值观,即朗读文本传达的天人合一、集体主义、家庭和谐、爱国情怀、诚实守信和与人友善的价值观,从节目组选择的关键词和节目时长来看,关键词多为能引起观众共鸣、具有话题性的平实词汇,嘉宾分享故事、传递情感的环节在节目中占多数时间,能看出节目组更注重嘉宾故事分享、注重情感表达的价值取向。

陈芳,余晓洁[4](2017)在《中国创新之问》文中研究说明今日中国,神舟飞天创造了"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了"中国深度",高铁奔腾刷新了"中国速度","中国天眼"拓宽了"中国维度"。而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更被称作中国"新四大发明",还有已经领先全球的超级计算机、量子卫星……高精尖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出现。一轮新的科技创新热潮为何能如火如荼席卷神州大地?

张柳静[5](2016)在《财经杂志中人物报道的话语分析 ——以《中国企业家》、《财经》为例》文中指出财经人物报道不仅记录着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开拓与创新,还能折射出整个经济发展的历史,时代的变迁。随着商业的发展,财经人物报道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财经报道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人物报道的一大方向。因此,本文以财经人物报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和与之相连的其它解释过程,力求对其进行全面的话语分析。论文主要采用英国学者诺曼·费尔克拉夫的“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的话语分析法,从三个向度对财经杂志人物报道进行研究。通过三个向度的分析,财经杂志人物报道的话语分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静态到动态。样本选取的是财经人物类周刊和专业财经类周刊中的佼佼者——《中国企业家》和《财经》,它们在财经杂志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内容分析、文本分析、话语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本文试图对财经人物报道进行分析,发现其在话语建构中的优点和不足,为其它媒体做同类型报道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综上,本文通过对财经杂志人物报道的话语分析,力求在话语建构上发现其优势与特色,指出不足,以期能为同类报道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曹宇明[6](2012)在《基于组织学习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技术变革的加快,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变得更加动荡和复杂,许多企业为了保持企业成长,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强化了对新技术和知识的学习和吸收,以期通过组织学习来提升动态能力,进而促进企业成长。目前国内外的文献大部分仅停留在对组织学习和企业成长的理论综述层面,缺乏对中国企业实践的实证研究。国外研究表明,在动态环境下,组织学习对企业成长的保持具有关键作用。为推动企业成长理论等相关管理理论的中国化,总结以中关村企业为代表的企业成败的经验与教训,为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制订政策的依据,为中关村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研究目标定位于通过理论总结与归纳,探索中国中小企业成长的阶段划分(Stage)、每个阶段的典型竞争优势的分析维度(Dimension),以及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各个维度培育管理体系的途径和方法三个关键问题。实证方面,本文通过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公司,将理论与实践的匹配与公司之间的对比分析相结合,以实证逻辑展开的研究,并以归纳逻辑为补充和辅证。本文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理论和实证两部分。理论方面,本文提出了一个企业成长战略的研究框架,该框架由9个研究假说组成,从领导、领导班子、战略、组织、激励、营销、财务、人才队伍、公司文化等方面构架了企业成长模型;实证方面,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中关村30个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三个IT行业企业进行深度案例研究,证实了理论研究假说的正确性。本文研究主要在企业战略思想、企业成长战略分析框架和管理实践意义等几个方面做出了贡献。在理论方面,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有三点。首先,在回答企业如何长大这个问题上,提出企业成长战略可以划分为生存、成长、领先三个阶段。其次,在解释企业成长的机制这个问题上,详细解释了企业战略成长机制,每个阶段都给出了关键的成功要素和典型成功企业的做法。第三,在不同层次企业战略成长阶段跨越的关系问题上,通过综合分析,指出企业成长阶段转化的关键是九个方面要素发生转化。在实践方面,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是为企业战略决策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分析框架,帮助其分层次制订成长战略,为企业获取优势并创造价值。

王刚[7](2010)在《福布斯咒语(Ⅲ)》文中提出第一章1春天真的来了吗?冯石有些不相信北京的春天那样就来了。如果春天真的来了,那他的灵魂应该有些悸动,他的鲜血在体内应该渐渐变热,他的野心和渴望应该更加澎湃,他对于蓝天和女人的渴望都应该开始变得虔诚而迫切,可是,现在的

毛惠媛[8](2009)在《转型时期的企业家管理机制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众所周知,国有企业经过近30年的改革已经取得巨大的成果,目前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开始着手探索和解决多年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其中企业家问题就是国企改革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1]国有企业改革成功与否关键是国有企业是否拥有大量的合格企业家,以实现企业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随着渐进式改革与国有企业转轨转型,企业和企业家的功能角色和评价机制的不断变化,导致理论和方法的不确定性;伴随产权制度改革,企业家培养、选拔、考评、激励的机制体制必然与时俱进,因此,要完成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造就、建设和管理好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企业家队伍,需要创新企业家管理机制。本文在综合国内外关于企业家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集成创新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和经验教训,对企业家概念进行了科学界定,确定了企业家在市场中的角色定位和社会地位。在国内外关于企业家能力和素质相关文献研究并与4家企业的12位高层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家能力资本的构成因素。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对收集到的各项素质、能力进行整理,经过编码分析,初步得出企业家能力资本的理论框架。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能力资本的内容包括4个要素及32项条目。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理论框架的结果加入了个体特征变量后形成企业家能力资本调查问卷,以某省范围内的企业家为样本,分别对268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这4个要素及32项条目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某企业拟候选的10个企业家结合该量表进行选拔评价,通过因子萃取,找出在多因子分析中影响企业家能力资本发挥的主因子,为了使选拔招募来的企业家与实际岗位的需要相匹配,笔者从培养理念、培养途径和培养机制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对国内外同类关于企业家绩效评价理论研究文献的归纳总结,进行理论集成创新,构建了动态的企业家绩效评价体系,根据笔者自编的企业家绩效评价的初始问卷(共包括24项条目),对发放回收的229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保留了20项条目并对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这20项条目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通过分析以往绩效评价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方法应用创新,运用先进的统计学习方法-支持向量机(SVM),以某省市国资委控股的14家企业的企业家作为样本对企业家进行绩效评价的应用过程,对企业家进行绩效评价是实施激励机制的基础和依据,评价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为获得一个更高的业绩水平而实行的手段,而激励则是为了更好地改进业绩尽力使业绩最大化,笔者从薪酬、控制权、声誉、市场竞争几个方面对企业家激励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对企业家培养选拔机制、绩效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的研究最终促进企业家的职业化、市场化发展,建设企业家队伍。针对企业家发展现状和国企“政治化”属性阻滞企业家职业化发展的分析,提出了企业家职业化的机制需求与机制优化及“党管企业家”与企业家市场化的实现形式。为反映企业家职业化的现实状况,在集成创新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家职业化进程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企业家市场化与职业化对应关系来测量企业家市场化进程,对企业家职业化阶段做出定性的判断。最后,指出本研究的创新性工作及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黄书亭[9](2008)在《20世纪美国杰出CEO的危机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南北战争以降的背景下,依托管理学基本原理,在多学科的视域中,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以哲学、类型学、案例研究为框架,综合集成各种思想方法,以20世纪美国杰出CEO安德鲁·卡内基、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约翰·D·洛克菲勒、亨利·福特、艾尔弗雷德·P·斯隆、托马斯·J·沃森、小托马斯·J·沃森、李·艾柯卡、杰克·韦尔奇为线索,用比较的视角,实证的方法,述评的文体,对重大危机事件进行描述、对比、统计、总结、研究,基于案例进行推理,剖析决策过程,认识危机的发生机制与显着特征,分析危机管理策略,上升为方法论原则,回归到危机管理实践。危机的分类多种多样。危机的酝酿、发生和变化,关联着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危机是不确定性的表现形式,是科学管理理论逻辑展开的结果,是人格缺陷、制度缺陷、美国难题的体现,是“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技术失灵”的后果,是领导与管理失衡的结果,是若干周期理论的折射,是现代化、全球化的伴生现象。较为科学的危机管理策略是:诚信,务实,盈利,专注,清醒,依法经营,肩负使命,洞悉人性,妥当归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财富观,承担社会责任。真诚面对公众,善待伙伴,擅长沟通,善于管理上司,防范环境污染,提防政治风险。热爱生活,忠于家庭,积极休闲,交往慎重。面对现实,反应适度,持续改进,创新商业模式,形成核心能力,摆脱行为惯性,不苛求完美。讲究方法,规避不确定性,创新品牌,警惕多元化陷阱。重视隐性知识,注重教育训练。保持历史感,避免简单化,建立竞争性的企业文化、柔性的组织结构、规范的法律机制,建立“高瞻远瞩公司”。本文提供观察美国近现代史的新颖视角:多角度勾连企业、人物、社会与历史,构成研究美国经济制度史乃至美国历史的参照系,为理解企业管理与管理思想的发展,为观察新闻史、战争史及休闲史,为评价美国文化、美国内战、工人运动、城市化、新政、美国改革、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提供新视角;本文是案例研究的积极尝试: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核心概念,选择事例,分析数据,提炼观点,审视、验证和创新传统理论,弥补理论分析的空洞、乏味,避免随机、失控现象,兼顾量的研究与质的分析,在研究和运用上开辟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提供有益的建议,研究过程规范、标准;本文是学科交叉的有益探讨:涉及宽泛的时空范畴,涉猎管理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军事学等领域,在管理学与多学科的融合中,剖析典型人物和典型案例,阐释杰出CEO的历史地位、得失成败与现实价值,体现扎实的人文功底,有助于管理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建构,其研究策略、文体与叙述方式,有一定的示范价值。

韩锋,黄海南,程伟[10](2008)在《就业也是创业——洁丽雅集团董事局主席石昌佳走进高校对话学子提出创业新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不久,应团中央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邀请,我国家纺业界着名企业家、中国毛巾行业领军人物、湖北省人大代表、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高级经济师、洁丽雅集团董事局主席石昌佳信步走进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学院、温州大学等我国着名高等院校,与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们进行对话。石昌佳以自己在市场经济大潮里跌打滚爬的创业历程,与莘莘学子分享自己成功经历。面对大学生们探求的目光,石昌佳在国内外理论界率先提出了"就业也是创业"的全新观点。这一观点在一座座"传道、受业、解惑"的知识殿堂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石昌佳对民营企业的独特认知,同样引发了大学生们热烈的讨论。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作为一名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经济师,石昌佳对我国经济体制深度研究和认识,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内容,值得人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柳传志 科学殿堂走出的企业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柳传志 科学殿堂走出的企业家(论文提纲范文)

(1)CEO人生经历与企业创新投资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相关概念界定
        1.3.1 企业CEO
        1.3.2 CEO人生经历
        1.3.3 企业创新
    1.4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创新投资影响因素相关文献
        2.1.1 内部影响因素
        2.1.2 外部影响因素
    2.2 CEO人生经历与公司财务决策相关文献
        2.2.1 CEO从军经历与公司财务决策相关文献
        2.2.2 CEO海外经历与公司财务决策相关文献
        2.2.3 CEO体制内经历与公司财务决策相关文献
        2.2.4 CEO其他经历与公司财务决策相关文献
    2.3 综合述评
        2.3.1 创新投资影响因素相关文献述评
        2.3.2 CEO人生经历与企业财务决策相关文献述评
        2.3.3 综合文献述评
3 理论基础
    3.1 高阶梯队理论
        3.1.1 高阶梯队基本理论
        3.1.2 高阶梯队修正理论
    3.2 决策中的非理性理论
    3.3 烙印理论
        3.3.1 烙印理论的发展
        3.3.2 敏感期的界定
    3.4 创新投资相关理论
        3.4.1 创新的定义
        3.4.2 创新投资的理论基础
4 制度背景与现状分析
    4.1 创新投资制度背景与现状分析
        4.1.1 制度背景
        4.1.2 现状分析
        4.1.3 现状总结
    4.2 CEO人生经历制度背景与现状分析
        4.2.1 CEO从军经历制度背景与现状分析
        4.2.2 CEO海外经历制度背景与现状分析
        4.2.3 CEO体制内经历制度背景与现状分析
        4.2.4 现状总结
5 CEO人生经历与企业创新投资强度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2.1 CEO从军经历与企业创新投资强度
        5.2.2 CEO海外经历与企业创新投资强度
        5.2.3 CEO体制内经历与企业创新投资强度
    5.3 样本选择与模型设计
        5.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5.3.2 变量选取及说明
        5.3.3 模型设计
    5.4 实证检验与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变量相关分析
        5.4.3 回归分析
        5.4.4 稳健性检验
    5.5 进一步研究:企业异质性
        5.5.1 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
        5.5.2 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
        5.5.3 东部企业、中部企业和西部企业
        5.5.4 年轻企业和成熟企业
    5.6 本章小结
6 CEO人生经历与企业创新投资绩效
    6.1 引言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2.1 CEO从军经历与企业创新投资绩效
        6.2.2 CEO海外经历与企业创新投资绩效
        6.2.3 CEO体制内经历与企业创新投资绩效
    6.3 样本选择与模型设计
        6.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6.3.2 变量选取及说明
        6.3.3 模型设计
    6.4 实证检验与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
        6.4.2 变量相关分析
        6.4.3 回归分析
        6.4.4 稳健性检验
    6.5 进一步研究:创新投资强度的中介效应
        6.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5.2 变量选择及说明
        6.5.3 研究模型
        6.5.4 实证检验与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CEO人生经历与企业创新投资决策经济后果
    7.1 引言
    7.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2.1 CEO人生经历、创新投资强度与企业价值
        7.2.2 CEO人生经历、创新投资强度与市场反应
    7.3 样本选择与模型设计
        7.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7.3.2 变量选取及说明
        7.3.3 模型设计
    7.4 实证检验与分析
        7.4.1 描述性统计
        7.4.2 变量相关分析
        7.4.3 回归分析
        7.4.4 稳健性检验
    7.5 进一步研究:企业异质性
        7.5.1 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
        7.5.2 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
        7.5.3 东部企业、中部企业和西部企业
        7.5.4 年轻企业和成熟企业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启示
        8.2.1 企业CEO的选聘机制
        8.2.2 企业CEO的制衡机制
        8.2.3 企业CEO的激励机制
    8.3 研究局限及展望
        8.3.1 研究局限
        8.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2)《中关村笔记》第四、五章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1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Report
    1.2 Purpose of the Report
    1.3 Significance of the Report
    1.4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Chapter2 Process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2.1 Pre-translation
        2.1.1 Comprehension of the Source Text
        2.1.2 Preparation of Translation Tools
        2.1.3 Theoretical Basis:Skopos Theory
    2.2 While-translation
    2.3 Post-translation
        2.3.1 Proofreading
        2.3.2 Polishing
Chapter3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ng the Source Text
    3.1 Difficulties at the Lexical Level
        3.1.1 Translation of Proper Nouns
        3.1.2 Translation of Idiomatic Phrases
        3.1.3 Translation of Word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3.2 Difficulties at the Syntactic Level
        3.2.1 Translation of Sentences with Serial Verbs
        3.2.2 Translation of Long and Complex Sentence
Chapter4 Methods Adopted in Translating the Source Text
    4.1 Methods at the Lexical Level
        4.1.1 Literal Translation
        4.1.2 Literal Translation plus Annotation
        4.1.3 Literal Translation plus Explanation
        4.1.4 Transliteration plus Explanation
    4.2 Methods at the Syntactic Level
        4.2.1 Using Non-Finite Verbs
        4.2.2 Using Prepositional Phrases
        4.2.3 Division
        4.2.4 Reorganization
Conclusion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A 翻译自评
Appendix B 导师评语
Appendix C 翻译实践

(3)《朗读者》传播的价值观研究 ——基于《朗读者》的文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等相关探讨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电视文本分析
        2.2 “价值观”综述
        2.3 《朗读者》节目研究现状
二、节目文本分析
    1.朗读文本情感表达
        1.1 感恩亲情文本分析
        1.2 思考生命文本分析
        1.3 坚定信念文本分析
        1.4 爱国思乡文本分析
        1.5 歌颂爱情文本分析
        1.6 怀恋青春文本分析
        1.7 热爱自然文本分析
        1.8 思考战争文本分析
        1.9 表达志趣文本分析
    2.朗读嘉宾分析
    3.节目关键词分析
    4.节目时间分配
三、《朗读者》传播的价值观分析
    1.“天人合一”
    2.重群体轻个体(集体主义)
    3.家庭和谐
    4.爱国情怀
    5.诚实守信
    6.与人友善
四、电视文本的“符号学”解读
    1.朗读文本中的个例符号
    2.朗读舞台上的布景与声音符号
    3.节目文本与日常生活的相关性
五、结论
附录 :71位(组)朗读嘉宾及其分享故事的分析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5)财经杂志中人物报道的话语分析 ——以《中国企业家》、《财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理论背景
    1.5 研究设计
2 财经杂志中人物报道的话语文本分析——宏观结构
    2.1 报道主题分布
    2.2 报道领域分布
    2.3 话语的新闻图式
    2.4 新闻来源分析
3 财经杂志中人物报道的话语文本分析——微观结构
    3.1 新闻话语的修辞应用
    3.2 叙事视角的话语建构
    3.3 人物形象塑造的话语建构
4 财经杂志中人物报道的话语实践分析——文本的生产、分配和消费
    4.1 言辞的表达力
    4.2 文本的连贯性
    4.3 文本的互文性
5 财经杂志中人物报道的社会实践分析——权力对话语的介入及话语对权力的批判、维护及重建
    5.1 话语对权力的批判
    5.2 话语对权力的维护
    5.3 话语对权力的重建
    5.4 权力对话语的介入
6 结论
    6.1 财经杂志中人物报道的启发
    6.2 财经杂志中人物报道的改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样本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6)基于组织学习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S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主要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3.3 本文创新点
2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2.1 企业成长理论
        2.1.1 企业成长的动力
        2.1.2 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
        2.1.3 企业成长模式与战略
    2.2 彭罗斯理论
        2.2.1 理论概述
        2.2.2 核心问题
        2.2.3 理论特色
        2.2.4 理论改进
    2.3 组织学习的内涵和过程
        2.3.1 组织学习的内涵
        2.3.2 组织学习的过程
    2.4 组织学习能力
        2.4.1 从行为特性视角研究组织学习能力
        2.4.2 从过程视角研究组织学习能力
        2.4.3 从功能视角研究组织学习能力
        2.4.4 定义与测量维度
    2.5 组织学习与企业成长相关性的理论研究
3 基于组织学习能力的角度研究企业成长机制
    3.1 认知机制
        3.1.1 概念
        3.1.2 特点
    3.2 组织学习机制
        3.2.1 组织学习与企业成长
        3.2.2 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机制
        3.2.3 组织学习
    3.3 两个成长机制的相互关系和企业成长形态
        3.3.1 两个成长机制间的关系
        3.3.2 企业成长形态
4 基于组织学习能力的角度构建彭罗斯企业成长理论模型
    4.1 构建思路
        4.1.1 基于西方经济学的构建模型
        4.1.2 基于西方管理学的角度构建模型
        4.1.3 基于东方管理的角度构建模型
    4.2 基于组织学习能力的企业成长模型
        4.2.1 整合多重视野企业成长理论
        4.2.2 三个阶段的划分
        4.2.3 九维度的划分
        4.2.4 模型的理论假说
        4.2.5 模型的数学表述
    4.3 综合分析
5 模型的实证检验
    5.1 调查对象简介
    5.2 问卷设计
    5.3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简介
    5.4 问卷数据描述性统计
    5.5 理论假说的检验
    5.6 结论与分析
6 案例研究
    6.1 联想集团成长路径分析
        6.1.2 生存阶段(1984—1994)
        6.1.3 成长阶段(1994—2003)
        6.1.4 领先阶段(2000—至今)
    6.2 启明星辰公司成长路径分析
        6.2.1 生存阶段(1996年—2000年)
        6.2.2 成长阶段(2000年—2005年)
        6.2.3 领先阶段(2005年—至今)
    6.3 TCL集团“S-D分层进阶”成长分析
        6.3.1 生存阶段(1981—1991)
        6.3.2 成长阶段(1992—2002)
        6.3.3 领先阶段(2003—至今)
7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贡献
    7.3 不足之处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转型时期的企业家管理机制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与研究内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企业家理论
        2.1.1 J.B.Say的企业家理论
        2.1.2 Alfred Marshall的企业家理论
        2.1.3 Joseph A.Schumpeter的企业家理论
        2.1.4 Israel M.Kirzner的企业家理论
        2.1.5 Frank H.Knight的企业家理论
        2.1.6 Edith Penrose的企业家理论
        2.1.7 H.Leibenstein的企业家理论
        2.1.8 M.C.Caisson的企业家理论
        2.1.9 张维迎等人的企业家理论
    2.2 人力资本理论
        2.2.1 Jacob Mincer的人力资本理论
        2.2.2 Theodore w.Schultz的人力资本理论
        2.2.3 G.S.Becker的人力资本理论
        2.2.4 Denison的人力资本理论
        2.2.5 人力资本理论的新发展
        2.2.6 人力资本理论与企业家
    2.3 管理激励理论
        2.3.1 内容型激励理论
        2.3.2 过程型激励理论
        2.3.3 强化激励理论
        2.3.4 综合激励模式理论
        2.3.5 管理激励理论与企业家
    2.4 本章小结
        2.4.1 以往研究的主要结论
        2.4.2 以往研究的不足
第3章 企业家涵义及企业家角色定位
    3.1 中国的国有企业及其改革
        3.1.1 国有企业的定义与分类
        3.1.2 国有企业的制度特征
        3.1.3 国有企业改革的变迁与思考
    3.2 企业家的涵义和本文企业家的界定
        3.2.1 企业家概念的历史考察
        3.2.2 中西方企业家概念的差异
        3.2.3 本文企业家涵义的界定
    3.3 企业家的角色定位
        3.3.1 企业家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
        3.3.2 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定位
        3.3.3 企业家在企业中的掌门人角色定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企业家培养选拔机制创新
    4.1 企业家选拔评价要素探索
        4.1.1 国外相关研究
        4.1.2 国内相关研究
        4.1.3 半结构化访谈
        4.1.4 问卷条目及量表的形成
    4.2 企业家选拔评价要素构成体系的因子分析
        4.2.1 企业家选拔评价要素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4.2.2 企业家选拔评价要素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4.3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4.3.1 信度分析
        4.3.2 效度分析
    4.4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企业家选拔评价
        4.4.1 常用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4.4.2 因子分析法的数学模型构建
        4.4.3 因子分析过程
        4.4.4 评价结果分析
    4.5 创新企业家培养机制
        4.5.1 创新培养理念
        4.5.2 企业家培养的途径
        4.5.3 企业家培养机制的实施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企业家绩效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创新
    5.1 企业家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
        5.1.1 企业家绩效与绩效评价
        5.1.2 企业家绩效评价与企业绩效评价
    5.2 企业家绩效评价的内容构成探索及分析
        5.2.1 企业家绩效评价内容构成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5.2.2 企业家绩效评价内容构成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5.3 信度和效度分析
    5.4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企业家绩效评价
        5.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5.4.2 支持向量机特性及原理
        5.4.3 企业家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处理
        5.4.4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企业家绩效评价的应用
    5.5 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现状分析
        5.5.1 薪酬激励约束机制现状分析
        5.5.2 控制权激励约束机制现状分析
        5.5.3 声誉激励约束机制现状分析
        5.5.4 市场竞争激励约束机制现状分析
    5.6 创新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
        5.6.1 增强对企业家获得剩余索取权的合理性认识
        5.6.2 完善既有的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
        5.6.3 创新企业家的激励约束机制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企业家职业化与市场机制创新
    6.1 企业家的发展现状
        6.1.1 文化结构
        6.1.2 年龄结构
        6.1.3 能力素质
        6.1.4 收入状况
    6.2 国企"政治化"属性阻滞企业家职业化发展
        6.2.1 企业家选拔、任用标准的"政治化"
        6.2.2 企业家管理和考核中的"政治化"
        6.2.3 企业家非正常化的"政治偏好"
    6.3 企业家职业化的机制需求与优化
        6.3.1 企业家职业化的机制需求
        6.3.2 企业家职业化的机制优化
    6.4 市场化是企业家职业化的前提
        6.4.1 企业家走向职业化、市场化道路的历程
        6.4.2 市场化促使企业家实现了由职务向职业化的转变
    6.5 "党管企业家"与企业家市场化的实现形式
        6.5.1 构建"党和政府服务市场、市场调节配置企业家"的宏观管理体系
        6.5.2 建立和完善企业家的三个机制
        6.5.3 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的企业家市场体系
        6.5.4 建设企业家"进"与"出"的畅通渠道
    6.6 企业家职业化进程的测度
        6.6.1 企业家职业化的含义
        6.6.2 企业家职业化进程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6.6.3 企业家职业化进程的阶段划分与评价指标的构建
        6.6.4 企业家职业化进程的测度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7.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科研及获奖情况
作者简历
附件1:企业家能力资本选拔评价要素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附件2:企业家能力资本调查问卷
附件3:要素对应变量
附件4:企业家绩效评价调查问卷
附表
    附表1 专家打分获取的组织知识原始数据
    附表2 专家打分获取的环境知识原始数据
    附表3 专家打分获取的智力原始数据
    附表4 专家打分获取的个性特征原始数据
    附表5 专家打分获取的政治素质原始数据
    附表6 专家打分获取的精神素质原始数据
    附表7 专家打分获取的专业知识原始数据
    附表8 专家打分获取的健康原始数据
    附表9 提取后企业家能力资本构成要素评价指标体系原始数据
    附表10 K-S检验
    附表11 相关系数矩阵
    附表12 总的解释变量

(9)20世纪美国杰出CEO的危机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问题的意义与背景
    1.3 案例研究论考
    1.4 理论框架与篇章结构
    1.5 成果及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2 美国杰出CEO的综合背景
    2.1 美国近现代史概观
    2.2 CEO与"美国的世纪"
    2.3 企业环境的综合透视
    2.4 哲学视域中的管理与危机管理
    2.5 本章小结
3 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
    3.1 基本概念的进一步考察
    3.2 危机管理的理论渊源
    3.3 危机管理的类型学分析
    3.4 危机管理的多重研究向度
    3.5 危机成因剖析
    3.6 本章小结
4 泰罗、法约尔、韦伯时代(1890-1929)
    4.1 卡内基:蓝海战略与危机管理
    4.2 卡内基&弗里克:罢工事件与连锁反应
    4.3 摩根:危机管理中的传媒攻略
    4.4.本章小结
5 西奥多、富兰克林·罗斯福时代(1901-1972)
    5.1 福特家族:家族企业与危机管理
    5.2 托马斯·沃森:企业文化、大型活动与危机管理
    5.3 斯隆:组织变革与危机管理
    5.4 本章小结
6 德鲁克时代(1945-2005)
    6.1 小托马斯·沃森:向上管理与危机管理
    6.2 艾柯卡:企业家社会的危机管理
    6.3 企业危机管理策略探析——以韦尔奇为例
    6.4 本章小结
7 基于案例的危机管理拓展研究
    7.1 休闲与创新
    7.2 军旅生活对CEO危机管理策略的影响
    7.3 杰出CEO人际关系策略考论
    7.4 "事业部制"理论应用研究
    7.5 危机管理策略的文化哲学批判
    7.6 危机管理策略述要
    7.7 本章小结
8 结论、建议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的不足之处
    8.3 若干建议
    8.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四、柳传志 科学殿堂走出的企业家(论文参考文献)

  • [1]CEO人生经历与企业创新投资决策研究[D]. 伊闽南.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6)
  • [2]《中关村笔记》第四、五章翻译实践报告[D]. 孙润男. 湖南大学, 2019(07)
  • [3]《朗读者》传播的价值观研究 ——基于《朗读者》的文本分析[D]. 徐哲颖. 云南大学, 2018(01)
  • [4]中国创新之问[J]. 陈芳,余晓洁.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2017(11)
  • [5]财经杂志中人物报道的话语分析 ——以《中国企业家》、《财经》为例[D]. 张柳静. 暨南大学, 2016(02)
  • [6]基于组织学习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路径研究[D]. 曹宇明.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1)
  • [7]福布斯咒语(Ⅲ)[J]. 王刚. 当代, 2010(04)
  • [8]转型时期的企业家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 毛惠媛. 东北大学, 2009(06)
  • [9]20世纪美国杰出CEO的危机管理策略研究[D]. 黄书亭. 南京理工大学, 2008(01)
  • [10]就业也是创业——洁丽雅集团董事局主席石昌佳走进高校对话学子提出创业新论[J]. 韩锋,黄海南,程伟. 纪实, 2008(12)

标签:;  ;  ;  ;  ;  

走出科学殿堂的企业家柳传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