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作依赖创新

信息工作依赖创新

一、信息工作贵在创新(论文文献综述)

邹广胜[1](2021)在《魏晋南北朝文论书论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以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论的关系为研究课题,当然,有些问题文论中讨论得多些,有些问题书论中讨论得更为深入,但都以文论书论中共同关注、共同存在的问题为轴心与线索展开讨论与论述,同时也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在中国文论史与中国书论史上产生的影响。本论文的基本内容如下:绪论作为开篇,讨论本选题的价值及意义、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主要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并阐明各章节之间的关系。第一章为“魏晋文论与书论之关联”,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包括文学家、文论家、书法家、书论家他们共同面临的人生际遇,共通的审美趣味,艺术家的多才多能,艺术的觉醒与人的觉醒,艺术的独立性与人的独立性等问题,以及艺成而下、德成而上的儒家观念对文学、文学家与书法、书法家之地位的影响。第二章为“文论与书论之差异”,探讨图像与语言作为不同的媒介对书法与文学审美特质的不同意义,如陆机的《文赋》与《平复帖》,曹植的《洛神赋》与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兰亭》的文学性与书法性等所表现出的不同之美等问题。第三章为“魏晋风度与魏晋书韵”,讨论魏晋文论与书论中的不同审美风格及文风与书风中共同存在的风格与个性问题等,如错彩镂金与出水芙蓉,妍媚与质朴,它们都是魏晋文学书法追求个性的具体表现,如《典论·论文》中所说虽父兄不能移子弟。至于二王妍媚的风格与钟繇质朴的风格、儒家刚健质朴与道家自然飘逸的审美原则等两种不同的审美风格都同样贯穿于中国古代书法与文学的批评之中。第四章为“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论中的观物取象”,主要讨论文学与书法的道法自然,模拟自然,以自然物象及人体之美来说明文学及书法之美的问题,特别是人体中的骨、肉、筋、肤、神气等。第五章为“魏晋南北朝人品及文品与书品的同一性及矛盾性”,也就是文如其人与书如其人的问题,文品与人品之争、艺术与人格及道德之争贯穿于中国古代文论与书论。在中国古代文论及书论发展史上,古典风格与浪漫风格、儒家的美善合一与中庸原则,鉴赏判断与价值判断等都贯穿于中国古代书法与文学的评论与鉴赏之中,坚持经典与变易的结合正是《文心雕龙·通变》中的基本原则,也是贯穿中国古代书论、文论始终的核心问题。

朱晨菲[2](2021)在《磨的是课,成的是人 ——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的研究》文中指出磨课是为了课堂教学改进而进行的教师集体研究,是我国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为了优秀课评比(俗称“赛课”)中参赛教师评优课的形成而展开的磨课是其中一种,它通常会在优秀课评比前系列化地进行多次。“磨的是课,成的是人”是许多一线教师经历系列评优课磨课后的共同感受。本研究以实践现象学为方法论,从过程性视角关注了该活动中“课”的改进和“人”的发展,研究问题有两个:1.在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中,数学课怎样被改进?2.通过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参与教师有哪些专业发展?遵从方法论的引导,在充分论证了自身的研究条件、意向性和胜任力后,以研究者本人为工具实施了研究:首先,多来源地积累和感悟了他人(含文献)视域中的该活动。然后,兼有“局内人”和“局外人”角色,体验和洞见了两个系列的真实活动,整理并分析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获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而,经由反思,完成了与他人的“视域融合”,再“本质直观”出该活动中“课”如何改进、“人”有何发展的主题及其结构,并将各类资料灵活地按需融入不同主题。接着,对每个主题,采用现象学写作的方式,逐一阐释了研究结果,并对所有具体结果进行了整体梳理。对第一个研究问题:优秀课评比的规则使得参赛教师提前准备关于参赛课题的教学具备可能,而面向未知学情实施优质教学则是参赛教师执教现场评优课时的主要挑战。教师集体为了支持参赛教师有效应对挑战而展开系列化评优课磨课活动。“以发现问题为目的观察试教”是每次磨课的开端,分为“依据学生表现发现关键事件”和“在分析关键事件中提出问题”。“理解数学知识的境脉与本质”总被审慎地对待,包括“探究教材的编写逻辑与意图”、“从其他版本教材里获得启发”、“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寻根究底”。“基于经验推理把握未知学情”是讨论的基础,先需“挖掘不同学情的特点与需求”,再“结合潜在难点制定教学目标”。“编排创意的课堂结构与任务”尤为重要,包括“建立简洁且深刻的课堂结构”、“设计合理创新的活动与问题”、“把握课堂容量与时间的平衡”。“设计灵活的启发时机与策略”时时发生,在“推测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进程”基础上,会“预设弹性化的适时启发策略”和“规划即时性教学决策的方向”。“‘因师施磨’迭代推进问题解决”是系列磨课的发展趋势,体现为“注重教师的特质和自我建构”、“试教不同学情调适教学实施”。在系列磨课中,教师们通过一以贯之的各显所长、合作交流、协商共建、观点融合,逐渐生成多角度渐进性理解和多样化演进性建议,支持参赛教师评优课教学设计的不断完善和面向未知学情优质教学的逐步实现。对第二个研究问题:无论是短期或常年参与,经历了该活动后,参赛教师、教研员、专家教师、研究者都会产生各自的专业发展。参赛教师的发展表现在:即时判断能力达至“看得到”、即时决策能力达至“接得住”、教研理解能力达至“听得懂”、教研表达能力达至“说得出”、教研反思能力达至“想得清”、教学再设计能力达至“改得了”、研究性思维的整体优化上。教研员的发展表现在:理解教师能力的精深、教学设计能力的精进、磨课组织能力的精湛、研究性思维的持续完善上。专家教师的发展表现在:教学创新能力的改良、指导教师方法的改进、教研合作意识的改善、研究性思维的不断突破上。研究者的发展表现在作为“局内人”时数学教学观念的变革、有效备课方法的积累、卓越教学意愿的激发、教研合作意识的改良,作为“局外人”时研究方法及其实施、研究结果及其呈现、理解教育实践研究、理解教师专业发展四方面的发展,以及研究性思维的融合发展上。整体地看,以上方面的发展表现和程度都具有相对性,它们的产生均与各类教师更加善于理解他人、善于理解自己以及研究性思维的成长有关,对各类教师长期的专业发展都会形成积极影响。最后,研究者基于四个理由,提出:在现阶段,对评优课磨课活动的研究是一项“尚在起点的探索”。

王彦彦[3](2020)在《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中医学术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网络文献检索系统、广州市各大图书馆、访谈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或后人、跟名老中医出诊学习等四种途径,对岭南中医名家治疗月经病学术思想、诊疗特色及临床经验等进行大规模的收集整理,发掘岭南地区月经病的发病特点和名家调治月经病的诊治规律,初步呈现岭南中医妇科医家治疗月经病的学术思想源流及特色经验集成,为临床继承应用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用参与性研究方法初步验证其中一位名医的经验方的临床疗效,为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思想的临床疗效提供循证依据。为中医妇科后辈学习岭南中医妇科提供指引,为发挥岭南中医妇科优势,继承与发扬岭南中医妇科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本研究工作主要通过广泛收集历代岭南中医妇科名家相关历史记载、发表论文、医案医着、名医弟子的跟师记录、心得、经验总结及其他途径关于名医的一些记录等,搜集其中各岭南名医关于月经病诊治的学术背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有效病案等,通过比较研究的科研方法,归纳整理出岭南名医对于月经病诊治的特色和规律,形成“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同时对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诊疗特色进行整理研究,采用文献收集、名老中医自身总结、名家访谈、弟子访谈、跟诊学习等形式,采用传统及现代的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当代岭南妇科名医的学术思想、思辨特点、临床经验、方药特色、典型医案,总结其共性规律和特点,总结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学术思想。在基于上述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临证经验特色总结下,选择岭南妇科名家李丽芸的一个经验方药,采用参与性临床研究,从方药、治法入手,凝练形成代表性研究方案,评价临床疗效,为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思想的临床疗效提供循证依据。结果:在岭南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岭南地区中医妇科流派的发展受岭南文化的历史沉淀影响深刻。岭南中医妇科形成因素包括地域、经济文化、体质因素等。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构成代表有罗氏妇科、蔡氏妇科两支妇科派系,还包括以妇科病为专科的岭南医家及兼治妇科病的名家。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特点:(1)传承发扬中医,创新中医理论,培养数代岭南名医;(2)百病生于气,重视调理气机;(3)因地制宜,注重湿热致病,顾护气阴;(4)四诊合参,重视望诊、脉诊;(5)心身同治,调畅情志,重视情志治病;(6)调理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7)用药轻灵,善用南药花药;(8)结合岭南饮食文化,药食同源,重视药膳。本研究选择岭南妇科名家李丽芸教授经验方之补肾健脾法中药复方,治疗脾肾两虚型经期延长(黄体功能不全),运用随机对照方法,与地屈孕酮片作为对照,结果如下:两组患者治疗后经行时间延长的主证积分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疗效相当;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组在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方面更为有效。经过三个月经周期的治疗两组H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两组间治疗后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的疗效相当。两组基础体温高温相持续时间经治疗后延长,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延长黄体期时间方面疗效相当。两组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BBT上升6-8天)经治疗后较前显着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均有可能提高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而改善黄体功能。但因两组治疗前后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不具可比性,尚不能证明中药组对提高黄体中期血清孕酮水平的有效性。结论:岭南气候地理的独特性造成了岭南地区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的疾病特点及居民体质,如外邪常夹湿邪入侵人体,月经病患者也多气虚、阴虚及痰湿体质等;岭南地区还有采用当地中草药煲凉茶和煲汤的饮食文化习惯,因此药膳调经也成为岭南中医妇科的一大特色。岭南妇科流派传承特点:以代表性南海罗氏妇科为例,其调经特色在于:(1)崇尚景岳,调经首重阴阳;(2)脾肾为本,气血为用;(3)养阴保津,驱邪扶正,攻补有度;(4)治疗重视地域气候的差异;(5)善用南药,药性平和;(6)重视情志治病。罗元恺教授继承发扬,衷中参西,提出女性肾气—天癸—冲任—子宫轴的概念,这是岭南中医妇科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罗氏的传人欧阳惠卿、李丽芸、罗颂平、王小云等传承罗氏的学术思想,又各有发展创新。欧阳惠卿致力于补肾活血法在妇科领域常见病、难治病的应用研究,其科研成果硕果累累。李丽芸充实了补肾法,提出经典的补肾八法,丰富了补肾调周法的经验。罗颂平立足天人合一,提出月经周期与太阴月节律同步的创新观点。王小云经多年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形成特色明显的中医“心身同治”学术思想,创新以情胜情的情志疗法。同时岭南妇科流派传承人为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研究开创流派工作室,培养人才,为岭南妇科流派作出贡献。潮汕蔡氏妇科其传承以家传为主,兴盛至今的除了其百年不衰的疗效。近现代名医蔡仰高、蔡纯臣刻苦努力传承良好的家风医德,崇仲景学说,重脾肾,博采众长,重视祖方、偏方,又有创新。至现代蔡妙珊教授继承先辈经验,又结合吸收院校中医教学,将蔡氏妇科发扬壮大。临床验证方面,李丽芸教授经验方之8号健脾补肾方对脾肾不足型经期延长(黄体功能不全)患者是有效的,其疗效与地屈孕酮片改善黄体功能不全型经期延长的疗效相当,而对改善患者脾肾不足型中医症状方面更优于地屈孕酮。此经验方具有临床可行性及可重复性。

彭子义[4](2020)在《梅山傩戏服饰审美意象研究》文中认为梅山傩戏在湘中梅山地区流传己久、广为分布,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动。它的形式丰富而古朴,其服饰蕴藏着特有的民间美术特征,具有重要的民俗和艺术价值。梅山傩戏的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傩戏剧本、傩戏形态和梅山文化等领域,鲜有学者对梅山傩戏服饰进行系统研究。因此,从民间美术视域出发,围绕“审美意象”对梅山傩戏服饰(法衣、傩面、头匝、道具等)进行系统研究,是一种研究视角的突破。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考查、比较分析等方法,探析服饰的形制、图像、图形、色彩、工艺、观念等构成因素,论述梅山傩戏服饰的形态与特征,可以深入地发掘其文化内涵,全面地认识其美学价值,深刻地理解其在梅山傩戏民间艺术中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审美意象离不开审美活动,梅山傩戏服饰建构的审美意象只存在于梅山傩戏的审美活动中,这是梅山傩戏服饰审美意象的唯一性。以此为基准,研究梅山傩戏中服饰如何升华成审美意象的整个动态过程,也就是研究“象”如何转化为“意”的过程。梅山傩戏服饰审美意象的生成受到环境、信仰和视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傩戏服饰在傩事活动中的功能性表现为祈福、装饰,它辅助师公以服通神、饰扮角色,从而建立神性空间、扮演神性角色。傩戏服饰的构象法则与形制意蕴,具有独特的表现形态和审美特征,从而使得梅山傩戏成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和意象空间的视觉形象艺术。梅山傩戏服饰在审美活动中的整体意蕴,外化为虚实相生、离形得似和贵在生意的审美表现。在观看傩戏的审美体验中,这些审美表现被傩戏观众感知,再经由情感的升华,从而形成完整的梅山傩戏服饰审美意象,由此产生的审美愉悦显现出梅山傩戏“驱疫祈福”的重要功能性。梅山傩戏服饰的审美本质是情意交融,因为梅山傩戏服饰的形制、装饰、色彩、图像等独特的属性蕴藏着梅山乡民充沛而真实的内在情感。在观看梅山傩戏这一审美体验中,傩戏服饰变成为一种“浸透着情感的表象”,帮助梅山乡民实现审美欣赏到审美共鸣,梅山乡民投射的充沛情感就升华为梅山傩戏丰富的审美意象。梅山傩戏服饰的意象核心是梅山乡民的地方记忆,从梅山傩戏服饰意象的运化机制(内衍与外化)和演变方式(生活至戏剧)中,可以论证出梅山傩戏服饰是承载梅山乡民地方记忆的一种具体化物质形态,它传承和维护着梅山乡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惯例,从而使得梅山乡民之间的情感联系和身份认同具有了普遍性意义。梅山傩戏服饰的当代保护任重而道远,这需要加强服饰的传承与保护,需要延续服饰的审美观念,从而助益梅山傩戏这一国家级非遗的保护与发展。总而言之,梅山傩戏服饰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从形制上看,服饰自然而朴素,具有庄重、含蓄的美感。从材料上看,服饰贴近乡民日常生活,追求实用的功能性。从装饰上看,图案呈现神秘粗犷之美,色彩和纹样巧妙地融合了民间吉祥寓意。从饰物上来看,傩面狰狞与荒诞的意象表达,与傩戏祈福纳吉的主题形成反差,营造出戏剧的矛盾与冲突;砌末取材于日常生活,装扮不同的神性角色,还原了梅山地域本真的乡土世界。傩戏服饰的形制、材料、装饰与饰物服务于“驱疫酬神、祈福纳吉”的民间信仰,反映出梅山地域先民朴素的审美意识。正因如此,傩戏观众“看见”服饰装扮师公后的“具象”,能够展开联想、进行判断、投入情感,使服饰超越了物理实在,建构出具有梅山文化内在肌理的审美意象。

苗泽遥[5](2020)在《四平李连贵饮食公司餐饮服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在中国千年历史的长河里,老字号餐饮是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商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们美好的记忆和情感。随着商务部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李连贵作为吉林省20家中华老字号之一,四平市唯一一家百年老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个电子商务普及的时代,传统的营销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在继承发扬传统餐饮的同时,让老字号餐饮焕发活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如今,消费环境的更迭,使得人们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环境日益复杂,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餐饮种类的丰富,使得消费者越发挑剔。餐饮业逐步向快时尚化、特色化、健康化、细致化、潮流化等方向发展。需求的改变,也促进了餐饮业的发展,想要获得一席之地,就需要升级顾客需求,突出特色,突出差异化,掌握消费者心理,改善营销策略,优化定价。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就是在现有的餐饮行业环境下,如何利用现代营销手段,结合老字号餐饮特色,通过细分市场,差异化定位,强化品牌建设,优化产品服务,构建以四平总店为核心,加盟服务为发展,多模式运营的四平李连贵饮食公司。本文主要针对以下内容进行分析(1)分析四平李连贵饮食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营销观念老旧;营销服务意识不明确;目标客户定位不准确,导致营销效果不明显;产品单一,没有及时推出新产品,消费者选择有限等问题。(2)运用营销管理理论对四平李连贵饮食公司进行重新定位。(3)通过调整并优化营销方案,使得营销团队对产品、渠道、定价、促销、人员、有形展示和服务过程七个营销策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实现稳定发展。通过上述分析后,本文将通过对李连贵企业的现状和企业营销情况的现状出发,通过对李连贵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环境的宏观分析,并从竞争者、供应商、消费者需求和企业内部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微观分析,以及利用SWOT对李连贵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详细剖析,对李连贵进行重新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确定目标客户,从7个营销组合策略对李连贵重新进行营销策略规划。在产品上加大新菜品的研发,对价格进行合理定价,运用多种网络营销加大对外带礼盒的促销力度,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加大服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要求营销人员掌握更多的营销知识和服务策略,积极参与商务型活动,提升企业有形展示的能力。

郑巍[6](2020)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研究 ——以固始县为例》文中提出贫困一直是人类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是社会多层面,多因素综合形成的复杂性社会问题。党中央各界领导始终在为解决贫困不断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得出了许多经验。但是随着贫困现象的分散化、复杂化,需要提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新扶贫举措。习近平通过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精准扶贫思想,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供了基本遵循。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强大的实践意义,是马克思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当下国内外关于该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形成文章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二部分是理论发展背景和理论来源部分,发展背景为经济新常态下变革传统扶贫模式是必然要求,解决深度贫困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理念下为全球扶贫事业发展提供可行方案,理论来源为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和党中央各界领导的反贫困理论;第三部分是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科学内涵部分,主要内容为“六个精准”是核心内容,以及“五个一批”是重要途径,科学内涵包括精准扶贫重在“识别精准”,精准扶贫贵在“精准施策”,以及精准扶贫成在“考核管理”;第四第五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重在对精准扶贫在河南省固始县实践中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果,以及在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总结的经验进行系统分析;第六部分是价值阐述部分,主要论述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沈婷[7](2020)在《因诚而美 ——金地恬园路项目品牌传播策划案》文中认为随着品牌传播逐渐成为房地产行业吸引客户、树立正面形象的一大重要路径,金地集团东南区域正积极创新品牌传播模式,希望率先通过代表项目的打造来为“因诚而美”品牌价值理念的贯彻落实提供样本。在这一契机下,金地嘉兴恬园路项目因其拿地时机、地理位置、产品系列、项目价值等等因素,顺理成章地成为“因诚而美”品牌理念落地的试点项目。本方案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方法,结合“整合品牌传播”(IBC)理论,对金地东南品牌和恬园路项目品牌进行综合研判,结合恬园路项目的竞品分析、用户分析,建构起完整的项目核心价值体系,并从推广策略、展示策略、活动计划三个角度出发对项目进行整体的品牌传播方案设计。最后,本文对恬园路项目进行费用预算、效果评估、方案总结、创新与不足分析。在房地产住宅项目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将子项目的价值和企业母品牌价值紧密衔接,将“整合品牌传播”理论运用到解决房地产项目品牌传播问题的实践中去,设计了科学系统的恬园路项目品牌传播方案,既推动了该子项目的有效营销推广,也为金地东南区域落实“因诚而美”品牌理念提供了实际样本,以项目落实企业品牌理念,以品牌理念统领具体项目。

刘丽华[8](2020)在《思维导图在高中议论文教学写作中的实践探究》文中指出议论文一直占据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核心地位,同时也是文本教材和高考试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根据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第六单元关于文本教材中的议论文文本的分析,并通过课堂实际教学案例分析与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反馈情况,作为本论文的研究依据。重点研究思维导图作为思维工具在高中议论文教学、写作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实效性。通过研究分析,思维导图应用于议论文教学、写作具有很大研究意义和挖掘空间,这对于一线教学和学生实际的议论文写作具有积极的意义。本论文共设计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缘起、国内外思维写作研究现状、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通过对新版高一语文教材必修一上册中的第六单元议论文文本的分析,结合学生调查问卷、教师访谈的分析,指出课堂实际教学和学生实际写作中存在的相应问题。并对所选取样本学校的实况和班级学情进行概述。第三部分,通过介绍思维导图的含义、绘制、特点及与其他思维工具树形图,概念图的含义、绘制、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议论文教学写作的优势,并通过设计课堂教学实际案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思维导图应用于作文写作的趣味性和实效性。第四部分,创新性的运用量表跟踪记录思维导图在议论文各个部分的实际运用情况,其中包括议论文的拟题、论点的确定、论据的提取、文章结构的谋篇布局四个部分,并通过课上教学实例以及学生的作业反馈,结合学生的问卷调查等情况。掌握学生习得思维导图应用于议论文写作的时间周期和学习效果,分析数据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更为可靠、严谨的保障。第五部分,鉴于本论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总结、反思,以期望弥补本论文研究之不足。笔者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能够给一线教师带来一些借鉴和参考。能够转变传统议论文课堂教学的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减少学生学习议论文的障碍。

王梦嘉[9](2020)在《名校长李希贵的教育理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名校长李希贵的教育理念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和访谈法对他的教育理念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理性分析和探索。李希贵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标志性人物,他的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独特性。由于以往对李希贵的研究比较分散,缺乏系统化的研究,本文对于他的教育理念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李希贵的教育理念,是立足本土教改实践,将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中国经验上升为理论层次的积极尝试,以期提升我国中小学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理论基础部分对教育理念的内涵、特点、功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阐述,对教育理念的形成与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教育理念与相关概念的关系进行了辨析,进一步深化了对于教育理念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教育自由呼吸,这是李希贵教育理念的核心。在此基础上,从教育本质观、教育目的观、教育功能观和学生观四个方面系统地解析了李希贵的这一教育理念,详细阐释了其内涵和外延。李希贵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其中意义在于教育应以人为本,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解放人的创造性;教育的目的是健全人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教育的功能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就是要坚持学生是发展中的且独立的个体,学生既是发展中的人,同时又永远是学校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李希贵教育理念形成与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本研究认为家庭环境、社会需求、实践经验、学校文化和其个人的学术修养,这五个方面的因素都对李希贵教育理念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实践经验是影响李希贵教育理念形成和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李希贵的教育理念的具体内容以及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对于其他校长治理学校和学校办学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思路,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王瑜[10](2020)在《儒家工夫论引论》文中研究指明儒学的核心在个人的道德实践,而狭义的儒家工夫论,便是“内圣”的达成,其包括了明显本体以成就道德自我的方式、过程、次第等内容。通过对工夫论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把握儒学的整体性、包容性、统一性,从而展现中国内含者高度道德自觉和社会责任感的实证哲学。儒家工夫论可溯源至中国古代人文思想萌发和彰显之过程。三代通过“绝地天通”解决民神杂糅之弊,建立起有序、同心同德的宗教文化体系,发展至周代实现了宗教的理性化趋向。自周以“天”代“帝”成为至上神,取消其绝对支配权,并要求君王在“天命靡常”的天命观下,通过“以德配天”维系天人关系。最终,在西周完善了礼乐教化的德育体系,将“德”的意识投射至民间,使周人有了代表理性自觉的尚文重德的时代价值取向。三代时期,人们开始了对“德”的关注与重视,但刚从宗教意识中剥离出来的德意识,还略显薄弱。故而,在三代时期,个人的道德修养自觉意识还很欠缺,同时也没有对人修身成德有系统性的理论论述。直到先秦时期,随着儒家思想的成形,一条明确以个人道德实现为目标的成圣之路便展开了。其将视野聚焦于现世的人文社会,认为人只有通过道德修养才能达成生命的价值,并为个人的德修建构了一套理论,也随之奠定了儒家工夫论的基本样态:博学事人的知识研习、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身心一如的气象践形。在儒学不断发展过程中,工夫论逐步有了一贯的义理建构。儒家围绕理、仁、心、气概念而了其理论基础。第一,儒家之所以要设立天理、理,将其视为统一天地万物的内在规定性,又赋予了理绝对、普遍、客观、形上的特性,实际是为社会伦理和人性之善提供了坚不可摧的理论依据。作为社会伦常规范的“礼”和人先天之性,皆由同一天理所“分殊”而禀受。故而,礼有了理为支撑,便成为人必须遵从的定理。同时,人性禀受了至公至善之理,人便有尽性成圣之义务,而个人道德的实现也就成为了人本固存的潜能。第二,仁为天道流行、通达、感通的“生生之理”。其通过天地之心而能与人心相联,故人心为具有生机又贯通诸德的仁心,能有道德的自发性。也正是天人同源自生生之仁,故仁能表现出“万物一体”之感,而人之所以丧失一体之感,是由私欲之间隔。而要建立起一体之感,便须人能至“仁德”。在儒家看来,仁德为统摄诸德的德性之本,唯有人能力行工夫以至“仁德”,方能由仁德而发诸德之用。第三,儒家由气一元论的建构,将宇宙视为一直处于运动和感通运动之中存在。在无休止的运动之中,作为本体性质的气成为了天地万物的统一,由其气化运动而沟通起了形上形下间的联系,统摄了“万象”之有和“太虚”之无。由此,人因气而能与外界进行沟通,也由气能将人的形神、身心联系起来。因此,人能凭借气的中介作用,改善自身生命力的展现;专注精神而生发智慧;变换气质以趋善成性。第四,儒家将心看做体用相即的一体,对心的工夫便在于寻用入手,而得以“明体适用”。也即是说,通过对心主宰、知觉、思虑、德性之知内容的开发,进而寻得证悟心体之路,进而将心体之无形无限量、虚、灵、神、明、至善、良知良能等难以把捉的内涵彰显出来。在理论铺设的基础上,儒家便建立了更为的深入与细致的工夫修持条目。第一,立志为圣。儒学工夫先立以做圣人、学圣学为目的的志向,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身。端正其志使自己学有所本,而杜绝散漫无章和因循苟且的学习。因此,儒家要求立大、高、远、深、久和勇猛之志,且专一坚定于其志,时刻坚守其志而不屈挠移改。第二,读书明理。儒家工夫不离知识的研习,故要求人能善择良典,进而困勉勤读,熟读精思、虚心静虑、专一沉入、优游涵泳,使得人能通过读书,得以锻炼思维能力、明得辞章的意旨、收摄存心,最终能明理体究而引导与规整自身言行。第三,深研于理。对于物理,要进行逐一、具体、客观且深入的探究,而寻得综摄众理的“天理”,且在认知物理的过程中,培养不溺于物的无私之德。对于事理,便要在日用间寻得人伦事故之理,进而可执本应事,随事存天理与改过迁善。总的来说,对理的探求,在于对理的贯通无间,旨在能明心的全体大用、明明德。第四,自省克己。对人内在工夫来说,须人对治习性偏颇、煎销习气熏染以化却习心以变化气质。其细化和落脚点,便是诚意正念以存养天理。即要求人“实意”而“不自欺”,严格和真切地护持心体的至善之念,进而落实存善去恶。在修持工夫中,亦须重视其中的核心精义:第一,主静。儒家将主静视为精神收敛、平定心气的入门等工夫。第二,居敬。敬的工夫强调了“敬义夹持”,即居养与穷理工夫的一体性,以及修持工夫无分动静的缜密无漏。第三,执中。人行包涵未发已发、性静等体用的致中工夫,以使“中”可推行至极,而能时刻主顺变化、措时宜、通于经权之变。第四,寻乐。人要寻“孔颜乐处”,即不受名利所扰而以圣学为乐,便能乐在循理遵礼、乐于心体流通无碍而与万物一体,从而可践形洒落的圣人气象。通过工夫的修持旨在开悟以揭示心本体,从而成为不离伦常、道德完满的圣人。而悟须直观体认工夫方可达成:它不同于知识的领悟、不依靠语言亦不落言诠、不同于分析法或逻辑法,甚至不是一种思维的方式、不是本能和感觉的范畴。直观体认是而是对心体最直接、整体的自证自觉。通过体认工夫,人得以开悟。对悟过程来说,悟又分顿渐,是为不同根性的人设立的权法。但对于开悟瞬间来说,悟只能是“顿”的,因心体揭示之时是无时空、物我等等分别、浑然为一体的状态。整个开悟过程可分三段:第一,初悟。悟前须人修悟不离,着力无间地渐修。进而,可由循理之思而渐入得悟不思议之本体,此时只有隐见本体而不能形成稳定的悟境。第二,圆悟。初悟后须行保任工夫,保任初悟之得而不旋失,又精专接续地加进所得。此时所证得的境界,是能明昼夜、梦醒之道,昼夜皆不会改变本体呈现的状态;又能通达生死之旨,即无形神、人我之分而能一生死、任生死。第三,化悟。此时圣功完满,本体工夫合一,心体可无滞碍运行周流,便能自然发用道德以康济群生。化悟的证得便是超生死,一念反真,体认得心体超越区别义。儒家的开悟学说,亦裹挟着对人有益的效用:通过育德而得以养生;经透悟而得以开智;由臻于化境的工夫而得以善了生死。通过对工夫论的梳理,亦须反思它的时代局限性,和于现代仍具生命力的价值。儒家工夫论的时代局限性表现在:第一,儒家伦理基础建立在私德的社会条件上,这使工夫论在帝权、父权、夫权为中心的社会中,经异化、压制、扭曲后,成为“以理杀人”的工具、“契约性”的社会公共性德性难以建立。第二,对社会生产的制约。儒家伦理有重义轻利的倾向,而使传统上重农抑商,压制了私有经济的发展;又因其君子不器、以德摄知的思想,造成了传统重德轻知的倾向,直接影响了国家的教育与人才选拔对专业知识和人才的忽视。第三,对文艺创造的限制。儒家重道轻文的倾向,使传统文化不注重文艺的独立审美性,限制了文学个性表现的可能。儒家工夫论要想在现代发挥其价值,主要有四点:第一,继承五四精神。重新反省和审视儒家文化,对其批判与解构,以对其净化而凸显出真正的价值。第二,儒家优秀文化的认同。我们要认同儒家作为中国人深层文化心理的重要构成部分;认同其有超越时空的、世界性的价值。第三,正视中西文化的会通。不可抹煞传统的价值而全盘西化,但也要以开放、包容、进取的态度真正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和各类优秀文化。第四,进行创造性质的转化。将儒学中与现代化不相抵牾,甚至是支持、巩固现代化的内容展现出来;肩负起儒家的时代责任和文化责任,在全球文化下,考量其是否能为全人类建立价值;思考如何将“私德”与科学民主等现代化要求相容,以完成儒家的创造性转化。

二、信息工作贵在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工作贵在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魏晋南北朝文论书论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价值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主要内容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论之关联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时代与文化语境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论中的美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论中的道德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论之差异
    第一节:文学与书法之地位
    第二节:文学之美与书法之美
    第三节:艺术品的兼美与偏于一美
第三章:魏晋风度与魏晋书韵
    第一节:魏晋风度
    第二节:魏晋书韵
    第三节:风格与个性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论中的观物取象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文论中的“文贵形似”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书论中的“书者如也”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书论中的“肥瘦”问题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人品及文品与书品的同一性及矛盾性
    第一节:文如其人
    第二节:书如其人
    第三节:尽善尽美与羲献之异同
余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磨的是课,成的是人 ——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缘起
        1.1.1 几个机缘
        1.1.2 初步推断
    1.2 研究问题
        1.2.1 研究问题的孕育
        1.2.2 研究问题的确立
    1.3 概念界定
        1.3.1 数学评优课
        1.3.2 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
    1.4 研究背景
        1.4.1 通过优秀课评比推动教师发展:中国特色待阐扬
        1.4.2 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教育发展新征程
        1.4.3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导向:相关研究正蓬勃
    1.5 研究意义
        1.5.1 增益中国数学教育教研的特色
        1.5.2 丰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1.5.3 引导数学教师备好课、上好课
        1.5.4 支持教研员有效组织教研指导
第2章 文献述评
    2.1 文献主题的设计与组织
    2.2 关于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
        2.2.1 优质数学课堂特征维度
        2.2.2 已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2.3 关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2.3.1 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2.3.2 数学教师的专业学习
    2.4 关于数学课例研究
        2.4.1 数学课例研究的过程与特点
        2.4.2 数学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方法论:实践现象学
        3.1.1 本研究的基本定位和范式取向
        3.1.2 研究者的人际关系和自身特点
        3.1.3 方法论的规划选取和基本含义
        3.1.4 来自实践现象学的多层次启发
    3.2 研究思路与过程
        3.2.1 积累与感悟已有认识
        3.2.2 体验与洞见真实活动
        3.2.3 反思与直观活动本质
    3.3 研究方法与对象
        3.3.1 观察法
        3.3.2 访谈法
        3.3.3 出声思维
        3.3.4 自我反思
    3.4 资料整理与分析
        3.4.1 资料的汇总与归类
        3.4.2 资料的理解与反思
        3.4.3 资料的提炼与呈现
    3.5 研究效度与伦理
        3.5.1 研究的效度
        3.5.2 研究的伦理
    3.6 论文结构与写法
        3.6.1 论文的结构
        3.6.2 论文的写法
第4章 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中“课”的改进
    4.1 以发现问题为目的观察试教
        4.1.1 依据学生表现发现关键事件
        4.1.2 在分析关键事件中提出问题
        4.1.3 小结:“烤”
    4.2 理解数学知识的境脉与本质
        4.2.1 探究教材的编写逻辑与意图
        4.2.2 从其他版本教材里获得启发
        4.2.3 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寻根究底
        4.2.4 小结:“吃橘子”
    4.3 基于经验推理把握未知学情
        4.3.1 挖掘不同学情的特点与需求
        4.3.2 结合潜在难点制定教学目标
        4.3.3 小结:“境与径”
    4.4 编排创意的课堂结构与任务
        4.4.1 建立简洁且深刻的课堂结构
        4.4.2 设计合理创新的活动与问题
        4.4.3 把握课堂容量与时间的平衡
        4.4.4 小结:“神来之笔”
    4.5 设计灵活的启发时机与策略
        4.5.1 推测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进程
        4.5.2 预设弹性化的适时启发策略
        4.5.3 规划即时性教学决策的方向
        4.5.4 小结:“出彩”
    4.6 “因师施磨”迭代推进问题解决
        4.6.1 注重教师的特质和自我建构
        4.6.2 试教不同学情调适教学实施
        4.6.3 小结:“陪伴”
    4.7 本章总结
第5章 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中“人”的发展
    5.1 参赛教师的主要发展
        5.1.1 课堂教学中的能力发展
        5.1.2 磨课活动中的能力发展
        5.1.3 磨后反思中的能力发展
        5.1.4 研究性思维的整体优化
        5.1.5 小结:“名师之智”
    5.2 教研员的主要发展
        5.2.1 理解教师能力的精深
        5.2.2 教学设计能力的精进
        5.2.3 磨课组织能力的精湛
        5.2.4 研究性思维的持续完善
        5.2.5 小结:“教研之慧”
    5.3 专家教师的主要发展
        5.3.1 教学创新能力的改良
        5.3.2 指导教师方法的改进
        5.3.3 教研合作意识的改善
        5.3.4 研究性思维的不断突破
        5.3.5 小结:“专家之谋”
    5.4 研究者的主要发展
        5.4.1 作为“局内人”的诸多发展
        5.4.2 作为“局外人”的诸多发展
        5.4.3 研究性思维的融合发展
        5.4.4 小结:“科研之思”
    5.5 本章总结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
        6.1.1 关于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中“课”的改进
        6.1.2 关于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中“人”的发展
    6.2 启示:“尚在起点的探索”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英文文献
附录1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整体建构)》现场评优课教学设计
附录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第一课时)》现场评优课教学设计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行的是路,知的是情

(3)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源流
    第一节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形成的背景
        一、岭南中医妇科的形成因素
        二、岭南中医妇科的源流
    第二节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特点
        一、传承发扬中医,创新中医理论
        二、百病生于气,重视调理气机
        三、因地制宜,注重湿热致病,顾护气阴
        四、四诊合参,重视望诊、脉诊
        五、心身同治,调畅情志,重视情志治病
        六、调理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
        七、用药轻灵,善用南药花药
        八、结合岭南饮食文化,药食同源,重视药膳
    第三节 岭南中医妇科与国内其他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特色比较
第二章 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经验
    第一节 研究纳入标准
        一、岭南中医妇科名家研究的纳入标准
        二、流派研究的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纳入结果
    第二节 清代岭南中医妇科名家
        一、何梦瑶
        二、刘渊
        三、何守愚
        四、潘名熊
    第三节 民国时期中医妇科名家
        一、吕楚白
        二、吕安卿
        三、谢泽霖
        四、郭梅峰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岭南妇科医家
        一、罗氏妇科
        二、蔡氏妇科名家
        三、其他妇科名家
第三章 名家及传承人的访谈
    第一节 访谈法研究概述
        一、访谈方式
        二、访谈的研究步骤
    第二节 访谈名家
        一、访谈中医名家李丽芸教授
        二、访谈中医名家王小云教授
        三、访谈中医名家蔡妙珊教授
    第三节 访谈中医名家传承人
        一、采访题目
        二、采访时间地点
        三、采访目的
        四、访谈概要
    第四节 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传承主线
        一、罗氏妇科的主要学术传承思想
        二、蔡氏妇科学术思想传承
        三、本研究的创新性
第四章 李丽芸教授经验方治疗黄体功能不全致经期延长的临床疗效观察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实验方案
        四、观察指标
        五、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临床资料观察
        二、疗效标准及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4)梅山傩戏服饰审美意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论域界定
        一、关于选题的几点解释
        二、服饰与审美意象论域
        三、审美意象研究的对象
        四、傩戏服饰的本质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戏服与傩戏服装的研究
        二、傩文化相关研究
        三、意象、审美意象、戏曲意象、戏服意象
        四、知识辐射类资料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梅山傩戏服饰审美意象范畴研究
    第一节 “意象”简论
        一、“意象”溯源
        二、东西方审美意象比较
    第二节 梅山傩戏审美意象相关概念辨析
        一、意象与形象
        二、“美”与“丑”
第二章 梅山傩戏服饰审美意象生成基础
    第一节 环境:自然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 信仰:民俗的根据
    第三节 视觉:目击而道存
第三章 服饰为“象”:审美之源
    第一节 服——以服通神
        一、神性空间的建立
        二、服饰形制考释
        三、服饰装饰特征
    第二节 饰——饰扮角色
        一、神性角色的扮演
        二、傩面的表现形态
        三、砌末的表现形态
    第三节 美——审美特征
        一、程式性
        二、可舞性
        三、装饰性
第四章 审美为“意”:服饰之魂
    第一节 虚实相生
        一、虚实相生溯源
        二、梅山傩戏服饰“虚实相生”的审美表现
    第二节 离形得似
        一、离形得似溯源
        二、梅山傩戏服饰“离形得似”的审美表现
    第三节 贵在生意
        一、贵在生意溯源
        二、梅山傩戏服饰“贵在生意”的审美表现
第五章 超越与复归
    第一节 情意交融:梅山傩戏服饰的审美本质
        一、服以载情
        二、以情入意
    第二节 地方记忆:梅山傩戏服饰的意象核心
        一、内衍与外化
        二、生活至戏剧
    第三节 任重道远:梅山傩戏服饰的当代审视
        一、服饰的传承与保护
        二、审美观念的延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记录
附录二 :相关图片资料
附录三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四平李连贵饮食公司餐饮服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2章 四平李连贵饮食公司营销现状及问题
    2.1 四平李连贵饮食公司简介
    2.2 四平李连贵饮食公司的营销现状
    2.3 四平李连贵饮食公司营销存在的问题
第3章 四平李连贵饮食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3.1 四平李连贵饮食公司的宏观环境分析
    3.2 四平李连贵饮食公司的微观环境分析
    3.3 四平李连贵饮食公司的SWOT分析
第4章 四平李连贵饮食公司营销策略制定与实施
    4.1 四平地区饮食服务市场细分
    4.2 四平李连贵饮食公司的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
    4.3 四平李连贵饮食公司饮食服务的营销组合策略制定
    4.4 四平李连贵饮食公司的营销组合策略实施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和致谢

(6)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研究 ——以固始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相关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3.研究创新点
二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发展背景和理论来源
    (一)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发展背景
        1.经济新常态下变革传统扶贫模式是必然要求
        2.解决深度贫困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理念为全球扶贫事业提供可行方案
    (二)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理论来源
        1.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
        2.毛泽东反贫困理论
        3.邓小平反贫困理论
        4.江泽民反贫困理论
        5.胡锦涛反贫困理论
三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科学内涵
    (一)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
        1.“六个精准”是核心内容
        2.“五个一批”是重要途径
    (二)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科学内涵
        1.精准扶贫重在“识别精准”
        2.精准扶贫贵在“精准施策”
        3.精准扶贫成在“考核管理”
四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在固始县的实践成效分析
    (一)固始县精准扶贫实践现状分析
        1.业发展现状分析
        2.贫困户收入现状分析
    (二)固始县采取精准帮扶的主要措施
        1.易地搬迁安置一批
        2.发展教育帮扶一批
        3.发展特色产业受益一批
        4.医疗保障兜底一批
    (三)固始县精准扶贫实践取得的成果
        1.脱贫攻坚各项指标基本实现
        2.产业布局可持续化
五 固始县精准帮扶中存在的难点和工作经验总结
    (一)固始县精准帮扶中的难点
        1.精准识别方面的问题
        2.精准帮扶方面的难点
        3.精准脱贫方面的难点
    (二)固始县精准扶贫的工作经验总结
        1.加强政府领导党建引领
        2.始终贯彻精准扶贫核心要义
        3.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积极性
六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价值体现
    (一)理论价值
        1.精准扶贫思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理论组成
        2.精准扶贫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二)实践价值
        1.精准扶贫思想为提升社会综合发展提供思路
        2.精准扶贫思想是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建举措
结束语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因诚而美 ——金地恬园路项目品牌传播策划案(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房地产行业的激烈竞争所趋
        1.1.2 金地东南的品牌传播需求
        1.1.3 恬园路项目的入市推广需求
        1.1.4 恬园路项目品牌传播现存问题
        1.1.5 本方案拟解决的问题
    1.2 设计目的及意义
        1.2.1 设计目的
        1.2.2 设计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1.3.1 品牌传播研究论述
        1.3.2 整合品牌传播(IBC)理论基础
        1.3.3 房地产的品牌传播方案设计研究评述
    1.4 设计思路及主要框架
    1.5 设计方法
        1.5.1 实地调研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深度访谈
2 研判分析
    2.1 关于整合品牌传播理论作为理论支点的论证
        2.1.1 以在双向沟通中与消费者建立关系为共同目标
        2.1.2 皆以价值关系作为品牌传播的重心
        2.1.3 移动互联网下的品牌传播轨迹形象化、动态化
    2.2 关于金地东南品牌研判分析
        2.2.1 金地东南“因诚而美”品牌理念现有体系
        2.2.2 金地东南“因诚而美”品牌理念传播现状
    2.3 关于恬园路项目品牌研判分析
        2.3.1 恬园路项目印象及推广难点
        2.3.2 “因诚而美”品牌理念传播优秀项目分析
3 恬园路子项目品牌传播分析及方案设计
    3.1 核心竞品分析
        3.1.1 新希望“锦棠里”项目
        3.1.2 万科“环萃园”项目
        3.1.3 万城“赞园”项目
        3.1.4 竞品分析及竞争策略
    3.2 客户洞察及分析
        3.2.1 客户来源静态预判
        3.2.2 客户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3.2.3 目标客户需求分析
    3.3 项目核心价值体系建构
        3.3.1 品牌基因
        3.3.2 项目价值梳理
        3.3.3 项目定位
        3.3.4 项目案名及概念阐释
        3.3.5 项目广告语
        3.3.6 项目价值屋搭建
        3.3.7 项目Ⅵ及延展
    3.4 恬园路项目品牌传播方案设计
        3.4.1 整体传播规划
        3.4.2 项目推广策略
        3.4.3 项目展示策略
        3.4.4 营销节点活动计划——基于AIVSA消费者行为模式
4 费用预算、效果评估及方案总结
    4.1 费用预算
    4.2 效果评估
    4.3 方案总结
    4.4 创新之处
    4.5 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图索引
表索引

(8)思维导图在高中议论文教学写作中的实践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思维写作研究
        2.国内思维写作研究
    (三)文献综述
        1.思维导图在教学写作方面的研究
        2.对文献研究的评述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案例分析法
        4.访谈法
一、高中语文议论文教学与写作现状
    (一)高中语文议论文教学现状
        1.议论文课本教材选题分析
        2.议论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3.样本学校议论文教学现状
    (二)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现状
        1.议论文写作态度消极
        2.议论文写作缺乏方法
        3.议论文写作缺少全局观
二、思维导图在议论文教学与写作中的理论分析及教学实践
    (一)思维导图在议论文教学写作中的理论分析
        1.思维导图
        2.知识树
        3.概念图
        4.思维导图应用于议论文教学写作的优势
    (二)思维导图在议论文教学中的设计实践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难点
        3.教学过程
三、思维导图在议论文教学、写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思维导图在议论文拟题中的应用
        1.准确
        2.鲜明
        3.简洁
        4.形象
        5.别致
        6.整齐
    (二)思维导图在议论文论点中的应用
        1.正确
        2.鲜明
        3.严密
        4.集中
        5.深刻
    (三)思维导图在议论文论据中的应用
    (四)思维导图在议论文结构中的应用
        1.并列式
        2.对照式
        3.递进式
        4.总分式
四、思维导图应用于议论文教学、写作的反思
    (一)实操时间短
    (二)绘图有困难
    (三)导图并非“万能图”
    (四)导图绘制有误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调查问卷
    (二)教师访谈
致谢

(9)名校长李希贵的教育理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缘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二)缘于促进名师名校长发展的需要
        (三)缘于科学地研究李希贵的教育思想的需求
        (四)缘于个人的研究兴趣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名校长
        (二)教育理念
    四、研究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
        (二)国外相关研究
        (三)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五、研究内容和特色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特色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观察法
        (三)访谈法
第二章 教育理念及其影响因素
    一、教育理念概述
        (一)教育理念的内涵
        (二)教育理念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三)教育理念的特点
        (四)教育理念的功能
    二、教育理念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一)理念提出阶段
        (二)理念应用阶段
        (三)理念完善阶段
    三、影响教育理念形成的因素
        (一)社会需求
        (二)实践经验
        (三)学校文化
        (四)学术修养
第三章 李希贵教育理念的内容及分析
    一、李希贵的教育理念: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教育自由呼吸
        (一)教育的本质:解放人
        (二)教育的目的:健全人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三)教育的功能: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四)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且独立的个体
    二、影响李希贵的教育理念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一)家庭环境
        (二)社会需求
        (三)实践经验
        (四)学校文化
        (五)学术修养
    三、述评
第四章 李希贵教育理念的启示
    一、对校长治校的启示
        (一)治理学校要以科学的理念作指导
        (二)治理学校要明确学校组织结构的重要意义
        (三)学校管理应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
    二、对学校办学的启示
        (一)校长要具有独特的教育理念
        (二)彰显先进的教育观念
        (三)形成全员育人的教育网络
    三、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
        (一)真正意义上实现因材施教
        (二)设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三)教育改革应不断创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致谢
个人简介

(10)儒家工夫论引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趋势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2 儒家工夫论探源
    2.1 夏商周时期德意识的初步建立
        2.1.1 “绝地天通”的宗教改革
        2.1.2 “敬天保民”的德政落实
        2.1.3 “礼乐教化”的道德实践
    2.2 先秦时期工夫论的基础奠定
        2.2.1 积学
        2.2.2 践行
        2.2.3 践形
3 儒家工夫论基本依据
    3.1 理
        3.1.1 天地根本之理
        3.1.2 具体事物之理
        3.1.3 社会伦理之理
        3.1.4 人性本质之理
    3.2 仁
        3.2.1 仁的本质: 生生之理
        3.2.2 仁的表现: 万物一体
        3.2.3 仁的实践: 道德来源
    3.3 气
        3.3.1 气一元论
        3.3.2 气化之道
        3.3.3 气之于人
    3.4 心
        3.4.1 心分体用
        3.4.2 心之本体
        3.4.3 心之发用
4 儒家工夫论具体修持
    4.1 修持条目
        4.1.1 立志为圣
        4.1.2 读书明理
        4.1.3 深研于理
        4.1.4 自省克己
    4.2 修持核心
        4.2.1 主静
        4.2.2 居敬
        4.2.3 执中
        4.2.4 寻乐
5 儒家工夫论的目的—“悟
    5.1 “悟”的定义
        5.1.1 “悟”的传统探源
        5.1.2 “悟”与体认工夫
        5.1.3 “悟”与直观体认
    5.2 “悟”的阶段性表现
        5.2.1 初悟
        5.2.2 圆悟
        5.2.3 化悟
    5.3 “悟”的效用
        5.3.1 养生
        5.3.2 开智
        5.3.3 善了生死
6 儒家工夫论的局限性与现代价值
    6.1 儒家工夫论的时代局限性
        6.1.1 以私德为本的局限
        6.1.2 对社会生产的制约
        6.1.3 对文艺创造的限制
    6.2 儒家工夫论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6.2.1 五四批判精神的继承
        6.2.2 儒家优秀文化的认同
        6.2.3 正视中西文化的会通
        6.2.4 进行创造性质的转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信息工作贵在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 [1]魏晋南北朝文论书论关系研究[D]. 邹广胜.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2]磨的是课,成的是人 ——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的研究[D]. 朱晨菲.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8)
  • [3]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D]. 王彦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4]梅山傩戏服饰审美意象研究[D]. 彭子义.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四平李连贵饮食公司餐饮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 苗泽遥. 吉林大学, 2020(08)
  • [6]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研究 ——以固始县为例[D]. 郑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5)
  • [7]因诚而美 ——金地恬园路项目品牌传播策划案[D]. 沈婷. 浙江大学, 2020(02)
  • [8]思维导图在高中议论文教学写作中的实践探究[D]. 刘丽华.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9]名校长李希贵的教育理念研究[D]. 王梦嘉.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1)
  • [10]儒家工夫论引论[D]. 王瑜.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

标签:;  ;  ;  ;  

信息工作依赖创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