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发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发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制与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张博[1](2021)在《多媒体教学法在高山滑雪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如火如荼的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滑雪运动的教学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其中高山滑雪作为普及度较高的项目之一,其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但在北方的一些高校中,滑雪课仍然沿袭着传统教学方法,已经出现无法满足学生需要,更难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因此本文选取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多媒体教学法,将该教学法应用于高山滑雪教学中,希望通过加入新的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主能力等,同时更快速的掌握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水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9级两个班本科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多媒体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对比研究,并对实验测量的数据展开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在高山滑雪这项运动的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更优于传统教学法,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高山滑雪技术水平,提高高山滑雪教学效率。(2)多媒体教学法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网络共享的延展学习,打破传统课下学习限制,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根据自身情况调节进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通过对实验班的观察、同学们的交流及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多媒体教学法相比于传统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效果更好。(4)多媒体教学法中课前环节可以让学生提早了解高山滑雪项目内容,有利于消除学生对未知项目的恐惧心理。

单冬姝[2](2020)在《基于Unity3D的初中地理教学课件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加速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学习者对于学习资源的情景性、交互性、真实性以及动态性的需求越来越大。因传统多媒体教学课件存在交互性弱、动态感不足、难以创建逼真的虚拟场景等缺点,已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教师以及学生的教学需求,许多一线教师以及课件开发者便将目光转移到虚拟现实技术上。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本身同时具备自然学科性质和社会学科性质,而自然地理部分的课程内容所涉及到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往往所跨时空尺度大,原有的二维教学资源难以多角度呈现其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理解困难,失去学习地理课程的兴趣,地理学习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Unity3D作为较为成熟的三维虚拟场景开发引擎,最大亮点在于它能够实现逼真的三维效果、用户交互功能灵活以及对硬件设备要求较低,因而可以利用Unity3D进行桌面级虚拟现实地理教学课件制作,以提高教学质量。在理论研究方面,本研究首先利用文献研究法,针对多媒体课件设计以及初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分析,然后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景认知与学习理论、梅耶多媒体设计理论为指导,在初中地理课程及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虚拟现实地理教学课件的开发框架,并分析了制作过程与思路。在实践方面,笔者以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分层设色地形图》为例,介绍了使用Unity3D进行虚拟现实地理教学课件的设计开发过程。在应用方面,笔者以S中学为实践学校,开展了虚拟现实地理教学课件的教学应用研究。研究表明,虚拟现实地理教学课件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具有比传统多媒体教学课件更好的应用效果。

郭晓玲[3](2020)在《汉语教材配套教学资源包建设研究》文中提出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已成为汉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要实现这一环节,如何使汉语教师在现代化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类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关键。有效地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汉语教材联系起来,组建新型“教参类”资源包,为汉语教师提供更多教学便利和资源支持,是当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信息化教学值得思考的问题,而组建“汉语教材配套教学资源包”能够轻松地实现这一目的。因此本文试图从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资源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数字化智能时代背景下汉语教材配套教学资源包的应用价值与实施意义,希冀借此引起学术界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尤其是汉语教材的配套教学资源的重新认识与重视。本文首先就目前常用汉语教材的配套教学资源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汉语教材配套教学资源包”的具体定义、性质特点、建设问题等进行详细地说明。然后,对汉语教材配套教学资源具体建设情况进行了微观分析,选取了三套不同介质的汉语教材,通过对比其配套教学资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出其中值得借鉴与学习的地方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汉语教材配套教学资源包建设需求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关于汉语教材配套教学资源包建设的设想,并尝试就汉语教材配套教学资源包的开发过程、整体架构、设计原则以及改进空间提出相关建设方案。

张琳[4](2019)在《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2017版最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颁布,基础教育进入了核心素养导向的新阶段,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人类也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进行了信息时代的新阶段——智能时代。信息技术具有潜力支持教育教学变革,改变目前基础教育阶段以知识传递为主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对于信息技术,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师范生比作为数字移民的大部分在职教师有更强烈的认同感。若师范大学能有效地促进师范生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当代师范生便能成为未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推动者与催化剂。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五大问题:(1)为了促进未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师范生需要相应地具备什么样的信息化教学能力?(2)目前师范大学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哪些模式?在不同的培养模式下,师范生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培养成效如何,是否能够胜任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化教学?(3)在师范大学不同的培养模式下,哪些因素促进了师范生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又有哪些阻碍因素?(4)在顶层设计、中层管理与课程实施中哪些策略发生了作用?哪些策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5)如何综合各个层面利益主体的力量,系统性地实现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常态化发展?本研究在研制面向核心素养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产出结构的基础上,指向2017新课标的核心素养内涵,结合国内外已有的标准,制定了面向核心素养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目标框架;以面向核心素养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结构为框架,从复杂系统的视角出发对基于通用信息化教学课程培养模式、基于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模式与多方协同的综合培养模式三种不同培养模式的三所师范大学做了个案研究,以量化与质化的方法对三所师范大学的政策文本进行分析,以深度访谈各方利益主体、多元数据相互佐证的方法,对于三个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系统的现状做了研究,分析了各个系统内各方利益主体的信息化教学意愿、行为与影响因素,剖析了三种模式下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源,总结了三种模式的合理性、局限性及其适用的情境。在此基础上,对于三个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在三个案例中各个层面被证明有效的培养策略,从而形成了师范大学面向核心素养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系统性培养策略。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面向核心素养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未来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促进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能力,其能力结构需要突出核心素养的指向。本研究在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产出结构中融于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突出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目标的核心素养导向;在整合学科知识的教学法(TPACK)框架中融入了核心素养因子,形成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法(TPACCK)框架,作为面向核心素养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结构,突出了面向核心素养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与课程的相关性,为师范大学设置培养路径指明方向。第二、个案研究中的三所师范大学的三种培养模式都有其合理性与局限性,其有效性有赖于师范大学系统内部具体的情境。自上而下基于通用信息化课程的培养模式在课程授课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行为符合师范生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目标时,能够促进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反之就会失效;自下而上基于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的培养模式有赖于学科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示范,如果学科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意愿不强、能力欠缺,那么这种模式也就失去了动力源;多方协同综合培养的模式因其多元的动力源而相对存在一定的优势,如果动力源均产生预期的效果,那么这种模式便兼具前两种模式的优势,使得师范生既能在课程学习中获得系统性的信息化教学知识,又能在教师示范与实践活动中获得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但是这种模式依然存在教师信息化教学实施与示范均不符合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目标而导致模式失效的风险。第三、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有赖于师范大学系统内各方利益主体在顶层设计、中层管理、课程实施三个层面采用合适的培养策略共同推进。顶层设计的整体策略是设置师范生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多元化培养路径,并通过各种措施促进多元化发展路径中的利益主体形成共同愿景,为各方利益主体促进师范生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院系管理层面要发挥其中层的变革领导,通过人员支持、文化支持、设备支持等保障措施来加强学科信息化教学课程建设,从而为师范生提供优质的学科信息化教学课程;支持学科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从而为师范生提供丰富优质的信息化教学体验。信息化教学课程教师在课程目标定位上要注重技术支持教学的导向以及核心素养的指向,重点发展师范生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解决教学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学科信息化教学课程教师还应注重课程与学科以及学科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在系统中多方利益主体协同推动之下,师范生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获得常态化发展。

李梁[5](2017)在《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文中提出现代教育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论本身是和现代教育理论一起,直接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代教育实践日渐突出地表明,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育教学呈现出日益融合的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的降临,不可避免地对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当前,全国各高校在思政课多媒体及网络教学建设上,都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相对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还有很大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融合缺乏深入探索,尤其是结合具体实施环节的理论研究。本文力图在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融合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内部分高校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探索,以期为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探索新路径。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但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应用上,效果很有限。只有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进行综合研究,才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作用。为此,本文提出采取应用驱动策略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逻辑架构,强调的是以问题逻辑的方式,构建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体系,突出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的研发和广泛共享,通过建造数据挖掘技术支持的数据集成中心系统,以网络为载体,着重探索信息时代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新模式——网络平台支持下的师生交互型教学模式,实现课内、课外的教学、学习与交流功能。其中,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建构,突出“问题抓人、解答到位、释疑解惑”,是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前提;研发积件式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是推进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一项关键性的基础工程。建造数据集成中心系统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资源共享平台和技术支撑;构建师生交互型教学模式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主要策略和方法;基于连接式模式的思政课专兼职融合的教学团队着重探索信息时代师资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必不可少的资源配置和师资保障机制。因此,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双向融合及相互促进。一方面,信息技术要进入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思政课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伴随着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融合的日渐深入,一些潜在的问题和现实的困惑也渐渐显露出来,如信息技术仅仅被用作是知识传递的工具而忽视了其认知工具、智力工具的作用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事实上现代信息技术不但有工具理性,更有价值理性,只是它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工具理性而言。文力图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找到解决的办法。同时,一些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诸如“微课”、“慕课”涌现出来,带来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的融合方式,给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微课”介入教学活动,使思政课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成为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慕课”则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教学相融合的产物,“慕课”通过教学技术的“逆序创新”,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落到了实处,并对思政课教学中师生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考方式和洞察视角。教育是人类使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目的的活动。教育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本身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政课的教育教学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是一种选择与适应的结果。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教育领域非常关注的问题。以多媒体课件、“微课”、“慕课”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就是要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与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通过混合式教学方法有效解决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让思政课成为当代大学生毕生难忘、终身受益的课程。

唐定财[6](2016)在《现代教育技术在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二十一世纪人类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的新世纪,以互联网、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在当今社会中成为不可缺少的创造性工具之一。由于现在提倡“互联网+”的出现,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而教育中的现代化特征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体育信息化的氛围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实现体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体育教育信息化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这将会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中已经开展起来,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也成为高校办学水平的评估体系中的指标之一,各级教育部对高校的信息化水平、资源、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高校教育中去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体育教学是高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也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跟上体育教学的改革步伐。正由于上述的情况,本文将现代教育技术如何应用在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学中作为研究内容。本研究以江苏省六所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为样本,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的体育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情况、建设情况等进行调查和研究。在调查中发现:教育现代化在江苏省高校教学中已经得到了较长时间的发展,现代化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其他学科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成绩显着。体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经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逐步科学化,系统化的过程,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改革处于瓶颈状态。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我省高校校园网已经全部建立,但是校园网功能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软件、硬件等设备更新不及时,高校领导对现代教育技术不够重视。2、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和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方法等都有较大的改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教师、学生对现代教学设备的了解、操作熟练程度都有所欠缺。3、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融合还需要进步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的效果、方法的选择以及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都不科学、不系统等。4、现代教育技术的网络平台不完善,高校由于经济原因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引进、教师的培训、环境的建设等方面无法提供良好的实施环境,在软件、硬件、教学资源等方面利用率不高、方法简单。5、大部分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下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学生自己使用时,会产生设备不熟练、利用目的不明确,甚至有的只用于看电影、聊天等。针对以上问题的,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1、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需要高校领导从思想上转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视,教师对教学观念的转变。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转变。2、高校加大对体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软件的投入,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环境更加完善、系统。3、努力创新构建新的的学习模式,能够不断促进体育教学内容的转变,从而使得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与体育教学相互结合。4、加强教师、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技术的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

袁明静[7](2015)在《啦啦操竞赛规则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条件不断完善,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对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多媒体CAI课件作为教学辅助技术,丰富的教学组织是传递教学知识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软件编制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多媒体CAI课件在国内体育教学,特别是啦啦操教学方面的应用现状和不足,探索啦啦操竞赛规则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并较详细阐述了多媒体素材、课件界面、课件功能等方面的设计与制作方法,旨在为利用多媒体CAI课件辅助啦啦操规则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提升课件的使用效率方面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多媒体课件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重要工具,是现代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以其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被应用于许多学科领域。前人将多媒体CAI课件应用于体育学科教学的技术、战术、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中,使得抽象的概念、技术动作、战术等得以直观形象的表现出来,使原本难以传授的知识变得充满魅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啦啦操竞赛项目具有动作构成元素多、项目类型多、组别设置全面等特点,竞赛规则条款详细繁多,学习者不易掌握,只有深入剖析啦啦操竞赛规则才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因此啦啦操规则学习需要高效、高质离不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多媒体CAI课件中将文字融合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多渠道诠释内容,用与之相应的图片、音频、视频进行形象、直观展示,便于剖析、比较、类比、总结,能提高学习者对规则理解的效率和深度,让啦啦操规则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3.目前国内啦啦操规则教学中文字配套相应音频、视频、图片的多媒体CAI课件使用较少,人们期望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的多媒体CAI课件应用于啦啦操规则的教学中。4.国内啦啦操规则教学课件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①.课件内容表达形式单一,课件素材匮乏,内容表达缺乏丰富性和多样性。②.课件使用不够便捷,内容选择、切换不方便。③.页面容量局限性大,不便于系统组织图片、文字、表格、声音、视频等。④.课件缺乏交互性,不利于课堂互动,难以丰富教学情境。5.课件设计是指导课件开发的关键环节,本课题从内容结构设计、封面设计、导航设计、内容页面设计、脚本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研究,力求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技术、艺术四个方面把握,使内容结构清晰,功能良好实现,文、图、声、像搭配得当,课件整体布局合理美观。6.CAI课件制作是课件完成的技术实现环节,本课题从素材编制、首页实现、导航实现、内容页实现以及调试完善几个方面进行较详细阐述。在制作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软件相互配合,充分共享优秀软件模块,请教学科专家和计算机专家,最终得以良好实现啦啦操竞赛多媒体CA工课件的制作。

雷红[8](2014)在《中兽医学CAI网络课件的研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目前中兽医学教学现状,分析其利弊,推陈出新,介绍中兽医学CAI网络课件的优势以及研制的内容和主要技术。CAI网络课件适用于课堂教学、学生自学、远程教育,CAI网络课件充分展示CAI课件的立体多层次教学优势,内容丰富,具有传统的中兽医学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又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并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不断更新网络课件内容和展示方式。CAI网络课件互动性强,学习灵活自如,不受时空限制,适应层次广,学习效率高。

马亚萌[9](2014)在《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的多媒体课件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近些年来各类竞技体育比赛激烈程度的提高,要求运动员们不断提升自身的竞技能力,尤其是基础素质的提高。灵敏素质作为各种专项素质中重要的一个基本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人体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能力,是人的运动技能、神经反应和多种身体素质相协调的综合表现。同时,它与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等有着直接的联系。多方向移动训练可以最大限度地使运动员、体育爱好者和学生的灵敏素质得到训练。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在不断增加,但是却没有以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鉴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的诸多优势,本研究根据实际需要,拟研制一套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的多媒体课件,以便于自主学习使用。本研究以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多媒体课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网页设计、动画设计、图层结构设计、逻辑分析法以及软件编制法等方法,研制适合不同人群需要的《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多媒体学习课件》,以期能为广泛推广和应用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工具。研究结果如下:(1)多方向移动训练强调的是神经系统与肌肉系统的有机结合,强调不同动作模式条件下的身体姿态的控制和用力顺序;(2)多方向移动按照移动的角度可以划分为直线加速、锐角变向、直角变向和钝角变向,按照移动路线又可以划分为“W”字型、“T”字型、“S”字型、“之”字型等,不同形式的变向与加速均具有不同的身体姿态控制模式和动作规格要求;(3)《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教学课件将视频、音频、动画、文字等制作技术融为一体,较好地将课件特有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可视性等特征展现出来,而且学习者不仅可以在任意时间进行学习,还可以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和互动。

崔彩云[10](2013)在《篮球中锋个人进攻与防守技术CAI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篮球中锋个人进攻与防守技术CAI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制的制作鉴于篮球中锋的特点,根据新时期的教学目标,依托现代多媒体技术,使篮球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本文将运用CAI多媒体教学课件分析研制篮球中锋个人进攻与防守技术,使学生更好掌握篮球中锋方面技术知识。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制与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多媒体教学法在高山滑雪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高山滑雪
        1.4.2 媒体与多媒体
        1.4.3 多媒体教学
        1.4.4 多媒体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1.4.5 多媒体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2.文献综述
    2.1 国外多媒体教学现状研究
    2.2 国内多媒体教学的相关研究概述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观察法
        3.2.5 教学实验法
        3.2.6 数理统计法
        3.2.7 逻辑分析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多媒体教学法应用于高山滑雪教学中的实验方法与实施过程
        4.1.1 实验前被试者筛选指标
        4.1.2 实验方法
        4.1.3 实施过程
    4.2 多媒体教学法应用于高山滑雪教学前的实验数据分析
        4.2.1 学习兴趣分析
        4.2.2 学习交流情况分析
        4.2.3 自主学习能力分析
    4.3 多媒体教学法应用于高山滑雪教学后的实验数据分析
        4.3.1 高山滑雪技术分析
        4.3.2 学习兴趣分析
        4.3.3 学习交流情况分析
        4.3.4 自主学习能力分析
        4.3.5 教学满意度分析
        4.3.6 课堂氛围分析
        4.3.7 心理变化分析
    4.4 多媒体教学法应用于高山滑雪教学中的优劣势分析
        4.4.1 多媒体教学法应用于高山滑雪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4.4.2 多媒体教学法应用于高山滑雪教学中的劣势分析
        4.4.3 多媒体教学法的教学课件制作注意事项分析
    4.5 多媒体教学法应用于高山滑雪教学中的发展策略
        4.5.1 构建“互联网+”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4.5.2 完善高山滑雪课程教学视频内容制作
        4.5.3 学校应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保障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2)基于Unity3D的初中地理教学课件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要求
        1.1.2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融合创新的要求
        1.1.3 初中地理教学现状的需求
    1.2 问题的提出
        1.2.1 初中地理“地球与地图”部分的教学内容复杂抽象
        1.2.2 初中地理的教学课件制作水平较低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
2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虚拟现实技术
        2.1.2 Unity3D
        2.1.3 课件
    2.2 多媒体课件设计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初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4 虚拟现实技术在初中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
    2.5 相关理论基础
        2.5.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5.2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2.5.3 梅耶多媒体设计理论
3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3.1 初中地理教师多媒体教学资源应用的调查研究
        3.1.1 访谈提纲设计
        3.1.2 调查结果分析
    3.2 初中生地理学习情况及虚拟现实技术接受度的调查研究
        3.2.1 问卷设计
        3.2.2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3.2.3 调查结果分析
4 初中地理虚拟现实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4.1 初中地理虚拟现实教学课件设计开发的框架及策略
    4.2 初中地理虚拟现实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4.2.1 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分析
        4.2.2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制作三维课件的课程内容
    4.3 虚拟现实地理教学课件开发案例
        4.3.1 需求分析
        4.3.2 逻辑设计
        4.3.3 详细设计
        4.3.4 工具选择
        4.3.5 课件开发
        4.3.6 测试评价
        4.3.7 项目发布
5 初中地理虚拟现实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5.1 基于虚拟现实地理教学课件的教学案例设计
        5.1.1 教学内容分析
        5.1.2 学情分析
        5.1.3 教学目标
        5.1.4 教学重难点
        5.1.5 教学方法
        5.1.6 教学工具
        5.1.7 教学过程
        5.1.8 教学评价
    5.2 虚拟现实地理教学课件的教学应用及效果分析
        5.2.1 教学实践环境的创设
        5.2.2 教学实践课程的安排
        5.2.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5.2.4 地理测试结果分析
        5.2.5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初中地理教师多媒体教学资源应用访谈提纲
    附录二 初中生地理学习情况及虚拟现实技术接受度调查量表
    附录三 初一年级地理水平测试卷
    附录四 使用虚拟现实地理教学课件学习后的调查问卷
    附录五 初中地理教师使用虚拟现实地理教学课件后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汉语教材配套教学资源包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综述
    1.6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2 汉语教材配套教学资源包概述
    2.1 汉语教材配套教学资源的现状考察
    2.2 汉语教材配套教学资源包的概念说明
    2.3 汉语教材配套教学资源包的性质特点
    2.4 汉语教材配套教学资源包的建设定位
    2.5 汉语教材配套教学资源包建设问题的检视
3 汉语教材配套教学资源包对比分析
    3.1 汉语教材配套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说明
    3.2 汉语教材配套教学资源的对比与评价
    3.3 汉语教材配套教学资源建设经验与启示
4 汉语教材配套教学资源包需求调查
    4.1 调查访谈的目的
    4.2 调查访谈过程说明
    4.3 调查访谈结果分析
5 汉语教材配套教学资源包构建规划
    5.1 汉语教材配套教学资源包的开发原则
    5.2 汉语教材配套教学资源包的功能模块
    5.3 汉语教材配套教学资源包的基本框架
    5.4 汉语教材配套教学资源包的应用页面
6 结语
    6.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观点
    6.2 研究不足
    6.3 未来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调查问卷
附录二:访谈提纲
致谢

(4)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时代迭替:指向核心素养的育人导向
        二、顺势而为: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型
        三、信息技术:教育变革的天使还是魔鬼
        四、培养窘境:师范教育亟需振兴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相关研究
        二、国外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的国际经验
        一、美国《ISTE教育者标准》2017版
        二、欧盟《教育者数字能力的欧洲框架》
        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通信技术能力框架》
        四、三大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的比较与启示
    第二节 我国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的启示
        一、《2014 标准》的制定目的
        二、《2014 标准》的能力维度
        三、《2014 标准》的能力层级
    第三节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
        一、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研制依据
        二、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产出结构
        三、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结构
    第四节 面向核心素养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目标
        一、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目标与层级研制路径
        二、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目标
        三、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层级
第三章 基于通用信息化教学课程的培养模式
    第一节 顶层设计
        一、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定位
        二、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课程设置
        三、信息化教学的保障措施
    第二节 课程实施
        一、通用信息化教学课程
        二、学科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愿与行为
    第三节 培养成效
        一、通过信息化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意愿整体较低
        二、实习时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信息化教学行为基本缺失
        三、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结构各因子中信息技术能力识最强
        四、主动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在动机不足
    第四节 培养成效的归因分析
        一、通用信息化教学课程实施技术取向的负面影响
        二、学科专业教师的优质信息化教学示范缺失
        三、部分实习学校的负面体验
        四、信息化教学技术支持的缺乏
        五、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机制的缺位
    第五节 主要动力源的影响因素
        一、通用信息化教学课程未及预期的归因分析
        二、保障措施未及预期的归因分析
    第六节 基于通用信息化教学课程培养模式的启示
        一、基于信息化教学课程培养模式的合理性
        二、基于信息化教学课程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第四章 基于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的培养模式
    第一节 顶层设计
        一、培养定位未强调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尚未形成系统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课程体系
        三、教师专业发展未强调信息化教学能力
    第二节 培养成效
        一、通过信息化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意愿整体中等
        二、实习时信息化教学行为以促进知识传递为主
        三、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结构各因子中信息技术能力最强
        四、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意愿整体较高
    第三节 培养成效的归因分析
        一、学科专业教师的优质信息化教学示范
        二、选修通用信息化教学课程的正面影响
        三、实习学校经历的综合影响
        四、师范生丰富的校外教学与学习经历的正面影响
        五、课程设置不利于系统性的信息化教学知识学习
    第四节 主要动力源的影响因素
        一、学科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行为及影响因素
        二、通用信息化教学课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行为及影响因素
    第五节 基于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模式的启示
        一、基于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模式的优势
        二、基于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模式的局限性
第五章 多方协同的综合培养模式
    第一节 顶层设计
        一、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定位
        二、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多元路径建设
        三、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保障措施
    第二节 培养成效
        一、通过信息化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意愿整体中等
        二、实习时的信息化教学行为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三、信息化教学能力在四年中获得较大提升
        四、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结构各因子中信息技术能力最强
        五、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意愿整体内在动机充分
    第三节 培养成效的归因分析
        一、学科专业教师丰富的信息化教学示范
        二、各类信息化教学活动与比赛的正面影响
        三、通用信息化教学课程技术取向的负面影响
        四、学科信息化教学课程设置问题的负面影响
        五、实习学校经历的综合影响
        六、师范生信息化学习经历的正面影响
    第四节 主要动力源的影响因素
        一、学科信息化教学课程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影响因素
        二、学科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行为及影响因素
    第五节 多方协同综合培养模式的启示
        一、多方协同综合培养模式的优势
        二、多方协同综合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第六章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系统性培养策略
    第一节 三种模式下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启示
        一、成效差异启示: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化教学三要素
        二、动力源差异启示:多元化的培养路径
        三、治理权力分布差异启示:激发中层的联动作用
    第二节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顶层设计策略
        一、形成培养目标的共同愿景
        二、明确变革领导核心机构
        三、设置多元化的培养路径
        四、重视院系的变革推动力
        五、评价机制支持创新与多样性
        六、设施建设重视教师的需求
    第三节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中层变革策略
        一、支持学科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
        二、加强学科信息化教学课程建设与师资发展
        三、配置专职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四、营造鼓励创新的组织文化
        五、重视学科信息化教学设施建设
        六、加强实习期间对师范生的支持
    第四节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显性信息化教学课程的教学策略
        二、隐性信息化教学课程的教学策略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创新与价值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教学的技术逻辑
    第一节 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
        一、信息技术的本质及其功能
        二、关于技术与价值的关系问题
        三、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价值意蕴
    第三节 教育的属性及其技术逻辑
        一、教育质的规定性与教育的技术属性
        二、教育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相伴相生
        三、教育的需求与技术的“适者生存”
    第三节 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发展
        二、信息技术推进了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
第二章 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历史演进和逻辑内涵
    第一节 现代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教学融合的发展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影响的“起步”阶段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作用的“应用”阶段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逐步融合的“整合”阶段
        四、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阶段
    第二节 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历史与现实
        一、近代信息技术辅助思政课教学阶段
        二、计算机课件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阶段
        三、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融合探索阶段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融合进程的分析与思考
        一、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融合的基本经验和启示
        二、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融合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逻辑内涵
        一、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逻辑构架
        二、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逻辑依据
第三章 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和资源建设
    第一节 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建构
        一、教材的特点与教材的体系逻辑
        二、问题的结构与教学的问题逻辑
        三、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体系及其基本内容
    第二节 研发基于积件思想的思政课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一、教育信息资源与数字化教学资源
        三、积件思想与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
    第三节 思政课积件式优质资源的研发程序和应用模式
        一、思政课积件式优质教学资源的研发程序
        二、思政课积件式数字化教学软件系统的应用模式
第四章 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数据集成和模式建构
    第一节 建造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思政课数据集成中心系统
        一、数据挖掘理论与思政课数据集成中心系统的建造逻辑
        二、数据挖掘的进化历程与思政课数据集成中心系统的技术路径
        三、数据挖掘的步骤与思政课数据集成中心系统的运行模式
    第二节 构建基于数据集成中心系统的师生交互型教学模式
        一、构建思政课师生交互型教学模式的逻辑基础
        二、思政课师生交互型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三、思政课师生交互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实例
    第三节 创设基于连接式模式的专兼职融合的教学团队
        一、网络环境下思政课“融合式连接团队”创设的基础
        二、网络环境下思政课“融合式连接团队”的基本内容
        三、网络环境下创设思政课“融合式连接团队”的价值
第五章 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与展望
    第一节 关于高校思政课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一、思政课多媒体教学与多媒体课件边界的混淆
        二、向技术学习与用技术学习两种技术观的冲突
        三、教学目标体系中内容、方法和技术的融合观
    第二节 “微课”: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微课”作为思政课教学系统和结构优化的教育资源
        二、“微课”作为当前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信息源和影响源
        三、“微课”作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技术路径
        四、思政课“微课”教学设计中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
    第三节 “慕课”: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融合的深化
        一、教学理念 :“以教师为中心”抑或“以学生为中心”?
        二、“慕课”:思政课教学改革“逆序创新”的教育模式
        三、“慕课”是师资资源配置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思政课“慕课”教学实践的探索和总结及其前景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后记

(6)现代教育技术在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
        2.1.2 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对比分析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现状分析
        3.1.1 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校园网运用情况
        3.1.2 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的现代教学设备现状
        3.1.3 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的现代教学设备的运行现状
        3.1.4 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现状
        3.1.5 高校体育专业课程中多媒体教室使用现状
    3.2 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的影响
        3.2.1 体育专业教师对理论课和实践课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态度
        3.2.2 体育专业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对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影响
        3.2.3 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体育专业教师的影响
        3.2.4 学生关于体育专业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态度
        3.2.5 体育专业学生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对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影响
        3.2.6 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影响
    3.3 体育专业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
        3.3.1 体育专业教师现代教学媒体应用现状
        3.3.2 体育专业教师现代教学软件的应用现状
        3.3.3 体育专业教师现代教学资源应用现状
        3.3.4 影响体育专业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因素
        3.3.5 体育专业教师多媒课件制作能力现状
        3.3.6 体育专业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现状
    3.4 体育专业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
        3.4.1 学生对教学中应用现代教学媒体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3.4.2 体育专业学生现代教学软件的应用现状
        3.4.3 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资源的应用现状
        3.4.4 现代教育技术在理论课与实践课中学生的兴趣现状
        3.4.5 学生对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后的影响
4 结论
5 建议与对策
    5.1 建立良好的体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氛围
        5.1.1 高校领导对现代教育技术思想的转变
        5.1.2 体育专业教师教学的转变
        5.1.3 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转变
    5.2 建立和完善体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5.2.1 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
        5.2.2 现代教育技术软件环境的建设
    5.3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专业教学中应用
        5.3.1 努力探索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
        5.3.2 促进体育教育内容转变
    5.4 加强体育专业中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
        5.4.1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5.4.2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培训
        5.4.3 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
        5.4.4 加强培训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啦啦操竞赛规则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文献综述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 关于我国体育教学中CAI课件的研究现状
        (三) 关于啦啦操竞赛规则发展现状的研究
        (四) 关于啦啦操运动教学现状的研究
        (五) 关于我国啦啦操教学中CAI课件应用现状的研究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法
        (二) 问卷调查法
        (三) 数理统计法
        (四) 软件编制法
        (五) 逻辑分析法
第二章 啦啦操竞赛规则多媒体CAI课件基本情况分析
    第一节 多媒体CAI课件应用于啦啦操规则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 多媒体CAI课件在啦啦操规则教学中使用情况分析
        (二) 现阶段啦啦操规则教学课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多媒体CAI课件应用于啦啦操规则教学的需求分析
    第二节 啦啦操竞赛规则多媒体CAI课件特点分析
        (一) 啦啦操竞赛规则多媒体CAI课件的内容分析
        (二) 啦啦操竞赛规则多媒体CAI课件的功能分析
        (三) 啦啦操竞赛规则多媒体CAI课件的目标分析
第三章 啦啦操竞赛规则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
    第一节 啦啦操竞赛规则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原则
        (一) 课程特性原则
        (二) 整体性原则
        (三) 实用性原则
        (四) 开放性原则
    第二节 啦啦操竞赛规则多媒体CAI课件系统结构设计
        (一) 多媒体CAI课件内容结构设计
        (二) 多媒体CAI课件封面设计
        (三) 多媒体CAI课件导航设计
        (四) 多媒体CAI课件内容页面设计
    第三节 啦啦操竞赛规则多媒体CAI课件脚本设计
第四章 啦啦操竞赛规则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方法
    第一节 啦啦操竞赛规则多媒体CAI课件制作环境
    第二节 啦啦操竞赛规则多媒体CAI课件素材的采集和编辑
        (一) 文本素材采集与编辑
        (二) 图像素材采集与编辑
        (三) 动画素材采集与编辑
        (四) 视频素材采集与编辑
    第三节 多媒体CAI课件界面和功能实现
        (一) 首页界面与功能的实现
        (二) 目录页界面与功能实现
        (三) 导航的设计与功能实现
        (四) 内容页界面与功能实现
    第四节 多媒体CAI课件测试与完善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二) 建议
附录一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中兽医学CAI网络课件的研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中兽医学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弊端
    1.1 缺乏学习互动性
    1.2 学生学习进度一刀切
    1.3 多媒体平台的移植性缺陷
2 中兽医学CAI网络课件的优越性
    2.1 充分调动“教”与“学”的互动性
    2.2 时空可控性
    2.3 立体多层次培养优势
    2.4 追随科学前沿及学习动态
    2.5 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内容全面
3 中兽医学CAI网络课件的研制
    3.1 研制课件的内容
    3.2 研制课件的结构
4 研制课件主要制作技术
5 研制课件的注意事项
6 结语

(9)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的多媒体课件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3.1 对多方向移动训练的方法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为掌握使用人群对多方向移动训练的需求提供依据
        1.3.2 设计出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的训练内容
        1.3.3 研究和确定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的多媒体课件研制思路和技术路线
        1.3.4 研究和确定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的多媒体课件视频拍摄内容
        1.3.5 制作完成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方法多媒体的课件和完成相关论文的撰写
    1.4 文献综述
        1.4.1 多媒体课件概述
        1.4.2 多媒体课件的相关研究现状
        1.4.3 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工作任务分解法
        2.2.4 逻辑分析法
        2.2.5 课件编制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多媒体课件研制的理念、基本原则与开发流程
        3.1.1 多媒体课件研制的理念
        3.1.2 多媒体课件研发的原则
        3.1.3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流程
    3.2 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多媒体学习课件研制的路径、内容与框架
        3.2.1 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多媒体学习课件研制的路径
        3.2.2 课件内容的选择及主体内容设计
        3.2.3 课件内容的整体框架
    3.3 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多媒体学习课件导航设计与素材准备
        3.3.1 导航设计
        3.3.2 课件所需素材准备
    3.4 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多媒体学习课件的最终整合
        3.4.1 本课件的运行环境
        3.4.2 课件的最终整合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1
附件 2

四、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制与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媒体教学法在高山滑雪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张博.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2]基于Unity3D的初中地理教学课件设计与应用研究[D]. 单冬姝.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3]汉语教材配套教学资源包建设研究[D]. 郭晓玲. 暨南大学, 2020(04)
  • [4]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 张琳.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5]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D]. 李梁. 上海大学, 2017(02)
  • [6]现代教育技术在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D]. 唐定财. 江苏师范大学, 2016(01)
  • [7]啦啦操竞赛规则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研究[D]. 袁明静. 福建师范大学, 2015(08)
  • [8]中兽医学CAI网络课件的研制与应用[J]. 雷红. 实验室科学, 2014(05)
  • [9]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的多媒体课件研制[D]. 马亚萌. 首都体育学院, 2014(07)
  • [10]篮球中锋个人进攻与防守技术CAI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制分析[J]. 崔彩云. 电子测试, 2013(19)

标签:;  ;  ;  ;  ;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